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河南卷)化学全解全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河南地处中原,物产丰富,下列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铁棍山药B柘城胡芹C黄河鲤鱼D新郑大枣【答案】C【解析】A、铁棍山药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柘城胡芹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黄河鲤鱼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D、新郑大枣中主要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故选:C。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蜡炬成灰B火上浇油C滴水成冰D百炼成钢【答案】C【解析】A.蜡炬成灰,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
2、合题意;B.火上浇油,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D.百炼成钢,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C。3在相对原子质量方面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杨振宁B屠呦呦C张青莲D侯德榜【答案】C【解析】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故选:C。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羊毛大衣B塑料拖鞋C纯棉毛巾D蚕丝被罩【答案】B【解析】A、羊毛是天然材料,该选项不正确。B、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该选项正确。C、纯棉是天然材料,该
3、选项不正确。D、蚕丝是天然材料,该选项不正确。故选:B。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氧气B汞、水C氨气、干冰D氯化钠、硫酸铜【答案】C【解析】A、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汞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氨气是由氨气分子构成的,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6下列物质按照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液氧、清洁的空
4、气B氯酸钾、石灰石C冰水共存物、海水D氧化镁、五氧化二磷【答案】C【解析】A、液氧属于单质,清洁的空气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氯酸钾属于化合物,但不是氧化物,因为它有三种元素;石灰石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冰水共存物中只有水分子,水属于氧化物;海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氧化镁、五氧化二磷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D浓盐酸敞口放置出现大量白烟【答案】A【解析】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上产生
5、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选项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烟雾,B选项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而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C选项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浓盐酸敞口放置出现大量白雾,不是白烟,D选项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8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施用农药化肥可提高粮食产量,喷洒过量农药杀虫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用洗过菜的水浇花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废旧报纸回收利用D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答案】A【解析】A、施用农药化肥可提高粮食产
6、量,但喷洒过量农药杀虫会造成环境污染,说法错误;B、节约用水提高水的使用效益,用洗过菜的水浇花,说法正确;C、养成将垃圾分类处理的习惯,废旧报纸回收利用可以节约资源,说法正确;D、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可以节约资源,缓解白色污染,说法正确。故选:A。9物质甲和乙可为运载火箭提升运载能力。如图所示是甲和乙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乙分别是CH4、O2B图中有三种氧化物C此反应是放热反应D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9:11【答案】B【解析】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该反应中涉及到的甲、乙、丙、丁分别为CH4、O2、H2O、CO2。A、由分子结构模型
7、可知,甲、乙分别是CH4、O2,说法正确;B、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该反应中只有丙(H2O)和丁(CO2)是氧化物,说法错误;C、甲烷燃烧过程中放热,故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法正确;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8):449:11,说法正确。故选:B。10中国北斗,星耀全球。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ARb属于非金属元素BRb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gCRb原子核里有37个中子Dm的值是37,n的值是1【答案】D【解析】A、铷带有“钅”字旁,
8、属于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但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而不是“g”,通常省略,故说法错误;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铷原子序数为37,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铷原子质子数为37,中子数853748,故说法错误;D、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铷原子质子数m37,m2+8+18+8+n,n1,故说法正确;故选:D。11为补充新移植的大树的营养,提高成活率,常采用“大树输液”这一园林处理技术。如图为某树苗营养液说明书的部分内容,下
9、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树苗营养液成分:天然BR,维生素C(C6H8O6),KNO3,KH2PO4,NH4Cl,镁、硼、铁等元素A图中只含有KNO3一种复合肥料BNH4Cl能防止大树叶片发黄CNH4Cl不能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效DKH2PO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答案】A【解析】A、KNO3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和氮,属于复合肥,KH2PO4中含有营养元素钾和磷,属于复合肥,故说法错误;B、NH4Cl含有氮元素,能防止大树叶片发黄,故说法正确;C、NH4Cl与熟石灰混合施用,会产生氨气,降低肥效,故说法正确;D、磷肥能抗寒、抗旱,钾肥抗病虫害,KH2PO4能增强大树的抗寒、
10、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故说法正确。故选:A。12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时,图1中甲、乙物质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对应图2中的bC将图1中甲、乙溶液温度都降低到15时,两者溶质质量分数均保持不变D15时,向50g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0g水可将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答案】B【解析】图1中,甲有剩余,乙全部溶解,说明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甲物质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不一定饱和,结合图2知曲线a、b分别为乙、甲的溶解度曲线。
11、A、20时,图1中甲物质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不一定饱和,说法错误;B、图1中,甲有剩余,乙全部溶解,说明20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大,所以曲线b为甲的溶解度曲线,说法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15时,甲物质继续溶解,即图1中甲溶液降温后溶质质量增大,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说法错误;D、15时,乙的溶解度为20g,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6.7%;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稀释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g16.67%(50g+50g),8.34%,说法错误。故选:B。13下
