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495455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所制约,最高集权尚未实现(选择题错误选项容易出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等级森严。2.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逐渐瓦解(礼崩乐坏),王权衰落,权力下移。郡县制、官僚制度确立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型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不断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逐渐形成思想:百家争鸣,各派思想纷呈致力于寻求治世之道军事:

2、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民族:民族交融,逐步形成华夏认同3. 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普遍推行郡县制 文书邮传制度4. 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演变历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朝:设立“中朝”(“内朝”)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北宋: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是最高权力机关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君相矛盾演变的总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5. 秦朝至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进程。秦朝:郡县制汉代:郡国并行制宋代: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行政上,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财

3、政上,设转运使;明代:废行省设三司,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为省,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6. 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不同: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7. 原始民主遗存的影响(选择题易以某个王举例,办事之前会问一下大臣的建议)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8. 分

4、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项目分封制郡县制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选官标准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才能、政绩、地域官员任命世袭由皇帝直接任免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相对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下属的地方行政机构性质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影响容易形成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9. 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原因是皇帝直接指挥中央、地方,集权于一人。10. 中国古代两对基本矛盾(选择题排除错误选项很好用):相权VS皇权地方VS中央(相互对应,此消彼长)第2课 西方古代至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及评价?特点: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轮番而治 法律至上 公民意识评价:公民拥有充分

5、的民主政治权利,大大提高了他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民主运作方式,促进了雅典奴隶制文明的繁荣。对后世民主政治的实施和民主思想的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直接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形成多数人的暴政,危害城邦政治稳定。2. 罗马帝国时期元首制的实质:共和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中间环节,是在共和政体下的君主专制。3.大宪章 的签署(容易忽视的点):背景:13 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内容:a.肯定了国王的合法地位与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 b.保障封建主的特权 c.适当照顾骑士和市民的利益影响:确立了“王在法下”(限

6、制王权)的历史传统。3. 古希腊政治对近现代民主制的影响: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轮番执政现代选举制的起源人民主权近代以来主权在民思想的开端五百人会议规定的任期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下任期制的渊源五百人会议按公民人数分配名额比例代表制的开始公民大会中的辩论行为近代西方议会制的雏形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力制约三权分立4.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评价:积极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适应了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 局限性:它仍有历史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5.对比英、美、法的制度(查找用)比较项英国美国法国

7、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总统元首产生世袭选举选举元首任期终身4 年, 可连选两届7 年, 可连选连任元首实权“统而不治”无实权有实权有实权政府首脑首相总统内阁总理政府产生议会产生总统任命总统任命权力中心议会总统参众两院行政权属内阁总统总统, 但需内阁部长副署首脑与议会 的关系内阁由议会中多数席位政党组 建,以首相为首,对议会负责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相会制约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 总统可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属议会, 实际由内阁操作国会参众两院相同点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代议制民主;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或斗争)的产物第3课 中

8、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1. 临时约法的核心原则及评价?原则: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责任内阁评价:(性质地位影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存在“因人设法”的局限;职权不明,未能真正限制袁世凯权力;导致政争不断、政局动荡。2. 国民政府训政和宪政确立的标志以及实质?训政:1928年颁布训政纲领,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宪政:1948年“行宪”国大召开,实质:宪政外衣下的一党专政3.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有哪些,有何意义?土地革命时期:各级苏维埃政权陆续建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性质:工农联盟的民主

9、专政)抗日战争时期(考的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实行三三制原则。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解放战争时期:设置六大行政区,在行政区设置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加速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基础。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1.中国古代、近代至当代重大的变法改革有哪些?商鞅变法:(1)背景:通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2)内容经济:废除井田,开阡陌,授民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选官:废除世

10、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政治:建立什伍连坐制,普遍推行县制;思想:燔诗书以明法令;风俗:强制分家。(3)影响:积极政治:打击了贵族特权和血缘宗法制度,加强了君主权力,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始产生;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经济: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军事: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奠定了基础。 消极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激化了社会矛盾;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两晋南北朝时期,游牧民族内迁,征伐不断, 社会矛盾尖锐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439年重新统一北方。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

11、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前期:冯太后主持,重点是创建新制度: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 后期:孝文帝主持 , 推进汉化,民族融合: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汉婚、仿汉制、定门第、用汉官(3)影响积极: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加快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消极:移风易俗的汉化政策丢掉的是拓跋部的长处勇武质朴,而且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孝文帝推行的全盘汉化,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使北魏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王安石变法:(1) 背景:内忧+外患:北宋中期政治腐败

