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刷题练习题汇编阅读三峡,完成下面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略无阙处 (2)不见曦月 (3)则素湍绿潭 (4)属引凄异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结合文章第段,举例说明作者是怎样写水的,写出了水的哪些特征?4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题。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3、,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臣未尝闻也浅尝辄止卧薪尝胆备尝艰苦B以大易小寒暑易节易子而食移风易俗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欲擒故纵欲壑难填欲盖弥彰D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博闻强识闻鸡起舞逸闻趣事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此庸夫之怒也/长跪而谢之曰B安陵君其许寡人/其真无马邪C以大易小/以刀劈狼首D挺剑而起/溪深而鱼肥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策主要记述战国时代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
5、。本文选自于战国策魏策四,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人物的对白。B选文写韩魏灭亡之后,附属于秦的安陵国君臣对强秦的最后一次抗争,唐雎临危受命,在秦庭不卑不亢,斗智斗勇,最终让不可一世的秦王屈服,维护了安陵国的尊严。C本文叙事,把人物放在充满矛盾、紧张激烈的斗争场面中来刻画,情节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人物个性鲜明。所以,更应该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这篇作品,关注它的立意和表现手法。D唐雎列举专诸、聂政、要离行刺之事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向秦王暗示了自己将效法这三位有才能有胆识的人,不惜拼命与秦王斗争到底。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2)
6、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9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吴下:泛指吴地。阿蒙:吕蒙的小名。10对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岂欲
7、卿治经为博士邪治:管理B见往事耳见:了解C及鲁肃过寻阳过:经过D即更刮目相待待:看待1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蒙辞以军中多务投以骨B蒙乃始就学屠乃奔倚其下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下车引之D结友而别人不知而不愠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进步巨大,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B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体现了学习的重要性。C文章善于刻画人物,主要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生动地塑造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D吕蒙读书的功效主要通过鲁肃从侧面展现,他的惊叹衬托出吕蒙取得了巨大的进步。13把将下列
8、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14阅读古文,回答问题。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阙曦湍肃(2)翻译下列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3
9、)比较阅读。和与朱元思书相比,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 、 等特征;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 ,与朱元思书通过猿鸣表现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不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5解释加点的词。(1)诫子书(2)非学无以广才 (3)险躁(4)年与时驰16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17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大意。(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18选用原文词语填空。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 ”和“ ”;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静”,“ ”则导致失败。19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11、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2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岸势犬牙差互(狗的牙齿)B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水中高地)C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21选出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清凉)B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样子)C为坻为屿(小岛)D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面)22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
12、 )A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B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C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D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2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B作者游小石潭时感情随所闻所见而变化,开头心情快乐,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珮环,
13、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C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点明小石潭人来人往,为下文写环境“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这里的写景用的是移步换景的写法。D作者将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14、,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24本文作者是 (朝代)文学家范仲淹;关于“记”这种文体,我们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还学过 。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百废具兴(2)朝晖夕阴(3)前人之述备矣(4)薄暮冥冥26选出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与“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B居庙堂之高C属予作文以记之D处江湖之远2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B“衔远山,吞长江”的“衔”和“吞
16、”,形象地写出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C第3、4段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喜到悲的情感变化。D第5段抒情与议论交融,阐发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28阅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文人志士“忧乐观”的理解。【链接材料】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义田记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
17、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9选出与例句中“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山川之美A亲戚畔之B汝之不惠C已而之细柳军D行天下之大道30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 ( )31翻译下面的句子(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32陶弘景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 文中哪个字统领全文?描绘了山川的哪些美景?33有人认为本文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人认为流露了作者闲适归隐之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环
18、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
19、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34下列所给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C至于/负者/歌于途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3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译文: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那
20、是太守的酒宴。B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译文:用酿泉造酒,泉水香甜并且酒也清凉。C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文: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游人去了树林鸟儿在欢唱。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为什么快乐啊。36下列对选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段,在描写景物上概括与具体相结合,“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是概括写,“峰回路转,有亭翼然”是具体写。B选文第段的“无穷乐”,表现在山间朝暮的晦明变化与四时之景的不同。C“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是作者被贬后政治上不得意、思想消沉的直接表现。D选文包含了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21、,其中太守之乐的境界最高。37下列对选文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第段划线句中的“也”表示判断语气,语意较为肯定。B选文第段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依次介绍“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最后定格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C选文第段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律优美。D选文段首“若夫”“至于”“已而”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
