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课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 代的经济建设代的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新时代, 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新征程, 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 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历史性变革历史性变革 2012 年到 2017 年的五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年均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7.1%。 占世界经济比重从 11.4%提高到 15%左右;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30%。 城镇新增就业 6600 万人以上。 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消费贡献率从 54.9%提高到 58.8%。 服务业比重从 45.3%上升到 51.6%。 城镇化率从 52.6%提高到 58.5%。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 9000 公里增加到 2.5 万公里、占世界三分之二,高速公路里程从 9,6 万公 里增加到 13.6 万公里。 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 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贫困人口减少 6800 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
3、下降到 3.1%。 出境旅游人次从 8300 万增加到 1.3 亿。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定不移贯彻新 发展理念,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经济保 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沉入推 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现 代化稳步推进,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 党的十八大以来,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一大批发
4、展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 业全面发展, 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 2012 年到 2017 年的五年间,我国树立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前所未 有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在多个省份陆续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培育加快绿 色发展新动能,开辟实现绿色惠民新路径。 优化能源结构。 煤炭消费比重下降 8.1 个百分点, 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增加 6.3 个百分点。 重拳整治大气污染,重点地区细
5、颗粒物平均浓度下降 30%以上。 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森林面积增加 1.63 亿亩,啥话徒 弟面积年均缩减近 2000 平方公里。 我国积极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谈谈生态环境改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党和国家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 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 制度体系加快形成,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生态环境 治理明显加强。全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新
6、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周末,小凡和家人一起观看党的十九大新闻专题片,为国“点赞”的同时,大家就自己的美好生活需 要展开了讨论。 图中文字描述: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进入好学校,更好地发展自己。 让一家人生活得更幸福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收入更高、居住条件更舒适、 环境更优美,那就更好啦! 上了年纪,希望就医更方便一些,医疗水平更高一些。 结合材料,了解周围的人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分析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 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
7、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 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 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图文描述: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美丽城乡更优美环境的需要 教育均衡更优质教育的需要 电商扶贫更好工作和收入的需要 家庭医生更高水平医疗的需要 阅读空间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 棚户区改造更舒适居住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 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
8、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 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变。 开启新征程开启新征程 图文表述: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路 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2035 年,基本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请你畅想:在新时代,如何把自己的职业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充分实现 人生价值? 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
9、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 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 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 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 从 2020 年到 2035 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那时, 我国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生活更加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 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
10、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党的十九大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 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 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 到脱真贫、真脱贫。 第二个阶段,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 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 我国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11、,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 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难题。发 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 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 境污染严重。 结合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谈
12、谈转变经济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 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 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材料一: 20122017 年, 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 11%, 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52.2%提高到 57.5%。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 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 界潮流。 “互联网+” 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日均
13、新设企业由 5000 多户增加到 1.6 万多户。 材料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重要任务,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 网络技术、只能绿色制造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能源技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保技 术、海洋和空间先进适用技术、只会城市和数字社会技术、健康技术、现代服务技术和引领 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等。 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以“科技创新生活”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结合材料和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 体系的战略支撑, 是发展的基点。 坚持创新发展, 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14、, 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某市有三个“看不见” :站在江边看不见江塔吊林立、货轮密布,辨不清水与岸;出 了城市看不见农村道路宽敞,别墅成片,分不出城与乡;工业区利看不见浓烟和排污口 循环经济使副食品被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这三个“看不见”体现的是该市人民“团结 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精神,是该市人民对发展的全面理解。 该市的发展给人们带来哪些实惠? 该市的发展给我们什么启示?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促进
15、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 性。 名词点击 新型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资料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就是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 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 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16、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 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相关链接 河北塞罕坝林场 1962 年建场以来,三代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地”的 荒漠地上艰苦奋斗、敢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临海的人间奇迹,营造出 112 万亩的世界上面 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将当地森林覆盖率从 11.4%提高到目前的 80%,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17 年 12 月 5 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
17、获 2017 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 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 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 性经济体系。 共享经济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 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 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
18、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 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相关链接相关链接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 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 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以上几个体系是统一整体,要一体建设、一 体推进。我们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借鉴发达国家有益做法,更要符合中国国情、具有 中国特色。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高端制造品和高质量
19、服务的 需求更加强烈,但国内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这些美好生活的需要,导致越来越多的优 质农产品需求、高端制造品需求、高质量服务需求转向海外市场。 结合材料,谈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 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深化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相关链接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
20、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 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 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明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 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 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 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 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 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图 西成高铁助力西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