12、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B将水通电一段时间C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答案】C【解析】A、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碱性变弱,但溶液始终显碱性,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或等于7,故选项图像错误。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而不是质量)之比为2:1,故选项图像错误。C、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铁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开始时不会生成气体,氢氧化钠消耗完再与硫酸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故沉淀的质量先是零,滴加一定量的NaO
13、H溶液后,再不断上升,最后形成一条水平直线;故选项图像正确。D、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盐酸,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C。14现有8g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A7.3%B10%C12%D15%【答案】B【解析】假设当混合物全为氧化铁,设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x。Fe2O3+6HCl2FeCl3+3H2O160 2198g xx10.95g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95%。假设当混合物全为氧化铜,设需要氯化氢的质量为y。
14、CuO+2HClCuCl2+H2O80 738g yy7.3g则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7.3%所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10%。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请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氦气、氢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且可以用作保护气的是 ;可以用作探空气球且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气体是 ;可以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答案】氮气;氦气;二氧化硫。【解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故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且可以用作保护气的是氮气;氦气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其密度比空气的小,可以作探空气球;二氧化硫溶于雨水
15、可形成酸雨。故答案为:氮气;氦气;二氧化硫。16“嫦娥四号”探测到月幔中含橄榄石(主要成分Mg2SiO4),Mg2SiO4中硅元素中的化合价是 ;镁原子(核电荷数为12)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4;【解析】Mg2SiO4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之和为零可知,2(+2)+x+4(2)0,x+4;镁是12号元素,即核电荷数是12,根据电子排布规律,其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分别是2,8,2的排布结构。故填:+4;17配制50g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g;(2)如果量取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
16、量分数 (填偏大或者偏小)。【答案】(1)3;(2)偏大。【解析】(1)计算: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50g6%3g;故答案为:3;(2)在其他操作无错误的前提下,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的质量减少,则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大。故答案为:偏大。18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分子个数比。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煤气(主要成分是CO)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答案】C2H5OH+3O22CO2+3H2O;改大;热值高(合理即可)。【解析】酒精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
17、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2H5OH+3O22CO2+3H2O;甲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反应中甲烷与氧气的分子数目比为1:2,一氧化碳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反应中一氧化碳与氧气的分子数目比为2:1,即等体积的甲烷燃烧比一氧化碳消耗的氧气多,所以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煤气(主要成分是CO)改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后,灶具的进风口应改大,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热值高,燃烧后知生成水,无污染,制取氢气的原料是水,水在地球的分布广。故答案为:C2H5
18、OH+3O22CO2+3H2O;改大;热值高(合理即可)。19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和铁制容器所占体积忽略不计)。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并通过移动磁铁让玻璃管中铁制容器不断移动,待红磷燃烧熄灭后,冷却至室温,将玻璃管右端竖直向下刚浸入水槽中,在水下取出橡胶塞,待液面稳定后再进行读数。(1)实验中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而室温下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2)点燃红磷后,不断移动磁铁的目的是 。(3)其他操作均正确,可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最终在玻璃管刻度“ ”附近。【答案】(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铁质容器中的红磷与玻璃管内的氧气成分接
19、触,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3)4。【解析】(1)物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实验中用放大镜聚焦太阳光来引燃红磷,而室温下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点燃红磷后,不断移动磁铁的目的是使铁质容器中的红磷与玻璃管内的氧气成分接触,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3)空气中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红磷燃烧消耗装置内的氧气,其他操作均正确,可观察到管内液面高度最终在玻璃管刻度“4”附近。故答案为:(1)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使铁质容器中的红磷与玻璃管内的氧气成分接触,使装置内的氧气充分反应。(3)4
20、。20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B、C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且物质类别不同,A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且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E在工业上常用于制玻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箭头表示物质之间能一步转化)。则:(1)C的一种用途是 ;(2)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 ;(3)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即可)(2)CaCO3CaO+CO2;(3)Na2CO3 + 2HCl2NaCl + H2O + CO2。【解析】(1)C为氢氧化钙,可用作改良酸性土壤等;(2)A转化为B的反应是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C
21、aCO3CaO+CO2;(3)E转化为D应是碳酸钠转化为二氧化碳。故答案为:(1)改良酸性土壤等(合理即可)(2)CaCO3CaO+CO2;(3)CO2+2NaOHNa2CO3+H2O。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0分)21请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相同质量的水和水蒸气所占体积不同。(2)铝的化学性质活泼,铝制品却很耐腐蚀,请解释原因。【答案】(1)分子间间隔不同,液体分子间隔小,所以体积小,气体分子间隔大,所以体积大;(2)因为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绝铝与其他物质反应。【解析】(1)相同质量的水和水蒸气所占体积不同,因为分
22、子间间隔不同,液体分子间隔小,所以体积小,气体分子间隔大,所以体积大。(2)因为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绝铝与其他物质反应,所以铝制品很耐腐蚀。故答案为:(1)分子间间隔不同,液体分子间隔小,所以体积小,气体分子间隔大,所以体积大;(2)因为铝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隔绝铝与其他物质反应。2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先滴加过氧化氢溶液,然后点燃酒精灯,红磷燃烧;停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开始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1)写出滴加过氧化氢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操作中红磷熄灭,利用的灭火原理
