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文档编号:75769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地理基础知识点地理基础知识点 第一专题:大气第一专题:大气 第一框: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1.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组成 低层大气的主要成分:干洁空气、少量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2.2.大气圈的垂直分层大气圈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 (2)分层 分层 高度 气温垂直变化 大气运动状况 与人类的关系 A 对流层 低纬:17-18 千米 中纬:10-12 千米 高纬:8-9 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对流运动显著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天 气现象复杂多变 B 平流层 50-55 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水平运动

2、为主 有利于高空飞行,臭氧 层保护作用 C 高层大气 2000-3000 千米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80500 千米有若干电 离层,对无线电短波通 信有重要作用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1 1.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 2. .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1)辐射能量与辐射波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

3、短,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一日最强时刻 12 点 13 点 14 点 能量 可见光波段 红外波段 红外波段 波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长波辐射 (2)大气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具体内容 热量来源 太阳照大地 太阳辐射有二分之一能透过大气射 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大地暖大气 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使大 气增温 地面辐射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热量来源 大气还大地 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朝向地面, 称为大 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 (3)大气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 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带来全球气温升高。 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a 我国北

4、方地区利用温 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b 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 烟雾预防霜冻。c 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 农作物种植。d 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 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 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第二框: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 1 1. .常见的热力环流常见的热力环流 (1)海陆风 成因分析海陆热力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气温、气压的 垂直变化 随海拔的增加,气温、气压都会 降低(减小) 高 气 压

5、与 低 气压 高气压、低气压是就同一水平面 上比较而言的 近地面气温、 气压关系 气温高则气压低,气温低则气压 高,即“热低压、冷高压” 近 地 面 和 高 空 的 气 压 中 心 近地面为高气压中心则其高空为 低气压中心,近地面为低气压中 心则其高空为高气压中心 等 压 面 弯 曲 与气压高低 等压面上凸为高气压,等压面下 凹为低气压 3 影响与应用:山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 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小盆地)地区不宜布局污染工业。 (3)城市风 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

6、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 于下沉距离之外。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 1 1.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地转偏向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地形,狭管效应。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高空)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近地面). 2.2.影响风能资源的因素影响风能资源的因素 (1)影响大风天数的因素 (2)影响风速的因素 三、天气系统三、天气系统 1.1.锋面系统锋面系统 (1)气团:图中 A 为暖气团;B 为冷气团。 (2)锋面

7、附近的天气状况: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冷锋、暖锋、准静止锋与天气 4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a.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常出现阴雨连绵的天气。 b.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江淮准静止锋与昆明准静止锋。如下图所示: 锋面活动规律锋面活动规律:冷锋主要在冬半年活动,比如,冬春季的沙尘暴、冬季的寒潮、北方夏季暴雨等;暖锋 主要在夏半年活动;我国的准静止锋有江淮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和昆明准静止锋。 思考思考 锋前、锋后是怎样确定的? 提示 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来决定,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 向上,锋线前为锋前,锋线后为锋后

8、。 2.2.低压低压( (气旋气旋) )、高压、高压( (反气旋反气旋) )与天气与天气 易误辨析 低气压中心一定会产生阴雨天气 吗? 提示 不一定。 当低压势力较弱, 中心气流上升幅度较小时不易产生降水, 或低压存在的区域十分干燥, 空气湿度低,水汽供应不充分,也不会产生降水。 3.3.锋面气旋与天气锋面气旋与天气 (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 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 周低) 水 平 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 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 顺南逆) 垂 直 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

9、江流域的伏旱,北 方“秋高气爽”天气 5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 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 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 降温等天气。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 A 处,而 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 D 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易误辨析 为什么锋面一定位于低压槽,而不 是高压脊? 提示 原因是低压槽两侧大气运动方向相对,冷 暖气团会相遇;高压脊两侧大气运动方向背离, 不会发生冷暖气团的相遇。 如下图, 甲为低压槽, 易出现锋面;乙为高压脊,不会出现锋面。 4.4.气压带风带气压带风带分布、成

