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457690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第 1 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 体液的组成及相互关系(1)体液: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2)组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约占2/3)和细胞外液(约占1/3),其中细胞外液又包括血浆(1/5)、组织液(4/5)、淋巴液(少)等。细胞外液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将其叫做内环境。(3)常见细胞的内环境细胞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和血浆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淋巴和组织液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4)体液成分

2、转化关系图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约90%是水,其余1%为无机盐,7%-9%为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等)、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等)、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和含量和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组织液、淋巴液、血浆基本成分相似,其实质都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可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内环境的成分分析(1)内环境的成分是指存在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中的物质成分,可分为三类:小肠吸收的需要在血浆和淋巴液中运输的物质,如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3、、维生素等。细胞合成的分泌物:分泌蛋白(如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等)、神经递质、激素、组织胺等。细胞代谢废物:尿素等。交换的气体:氧气、二氧化碳等(2)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一般指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和分泌到胃、肠腔中的物质,可分为三类:细胞内特有的物质:血红蛋白、胞内酶(例如:呼吸酶、RNA聚合酶、解旋酶等)细胞的结构成分:如载体、受体等外界环境液体中的成分:如消化液中的酶(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尿液、泪液、汗液等。二、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1)定义: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具体如下表:溶质微粒数目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多

4、大高少小低(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主要依靠K+等(4) 渗透压变化引起的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酸碱度(1)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2)维持因素:存在缓冲对,如H2CO3NaHCO3(主要)、NaH2PO4Na2HPO4等;Na可与HCO3- 、HPO42- 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人体的新陈

5、代谢。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1)物质交换过程:(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3)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4)直接参与和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有四个: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第二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1.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1)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2)体内细胞

6、代谢活动的进行。2.实例分析:人的体温及其变化(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2)变化: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一日内也有变化,一般不超过1。气温波动范围较大,健康人 的体温始终接近37。3.内环境的稳态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健康人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1)法国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调节。(2)美国坎农提出的稳态维持机制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下,通过机

7、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现代观点:稳态的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免疫系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5.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就会遭到破坏。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细胞代谢将出现紊乱。 (1)血糖含量正常:保证机体正常的能量供应;(2)温度、pH在适宜范围内: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3)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

8、功能。第 2 章 神经调节一、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其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轴突包裹上髓鞘构成神经纤维。(2)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3)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1)反射的含义: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的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二者的比较:反射类型概念特点实例非条件反射通过遗传获得, 与生俱有不经过大脑皮层:先天性;终生

9、性;数量有限眨眼、啼哭、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吃东西分泌唾液等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后天性;可以建立 ,也能消退;数量可以不断增加。学习、“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等(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如图1、传 入 神 经 如图2、神 经 中 枢 如图3、传 出 神 经 如图中4和效应器如图中5组成。其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4)反射的过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产生兴奋。感受器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向神经中枢传导;神经中枢随之产生兴奋并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神经中枢的兴奋经过一定的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特

10、别提醒.反射的发生要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和一定强度的刺激。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也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属于反射。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的完成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如膝跳反射(最简单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三者其中任意一个部位结构被破坏,则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则有感觉无效应。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叫神经冲动2. 神经冲动: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称为神经冲动。3.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形成原因:钾离子外流 运输方式:协助扩散 如图中a、c 4.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形成原

11、因:钠离子内流 运输方式:协助扩散 如图中b5.传导过程:6.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为:双向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和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结构:突触前膜(上一个神经元轴突的膜)、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体膜 或树突膜)。2.传递过程:兴奋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受体结合)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3.传递特点:单向传递: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

12、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要经过电信号 化学信号 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 慢。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轴突细胞体型: ;轴突树突型: 其他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特别提醒】(1)神经递质的种类:主要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5-羟色胺、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一氧化氮等。(2)功能分类: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与抑制性神经递质。(3)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胞吐,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同时线粒体供能。(4)神经递质作用后的去向:一是酶解,被相应的酶分解失活;另一途径是回收再利用,即通

13、过突触前膜转运载体的作用将突触间隙中多余的神经递质回收至突触前神经元再利用。(5)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6).在特定情况下,突触释放的神经递质,也能使肌肉收缩和某些腺体分泌。(7)据图分析,吗啡止痛的原理是:吗啡与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大脑,从而阻碍疼痛的产生。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脊椎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各级中枢的功能: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2)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有言语区。 (3)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4)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

14、中枢。 (5)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3.各级中枢的关系: 神经中枢的分布部位和功能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最高级的中枢是大脑皮层。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 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与语言功能有关的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 语言中枢受到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症: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S 区(运动语言中枢)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W 区(书写语言中枢)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 V