23、是什么?【答案】(1)2H2O22H2O+O2;(2)隔绝氧气。【解析】(1)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操作中,停止滴加过氧化氢溶液,不再产生氧气,滴加稀盐酸,盐酸和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红磷熄灭,故利用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1)2H2O22H2O+O2;(2)隔绝氧气。23将铁粉放入含有Al(NO3)3、Cu(NO3)2、AgNO3三种溶质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以下是对滤渣或滤液成分的探究。(1)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请分析滤渣的成分。(2)对滤液中溶质的
24、成分作出以下猜想:Al(NO3)3、Fe(NO3)2;Al(NO3)3、Fe(NO3)2、AgNO3;Al(NO3)3、Fe(NO3)2、Cu(NO3)2;Al(NO3)3、Fe(NO3)2、Cu(NO3)2、AgNO3。其中不合理的猜想是 (填序号),请简述理由。【答案】(1)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氢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所以猜想不合理。【解析】(1)若向滤渣上滴加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没有排在氢
25、前面的金属,即滤渣中不含有铁,则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氢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铝反应,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故猜想不合理;当硝酸银和硝酸铜反应完全,滤液中为硝酸铝和硝酸亚铁;当硝酸银反应完全、硝酸铜部分参加反应或没有参加反应,滤液中为硝酸铝、硝酸亚铁和硝酸铜;当硝酸银部分参加反应,滤液中为硝酸铝、硝酸亚铁、硝酸铜和硝酸银。故答案为:(1)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铁氢铜银,铁不能与硝酸铝反应
26、,铁会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待硝酸银反应完全,铁才会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溶液中含有硝酸银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所以猜想不合理。24为了除去某NaCl固体样品中含有的MgCl2、CaCl2和Na2SO4杂质,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流程。(已知: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蒸发操作中,什么时候选择停止加热?(3)若不考虑损耗,最终所得NaCl晶体的质量比原固体中NaCl的质量大,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任写一个即可)。【答案】(1)搅拌,加快溶解速率;(2)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3)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解
27、析】(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溶解速率。(2)在蒸发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3)由流程图可知,发生的反应有:Ba(OH)2+MgCl2Mg(OH)2+BaCl2,Ba(OH)2+Na2SO4BaSO4+2NaOH,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Ba(OH)2+Na2CO3BaCO3+2NaOH,HCl+NaOH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都有氯化钠生成,所以最终所得NaCl晶体的质量比原固体中
28、NaCl的质量大。故答案为:(1)搅拌,加快溶解速率;(2)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3)HCl+NaOHNaCl+H2O(合理即可)。四、综合应用题(共10分)25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1)甲化学小组同学选用以下部分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气体的部分性质。写出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B、C装置制取气体时,C装置的优点是什么? 。若用G装置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请补画G装置中的导管、气体流向和药品(药品要标注名称)。要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则所选装置的导管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 。(2)乙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除去
29、CO中的CO2,并验证CO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并收集CO,正确的操作是什么?验证CO2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用弹簧夹a夹紧胶皮管,打开弹簧夹c和分液漏斗的活塞b,若观察到瓶中有气泡冒出,证明CO2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 。写出CO2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丙化学小组同学取20g石灰石(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称得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211.2g。请计算加入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答案】(1)2KClO3KCl+3O2;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补
30、画如下所示:bjkhig;(2)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b,打开止水夹a、c,c处导管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将混合气体从a端通过装置,可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硝酸);CO2+2NaOHNa2CO3+H2O;7.3%。【解析】(1)用A装置制取氧气,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故填:2KClO3KCl+3O2;B和C装置均可制取气体,与B装置比较,C装置的优点是能使反应随时进行或停止,原理:关闭开关时,试管中的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把液体压入长颈漏斗,固体和液体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开
31、关时,气体导出,试管中的气体减少,压强减小,液体和固体混合,反应进行。故填: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可用浓硫酸,补画如下所示:要用浓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选择发生装置为B;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二氧化碳中会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制取一瓶纯净、干燥的CO2并验证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首先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先除杂再干燥,即先通过H装置中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杂质,再通过G装置中浓硫酸除去水,为了除杂彻底,导气管的连接顺序是“长进短出”,最后用F装置检验CO2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因此所选装置的导管口从左到右的连接顺序为bjkhig
32、;故填:bjkhig;(2)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并收集CO,正确的操作是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b,打开止水夹a、c,c处导管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将混合气体从a端通过装置,可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故填: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b,打开止水夹a、c,c处导管连接气体收集装置,将混合气体从a端通过装置,可除去二氧化碳并收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用弹簧夹a夹紧胶皮管,打开弹簧夹c和分液漏斗的活塞b,若观察到瓶中有气泡冒出,说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是一种酸,可能为盐酸、硫酸或硝酸;故填: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硝酸);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0g+200g211.2g8.8g; 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CaCO3+2HClCaCl2+H2O+CO273 44200gx 8.8g解得:x7.3%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