10、因、移动分布、成因、移动 (1)写出下列气压带、风带的名称 A 赤道低气压带,B 东北信风带,C 副热带高气压带,D 盛行西风带, E 副极地低气压带,F 极地东风带,G 极地高气压带。 (2)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a.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b.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3)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11、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 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 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如下图) (4)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 0、30、60、 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 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 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 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 种类型: 6 (5)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5 5. .海陆分布对

12、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 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气 压带(60) ;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 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7 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印度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30) ;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 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 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13、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 风带的季节移动 6 6.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形成的气候类型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点 形成的气候类型 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 全年严寒,降水稀少 冰原气候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7 (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

14、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压带、风带 气候特征 形成气候类型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高温多雨为湿季 热带草原气候 信风带控制 高温少雨为干季 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冬季)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炎热干燥(夏季) 易误辨析易误辨析 信风带控制地区降水普遍较少,对吗? 提示 不对。 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多晴朗干燥天气,降水稀少,大陆东部因来自温 暖海洋上的信风带来水汽,降水较多。 7 7.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和 季风性湿润气候季风性湿润气候 地中海气地中海气 候候 温带海洋温带海洋 性气候性气候 温带季风温带季风

15、气候气候 温带大陆温带大陆 性气候性气候 亚寒带针亚寒带针 叶林气候叶林气候 分布分布 主要主要 地区地区 我国秦岭我国秦岭淮河淮河 以南、美国东南以南、美国东南 部、南美东南部部、南美东南部 地 中 海 沿地 中 海 沿 岸岸 西欧西欧 我 国 东 北我 国 东 北 和 华 北 地和 华 北 地 区, 日本和区, 日本和 朝 鲜 半 岛朝 鲜 半 岛 北部北部 亚 欧 大 陆亚 欧 大 陆 和 北 美 大和 北 美 大 陆 的 内 陆陆 的 内 陆 地区地区 亚 欧 大 陆亚 欧 大 陆 和 北 美 大和 北 美 大 陆的北部陆的北部 特点特点 图示图示 8 (1)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

16、读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具体可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判断半球:根据最高温最低温出现的时间确定半球 北半球:6、7、8 月气温高 南半球:12、1、2 月气温高 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确定温度带 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15 亚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 015 (加上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气侯:最冷月均温0 寒带气候:最热月均温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 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

17、8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 5008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燥) 年降水量 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 候、极地气候 (2)根据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判断 四处(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 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 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 。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 气候类型

18、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分布分布 主要地区主要地区 刚果河流域、亚刚果河流域、亚 马孙河流域、印马孙河流域、印 度尼西亚度尼西亚 亚 洲 中 南 半亚 洲 中 南 半 岛、印度半岛岛、印度半岛 非洲中部、南非洲中部、南 美巴西、澳大美巴西、澳大 利亚北部和南利亚北部和南 部部 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 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 澳大利亚中西澳大利亚中西 部部 特点特点 图示图示 9 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

19、。 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 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 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 北半球同一种自然带,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 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 8 8. .大气运动与降水大气运动与降水 (1)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含有充足的水汽。气温下降,水汽能够凝结。空气中有适量的凝结核。 (2)降雨的类型 第第二二专题:专题:水水 第一框:水循环第一框:水循环 1 1、水循环过程及其环节、水循环过程及其

20、环节 降水类型降水类型 图示图示 空气上空气上 升原因升原因 降水特征降水特征 主要分主要分 布地区布地区 对流雨对流雨 湿热空气强烈受湿热空气强烈受 热膨胀上升热膨胀上升 强度大、 历时短、强度大、 历时短、 范围小,常有风范围小,常有风 暴、雷电暴、雷电 赤道及其两侧,赤道及其两侧, 中纬度大陆夏季中纬度大陆夏季 的午后的午后 地形雨地形雨 暖湿空气移动时暖湿空气移动时 受地形阻挡上升受地形阻挡上升 降水强度较大,降水强度较大, 雨时较长雨时较长 山地迎风坡山地迎风坡 降水类型降水类型 图示图示 空气上空气上升原因升原因 降水特征降水特征 主要分主要分布地区布地区 锋面雨锋面雨 冷暖气团相