12、,财政困难(三冗两积);各地农民起义不断,社会矛盾激化。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2) 内容:经济: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军事:省兵之策、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政治: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3)影响:积极: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富国目的,增强军事实力,一定程度改变积贫积弱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消极:改革涉及面广,头绪过多,且操之过急;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激烈反对;引发激烈党争,致使统治集团分裂。存在用人不当,与民争利,危害百姓利益,加重百姓负担等情况;强兵成果甚微;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北宋所面临的危机。张居正改革:(1) 背景

13、:内部: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 外部:殖民入侵,边患严重。(2) 内容:政治:考成法,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经济:一条鞭法,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军事:整饬武备:实施边防新政策,内修防备(3)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封建体制的弊端2. 戊戌维新运动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意义: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新思想(是一场爱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传播,一定程度上冲击旧式官僚体制。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政治改良

14、运动,主张君主立宪制,对封建专制冲击;失败原因: 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强大,阻碍变法的开展; 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高,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妥协性与软弱性)。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3. 清末新政的影响: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4. “法币政策”(选择题易考)背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国内市场上,由于各国不合理的汇价影响,进口货物廉价出售

15、,极大地压迫着中国农业、工业品的市价。金融紧张的状况随经济危机的进展愈益严重,加之垄断全国金融的目的和野心,这些驱动南京国民政府从根本上考虑中国的币制改革。5. 中国近现代史时间表(查看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 2001)时 间事 件1949.4中国第一支海军建立1949.9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共同纲领1949.10.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11中国第一支空军建立1950.101953.7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1950.6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1951.10西藏和平解放1952底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1957第一个五

16、年计划(一化三改)1953.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缅)1954.9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6底三大改造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6.9中共八大召开(大跃进开始)1958.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1961国民经济复苏,调整“八字方针”1966“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四人帮)1964.10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10我国第一颗导弹爆炸成功1967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10我国重返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大会)1971中美双方展开“乒乓外交”

17、1972.2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2.9中日正式建交1973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6.10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1979.1.1中美正式建交(1978.12发表建交公报)1980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2颁布第四部宪法,颁布民法通则刑法(全国人大第五届第五次)19781982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在全国推广(包产到户)(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6.3“863”计划,(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1987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

18、)1992邓小平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召开1997.7.1香港回归,“一国两制”1997.9中共十五大召开,使用“邓小平理论”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1.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标准、方式及特点是什么?整体的演变趋势是什么?朝代制度标准方式 特点演变趋势先秦世官制血缘世袭与分封制、宗法制相结合选拔标准:家世门第到学识才能选拔方式:血缘世袭到公开考试选拔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选官权力:由地方到中央举荐与军功爵制才能军功军功与爵位官制密切相连汉代察举制品行才能举荐以才能和品德为依据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出身品评授官与当时门阀政治密切相关隋唐科举制才学考

19、试冲破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明清与君主专制强化相关2.如何评价科举制度?积极: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推动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保证了行政人员的来源和文化素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对东亚国家和西方文官制度产生深远影响,推动世界文明。消极:重才轻德,过于侧重学问标准而忽视对品德的考察。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影响深远。强化儒家正统地位,禁锢人们思想,抑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统治者控制读书人,维护统治的手段。3.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总体趋势(特点)?官员考核制度渐趋完善 品德与政绩并重 地方官和中央官分

20、开考核;考核日趋严格,标准细化; 奖惩结合,考核与惩贪结合。4.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的特点、作用及实质?特点:机构独立,与行政机关分离; 依赖皇权,为皇权服务;体系严密,垂直监察; 以轻制重; 监督方式多样作用:利于整顿吏治,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提高行政效率; 利于维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受制于皇权,无法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实质:维护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5. 九品中正制的评价:积极:进步性: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局限:逐渐成为维护门阀士族政治利益的工具。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6.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制度特点:内容全面考核对象逐步合理分类考核机

21、构专业化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据考核结果奖惩激励7. 中国古代官员监察制度影响:(1)积极: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局限: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3)实质:维护君主专制,巩固中央集权的工具。第6课 西方的文官制度1. 西方文官制度产生的背景原因?历史:旧的官僚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工业革命的推动,国家政府职能急剧扩展,亟需建立职业官僚体系思想: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教育程度的提高,人们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催化剂:克里米亚战争损失惨重,人们对政府的管理能力强烈不

22、满外部: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借鉴2. 西方文官制度的主要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政治中立、工作隐名 职务常任、论功晋升3.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积极:政治: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有利于提升提升官员的素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权运动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世界:为世界其他各国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消极: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 文官人数急剧膨胀,大大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 文官的层次也越来越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工作效率。本质:为资产

