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52935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从西域回到汉朝,这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这一观点说明()A当时中国处在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欧洲和中亚各国普遍希望与中国广泛交流C张骞通西域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关注D张骞通西域刺激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活动2两宋时期,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

2、地区,他们经常掠夺过往商旅的财物,或者强取货物,抽取十分之一的上等品。这一现象()A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B导致了宋、夏之间战争频繁C推动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D阻断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副产品,而缺少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B“皮毛路”和“茶马路”相互辉映C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D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4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隋唐时期。唐宋以来,这条对外贸易路线亦被称为“瓷路”。这反映出中国()A瓷器技术高度发展B瓷器外销地位日益重要C丝

3、绸贸易逐渐衰落D瓷器种类增多,产量提高5下图为辽宁北票十六国时期北燕重臣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玻璃注,其工艺属于罗马吹制技术。据考证,此时期我国虽已掌握加工玻璃的技艺,但尚不具备制作如此复杂的玻璃工艺品的技术。该文物能够佐证当时()A丝绸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B东北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C玻璃制品应用于普通民众生活D统治者不断推动民族交融6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的人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了丝绸之路()A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4、C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D促进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7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日神、月神图像既有印度和中亚(粟特)艺术的要素,又受到希腊、波斯艺术的影响。这说明()A异域艺术成为石窟艺术的主流B中华文明博大精深C莫高窟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8德国人李希霍芬在中国一书中首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古代丝绸之路也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以上材料说明当时这条东西方要道()A交通非常发达B使商品贸易极其繁荣C使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名胜古迹众多9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

5、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A是为了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B促使全球一体化体系正式形成C促使各地保留原来的文明习俗D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的融合10“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全球化趋势出现B殖民扩张的开始C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产阶级的形成1119131918年,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约为0.7%。然而,从1948年开始的20余年间

6、,这一增长率达到7.8%。二战后世界贸易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世界经济贸易规则的制订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推动C跨国公司世界范围的建立D国家之间关税壁垒的消除12近代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以丝棉贸易为主的互补型商品流通使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一个丝棉贸易圈。基于地缘经济基础上的移民网络及其衍生而来的华侨汇款则成为密切东南沿海地区与东南亚地区经贸联系的纽带。这主要反映了中国与东南亚地区()A经济合作发展迅速B经济贸易联系密切C合作机制日益完善D产业互补特色明显13荷兰是最早将中国茶叶输入欧洲的国家。17世纪7080年代,饮茶成为荷兰全国的时尚,茶室应运而

7、生,早茶、午茶、晚茶兴起,并融入中国以茶待客的礼仪,迎客、入座、敬茶、品尝、寒暄、辞别等步骤都很讲究。这说明()A荷兰是国际茶叶贸易的主导力量B国际贸易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C茶叶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决定因素D荷兰的饮茶风尚呈现出下移趋向141718世纪,中国商人在海外贸易中主营的瓷器等商品引发了欧洲装饰艺术中的“中国风”。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这种“中国风”的形成主要体现了()A西学东渐的趋势B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的文化价值D殖民扩张的影响15许多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

8、还给许多民族传去了新的思想文化”。站在他们理解的角度,世界贸易()A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D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16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上海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创新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有关茶的记录最早出现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随着时间的

9、推移,古人在食用茶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茶叶的药理功能。在汉代,日常饮茶不仅成为民间的生活习俗,更逐渐进入上层生活,就连贵族也将饮茶作为一种享受。成书于东汉的神农食经,对茶的功能和作用则转向精神层面,“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因契合当时儒家、道教、佛教的精神追求而进化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与社会时尚。摘编自赵建建茶文化起源初探材料二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的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

10、,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英艾丽斯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和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19世纪茶文化在英国盛行的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积极意义。(4分)18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

11、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的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美国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摘编自徐秀军等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材料二美国对自己推动的全球化规则体系开始改弦更张当

12、前全球化逆动是美国等西方大国对其推动的全球化主动收缩特别是近年以来英国脱欧、特朗普退出TPP协定及奉行“美国优先”的策略等现象,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摘编自陈伟光逆全球化暗流与中国应对等材料三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6年)(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的有效机构。(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逆全球化的实质并分析其

