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ziliao2023 文档编号:7527911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讲 法律中的判断一、什么是判断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第一节第一节 判断概述判断概述张三是杀人犯。李四不是杀人犯。二、判断的两个基本特征:1.判断对思维对象要有所断定,即要么判断对思维对象要有所断定,即要么肯定,要么否定。肯定,要么否定。2.判断都有真假,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判断都有真假,即要么是真的,要么是假的。假的。1.联系:联系:语句是判断的物质外壳,是判断的语言表达形式;而判断则是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三、判断与语句2.区别:区别:判断属于思维范畴,语句属于语言范畴,二者不一一对应。虽然所有的判断都必须用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语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2、感叹句和祈使句四种。陈述句表达判断。疑问句本身一般不表达判断。感叹句一般也不表达判断。祈使句一般也不表达判断。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来表达。例如:“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的表达方式1、凡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2、没有一种犯罪行为不是违法行为。3、不是违法行为的犯罪行为是不存在的。4、难道有犯罪行为不是违法行为?同一语句还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他走后门。a.他走的是后面的门。b.他办事没有通过正当的途径。此外,同一语句,如果断句不同,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如:“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a.“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b.“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场激烈的排球赛山东队打败了江苏队获得冠军。王

3、某欠陈某水产货款3万元已付5000元余款年底还清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有一例克洛索斯渡过哈律斯,将毁灭一个大帝国不产生歧义的语句才是正确的判断。如下列一份遗嘱八十老翁生一子人言非是吾子也一切财产尽行付与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四、判断的逻辑形式 1、判断的主要逻辑形式:、判断的主要逻辑形式:所有S是P。(SAP).所有S不是P。(SEP)有S是P。(SIP)有S不是P。(SOP)这个S是P。(SaP)(SAP)这个S不是P。(SeP)(SEP)p 或 q(pq)p并且q(pq)2.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用汉语表示的成分,称为逻辑常项;用符号表示的成分,称为逻辑变项。4.主项、谓项、联项、量项

4、主项、谓项、联项、量项主项:主项:判断中表达被断定对象的概念。(S)谓项:谓项:判断中表达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概念。(P)联项:联项:用来联结主项和谓项的词项。(“是”,“不是”等)量项:量项:表达被断定对象数量的概念(词项)。(所有,有些)五、判断的种类 判断判断非模态判断非模态判断简单判断简单判断复合判断复合判断性质判断性质判断(直言判断直言判断)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肯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全称判断全称判断特称判断特称判断单称判断单称判断对称关系判断对称关系判断反

5、对称关系判断反对称关系判断非对称关系判断非对称关系判断传递关系判断传递关系判断反传递关系判断反传递关系判断非传递关系判断非传递关系判断1.2.联言判断联言判断联主判断联主判断合谓判断合谓判断联主合谓判断联主合谓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选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负判断多重复合判断多重复合判断模态判断模态判断模态判模态判断断真值模态判断真值模态判断规范模态判断规范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客观模态判断可为型规范模态判断可为型规范模态判断可不为型规范模态判断可不为型规

6、范模态判断应为型规范模态判断应为型规范模态判断不应为型规范模态判断不应为型规范模态判断客观必然模态判断客观必然模态判断客观可能模态判断客观可能模态判断主观必然模态判断主观必然模态判断客观可能模态判断客观可能模态判断主观模态判断主观模态判断第二节第二节 性质判断性质判断一、什么是性质判断性质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有无某种性质的判断,又叫直言判断。二、性质判断的种类 A.E.I.O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所断定的是该概念的全部外延,那么,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三、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问题如果一个性质判断的主项(或谓项)所断定的不是该概念的全部外延,(或者说:没有对主项(谓

7、项)的全部外延)进行断定,那么,这个判断的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1)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2)有些违法是犯罪。有人认为上述两例谓项周延,这是不对的。因为提出谓项周延时,所根据的事实已经不是这个判断本身,而是别的判断了。即根据:国家的审判机关是法院、犯罪是违法。四种基本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一览表:词项周 延 性判断类型主 项谓 项AEIO周延周延不周延不周延不周延周延不周延周延四、用欧拉图表示四种基本性质判断的真假欧拉图可以直观地显示性质判断的真假。其方法是:用欧拉图表示出性质判断主项S和谓项P在外延上可能存在的全部五种关系,A、E、I、O四种判断在这五种关系下,都有惟一确定的真假。