21、遇,冷暖气团相遇, 暖空气被抬升暖空气被抬升 持续时间长,范持续时间长,范 围广,强度小围广,强度小 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 台风雨台风雨 暖湿空气围绕台暖湿空气围绕台 风中心旋转上升风中心旋转上升 强度很大,多暴强度很大,多暴 雨,伴有狂风、雨,伴有狂风、 雷电雷电 低纬度大陆东部低纬度大陆东部 类型 环节名称 海上内循环 A 蒸发,B 降水 陆上内循环 D 降水,I 蒸发,F 蒸腾 海陆间大循环 A 蒸发,C 水汽输送,D 降水,E 地表径流,G 地下径流,H 下渗 10 2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利: 修建水库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

22、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 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跨流域调水:改变了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缓解调入区缺水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增加大气降水量,改变了降水量分布不均衡,缓解干旱缺水问题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增加下渗量,加大地下径流,减小地表径流,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蒸发增多) 不利: 围湖造田围湖造田:减少湖泊蓄水量,削弱了调蓄洪峰的能力,减弱了对气候的调节作用 滥伐森林滥伐森林: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 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城市路面硬化城市路面硬化:能增加地表径流

23、,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第第二二框:水框: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1.1.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河流主要补给类型 补给类型 示意图 规律总结 我国分布 雨水 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 变化,一般有夏汛 东部季风区最典型 冰雪融水 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 变化,夏汛明显,冬季断流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季节性积雪融 水 河流径流量随融雪量的变化 而变化,多有春汛 东北地区 湖泊水 调节径流水位 普遍 地下水 全年补给,水量较稳定 易误辨析 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有什么区别? 提示 季节性积雪融水主要是指在高纬度地区的积雪,春初时节,气温升高,积

24、雪融化成水。冰雪融水 主要是指高海拔地区的冰川雪原,在夏季,气温急剧升高,冰川冰原等地储备的冰雪融化成水。 2 2. . 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河流水、地下水和湖泊水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三种水体的补给状况取决于水位高低和流 量大小的动态变化。 (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转化 湖泊(水库)在洪水期能蓄积部分洪水,可以延缓、 削减河流洪峰的作用。 (2)河湖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 有些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并不一定存在互补关系, 如黄河下游、长江荆江段均为“地上河”,只存 在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的情况。 11 第第三三框:框:洋流洋流 一、洋流的类型 1.按性质分类 (1)

25、暖流:是指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 (2)寒流:是指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 2.根据成因分类 (1)风海流:形成动力是盛行风,如中纬西风吹拂下形成北太平洋暖流。 (2)密度流:形成动力是海水的温度和盐度不同引起的密度差异,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大西洋的海水盐 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高,表层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 (3)补偿流:形成动力是风力和密度,如秘鲁寒流,受东南信风吹送,秘鲁沿岸表层海水离岸而去,下层 海水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补偿流。 易误辨析 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的水温高吗? 提示 寒流、暖流只是与所流经海区水温对比而言的。同一

26、纬度的海区暖流水温高于寒流,高纬地区暖 流的水温可能低于低纬地区寒流的水温。 二、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二、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1.1.影响因素影响因素: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洋流前进时,受地转偏向力、陆地形状的影响,运动 方向会发生变化。 2.2.气压带、风带与洋流的分布气压带、风带与洋流的分布 3.3.特殊的环流模式特殊的环流模式 (1)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的影响,洋流流向 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南半球西风漂流 南半球中纬度 4060海域,形成以南极为中 心,呈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大陆的西风漂流,性 质为寒流。 环流系统 副热带环流 副极地环流