15、区(视觉语言中枢)看不懂 失读症 H 区(听觉语言中枢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3.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3)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生理或病理现象参与或损伤的神经中枢考试专心答题时大脑皮层V区和W区(高级中枢)参与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参与某同学跑步时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参与植物人大脑皮层损伤、小脑

16、功能退化,但下丘脑、脑干、脊髓功能正常高位截瘫脊髓受损伤,其他部位正常第3章 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 CO2 、H+、组织胺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的调节。2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 3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体内,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二、激素调节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1)沃泰默的实验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 实验假设:胰液的分泌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实验过程和现象: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

17、,只留血管,在小肠内注入稀盐酸仍能促进胰液分泌实验结论:这是一个十分顽固的神经反射。(2) 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 实验假设:胰腺分泌胰液受化学物质的调节控制实 验 过 程 和 现 象 : 将 已 切 取 的 一 段 小 肠 的 小 肠 黏 膜 与 稀 盐 酸 混 合 磨 碎 后 制 成 的 提 取 液 注 入 同 一 条 狗 的 静 脉 内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结论:这不是神经反射而是化学调节(他们把小肠黏膜分泌的化学物质称作促胰液素)。 2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2)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内分

18、泌腺激素名称靶器官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的水重吸收垂体促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甲状腺(或性腺或肾上腺皮质)促进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皮质)的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激素(或性激素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几乎全身的细胞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的生长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氨基酸的衍生物)几乎全身的细胞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完善有重要作用。肾上腺肾上腺皮质:醛固酮

19、和皮质醇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具有促进产热、升高血糖、加速呼吸和心跳。胰岛胰岛A 细胞胰高血糖素主要是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B 细胞胰岛素肝脏、肌肉及其他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性腺主要是卵巢雌激素、孕激素几乎全身细胞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雌激素能激发和维持雌性正常的性周期。主要是睾丸雄激素胸腺 胸腺激素/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调节T细胞的成熟)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1)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 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协同促进

20、生长发育;血糖平衡调节中的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协同升高血糖浓度;体温调节当中的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协同提高代谢水平。(2)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血糖平衡调节中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与肾上腺素。 拓展延伸动物激素的应用实例(1)正面实例给动物注射促性腺激素或类似物:促进动物卵子和精子的成熟,进行人工授精。割除家畜、家禽的生殖腺(阉割):有利于动物的育肥和驯化。给家畜注射生长激素或导入生长激素基因:促进生长,提高产量。(2)反面实例动物性食品中残留性激素,引起儿童性早熟。过量使用激素类药物,导致人体自身内分泌功能紊乱,引起多种疾病。三、动物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

21、1.基本思路:采用某种方法处理实验动物出现相应的病理症状添加激素后实验动物恢复正常推测激素的生理作用。2注意事项: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相同,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不能只有一只。在研究动物激素生理功能的实验设计中,要注意设计对照实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论更加科学。对照实验中,生理盐水不能用蒸馏水代替。在设计实验时,要充分考虑相关激素的化学本质,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摘除某种内分泌腺(如公鸡的睾丸),一段时间后再注射该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如睾丸酮),或重新植入该内分泌腺等。对于幼小的动物一般不用摘除法或注射法,

22、例如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发育的影响就应该采用饲喂法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摘除法(植入法)饲喂法注射法实验设计实验组摘除内分泌腺饲喂动物激素注射动物激素空白对照组不摘除内分泌腺不饲喂动物激素不注射动物激素(如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自身对照或条件对照组对摘除内分泌腺的实验组补充激素(或植入内分泌腺)饲喂动物激素抑制剂实验目的验证或探究某种内分泌腺的生理作用验证或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验证或探究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举例垂体、甲状腺等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生长激素、胰岛素等四、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进行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

23、,靶细胞: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直接原因是在靶器官或靶细胞的表面存在着特异性的受体; 根本原因是控制相关受体合成的基因只在靶细胞中选择性表达。4作为信使传递信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特别提醒:(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是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2)一种生理活动的调节往往是通过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3)激素只作用于靶细胞只运输给靶细胞(4)激素的受体不都在细胞膜上:如性激素的受体就在细胞内。五、激素调节的实例1 血糖平衡的调节 (1)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主要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主要