8、如下表所示:AEIOS与P的外延关系判断的真假判断类型S、PPSSPSPSP真假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真假真假真这个表同时也证明,对当关系是成立的。当A真时,E必假,I必真,O必假;当A假时,E真假不定,I真假不定,而O必真。五、四种基本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同一素材的四种基本性质判断之间存在着固定不变的真假关系,传统逻辑又称为对当关系,这种关系可用下列“逻辑方阵”图表示: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矛 盾关 系AEIO关系矛盾1.上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存在于A与E之间,不可同真,可以同假。2.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存在于I与O之间,不可同假,可以同真。(举马克吐温的例子)3.矛盾

9、关系:矛盾关系:存在于A与O、E与I之间,不可同真,也不可同假。对当关系有以下四种:对当关系有以下四种:4.从属关系从属关系(差等关系差等关系):存在于A与I、E与O 之间,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特称假,全称必假。注: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以把单称判断处注:在这个问题上,不可以把单称判断处理为全称判断,同一素材的单称肯定理为全称判断,同一素材的单称肯定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判断与单称否定判断之间是矛盾关系,不是反对关系。不是反对关系。练习:根据对当关系原理,说明下列各组判断中b判断能否反驳a判断:(1)a.有的伪造的遗嘱有效;b.所有伪造的遗嘱无

10、效。(2)a.本案有的证据材料是可靠的;b.本案有的证据材料不是可靠的一、什么是关系判断1.断定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断定事物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则叫关系判断。则叫关系判断。2.关系判断不同于直言判断关系判断不同于直言判断1、甲和乙是共同犯罪。2、张三控告李四。第三节第三节 关系判断关系判断关系判断的特点:1、从判断的形式结构看,关系判断表示判断对象的概念至少是两个;2、从判断的内容上看,关系判断的重点在不同思维对象间的关系。3.关系判断的表达式:关系判断的表达式:两个主项的:aRb 或者 Rab多个主项的:Rabc.否定式:并非aRb或并非Rab二、关系的逻辑性质客观对象间

11、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关系却可以有相同的逻辑特征,这些相同的逻辑特征主要有两种:1.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对称性关系的对称性是指:当a与b有R关系时,b与a是否有R关系。甲与乙是同案犯。丙与丁是夫妻关系。关系的对称性有三种情况:对称关系对称关系如果a与b有R关系,则b与a一定有R关系,那么,关系R就是对称关系。或者说:如果aRb真,则bRa一定真,那么,R为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非对称关系如果a与b有R关系,则b与a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R关系,那么,关系R就是非对称关系。或者说:如果aRb真,则bRa不一定真,那么,R为非对称关系。甲投诉乙 甲信赖乙 反对称关系反对称关系如果a与b有R关

12、系,则b与a一定不具有R关系,那么,关系R就是反对称关系。或者说:如果aRb真,则bRa一定假,那么,R为反对称关系。如:张三比李四大两岁。事故发生在长潭高速北段。2.关系的传递性关系的传递性关系的传递性是指:当a与b有R关系,b与c有R关系时,a与c是否有R关系。关系的传递性也有三种情况:关系的传递性也有三种情况:传递关系:传递关系:如果a与b有R关系,b与c有R关系,则a与c一定有R关系,那么,关系R是传递关系。或者说:如果aRb真,且bRc真,则aRc一定真,那么,R为传递关系。“早于”、“多于”、“大于”、“小于”等是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如果a与b有R关系,b与c有R关系

13、,则a与c可能有也可能没有R关系,那么关系R就是非传递关系。“喜欢”、“爱”、“认识”、“教唆”等是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如果a与b有R关系,b与c有R关系,则a与c一定没有R关系,那么关系R就是反传递关系。“父亲”、“儿子”、“年长一岁”、“比迟”等是反传递关系。三、区分不同法律关系逻辑性质的意义 法律条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明确和规范个人,社会组织乃至国家之间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关系,人们不但应把握各种法律关系的具体内容和规定,而且应当从逻辑学的角度分清不同法律关系的逻辑特性。如果不是这样,则可能在理解和处理法律关系时犯错误。如:“日本留学生遗产争夺案”;“失恋杀人案”第四节 复合判