27、西风漂流 分布海域 中低纬度 北半球高纬度 40 S 附近 流 向 北半球 顺时针 逆时针 自西向东 南半球 逆时针 性 质 大洋西部 暖流 寒流 寒流 大洋东部 寒流 暖流 12 三、洋流判断三、洋流判断 方法方法 1 1. .利用经纬度判断利用经纬度判断 (1)根据纬度判断 赤道附近地区的为赤道暖流,受信风的影响自东 向西流,南半球为南赤道暖流,北半球为北赤道 暖流。在中纬度西风控制区,洋流自西向东流, 且北半球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2)根据经度判断 根据经度可确定大致海域,根据洋流的大致流向 可确定洋流的性质。一般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 度的为寒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为暖流, 再

28、结合纬度位置即可综合确定洋流的名称。 方法方法 2 2 根据海陆轮廓判断根据海陆轮廓判断 (1)确定所在大洋: 依据四大洋周围的大洲轮廓, 或依据特殊经线: 如 0、 20W 经线穿过大西洋, 90E 经线穿过印度洋,160E、180经线穿过太平洋。 (2)根据海陆分布来确定大陆东西岸(或大洋东西岸)。 (3)根据大洋环流模式图和世界洋流分布图确定具体洋流性质及名称。 方法方法 3 3 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判断 (1)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图示方向(一般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越往 北水温越低的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 甲图示意北半球,乙图示意南半球。 (2)判

29、断洋流流向 等温线弯曲方向即为洋流流向。若等温线向北弯 曲,则洋流就在等温线弯曲处向北流。 (3)判断寒流、暖流 由温度高的海区流向温度低的海区为暖流,如甲 图;由温度低的海区流向温度高的海区为寒流, 如乙图。 (4)判断洋流名称 若图示为大西洋局部海域年等温线分布图, 洋流 A 的推理过程:等温线凸向低值区流向较高纬度 地区的暖流,水温较高中低纬海区,水温由北 向南降低南半球,大西洋巴西暖流。 13 第第四四框:框: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流域开发与综合治理 一、流域和水系一、流域和水系 (1)流域:又称供水区,由 A 分水岭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2)水系:又称河系,由河流 B 干流、支流和流域

30、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 统。 二、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二、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 1.1.水资源的开发方向水资源的开发方向 (1)水利资源: 或称水资源, 指应用于给水、 灌溉、 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 (2)水能资源: 或称水力资源, 指天然河流或湖泊、 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 资源。建坝发电是最常见的利用方式。 (3)水环境资源:可以搞旅游开发。 2.2.开发案例开发案例以长江三峡为例以长江三峡为例 易误辨析 水量大,水能资源就一定丰富吗? 提示 水能资源是否丰富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河流的水量;二是河流的落差。一般情况下,流域 内降水越丰

31、富,水量越大;山地多,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就越丰富;反之水能资源贫乏。 三三、流域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意义、流域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意义 1.1.产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生的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 主要问题 具体问题 保护措施 生态破坏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河道淤积、生物 多样性减少 拆除大坝、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湖 还田、防治污染等 环境污染 水污染、大气污染 资源破坏 淡水资源枯竭、 海水入侵导致河水盐度 增大 2.2.环境保护案例环境保护案例以田纳西河为例以田纳西河为例 (1)具体措施:在防洪、航运、发电、提高水质、旅游、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了统一开发和管理。 (2)效果:根治

32、了洪灾,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4 第第三三专题:专题:土壤与土壤与植被植被 第第一一框:框:土壤土壤 1 1. .概念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 2. .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分布: 黑土黑土: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量大于分解量(夏季高温多雨,植被繁茂,地上和地下有大量的有机质,而 到了冬天,由于气温低,土壤冻结,有机质没有完全分解得到大量积累) ,土层上部有黑色或灰黑色肥 沃的腐殖质层,极为肥沃,小麦产量高,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 世界四大黑土区;乌克兰平原、美国的密西西比平原、中国的东北平原、南美