13、不利影响。(6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的当今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理念是什么。(4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罗马和波斯在路边缔造了各自的帝国;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沿着丝绸之路迅速崛起并传遍世界;成吉思汗的蒙古铁蹄一路向西,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英国通过搜刮丝绸之路上的财富,铸就了日不落的辉煌;从张骞通西域到“一带一路”,翻开这部包罗万象的史诗巨著,我们或将发现,丝绸之路不仅塑造了人类的过去,更将主宰世界的未来。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阅读材料,

14、自行选取或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1【答案】C【解析】材料“张骞在公元前127年从西域回到汉朝,这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辟开拓了当时中国人的视野,加强了汉朝对西域以及西亚和欧洲的了解,故C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不是汉朝,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的影响,故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发生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和河套地区,并且经常劫掠过往商旅,不利于丝绸之路上正常的商业往来,这是两宋时期陆路贸易衰

15、落的原因之一,客观上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未能体现西夏的行为缓解了西夏政权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宋、夏之间战争频繁不是由材料中西夏的行为引起的,排除B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草原丝绸之路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主要是指北方草原地区用其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副产品与中原的粮食、纺织品、手工制品等进行交换,以解决生活所需,这可以用来说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经济交流,故A项正确;“皮毛路”和“茶马路”都是指草原丝绸之路,不能说它们相互辉映,故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农耕文化受到游牧文化剧烈冲击,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草原地区最早

16、形成茶马互市,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对外销量越来越高,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反映出对外贸易中瓷器地位日益重要,故B项正确。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燕重臣冯素弗墓出土的鸭形玻璃注的制作工艺属于罗马吹制技术,可以用来佐证当时丝绸之路上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正确。6【答案】D【解析】中国的瓷器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这些都促进了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故D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排除A项;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排除B项;丝绸之路体现的是不同文明之间的

17、交流,排除C项。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莫高窟的一幅壁画上描绘的日神、月神图像既有印度和中亚(粟特)艺术的要素,又受到希腊、波斯艺术的影响”可知,莫高窟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的风格,见证了多元文明交流的成果,故C项正确;材料可以体现异域艺术的元素,但无法看出其处于主流地位,排除A项;材料探讨的是中外文化的交融,并未展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排除B项;“趋于一致”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频繁交往,相互交流,被称为“进步之路”“友谊之路”“文化之路”,故C项正确;交通非常发达的说法片面,排除A项;商品贸易极其繁荣属于表象,不是本质

18、,排除B项;名胜古迹众多的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大量移民和人类群体迁徙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粮食作物、牲畜品种与人类移民的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了全世界的各个社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故D项正确;粮食、牲畜与人口的交换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而不是目的,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全球一体化开始形成,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文明习俗的交流与融合,排除C项。10【答案】C【解析】材料“19世纪下半叶,由于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而且同

19、时供世界各地消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C项正确;全球化趋势出现于新航路开辟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殖民扩张开始于新航路开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资产阶级开始出现,排除D项。11【答案】A【解析】二战后世界贸易增长主要得益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故A项正确;B项属于金融体系,排除;C项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12【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近代中国通过“商品流”“移民流”和“汇款流”加强了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贸易联系,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茶室应运而

20、生,早茶、午茶、晚茶兴起,并融入中国以茶待客的礼仪,迎客、入座、敬茶、品尝、寒暄、辞别等步骤都很讲究”可知,伴随着中荷之间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华文化也相应地输出到荷兰, 这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故B项正确。1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他们从中国的装饰纹样中寻找灵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典雅、华丽、异国风情的装饰风格”可知,欧洲人通过与中国之间的瓷器贸易,结合中国的瓷器纹饰风格,实现了对自身传统文化的创新,这说明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交流,体现了商品的文化价值,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仅扩大了财富而且还给许多民族传去了新的思想文化”可知,这些学者认为世界贸易促

21、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A项对材料信息的理解不全面,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制度的传播,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上海开埠后西方饮食传入,但这些饮食传入后都进行了改良,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创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近代上海餐饮业领先全国,排除A项;材料仅反映了菜品的改良,没有涉及中国民众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C项;出现改良菜品不代表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走向没落,排除D项。17【答案】(1)特点:历史悠久;功能多样;影响阶层广泛;同主流文化相互渗透;茶饮日益时尚化、大众化。(任答四点即可,4分)作用: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