23、阶级服务4. 西方文官制度和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比较?角度科举制文官制度相同性质官员选拔考试制度、政治组织制度的范畴方式公开报考、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标准才能和品德趋势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影响追求公平与效益;促使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反应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不同根源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技术人才的选拔考试制度,它既包括对文官(政治官员)的选拔,也包括对武官的选拔(如武举)人事组织制度,它不仅包括官员(政客和官僚分开)的选拔任命,还包括对官员的考核,奖惩等内容。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资产阶级民主制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儒

24、家思想启蒙思想价值取向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自由、平等、博爱;公平和效益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1.清末选官制度变革:从科举选官变成学堂选官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晚晴科举制变革废除的原因?现实:科举制度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经济:洋务运动的开展。思想:西学的传播。 政治:维新变法运动和清末新政的推动。主体(人):统治者及社会有识之士的推动2.民国时期官员选拔的发展历程?南京临时政府时期,根据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致力于文官选拔制度建设,出台了官员选拔方面的一系列法规草案。虽未实施,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北洋政府时期,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正

25、式建立。官员选拔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甄别为主以保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创建公务员制度,选拔由考试院负责。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文官选拔制度的特点?中西合璧 考试为主 开放平等 立法形式确立,制度健全党派性强 选任脱节4.民国中后期公务员制度施行艰难,流于形式的原因?专制集权的政治文化传统; 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相对较低;国民政府一党专政; 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相对较弱;国内政局长期动荡。5.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 对职位进行

26、分类。 广泛使用“考绩制”。异:西方实行政治中立,中国坚持党管干部;西方实行“两官分途”(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中国二者不分;西方是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中国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西方文官为终身职业任期有法律保障;中国公务员有辞退机制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制与教化1.中国德治与法治思想的渊源分别是什么?德治思想源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的提出法治思想源于:夏商周早期国家法律的颁布2.先秦时期两次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表现及其实质?第一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叔向反对子产作刑书。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解释法律的特权; 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第二次德治与法治之争:儒家与法家之争。争论的焦点:治国手段 儒家主张以道

27、德礼义教化民众,法家主张以法治国。结果:法家受推崇。符合历史潮流,既有助于实现富国强兵,也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3.从秦朝到清朝不同历史时期礼法关系如何演变?4. 中国古代的“乡约”的作用:维护了社会秩序,加强了基层社会治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乡约经政府推广和利用而具有约束力并于法律合流。5.中国古代法律体系的特点:礼法结合,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官方主导,重公权,轻私权;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司法隶属于行政,司法权不独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实质)法律出于皇权,是维护皇权的工具,人治色彩浓厚。6.为什么法律与儒学的结合会越来越紧密?儒家思想逐渐发展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成

28、为主流后,向法律渗透。儒学的多面性,适应统治阶级需要。封建统治者的推崇(魏明帝设置律博士、唐朝提倡礼治);吸收先秦儒家德治思想所蕴含的社会治理价值;反思秦朝“一断于法”的教训。儒法各有侧重,具有互补性。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1.西方法律的渊源罗马法(发展历程)从形式上来看: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成文法替代习惯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原因是因为贵族随意曲解法律损害平民利益,平民与贵族不断的斗争中贵族被迫做出妥协将法律公之于众。成文法的颁布利于有法可依、依法量刑,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利益,但究其根本,法律仍然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从适用范围来看: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帝国在不断扩张中并入更多的土地

29、和民族,地域间商品贸易的发展均需法律的保障来缓和社会的矛盾,巩固帝国统治)从法律的完善来看:从零散到体系罗马民法大全2.自然法含义: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自然法理念: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3.如何评价十二铜表法?进步性: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维护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的开端局限性: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部分保留原始习惯法的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4.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自然法原则;注重程序,无罪推定(选择题爱出)5. 比较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的异同?6.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国家权力结构层面

30、,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立法和司法二者独立。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司法实践过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为保证程序公开公正,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7. 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评价:积极: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治理;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世界其他地区的法律产生了广泛影响。消极:确认了私有财产制度,财产的多少决定着法律地位的高低;到20世纪,黑人、土著居民和妇女还在为完全的公民权积极斗争。本质: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第10课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1.新中国成立后在不同历史阶段法治建设进程取

31、得的突出成就和意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召开,通过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从此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五十年代,制定了婚姻法、改革法等法令法规,第一节全国人大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八十年代,制定了八二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一批基本法,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九十年代,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

32、步发展。(选择题错误选项)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方面建设实现有法可依,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2.新中国法治建设呈现哪些特点?宪法主体;曲折发展;与时俱进,继承发展;以人为本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不同阶段的核心内容有哪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6):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淘粪工人时传祥,石油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地质科