33、洲潘帕草原 紫土:紫土:是由紫色或者紫红色砂页岩风化而来的,土中富含碳酸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沃。紫土母岩 疏松,易于崩解,侵蚀和干旱现象时有发生,利用时需开发梯田和蓄水池,开发灌溉水源 红壤:红壤: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北起长江沿线,南至海南省,东起台湾、西至云贵高原,多为酸 性土壤,适合种茶树、松树,由于高温多雨的环境,淋溶作用强、分解作用也强,有机质残留很少。 黄土:黄土:多为砂性土壤,较为肥沃,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新疆、青海、黄河下游及松辽平原等地。 白色(草甸盐土) :白色(草甸盐土) :盐碱土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银川平原等 青色(水稻土) :青色(水稻土)

34、 :是一种人工土,是红壤长期被耕种、培植而成的,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第第二二框:框:植被植被 一、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一、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 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典型地区 图示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纬度地带性)规律 热量 太阳辐射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及 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经度地带性)规律 水分 海陆位置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规律 水热状况 地形 低纬度、海拔较高的山 地 1 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35、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纬度地带性)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经度地带性) 的地域分异规律。 (1)在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15 (2)在分析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2 2. . 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的两个关键关键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山体海拔同纬度的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 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2)影响山

36、地垂直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因素 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但较为干旱的山 地, 阳坡蒸发量大于阴坡, 土壤水分条件往往比阴坡干旱, 阳坡森林分布上限比阴坡低) ;迎风坡高,背风坡低。同 一自然带分布海拔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3.3.影响山地雪线影响山地雪线(常年积雪的下界,雪线越低,积雪量越多)(常年积雪的下界,雪线越低,积雪量越多)的因素的因素 (1)雪线的分布 (2) 影响因素: (降水比温度对雪线的影响更大) 纬度:纬度越低(高),0 温度出现高度越大 (小),雪线越高(低)。 山地降水:同座高山湿润气流迎风坡固态降水 多,雪线低,背风坡雪线高 坡

37、度、坡向:坡度大,冰雪重力作用强,不利 于冰雪储存,雪线高。阳坡温度高,雪线高 16 第第四四专题:专题: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交通、交通 第一框:第一框:人口人口 一、人口增长的特点一、人口增长的特点 1 1. .人口增长时空差异:人口增长时空差异: (1)时间差异 (2)空间差异 易误辨析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一定是人口 数量的增加吗?说明理由。 提示 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在欧 洲发达国家人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亚非拉大 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数量 的增加。 2 2. . 不不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特点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特点 (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数量的因素 人口数

38、量的增长除与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人 口的基数有关;人口基数大的地区,即使自然增 长率不高,人口增加的数量也可能较多;年净增 人口数量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 (2)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二二. .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结构与人口问题 1.1.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年龄结构是指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目前而言,世界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 阶段 出生率 高 高 低 死亡率 高 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 高 低 地区差异 极少数土 著居民 大多数发 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中 国等少数国家 17 现为人口年轻化和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轻化 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

39、龄结构趋势 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而 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少年儿童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 而 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问题 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 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和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可造成劳动力短缺、 国 防兵源不足、 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 退休和养老等费用增加、 老年人生 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 解决途径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完善社会保障 体系 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接纳来自海 外的移民 2.2.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一地 区或国家人口

40、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 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 禁非医学鉴别胎儿性别。 3.3.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人口文化素质结构与人口问题 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水平过低 不利于生育率的降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国家要增强劳动者的文化素质及加大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4 4. .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 快的问题, 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这是因为虽然 我国的自然增长率较低, 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 所以增长速 度较快。 除此之外, 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

41、问题。 具体如下表所示: 三、人口分布的特点三、人口分布的特点 1.1.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世界人口分布规律 从纬度看,集中于中低纬度 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 从地形上看,集中于平原地区 易误辨析 各个地区人口都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吗? 提示 在热带多雨地区,由于温度较高,人口最稠密的地方通常不在平原地区,而在高原和山区。如: 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宜居地。 2.2.我国的人口分布我国的人口分布 (1)特点:地理分布很不平衡。 18 (2)差异 东西差距: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地形、地貌:平原地区多,高山、高原地区少 经济、交通: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反之人口少 民族方面:汉族居