24、去路:血糖的氧化分解 (2)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3)调节中枢:下丘脑的相关区域。(4)有关激素激素分泌部位生理功能胰岛素胰岛B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肾上腺素肾上腺(5) 调节途径:(6)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胰岛素缺乏,注射胰岛素能治疗。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机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可能与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受损有关),而血液中的胰岛素含量降低并不明显,注射胰岛素不能治疗。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

25、调节(1)寒冷、过度紧张等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3)反馈调节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例:甲状腺等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4)反馈调节意义: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3体温调节(1)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的主要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热量的散出主要是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

26、、排尿和排便等,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机体产热散热。(2)体温的调节过程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寒冷条件下参与产热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前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的传出神经调节的,后者的分泌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分级调节的,两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体温调节的结构名称位置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温度感受器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4水盐平衡的调节(1)调节中枢:下丘脑。(2)调节方式:神经体液调节。(3)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小。(4)调节过程六体液

27、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2)联系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调的意义: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保证细胞生命活动正常进行。(4)下丘脑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下丘脑既能传导

28、兴奋,又能分泌激素,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第五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生长素的发现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项目实验处理实验结论达尔文的实验单侧光照射可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向光面比背光面生长慢;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尖端是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至下面的伸长区会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鲍森詹森的实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拜尔的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于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温特的实验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胚芽鞘系列实验的结论:(1)生

29、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产生不需要光)。(2)生长素的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部伸长区。(3)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4)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部位:胚芽鞘尖端。(5)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主要的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反应转变成生长素。 (2)生长素是由温特命名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3)运输方式: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极性运输: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即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通过韧皮部进行(

30、4)生长素的分布部位: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的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的种子和果实等处。3向光性的原理(1) 外因: 单侧光照射。(2)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特点1.作用方式:和动物激素相似,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给细胞传递调节代谢的信息。2.生理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特点:两重性。两重性表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甚至杀死植物。(1)相关曲线分析:图1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的生长作用曲线,其中:AB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

31、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点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C段(不含C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D段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生长。对茎而言,“低浓度”和“高浓度”的界限指的是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图2是生长素对不同器官作用的曲线,其中: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依次约为1010 mol/L、108 mol/L、104mol/L,说明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106 mol/L的生长素浓度对于根是抑制作用,对于茎是促进作用,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效应不同。(2)体现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

32、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到枝条上部的侧芽,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发育受到抑制。解除方法:摘除顶芽。根的向地性:原理:重力根尖、芽尖产生的生长素先发生横向运输,再进行极性运输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远 地 侧 生 长 素 浓 度 低) 根对生长素浓度敏感(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根向地生长除草剂从图中可以看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来杀死单子叶农田里的双子叶杂草,同时促进单子叶植物的生长。4.生长素类似物(1)概念: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萘乙酸,2,4D等

33、。(2)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三植物激素(1)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2)种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和 乙烯 等。四其他植物激素1.实例:水稻感染赤霉菌植株疯长,结实率降低,称为恶苗病。科学家从培养基滤液中分离出使水稻患该病的物质,称之为赤霉素。2.其他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分布和主要作用激素名称合成部位分布部位主要生理功能赤霉素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较多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 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促进果实发育细胞分裂

34、素主要是根尖主要分布在正在进行分裂的部位促进细胞的分裂促进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将要脱落或进入休眠的器官或组织中较多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乙烯植物体的各个部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多促进果实成熟促进叶和果实的脱落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4.植物生长与多种植物激素之间的关系:(1)生长素和乙烯对细胞伸长生长的影响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细胞的伸长,但生长素浓度高到一定值时,就

35、会促进切段中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含量的增高,反过来又抑制了生长素促进切断细胞伸长的作用。5五种植物激素对应的生长调节剂的应用(1)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2)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3)应用实例 :用乙烯利催熟凤梨(菠萝)、香蕉、柿子等。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 50%左右。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种子,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淀粉酶,简化酿酒工艺、降低成本。 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洋葱贮藏期的青鲜素(抑制发芽)可能有致癌作用。五、实验 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1)生长素类似物的影响存在一个最适

36、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2)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2实验过程3.预实验:预实验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4设置对照组、重复组(1)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相互对照,目的是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2)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5控制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原则。如选用相同的花盆、相同的植物材料,插条的生理状况、带有的芽数相同,插条处理的时间长短一致等。6处理插条(1)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处理时间较长,溶液浓度较低,最好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或沾蘸法(溶液浓度较高,处理时间较短)。(2)处理时插条上下不能颠倒,否则扦插枝条不能成活。(3)扦插时常去掉插条成熟叶片,原因是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第 26 页 共 2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生物 > 人教版(2019) >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2019)高二上学期生物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知识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