14、断概述一、复合判断的含义:本身包含有其他判断的判断。二、复合判断的真假值和真值表1、联言判断真值表:、联言判断真值表:pqpq+其中“+”表示真值,“”表示假值(“真值”包括真值和假值)。联言判断与合取的两点区别联言判断与合取的两点区别a.两个联言肢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而合取无此要求;b.有些联言判断的联言肢不能颠倒顺序,而合取可以。情有可原,罪不可恕。揭被勒镯与勒镯揭被注意:“但书”在立法语言中,必须注意联言支之间的关系,一定要指事相同,义有所转,否则,联言支之间不是同指一事,则会造成歧义,甚至引起不良法律关系产生。例如: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付酬标准暂行规定第1条规定:“各报刊依著作权法第

15、三十二条的规定,转载、摘编其他报刊上已发表的作品,按本规定向著作权人付酬,但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除外。”请分析以上规定有何不妥?2、相容选言判断真值表如下:pqpq+(真)+(假)+甲或乙是罪犯3、不相容选言判断真值表如下:pqp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真真假 选言肢的穷尽问题人们在使用选言判断时,不论是相容的,还是不相容的,都必须注意穷尽选言肢。4、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真值表如下:p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真真pq如何理解?(反映全部真假值的例子)p(他杀他杀了人了人)q(他有作案时间他有作案时间)pq(如果是他杀了人,则他应该有作案时间如果是他杀了人,则他应该有作案时间)真真(他杀了人他杀了

16、人)真真(他杀了人他杀了人)假假(他没杀人他没杀人)假假(他没杀人他没杀人)真真(他有作案时他有作案时间间)假假(他没有作案他没有作案时间时间)真真(他有作案时他有作案时间间)假假(他没作案时他没作案时间间)真真(如果是他杀了人,则他应该有作如果是他杀了人,则他应该有作案时间案时间)假假(如果是他杀了人,则没有作案时如果是他杀了人,则没有作案时间间)真真(如果他没杀人,则他有作案时间如果他没杀人,则他有作案时间)真真(如果他没杀人,那么他没有作案如果他没杀人,那么他没有作案时间时间)5、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真值表如下:p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真假真pq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系必要条

17、件假言判断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关系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是p的充分条件。等值判断等值判断(等值转换判断等值转换判断)(pq)(qp)(qp)(可分为三个等值判断。)如果要成为合格的司法工作者,就要懂法律逻辑。等值于:只有懂法律逻辑,才能成为合格的司法工作者。等值于:如果不懂法律逻辑,就不能成为合格的司法工作者。用真值表证明:pqp qpqqpqp真真假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假真真假真真真假真真真假真真6、必要条件真值表如下:pq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pq举三国时期“李崇定计巧还儿”案。等值判断:等值判断:(pq)(pq).(pq)(pq).上

18、述等值判断可从真值表中得以验证。作业:(1)用真值表方法判定:当pq为真时,pq和pq、pq各取何值:pqqpqpqpqpq+(2)用真值表方法回答:丁的观点是否成立。甲:只有小王不上场,小李才上场。乙:如果小王上场,则小李上场。丙:小王上场,当且仅当小李不上场。丁:甲、乙、丙的话都不对。pqpqqq pqpq+甲、乙、丙三人的话不可能同假。故丁的观点不能成立。一、负判断1.定义:定义:就是否定一个判断的判断,是复合判断。2.联结词:联结词:并非,并不是,不是,是假的。3.表达式:表达式:并非p或 p()p4.p与与 p是一对矛盾关系是一对矛盾关系 三、负判断和等值判断三、负判断和等值判断二、

19、简单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简单判断的负判断是指原判断为性质判断或关系判断的负判断。1.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性质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根据性质判断逻辑方阵的对当关系,一个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等值于和这个性质判断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如:A判断的负判断是 ,即断定A假,根据矛盾关系,则O真。所以,等值于O,这样,我们就可以写出六个性质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公式:AAOA IE EI AO pSpS不是这个是这个pSpS是这个不是这个2.关系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关系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与性质判断负判断的等值判断相似。如:并非对你微笑的人都是你的朋友,有些对你微笑的人不是你的朋友。三、复

20、合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联言判断的负判断qp qp qp或或并非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特性,联言肢必须都真,联言判断才真。pq假,就等于说,或者p假,或者q假,或者p、q都假,即qpqpqpqp2.选言判断的负判断选言判断的负判断 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pq (pq)根据相容选言判断逻辑特性,只有所有的选言肢都假,选言判断才为假,所以,(pq)(pq)。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根据其逻辑特性,只有当选言肢同真或同假时,pq为假。.并非pq (pq).qpqpqp.3.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假言判断的负判断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充分条件假