42、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四、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四、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1.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最基本的因素,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逐渐减小。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和 土壤、矿产资源等。 2.2.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及政治文化等,其中生产力发展 水平的影响最为显著。 五、人口迁移五、人口迁移 1.1.人口迁移的含义人口迁移的含义 2.2.人口迁移的特点人口迁移的特点 (1)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 (2)我国人口移动的特点 时期 特点 流向 目的 新中国成有计划、有从东部地区开发工业基 立至80年 代中期 组织的迁

43、移 迁往偏远地 区 地、垦荒、 支援边疆 80 年代中 期以来 流量大、自 发的流动 农村流向城 市, 内地流向 沿海 务工、 经商、 求学 第第二二框:框:城市城市 一、城市功能分区:一、城市功能分区: 形态 特征 分布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 点状或条状分布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大,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 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并趋向沿主要交 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面积大,工 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 高级与低级住宅分化; 位 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高级 城市外缘与文化区联系 低级 内城或工业区附

44、近 1 1.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的思路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的思路 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原则:各功能区应力求完整连片,提高用地的经济效益,并充分满足环保、卫生防 19 疫、防火安全等多方面的要求;不同功能区之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同时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功 能区的空间组合还应考虑城市景观和形象的需要。 (1)工业区 考虑要素 布局要求 风向 对大气有污染(有害气体、烟尘等)的工厂(如石油化工厂、火力发电厂等)应布 局在城市主导风向下风向的郊区或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河流流向 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工厂(如印染厂、农药厂、化肥厂等)应布局在远离生活区和 生活用水取水口的下游河段 环境效益 无污染、规模小

45、但劳动力需求量大的工厂(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等)可以和居 民点交错分布;对环境有轻度污染的工厂应与居民点有一定的距离;对环境有 严重污染的工厂要远离居民点,并有防护带加以隔离 (2)住宅区:一般住宅区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 带,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美化城市环境。 (3)商业区 原则 布局要求 人口指向 集中于人口密集区,市中心会形成中心商务区 交通指向 布局于人流集中区,如火车站、汽车站、轮船码头等 配套服务 功能指向 商业服务功能在旅游地、学校、政府机关、大型企业附近相对齐全 (4)功能区分布是否合理的评价思路 判断功能区

46、的布局是否合理,主要从工业区和住宅区的布局,如距城市中心的远近、常年的风向、河流 流向等来判断。 根据材料信息、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及相关的地理事物、图中的指向标等判断风向。 根据图中等高线、河流的粗细变化等判断河流的流向。 注意高级住宅区一般和风景区、文教区相连;高新技术产业区应接近高等院校,建在环境优美、交通 便利的地方。 2.“2.“六看法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1)看面积:住宅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3)看形态:商业区一般呈点状、条状,住宅区和工业区一般呈片状。

47、 (4)看人口变化:商业区昼夜人口差别最大,白天人口多,晚上人口少;住宅区与商业区变化相反;工 业区人口昼夜差别最小。 (5)看建筑物密度:商业区建筑物高大稠密,住宅区次之,工业区建筑物密度最小。 (6)看分布趋势:住宅区、工业区不断向郊外移动,市中心比例逐年下降;商业区虽也有向郊区交通便 捷处移动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在市中心上升幅度较大。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成因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及其成因 1.1.含义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也叫作城市地域结构。 20 2.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1)上图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形成城市地 域结构。 其中A表示同心圆模式, B表示扇形模式, C 表示多核心模式。 (2)上图的三类模式图中,均有的功能区为商业区、 住宅区和工业区,它们构成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3.3.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图中 M 表示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南2020年高三地理基础知识点(32页).docx)为本站会员(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