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

上传人(卖家):haaijie1005 文档编号:748730 上传时间:2020-09-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 自毕业以来任教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的科学, 想让孩子们真正的 喜欢上科学课,确实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在短短的一年科学教 学中,总是不断地学习、总结、反思,希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科学教 学水平,达到良好的科学教学效果。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与“科学” 进行一场浅显的交流,希望能够得到同行们的指点。 科学是什么 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 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它是关于探索 自然规律的学问, 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 的总称。 美国在 国家科学教育标准 中提出科学精神从小就要培养, 至于科学知识和技能,在

2、人的一生当中是一个逐步获得的过程。所以 像这里的基本知识可能不是最重要的,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探索和创 新精神、 科学思维方法、 实事求是的态度, 可能这些问题是最重要的。 小学科学要做什么 在学习课程标准的时候,我和同事们有过多次的讨论。讨论的焦 点是小学做什么,中学做什么。说得笼统一点是很简单的:小学科学 课是启蒙,中学科学课是入门。但是这个“启蒙”和“入门”怎么去 把握?可能就比较难了。例如,在小学阶段我们要通过生活经验和所 学的知识引导孩子们自己说出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 哪些物质不 能溶解在水中, 并通过实验得出: 一定量的水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食盐、 味精、白糖等。然而,在中学阶段同学

3、们要学习为什么一定量的水只 能溶解一定量的物质,即溶解度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 在 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此外,随着 年级的升高还会进一步的学习“饱和度”、“溶解平衡”、“溶解平 衡常数”等。 不过以下这些说法大家可能都会赞同的:1.科学的基本问题(这 个“基本”是最基本的问题,也就是作为学生他会知道,也应该知道 的基本的科学知识);2.对科学的兴趣;3.探索和创新精神;4.观察和 实验的能力;5.科学的思维方法;6.实事求是的态度。 学生如何学 1.敢问 我认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

4、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 性的教学模式。 科学这门课有的内容学生易懂也爱学,可有的离他 们很远他们不懂也就不爱学, 这就要我们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 气氛,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 是平等的,可以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 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 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其 次,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 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 “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 教育学生学习科学

5、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懂得“疑而能 问,已知知识大半”和“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还要告诉 学生,课堂提问不是老师的专利或某些学生的专利,每个人都可以提 问,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 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 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 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 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 提出问题,既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6、如教三 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第一课植物资源知多少 ,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 质疑,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哪些植物?你能说出几种啊?”为更好地 对植物的分类做了铺垫。 (2)从课题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主题,也 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 如教三年级第四单 元第三课不一样的土壤一课,一个学生提到:“为什么地球上会 有不一样的的土壤呢?”当我反问他们怎么解释时, 他们却哑口无言。 其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提得很有价值。通过五官“兄弟”去认识 不同的土壤并记录在表格中进行比较,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明 白了地球上有不同土壤的原因了。 (3)从矛

7、盾之处质疑 有些课文中有看似矛盾之处,那正是编者匠心独具所在。如第二 单元第四课导体和绝缘体一课, 有学生会和同学们分享当把干 燥的木棒接到电路检测器中时, 发现小灯泡不发光, 即木棒是绝缘体; 当把潮湿的木棒接到电路检测器中时,发现小灯泡发光,即木棒是导 体。学生会提问:为什么木棒有时候是导体有时候是绝缘体?通过对 比同学们会很快得出:绝缘体并不是绝对的,特殊情况下绝缘体也会 成为导体。例如,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而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教师如何教 探究对于科学教师而言,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突破 传统“知识传授”的做法, 提高学生提出问题、 观察现象、 设计实验、 形成理论、交流观点的

8、能力,并能在探究中培养科学精神、情感和价 值观。很明显,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渔”,而不是“鱼”,即像科学 家那样发现某个科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 即使在遇到未知的问题时,学生依然能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经验,探 索未知事物的规律。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刻理解“探究”的意义, 认为只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就是探究,却脱离于学生的动脑。这种探究 只流于形式,仅仅为动手而动手。在这种课堂上,科学探究的方法和 过程往往被当作纯粹的知识教给学生。 一般是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 动前,教师就已经详细地告诉学生实验的理论依据、基本要求、整套 的实验方法、所使用的各种实验仪器乃至最终的实

9、验结果。然后,学 生只要按照事先被告知的实验步骤做实验、记录观测结果、验证书本 知识。 这种动手的探究学习无疑使学生充当起了“操作工人”的角色, 没有或很少有思考的过程。同时,研究的实验方法被灌入学生头脑中 的“知识库”,学生仅能够处理熟悉问题,一旦遇到陌生的问题,就 无从着手。这种形式上的探究,仅动手不动脑,无异于传统教学只注 重知识内容,不注重方法和过程的做法。其实,动手是为了使学生在 这个过程中学会动脑。如果只强调动手而不鼓励动脑,势必导致学生 仅获得具体的实验知识内容,而不具备探索新问题的探究思维。 另外,在这种“探究”课堂中,研究的问题已被教师告知,实验 问题和过程也都是教师预设的,

10、学生只要按照这个过程操作,即能得 出结论。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实验过程的机会被教师剥夺了,这在一 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对教师的迷信性和依赖性思维, 势必直接泯灭孩 子怀疑的天性,消灭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降低对问题的 敏感度,不利于独立思维、创造性思维习惯的形成。 在探究课堂中,还常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教师虽然注重培养学 生的探究能力,但是忽略了科学探究的精神和价值观的培养。如果学 生按照教师预设的实验情景和实验方法, 就能获得与书本相同的结论, 从而验证书本知识的准确性,长此以往,学生必将越来越迷信书本知 识, 认为这是无懈可击的真理。 这样, 科学的价值观就被严重歪曲了, 会产生一种错

11、误的导向,使学生认为书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这是极 其危险的。因为从科学的本质来说,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处 于不断发展、调整、变化的过程之中,科学的进步也正是建立在对前 人批判的基础之上。 未来展望 1.加强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认真学习钻研科学课程 标准和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 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 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 学即时评价体系。 3.充分利用实验器材,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所收获。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 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 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心得.docx)为本站会员(haaijie1005)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