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56368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5分)1商代甲骨文中有“大雨”“小雨”“雨小”“雨少”“少雨”“多雨”“疾雨”“雨疾”“雨不疾”等相关词语;还有如“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北来雨”等短句。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农业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C注重科技的实用性D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2从 1942 年的联合国家宣言,到 1943 年的修订新约和开罗会议,再到 1944 年筹建联合国的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 1

2、945 年联合国制宪会议,中国都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说明A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C.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 D.二战后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化3官僚阶层对士大夫出身而热衷洋务的郭嵩焘等仇恨颇深,有官员上奏:“请戮郭嵩焘、丁日昌之尸以谢天下。”然同期郑观应、王韬,或稍晚的严复等持激烈变革之意者,却并未招致士大夫官僚的合伙打击。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艰难B士大夫阶层都是因循守旧C维新派比洋务派更受欢迎D民族工业的发展阻力重重4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至元代走向没落,它是丈夫想要表达对于妻子的钟情与爱意而举办一场宴饮。

3、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多见于北宋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中小型墓葬内,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这一现象说明A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B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C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D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5宋仁宗嘉祐禄令完成了魏晋以来按官品定俸禄向按本官定俸禄的转变,确立了官吏俸禄以现钱为主,辅以禄粟、衣料、茶、酒、厨料、纸等实物津贴,兼配以职田为补充的新型支付方式。这一转变A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的结果B反映了科举制取代九品制的趋势C旨在提升文官待遇维护统治D有利于塑造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6如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

4、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1:图中虚线为中原内地与北方边疆的地理人文分界。注2:箭头中标注的“少数民族”不是泛指所有的少数民族,而是特指具体时期的具体民族,即“某某王朝时期的某某民族”。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71874年,日本政府借机入侵琉球和台湾,强制清政府签订北京专条面对危机,不少知识分子和闽台官员明确提出要以国际法处理冲突,申明中国在台湾全境的主权,要求申本退兵。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际规则影响中国外交运作B宗藩外交体系开始受到冲击C近代外交意

5、识推动爱国斗争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国力大增8宋代,以苏州、湖州、常州为核心的江南地区所生产的粮食,不仅能满足当地日益增长的人口需要,还足以保证中央调拨供应外地,吴郡志中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记载。到了明朝中后期,却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说法,苏湖地区棉花蚕桑种植面积扩大,棉纺、丝织快速发展,粮食反而要从湖广输入。这种变化表明A产业分工的区域化B经济重心再次转移C重农抑商政策松动D粮食安全难以保障9目前所知“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的何尊铭文“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乂(治理)民。”诗经大雅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惠此京师,以绥四国”。左传则多见把“中

6、国”与“四夷”“蛮夷”“戎”对举的记载。据此可知,“中国”观念A西周初年开始形成B加强了中原统治力量C产生源于文化认同D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10如图为1976年于陕西临潼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利簋及其铭文拓片。据铭文记载,“武王征商,佳(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中国古代典籍尚书也说,“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利簋铭文可以佐证A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准确B周武王是臣服于商朝的方国首领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D商周时期的干支纪年法已经完备11蔡元培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据此可知 ,蔡元培的教育主

7、张()A、 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B、使北京大学成为学术研究重镇B、 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D、体现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12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态,已逐渐演变为“跨区域”的地域性国家;列国疆域内的居民,也不再是宗法等级制下的“小国寡民”状态,而表现为“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人口构成远较前代要复杂得多。这一状况说明A宗法分封制的影响已经消除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态正孕育C经济交流导致政治制度变化D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逐步形成13当年新中国之所以选择向苏联“一边倒”,根本上也是取决于两个内部原因,一是在世界分成两大敌对阵营的情况下,新中国因为自身的政治倾向性,只能选择倒向苏联一边;二是新中国建立

8、伊始,经济上一穷二白,十分落后,面对“国外的帝国主义. .我们需要有朋友”。这反映了() A.外交是国家政治经济的外延 B. “一边倒”影响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C.新中国成立初所面临的现状 D. 国际环境是决定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14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虽然打到了孔子的权威,但儒学并没有因此而消灭,而是在国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中,顽强地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据此可知( )A、新文化运动没有根本动摇儒学的独尊地位B、新文化运动并未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C、该学者对新文化运动持否定态度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儒学思想的近代转化15维新派的“民权”说,开辟出资产阶级法哲学的新时代,不仅成

9、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民权”说的源泉和基础,而且也为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人权”理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借鉴。据此可知( )A、资产阶级维新派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 B、维新派首次在 中国提出“民权”说C、维新派的“民权”说受到西方人权理论的影响D、“民权”说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的需要二、材料分析题16何谓“中国”与何以“中国”秦汉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国家认同不仅表现为对某一君主、某个朝代的认同,还表现为对超越朝代的具有历史文化延续性的通称“中国”的认同。自称“中国”者不仅是那些汉人主导的政权,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各个政权都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材料一契丹人受其先祖鲜卑人影响,建国