22、构;推动了中国农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6分)(2)原因: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茶是一种优良的饮品,符合大众需求;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殖民掠夺和制茶技艺的传播。(8分)(3)积极意义: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与传播;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4分)18【答案】(1)特征:第一阶段是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是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是世界各国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6分)有效机构:关贸总协定。(2分)(2)实质:调整规则以实现利益重新分配。(2分)不利影响:不利于各国市场的开放;妨碍了国际贸易

23、的自由化;阻碍了各国的经济合作;不利于世界经济发展。(任答两点即可,4分)(3)主要理念:扩大对外开放;互利共赢。(4分)19【答案】示例观点: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文化出现和相互融合。(2分)阐释: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此后逐渐本土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中亚和西亚的音乐、舞蹈、绘画技术等也陆续传到中国。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不同的文化、思想在丝绸之路上碰撞,交汇整合之后迅速传播出去,这是新的文化能够诞生的重要前提。总之,在丝绸之路上,各种文化经过交流与碰撞,相互影响,相互融合。(10分)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 (时

24、间:75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观察下表,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比较项希腊时代(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前1世纪末)社会思想理想主义、地方主义现实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私学盛行公学盛行商业有限的商业活动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A罗马帝国的建立B“世界性帝国”的出现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2“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元素的文明诞生。”以上材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25、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毁灭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陈乐民等人在欧洲文明扩张史中写道:“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A罗马文明渗透有希腊文明特质B希腊文明有明显的侵略特征C民主政治推广到罗马帝国全境D罗马法逐渐演变成为万民法4苏联学者巴托尔德说:“蒙古帝国把远东和近东的文明国家置于一个民族、一个王朝的统治之下,这就不能不促进贸易和文化珍品的交流。中亚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该学者认为蒙古帝国建立的意义在于

26、()A统一了远东和近东各国B促进了不同地区的交流和发展C维护帝国的专制统治D建立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帝国5有学者指出,马可波罗行纪是一部中世纪以传递香料贸易相关新闻为核心,辅以东方世界各种奇闻趣事的“新闻书”,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这名学者认为()A威尼斯是当时世界新闻中心B该书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C马可波罗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D该书直接服务于欧洲的殖民扩张6本杰明富兰克林在1784年写道:“诚然,白人拥有掠夺印第安人和接管整个大陆的人数、组织和力量。但最后,白人发现,他们已不知不觉地在自己的词汇、文学、服装、药物以及他们所种植和消费的作物中接受了当地印第安文化的许多特点。”这表明

27、()A美洲文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B不同文明在接触碰撞中彼此影响C殖民扩张推动文化的多样性D本土文明有时会被外来文明同化7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海地、委内瑞拉、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关于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拉丁语族的印第安人长期居住于此B因拉丁舞而享誉世界,故以此自称C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D以罗马时期的拉丁文字为书写工具8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讲道:“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这充分肯定了拿破仑()A是法国大革命的领袖B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C击退了反法联盟进攻D保护了欧洲封建势力9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俄国成为欧洲宪兵,英

28、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得到强化和拓展,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又重新突出,波兰等小国遭到了分割,欧洲各国的目标也变为防止法国东山再起。这说明拿破仑战争()A激发了法国人民的革命热情B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C重构了欧洲的政治文化D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10近代阿根廷出现了“1837年一代人”,他们主张在拉美推行“欧洲式文明”,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推行欧化教育,反对罗萨斯的军事独裁专制。这反映了()A欧洲文明对原殖民地影响较深B西方近代文明成为唯一范式C拉美国家普遍排斥本土的文化D军事独裁统治盛行于拉美11.19世纪,英国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

29、,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措施客观上()A加大英国对印度的经济掠夺B导致印度民族意识增强C使印度在经济上从属于西方D同化了当地的经济与文化12在一战中,数以百万计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作为士兵或劳工加入战争,这使他们能够利用在战争中所熟悉的军事装备和最新技术去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据此可知()A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开始兴起B一战改变了欧亚的政治版图C列强放弃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D一战为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13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下列史实可以