22、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问其故。故 (2)孰为汝多知乎?知 39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40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怎样的感悟呢?(写出一点)与朱元思书南朝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23、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1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 文。4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天山共色(2)互相轩邈(3)鸢飞戾天者(4)窥谷忘反43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44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24、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上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翼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5下面句子中加点
25、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将近B惩山北之塞惩:受惩罚C杂然相许许:赞同D寒暑易节易:更替46下面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无陇断焉47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B愚公对移山的坚定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他懂得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C文末叙述“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被移走,采用神话结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宣扬了轮
26、回报应的封建迷信。D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魄力和坚强毅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
27、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4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蔚然而深秀者( )(2)晦明变化者( )(3)
28、宴酣之乐( )4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5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醉”是表象,“乐”是实质。B文章最后一段作者写“宴酣之乐”,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表达出“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文意又深了一层。C文章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作者将描写、叙事、抒情和议论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全文的主旨。D本文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同时,全文用了21个“也”字和25个“而”字,增添了散文的韵味,读来只觉得神采飞
29、扬,摇曳生姿。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5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但当涉猎( )(2)见往事耳( )(3)非复吴下阿蒙( )5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5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言简意赅,先向吕蒙指出了的必
30、要性,再告诉吕蒙读书的方法,最后现身说法,强调了学习的可能性和作用。B吕蒙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回答鲁肃的话,既显示他颇为自得的心理,又巧妙回应了鲁肃的赞叹,表现出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C“蒙乃始就学”从正面表现了孙权的“善劝”,鲁肃跟吕蒙“结友”可见鲁肃的爱才之心,从侧面体现吕蒙的变化之大。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
31、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亲戚畔之”中,“畔”同“叛”,是背叛的意思。B文章用地理条件虽优越却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用攻城一方占优势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C本文中“之”一词多义:“三里之城”中的“之”意思是“的”;“寡助之至”中的“之”意思是“到”。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人和”。5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32、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56本文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之后,是怎样进行论证的?57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两段文字共同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勾践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迅速强盛起来。【链接材料】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
33、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节选自国语勾践灭吴【注释】勾践:春秋时期越国国君。他曾被吴王夫差打败。更:改正。节:节制。劝:勉励。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有我们这么好的国君啊,能不为他拼死作战吗?囿:古地名。没:古地名。阅读送东阳马生序选段,完成下面小题。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
34、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5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B以是人多
35、以书假余假:借,借给C穷冬烈风穷:穷困D腰白玉之环腰:在腰间佩戴59下面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不敢稍逾约B四支僵劲不能动C略无慕艳意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60综合分析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作者“嗜学”而“家贫”,所以求借于藏书之家抄书,体现出作者少时求学的艰难。B文中“未尝稍降辞色”表现了老师的言辞、脸色很严肃,这里写老师的严厉是为了反衬作者求师的恳切。C第二段作者将富家子弟的“烨然若神人”与自己“缊袍敝衣”的生活状态进行对比,突出作者甘于敝衣粗粝,是因为“中有足乐者”。D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意在强调求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包括: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坚
36、持不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步,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
37、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6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阅十余岁(2)竞不可得(3)转转不已6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辈不能究物理。(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僧和讲学家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B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代表实事求是的作风。C这个故事寓意于事,最后一段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引人深思。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要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去判断事物。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小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8、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64解释文中加括号的词语。(1)去:(2)畔:65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6本文中,孟子认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文言文阅读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
39、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67选出对下列加点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若夫淫
40、雨霏霏(代词,那)B去国怀乡(前往 )C把酒临风(举)D微斯人,吾谁与归(无,没有)686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答: 70细读第1、2段,在文中各找出最能体现登楼者在阴雨天“感极而悲”和在春和景明天气下“其喜洋洋”的两个四字短语。(1)体现登楼者在阴雨天“感极而悲”的两个短语是 、 ;(2)体现登楼者在春和景明天气下“其喜洋洋”的两个短语是 、 。71纵观岳阳楼记全文,作者在前面几个段落进行叙述、描写、抒情的基础上,最后一个自然段发表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议论。请思考回答:(1)结尾段的议论体现了作者怎
41、样的巧妙构思?(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操?答:(1) ;(2)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
42、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穷其林穷:尽,这里指走到尽头B阡陌交通阡陌:田间小路C具答之具:同“俱”,都D此中人语云语:告诉73以下对“林尽水源”一句的翻译最准确的一项是()A桃花林尽头,出现了水源。B桃花林在溪水发源处就到头了。C桃林消失不见了,只见有流水源源不断地流出。D桃花林和流
43、水都消失不见了。7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B文章第二、三段对桃花源生活环境的描写及人物的刻画,都有不少生动可感的细节,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C文章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开了一个人人劳动、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D这篇文章以渔人的经历为线索,记叙层次清楚,环环相扣,一气呵成,结构严谨。第 18 页 共 22 页参考答案:1(1)同“缺”,空隙、缺口。(2)日光,这里指太阳。(3)急流。(4)连接。 2(1)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2)水清,树荣,
44、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3)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3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4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5B 6C 7B 8(1)况且秦国已经灭了韩国亡了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的长者,所以才不打他的主意。(2)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9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或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班超出使西域:班超与匈奴使者做斗争,使得西城各国归降汉朝;周恩来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在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上,运用这些原则,推进和平解决问题;邓小平在1982年,与撒切尔经过多次的磋商,用“一国两制”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