10、之后,为了表明政权的合法性及其重要地位,自称“炎黄子孙”,开始以“中国”自居。同时,仍然称宋朝为“中国”。他们强调夷人懂礼即是“中国”,并不反对汉人懂礼也是“中国”。到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后期又自称“正统”。在自称“正统”的同时,仍然继续称宋朝是“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亦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理论,自称“中国”,也没有将辽、宋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时期,实际上萌生了多元正统意识,即比较宽泛的“中国”意识,或称“大中国”意识。摘编自赵永春1013世纪民族政权对峙时期的“中国”认同材料二清代(1840年以前)在经济上比唐、宋、明都有较大的发展,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

11、想等方面更为显著。但与同时期西方相比,发展相对缓慢,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总之,清代(1840年以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摘编自杜家骥论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评析辽人、金人的“中国观”。(8分)(2)运用相关史实对材料二的观点进行多角度说明。(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以下为某宋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酒店多点灯烛沽卖,每份不过二十文,并粥饭点心。间或有卖洗面水,煎点汤茶药者,直至天明。又有外来托卖灸鸡、燠鸭、羊脚子、点羊头、脆筋巴子、姜虾、酒蟹、獐巴、鹿脯、从食蒸作、海鲜时果、旋切莴苣生莱、西京笋。唯焦竹架子出青伞上,装缀

12、梅红缕金小灯笼子,架子前后,亦设灯笼,敲鼓应拍,团团转走,谓之“打旋罗”,街巷处处有之。 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该学习小组研究的主题,并概括材料中体现的研究角度。(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个研究宋史的新主题,并说明理由。(6分)18、从近代以来中国形成一批工业中心,带动了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材料资料来源:薛风璇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与图1相比,对图2、图3中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变化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层次分明,逻辑合理。)(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术经典中的党史作品名称作品简介油函启航中共一大

13、会议。何红舟、黄发祥创作于2009年,作品采用写实主义手法,再现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签船启航的这一历史瞬间油画井冈山会师。王式廓创作于1957年,作品描给了毛泽东同志带领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南昌起义队伍到达井冈山时的情景油亟遵义会议。色家沈尧伊以独特的构困形式,描绘了连义会议期间20位参会者各自的人物神态和内心世界油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画家陈坚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玩日战争胜利后日本远交投降书的场面油色开国大典。刍家圈希文创作于1953年,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盛大历史场景根据以上美术作品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史实,绘制党史年代尺,并对有关史实加以说明。(15分)第 7

14、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1D商代甲骨文中有关于雨量大小、多少、来向等众多词语,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气象进行仔细观测和记载,说明当时人们非常关注气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无法得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这一结论,排除A项;农业改革收成的多少在于生产劳动等,与祭祀无关,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科学的特点,排除C项。故选D项。2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因此在二战中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3A根据材料“官僚阶层对士大夫出身而热衷洋务的郭嵩焘等仇恨颇深”可知,反映的是郭嵩

15、焘由于是士大夫身份,而且热衷洋务,受到官僚阶层的严厉打击,这说明中国近代化的阻力较大,过程艰难,A项正确;郭嵩焘是士大夫代表,但是他热衷洋务,并不因循守旧,因此“都是因循守旧”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比较洋务派与维新派哪个更受欢迎,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C根据材料“开芳宴肇始于唐,发展于宋,鼎盛于金”、“开芳宴也是宋金墓葬流行的装饰题材之一”、“此后契丹人和金人的墓室之中也出现开芳宴壁画”可知,“开芳宴”反映的是理学思想影响下理想的家庭模式和伦理道德。后来“开芳宴”向边疆传播,并为契丹人、女真人和蒙古人接受,体现了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

16、理学成为辽和金的官方哲学”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妇女冲破汉唐儒学束缚”,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市民工商业者力量壮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5A材料“确立了官吏俸禄以现钱为主,辅以禄粟、衣料、茶、酒、厨料、纸等实物津贴,兼配以职田为补充的新型支付方式。”可知官吏俸禄受到了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A项正确;隋唐时期科举制就已经逐渐取代九品制,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提升文官待遇,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俸禄支付方式的变化,体现不出有利于塑造清正廉洁的官场风气,排除D项。故选A项。6D依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模式三符合元朝和清朝的民族关系,这一民族关系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

17、D项正确;模式一符合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当时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并非一直紧张,排除A项;模式二符合北魏时期的民族关系,当时北魏并未统一全国,而且当时经济重心并未完成南移,排除BC两项。故选D项。7C根据材料可知面对日本对琉球和台湾的入侵,部分人要求以国际法处理冲突,这个可知近代外交意识影响了爱国斗争,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并不是国际规则影响外交运作,而是中国人知道运用近代外交意识解决国际问题,排除A项;材料与宗藩外交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日本国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A由材料可知,从“苏湖熟,天下足”到“湖广熟,天下足”,说明产粮区从苏湖地区转移到湖广地区,而苏湖地区从事附加值更高的