21、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pq 或(pq)根据其逻辑特性,只有当前件真而后件假时,才假。qpqp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pq 或(pq)根据其逻辑特性(真假值),只有当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它才假。qpqp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负判断并非p当且仅当q 或(pq)根据其逻辑特性:若前件真而后件假或者前件假而后件真时,则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假。q)p(q)(pqp第四节第四节 多重复合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多重复合判断及其等值判断一、多重复合判断多重复合判断是指前件或后件是复合判断的复合判断。二、多重复合判断及其等值判断的五种情形1.前件为选言的前件为选言的 rqrp

22、r)qp(2.后件为选言的后件为选言的)rp()qp()rq(p3.前件为联言的前件为联言的输出律 )rq(pr)qp(4.后件为联言的后件为联言的)rp()qp()rq(p输入律 rqp)rp(p5.前、后件均为复合判断的前、后件均为复合判断的)ts()r)qp()ts(r()ts()qp(一、真值模态判断1.定义:定义:断定事物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判断。或者说:它是在我们前面讲过的各种基本形式的判断中引入模态词(必然或可能)而构成的判断。第五节第五节 模态判断模态判断3.对当关系对当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矛 盾关 系pppp关 系矛 盾2.几种逻辑形式几种逻辑形式 S必然p

23、(必然p,或p)如:“这起案件的真实情况一定能查清。”S必然不p (必然不p,或p)如:“犯罪必然不利于社会。”S可能p (可能p,或 p)如:“被告人的口供可能真实。”S可能不p (可能不p,或 p)如:“犯罪的人可能不再犯罪。”4.负判断(对当关系图)负判断(对当关系图)p的负判断:p(等值于是 p)p的负判断:p(等值于是 p)p的负判断:p(等值于是 p)p的负判断:p(等值于是 p)案例分析“佘祥林杀妻冤案”中的真值模态判断。二、规范模态判断1.定义:定义:反映行为规范的判断称为规范模态判断,简称规范判断。其特征是:判断中有“可以”、“应当”、“禁止”等规范词。2.几种逻辑形式几种逻

24、辑形式 可为型:S可以p (简称:可以p)如:“被告有权提出反诉。”可不为型:S可以不p (简称:可以不p)如:“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应为型:S应当p (简称:应当p)如:“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应为型:S不应p或S应当不p(简称应当不p)如:“禁止破坏婚姻自由。”3.对当关系对当关系上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从属关系从属关系矛 盾关 系应当p(必须)应当不p(禁止)可以p(允许)可以不p关 系矛 盾4.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对当关系图)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对当关系图)应当p的负判断:并非应当p (等值于可以不p)应当不p的负判断:并非应当不p (等值于可以p)可以p

25、的负判断:并非可以p (等值于应当不p)可以不p的负判断:并非可以不p (等值于应当p)5、规范强弱推理规范强弱推理就是从一个较强或较弱的规范推出一个较弱或较强的规范的推理。这种推理是从规范制定者的意图或价值取向出发,既然有权制定这一规范的人制定了前一个较强或较弱的规范,就更有理由制定一个较弱或较强的规范,因而由前一个规范可以推出后一个规范。案例分析:某公园里有一个池塘,这个池塘里养了鱼,公园管理部门在池塘的旁边立了一块禁止牌,上面写着:“禁止垂钓”。有一个人在池塘里并不是钓鱼,而是张网捕鱼。公园的管理人员前来制止,这个捕鱼者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公园的管理人员反驳道:“公园池塘禁止垂钓,则游人张网捕鱼更在禁止之列。”公园管理人员运用的是由弱到强的规范推理,从禁止垂钓这个较弱的规范得出禁止张网捕鱼这个较强的规范。练习1:1、根据模态判断间的对当关系,若已知“张某可能具有作案时间”为假,则可推知()(1)张某必然具有作案时间为假;(2)张某必然不具有作案时间为真;(3)张某可能不具有作案时间为真;(4)张某不必然不具有作案时间为假;(5)张某不可能不具有作案时间为假;练习2:由“不必然p”真,便可推知()(1)“必然非p”真;(2)“可能非p”真;(3)“可能p”真假不定;(4)“必然p”假;(5)“必然非p”真假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法律逻辑学法律硕士3课件.ppt)为本站会员(ziliao20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