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17420 上传时间:2024-04-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 人的由来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在形态结构等方面的相似之处,提出二者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神创论受到了冲击。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1)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适于树栖生活,运动方式为臂行。人类适于地面生活,运动方式为直立行走。(2)常见的现代类人猿有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等,黑猩猩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3)从猿到人的进化外因是地壳的运动和气候的变化;内因是自身形态结构的改变。直接证据是化石(露西化石和石器化石)。(4)人类进化的主要过程地形改变;下到地面

2、;直立行走;使用简单工具;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使用火;大脑发达;产生语言。其中,人猿的分界是直立行走;人猿的本质区别是制造并使用工具。3、人类数量增加的原因:人类不断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现代类人猿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环境的破坏。4、森林古猿的一支在与自然的生存斗争中进化成了人类;现代类人猿已适应了现代的生存环境,不能再进化成人类。5、事实和观点(1)事实:事情的真实情况。人类亲眼见证的事物,如“发现”、“发掘”等。(2)观点: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看法。人类根据事实推理得出,如“推断”、“认为”等。第二节 人类的生殖1、生殖方式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的结合,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再由

3、母体产出。这属于有性生殖。有性生殖: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具有雌雄性别的动、植物)。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如草履虫分裂生殖,克隆羊,植物扦插茎、嫁接芽或枝条。2、男女性的生殖系统(左右对称)(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go)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二者既属于生殖系统,又属于内分泌系统。男性体内也有少量的雌性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和睾丸;女性体内也有少量的雄性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和卵巢。子宫的名称与它的功能有关。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可以说它是孩子

4、的宫殿,因此称子宫。3、精子排出体外的路径:睾丸(产生)附睾(贮存)输精管精囊腺、前列腺(黏液)尿道体外。4、受精过程5、人类新个体的发育过程(1)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随后植入子宫与母体建立联系。这个过程叫做着床,也叫怀孕。(2)胎儿呈现人形8周,胎儿成熟38周,间隔30周。(3)新个体的营养物质来源受精卵起到胚胎发育初期:卵细胞的卵黄(卵细胞体积较大,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后期: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4)胎儿与母体的物质交换胎儿生活在子宫半透明的羊水中。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与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二者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胎儿的血液

5、与母体的血液并不相混合,因此母子即使血型不同,也不会出现红细胞凝集现象。(5)分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min)。分娩意味着新生儿的诞生(注意:受精卵的形成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6、新个体来自于受精卵的分裂分化,新个体的遗传物质与受精卵细胞的遗传物质是相同的。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所以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7、试管婴儿:利用人工的方法,让精子和卵细胞在体外(试管)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中完成发育。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试管模拟输卵管的环境。适于输卵管阻塞而不育的女性和少精弱精需

6、体外筛选后用单精子注射完成受精的男性。第三节 青春期1、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比女晚1-2年。(2)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人的大脑重量7、8岁已达成人水平,所以7岁左右入学;而青春期脑重量增长有限,但内部结构与功能逐渐复杂完善。(3)性器官迅速发育,出现第二性征。性器官迅速发育或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月经与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从青春期开始。卵巢开始排出卵细胞,如果排出的卵细胞没有受精,则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会快速减少,从而引起子宫内膜组织坏死脱落,血管破裂出血,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连同血液一

7、起由阴道排出,这就是月经。月经的出现标志着女性具有了生育能力,2次月经之间卵巢会排出卵细胞(一般一次排出1个,左右卵巢交替排卵)。若因疾病摘除子宫,则不会有月经,但仍能排卵。第一性征是男女出生就有的性器官的差异;第二性征是指除了性器官差异以外的男女各自特有的征象,是以第一性征为前提,受性器官分泌的性激素调节所表现出的特征。雄性激素促使男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表现为胡须、腋毛等的生长,喉结突出,声音变粗,声调较低等;雌性激素促使女性第二性征的发育,主要表现为骨盆变宽,乳房增大,声调较高等。由上述三个特点可知,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2、青春期的心理变化(1)内心世界逐渐复杂,