33、学家李四光。(重点人物要知道来自哪个时期,选择题作为材料出现。)改革开放以后(1978-至今),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爱考对应的时间)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90年代,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1994年,中共中央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21世纪之初,中共中央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12年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1. 中国古代民族交往交

34、流的方式有哪些?趋势是什么?R方式:同化融合:在中国古代,不同民族之间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融合为一个大一统的政权而实现民族交融。婚姻联姻:古代中国经常通过婚姻联姻来促进民族之间的交融。统治者通过婚姻联姻制度来加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增加政治和经济合作,实现民族融。文化交流:中国古代也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实现民族交融。化敌为友:通过与敌对民族的和解与合作,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民族交融。R趋势:从多元融合走向华夏一体。从民族互化到汉化成为民族融合的主流。2. 中国古代边疆治理政策的特点和意义?R特点:措施有效、直接统治; 注重军事防卫功能;贯彻“夷夏之辨”思想; 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调整。R

35、意义: 扩大了国家疆域,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巩固了国防;加强了边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民族交融); 有利于与世界的交往交流。3. 朝贡体系的内容以及近代走向崩溃的原因?R内容:政治上的宗藩关系+经济上的朝贡贸易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R原因: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殖民扩张的冲击;体系内在的缺陷,如厚往薄来的封贡体制;清朝国力的衰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逐渐形成等。4.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以和平交往为主;以商贸为主,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并举;中外交往以陆

36、路为主,水陆并行;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5.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简表时期机构政策与措施秦汉秦:典客、典属国汉:大鸿胪战争、和亲在边疆地区设郡、都护屯成政策隋唐礼部、鸿胪寺归附;和亲;战争;会盟;册封两宋与辽、西宴、金长期并立 周边民族政权吸收中原王朝先进制度、经验与文化、各民族持续交往交融元/统治者“行汉法”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政策明礼部、鸿胪寺、提督四夷馆修筑长城设置卫所、军镇设置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买行茶马贸易清理藩院满蒙联姻;车事斗争;册封;改土归流6.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时期交通

37、政治交往经济文化交往秦汉开通海陆两条商路东汉光武帝赐倭国“汉委奴国王”金印;甘英出使西亚丝织品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隋唐西域丝绸之路畅通,海路交流进一步发展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华。造纸术西传阿拉伯;留学生和学问僧来华;中华文化圈形成时期交通政治交往经济文化交住宋陆路交通阻隔,海路交通发达,明州、泉州成为重要港口/元海陆交通通畅/马可波罗来华明清郑和下西洋 情朝对外关系缓慢转型:与俄国签署尼布楚条约;马戛尔尼访华 政府极力维护朝贡体制和朝 贡贸易;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民间贸易和走私兴盛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1.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时间、原因、历史影响?R时间:17-20世纪R原

38、因: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实力增强政治: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民族国家形成奠定基础;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思想文化:宗教改革打击教会,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民族语言的推广强化了民族认同;启蒙运动传播民主观念,与民族主权观念相结合。R历史影响:冲击了中世纪神权浓厚、分裂割据局面,奠定新的欧洲政治格局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欧洲社会转型创造条件。增强了国家主权意识,加剧了国家利益纷争。 推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形成。 2.近代国际法产生的原因?地理大发现使得各国的联系与交往

39、增加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3国际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奠定基础:1625年,荷兰人格劳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初步形成: 17世纪中期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定了会议和谈解决国际争端和集体安全的原则。进一步发展: 19世纪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20世纪新发展: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国联组织,确定全体一致原则;二战后成立联合国组织,确定大国一致原则。第13课 新中国民族政策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背景?国情:统

40、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大杂居、小聚居;现实:少数民族政治曾被压迫歧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利于政权巩固和经济建设;党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历史因素:“因俗而治”的理念,近代以来共御外侮,形成的政治认同;理论来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在于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1.影响中国外交政策的因素有哪些?(出过大题)国家利益; 国家实力; 国内外形势; 社会

41、制度与意识形态;2.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内涵?(一总三分)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方针内容作用“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 边 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3.新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外交成就有哪些?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奠基与苏

42、联等一批国家建交1954年6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6年,与挪威、南斯拉夫等国家建交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逐步冲破封锁出现了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中法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交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第15课 货币的使用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1.中国货币演变历程?时期概况夏朝前后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仿制贝商朝开始出现铜铸币春秋战国

43、各国分别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秦朝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此后被长期沿用宋朝北宋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交子”与宋朝后来发行的其他纸币,都是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明朝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晚清政府开始铸造银元南京国民政府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统一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白银收归国有。1948年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元券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12月1日,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人民币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二上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