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练习·能力提升]马说.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7520729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练习·能力提升]马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练习·能力提升]马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练习·能力提升]马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执策而临之C虽有千里之能D骈死于槽枥之间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食不饱,力不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D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3下列句子省略了宾语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2、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揭示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2)食马者的无知,让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成了必然,千里马的终身遭遇体现在哪里?(请用原文回答)(3)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是哪几句?这些语句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4)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食之不能尽其材”与B项中的“之”同为代词,指

3、千里马。A、C、D项中的“之”是助词,的。2【答案】D【解析】A项,吃/同“饲”,喂。B项,用马鞭驱赶/马鞭。C项,它的,指千里马的/表示加强诘问语气。D项,有时。3【答案】C【解析】A项,无省略。B项,省略主语“千里马”。C项,省略宾语,应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也”。D项,省略主语“千里马”。4(1)【答案】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解析】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充分发挥才能。(2)【答案】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解析】根据全文大意可知,千里马不遇伯乐,卓越的才能不被发现,也只能辱没于奴仆这类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3)【答案】“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这几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突出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和批判之情,极富表现力。(4)【答案】寄托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慨,也流露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激之情。【解析】本文表面写千里马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实则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能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统编)部编版 > 八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6.23[练习·能力提升]马说.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