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2.认识我国农业地区的分布差异;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了解我国科技兴农取得的成就。【过程
2、与方法目标】1.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2.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现状,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理解在遵循自然规律下的工作热情才是最有价值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难点】1.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影响农业的发展因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程引入】(展示课件)数字中国:13亿中国人一天消费粮食520000000千克,52吨。一天要吃掉2400万只鸡。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师:食物
3、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生:农业。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板书:第二节 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讲授新课】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生: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师(小结):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 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指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
4、部门。狭义上农业仅指种植业,广义上农业包括农、林、牧、渔。课件展示农业各部门。师:你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生:略。师:大家知道一日三餐与农业的关系么?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课件展示衣服、家具与农业的关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生产与农业有什么关系吗?请举出例子来。生:工业为农业提供的农具和用于农业生产的机器。农业为各行各业提供原材料;各行各业也为农业提供支持。师:由此可见农业的重要性,中国用约占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农业是支撑国民
5、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板书: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师: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2.我国的四大牧区是哪几个?3.东西两部分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想一想,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5.林业集中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在哪儿?课件展示我国农业分布的东西差异。板书:1.东西差异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课件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图和地形图。生:学生根据收集的气候、地形、水分、土壤等情况进行
6、讨论。板书:原因分析师:(归纳总结)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特别是种植业,一方面要求有适宜耕作的土地,另一方面要有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照、热量、水分等条件。它需要的是多种自然条件的组合。某一地区,即使其他条件都很优越,但只要有一个自然因素不适宜,都会成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西部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地势高峻,以高原、山地为主;水、热、土配合较差,且人口稀少,农业发展历史较晚,农区小而分散,以畜牧业为主。东部是湿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平原大部分分布在东部,水、热、土配合良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稠密,农业类型多样。师:(承转过渡)我国农业不仅存在东西部的差异,南北方也有不同。提问:划分南北方的界线在哪儿?生:秦岭淮河。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东部地区南北方种植业的差别。板书:2.南北差异课件展示,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地 区主要耕地类型熟 制主要农作物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我国农业在南北分布上的差异可以参照分析我国农业在东西分布上的差异的方法,详略。)【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