18、手工业,说明苏湖地区产业升级,湖广地区成为产粮区,这种产业变化表明,产业分工呈现区域化特征,A项正确;经济重心自南宋以来一直在江浙地区,排除B项;从宋到清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变化,排除C项;湖广的粮食保障了苏湖地区的产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9D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一词最早源自西周初年的何尊,西周时期“中国”一词指天下之中的都城或国都;到春秋诗经大雅时指抚爱国中百姓,使四境得以安定;再到左传时“中国”从天下之中的国都演变为指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以上变化说明“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D项正确;“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不等于西周初年开始形成“中国”观念,排除A项;春秋时期“中国”指

19、代中原一带的诸侯国,B项不能整体反映材料,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国”观念基本内涵得到了拓展,不等“中国”观念产生源于文化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10A根据材料“武王征商,隹(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可知,利簋铭文和尚书中记载的武王伐商的时间是一致的,说明传世文献对武王克商的记载比较准确,A项正确;周武王时期,已经不再臣服于商朝,排除B项;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但材料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叙述,排除C项;材料只是对武王伐纣的时间记录,但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且是否完备得不到确认,且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C根据材料“大学者

20、,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可知,蔡元培将大学定义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有利于培养近代人才,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2B据题意可知,战国时期的国家形成具有“多地域,多族群”的特点,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正在孕育之中,B项正确;“已经消除”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政治制度变化不是经济交流的结果,排除C项;虽然出现了“多族群”的特点,但并不能体现文化认同的逐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13A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会受到相应的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建国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受到当时政治经济的影响。政治上,主要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对立,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

21、义阵营对中国的敌视、封锁和包围。经济上,主要是建国初期经济一穷二白,经济残破,需要获得苏联的支持。因此选A。14B根据材料信息中儒学并没有因此而消灭,而是在国人的政治思想、道德伦理和风俗习惯中,顽强地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可知,新文化运动并未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打到孔家店”动摇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排除A项;该学者并没有否定新文化运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科学,并没有推动儒学思想的近代转化,排除D项。15D根据材料“维新派的“民权”说,不仅成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民权”说的源泉和基础,而且也为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人权”理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借鉴

22、。”可知,资产阶级的民权说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适应了近代中国政治现实的需要。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故A排除。B、C选项与材料无关。16评分标准:(1)1013世纪,辽、金与两宋、西夏等政权并存,政权间有战有和。受自身历史传统及民族交融的影响,为宣示政权合法性和重要地位(背景2分,民族交融,政权合法性任意答一点),辽人自称“炎黄子孙”,辽人、金人都认为“懂礼即中国”(文化标准),金人还认为“中原即中国”(地域标准),辽人、金人都自称“中国”,是“正统”。 (内容2分)这种“中国”认同意识,丰富了“中国观”的内涵,有了“大中国”的意识;加速了契丹族、女真族对汉文化的学习和认同,有利于各

23、民族逐渐从多元走向一体,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影响,任意两点4分)(2)示例一:清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重的(观点2分)积极影响:经济发展,农业方面,农作物多种经营,粮食产量提高;手工业出现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商业进入新的繁荣期。疆域开拓并巩固,平定蒙古贵族叛乱,设盟、旗;设伊犁将军总领新疆军政事务;对外关系上维护了国家权益: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文化繁荣,思想进步:文学、戏曲、科学等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出现了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进步思想。(积极影响:任意两点4分)消极影响:男耕女织、自给自

24、足的小农经济仍占压倒优势;专制统治日益僵化;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对外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消极影响:任意一点2分)17(1)主题: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主题2分)研究角度:材料一角度,宋代店铺商标广告意识增强;材料二角度,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4分)(2)示例:研究主题:宋代儒学思想的发展。(2分)理由:程朱理学是在吸收佛、道哲学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新儒学(朱熹程朱理学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出现,陆九渊开创心学,标志着重建理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一点2分,共4分)18、 )示例变化与旧中国相比,新中国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20

25、世纪50年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20世纪60年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偏西地区。(变化一点2分,共4分)解释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新中国建成现代化工业国,改变旧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借鉴苏联经济,优先发展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上述工业布局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而上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东北地区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新建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任意一点2分,任答两点,共4分)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开

26、展大规模三线建设,尤其是核武器实验、试制,新建工业中心放在在我国西北和中部、西南地区。(答出任意一点可得2分)新中国新建工业中心的变迁,是党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对经济建设规划的不断调整,也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对干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提高国家国防能力,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分)19、年代尺:(5分)(注:年代尺中应涵盖五幅油画所反映的历史史实及对应时间。漏掉一处或对应错误的减,减完为止)说明: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1928年井冈山会师壮大了根据地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935年,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1945年9月9日,日军投降标志着抗战的胜利,表明中共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三座大山的长期压迫和剥削,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五幅油画对应的历史史实一点2分,共10分)第 4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中国史 专项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