30、佐证该观点的是()A中国的辛亥革命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C阿尔及利亚独立D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立14下表反映了二战后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时间事件1947年6月英国发表印度独立方案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1948年89月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A两极格局的形成B殖民体系的瓦解C第三世界的崛起D区域集团化加强15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艺术、影视和时尚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以至于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该学者旨在说明()A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B捍卫文

31、化主权的重要性C警惕西方价值的虚伪性D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16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 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A西方国家的优势地位得到加强B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C第三世界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D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估算):(单位:人)年份1620年1680年1720年1750年1770年1780年白人2 282144 5

32、36397 346934 3401 688 2542 204 949黑人206 97168 839236 420459 822575 420总数2 302151 507466 1851 170 7602 148 0762 780 369摘编自美国商务部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1970年材料二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1740年英国

33、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一起,构成一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造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一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人”,但构成“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更多地进入北美居

34、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摘编自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1)根据材料一,概括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14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新加坡开始自治时,英国殖民者留下了初步具备一定制度化水平的政治遗产,如林德宪法、议会民主制度、精英政治、法治等。由于文化和制度的惯性,这些具有现代性和民主性的因素被新加坡政府保留在自治后的政治体制内,并在实用理性主义的主导下与东亚儒家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新加坡有复杂的种族关系,有

35、众多的宗教门派,有多种文化传统,有多种语言和教育,在这种错综复杂的社会体系中,要进行有效的社会整合和社会管理,一个超越国内任何一个阶级、种族和文化的“强政府”成为必然要求。在长期殖民统治下,新加坡经济结构呈现畸形态势。由于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经济差距,为了尽快缩短现代化进程,赶超先进,新加坡不得不设法获得从经济结构中无法获得的推动力,这就是动员全民族的热情,搞各种社会运动来促进经济发展,而这只能由国家来进行。摘编自孙建红新加坡软权威主义政府的“善政”之道材料二李光耀在选择新加坡的政体和发展模式时,采取了一种务实主义立场,以我为主,唯我所需,不管何种发展方式和道路,只要有利于新加坡的发展、繁荣、

36、公正和秩序就行,无惧他人说三道四。典型的是他拒绝了西式的民主,建立了以行政为主导的政体,对内实行铁腕治理。学界将这一模式称作“软权威主义”或“柔性家长制”。它缺乏民主,但又不同于典型的独裁专制,因为它具有高素质而又廉洁高效的行政团队和严明的法治,这两点既使新加坡获得了高速发展的效率,又维护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正。摘编自沈海平“新加坡模式”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新加坡政府“善政”之道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模式”的主要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评价。(12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波斯的君主阿鲁浑派遣兀鲁台

37、解、阿必失呵、火者三人为专使,带着大批的扈从来到中国,请求忽必烈大汗为他选择一名淑女为配偶。大汗答应了这个请求,选择了一位十七岁的姑娘,叫阔阔真,并派遣已来到帝国多年的马可波罗一家由海路护送他们而去。据永乐大典记载,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八月十七日,尚书阿难答、都事别不花等奏:“今年三月奉旨,遣兀鲁台解、阿必失呵、火者,取道马八儿(今印度东南岸一带),往阿鲁浑大王位下。”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是否真的到过中国,人们一直持怀疑态度。怀疑者认为行纪只是据传闻写成,但吴芳思在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一文中提出:“我倾向于他可能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这并不能否认有关中国和远东的资料来源,他把本来会散失的情况

38、记录了下来,这与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5年所著的历史相似,希罗多德并没有去过他所记述的所有地方,可他的著作绝不可以轻率地摒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马可波罗行纪的史料价值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答案1【答案】B【解析】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时代是希腊雅典城邦的繁荣时期。公元前338年,希腊被马其顿王国控制。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这一时期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该时期社会生产力有所提高,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希腊化时代”是西方君主专制时代的开始,也是古希腊历史由独立城邦走向统一的“世界性帝国”的过渡时期,故B

39、项正确。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逐渐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使得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故D项正确。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明的精神,把希腊精神转换成了罗马的政治统治形式”可知,罗马文明深受希腊文明的影响,渗透有希腊文明的特质,故A项正确;希腊文明影响力大,但不能认为其具有侵略特征,排除B项;罗马帝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文明与希腊文明的关系,没有涉及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排除D项。4【答案】B【解析】巴托尔德意在强调蒙古帝国的建立

40、对不同地区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A、D两项是帝国建立的直接表现,不是其意义,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马可波罗行纪成为当时人们获得跨地域消息的媒介”可知,该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起到了新闻传播媒介的作用,故B项正确。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他们已不知不觉地在自己的词汇、文学、服装、药物以及他们所种植和消费的作物中接受了当地印第安文化的许多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殖民掠夺,不仅改变了美洲社会的发展进程,自己也深受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这表明不同文明在接触碰撞中彼此影响,故选B项。7【答案】C【解析】结合

41、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是因为这一地区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下,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其主要语言,而这两种语言属于拉丁语族,故C项正确。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拿破仑战争是大革命的继续,拿破仑帝国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可知,这充分肯定了拿破仑巩固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故B项正确。9【答案】B【解析】材料“俄国成为欧洲宪兵,英国的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得到强化和拓展,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的矛盾和竞争又重新突出,波兰等小国遭到了分割”说明拿破仑战争影响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故选B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根廷曾是欧洲国家的殖民地,材料“他们主张在拉美推行欧

42、洲式文明,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推行欧化教育”反映了欧洲文明对原殖民地的影响较深,故A项正确;西方近代文明并不是人类近代化的唯一范式,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阿根廷一代人的主张,得不出拉美国家是否普遍排斥本土的文化及军事独裁统治是否在拉美盛行,排除C、D两项。11【答案】B【解析】材料“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普及了英语教育,将西方文学和政治思想的主要部分引入印度”体现了英国从文化上侵略印度的措施,加剧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矛盾,客观上会增强印度的民族意识,故B项正确。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参战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通过战争学习了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者的技能,反映了一战为民族解放

43、运动发展提供了契机,故选D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26年”“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正是这一时期民族独立运动的典型代表,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一战前,C、D两项发生在二战后,排除。14【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印度和朝鲜获得独立,建立新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故B项正确。1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化帝国主义愈演愈烈”“西方价值观无所不在”“新兴民族国家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依然是国家身份的保持

44、”可知,该学者旨在说明捍卫文化主权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新兴民族国家要警惕“文化帝国主义”“西方价值观”的影响,捍卫文化主权,而不是保持传统文化的完整性,排除A项;该学者主张新兴民族国家要警惕西方价值,更重要的是捍卫文化主权,排除C项;材料不是表达重视文化交流的开放性,而是保护本民族文化,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二战后新兴国家在发展道路上既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性,也有立足于本国本民族传统的发展,这体现出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故B项正确。17【答案】(1)变化趋势:白人、黑人及总人口数量均不断增长。(2分)原因:欧洲列强对北美的殖民扩张;英国政府鼓励移民;奴隶贸

45、易的开展;北美开发的需要;土生白人、土生黑人的自然增长。(4分)(2)特点:伴随早期殖民扩张形成;以欧、非移民为主体,是多种族裔长期交融的产物;族裔间差异较大,种族主义严重;以英裔居民为主的白人占据社会主导地位。(8分)历史影响:推动了北美的区域开发与经济发展;为北美独立战争奠定民族基础;有利于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孕育了独特的美利坚文化;严重挤压了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滋生并固化了种族主义与种族歧视。(任答三点即可,6分)18【答案】(1)主要原因: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使新加坡深受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华人居多的社会现状又使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国内复杂的种族、宗教、文化等,需要强权政府有效整

46、合社会资源;独立后面临的经济困难客观上要求政府担当起领导经济现代化的重任。(8分)(2)主要特点:政府权力高度集中(以行政为主导);政府廉洁高效;社会高度法治;国家主导经济现代化。(任答三点即可,6分)评价:这一模式符合新加坡的国情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其他现代化国家(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但它缺乏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到国家的发展。(6分)19【答案】示例看法: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其史料价值又是有限的。(2分)说明:马可波罗行纪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如永乐大典与马可波罗行纪中都记载了元朝曾遣使至波斯,且使者中三人名字相同,可见马可波罗行纪记载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即使马可波罗行纪只是记录了中国和远东的见闻,它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期末复习:第4-6单元+期末共4套达标测试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