8、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2)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而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3)性意识也开始萌动。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营养物质分类供能物质:作为有机物参与细胞呼吸,释放能量以供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2、营养物质的作用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细胞的组成成分,又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糖类:如葡萄糖(单糖)、蔗糖(二糖)、淀粉(多糖),来源于谷类、根茎类等食物。作用: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以提供能量。(2)脂肪:如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来源于肥肉、油料种子(子叶

9、)等食物。作用: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也叫储能物质。无法进食或减肥时,都会消耗体内贮存的脂肪,使身体明显消瘦。(3)蛋白质:来源于奶、蛋、鱼、肉等食物。作用: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生长发育;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4)水:来源于饮水和食物。作用: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血浆)。(5)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含钙的无机盐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6)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可直接吸收。种类多,需要量很小,但不可或缺。它既不构成细胞,也

10、不为人体供能。(7)膳食纤维:是除淀粉外的复杂糖类(多糖),包括纤维素,果胶等。主要来源于植物的细胞壁。牛羊的肠道中有专门消化纤维素的微生物,而人没有。所以人食用膳食纤维不会被消化吸收。作用: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降低血脂和血糖。3、无机盐缺乏症无机盐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钙(Ca)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磷(P)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铁(Fe)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等)碘(I微量)成年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儿童呆小症锌(Zn微量)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4、维生素缺乏症及食物来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症状食物来源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等动物

11、肝脏(直接吸收)、胡萝卜和绿色蔬菜(转化)等维生素B1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脚气病(不是脚气)等谷类的外皮(粗粮)等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维生素D儿童佝偻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等动物肝脏、蛋黄等(1)维生素D作用:促进胃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所以补钙一般钙片和维生素D同时吃。(2)植食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含胡萝卜素,吸收后在体内能发生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转化。5、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1)食物中的化学能不易检测,可通过燃烧将其转化为热能来测定。食物选择:干燥、易燃烧。(2)1毫升水升高1,需要吸收4.2焦(J)的能量。(3)装置:50

12、毫升容积的锥形瓶注入30毫升水;锥形瓶里放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下端要浸入水中,但不要接触锥形瓶的瓶底);测初始水温T1;称一粒干燥花生种子(m克),点燃尽快放到锥形瓶底部;完全燃烧后,测结束水温T2;分析:温度上升T2-T1,共30毫升水,1毫升水上升1吸收4.2焦热量;种子m克。(4)能量计算一克花生种子所含的能量:4.230(T2-T1)(单位:焦);一克花生种子所含的能量:4.230(T2-T1)m(单位:焦)。(5)误差原因分析:热量有散失;燃烧不充分等。(6)减小误差方法:重复实验(设置重复组),取平均值。设置重复组是指同一个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要重复做几次,一般至少重复3次。如果重复

13、组的实验数据十分相近,说明这个实验的结果排除了偶然因素的影响,直接取各组数据的平均值;如果某组与其他组实验数据偏差过大,则可能是偶然因素导致,须将该组数据去掉再取其余各组的平均值。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作用:将食物中的物质通过消化和吸收转化为人体自身的物质。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吸收,大分子物质须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吸收。(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如食物的大小、形状改变。化学消化: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2)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

14、分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酒精等。2、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2)消化腺消化液消化酶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进入口腔);胃腺胃液胃蛋白酶(进入胃);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进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起点);胰腺胰液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进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起点);肠腺肠液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进入十二指肠,小肠的起点)。胆汁储藏在胆囊中,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将脂肪乳化为脂肪微粒,是物理消化。唾液腺、肝脏、胰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将消化液通过导管分泌到消化道内(唾液腺、

15、肝脏和胰腺是消化道外消化腺,胃腺和肠腺是消化道内消化腺)。图是人体正面面向我们展示,与我们左右相反,如胃在人体左上腹部;肝在人体右上腹部,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3、食物的去向4、三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5、小肠的结构特点(结构与功能相适应)(1)长:小肠很长,一般长56米;(2)大:内有皱襞(b),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3)多:内有多种消化液和消化酶;(4)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1)(2)使物质停留的时间长,有利于充分的消化和吸收。(1)、(2)、(3)适于消化,(1)、(2)、(4)适于吸收。6、小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1)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

16、官。既无消化也无吸收功能的是咽、食道和肛门;只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只有吸收功能的是大肠;既有消化也有吸收功能的是胃和小肠。(2)长时间不排便,大便会变得干硬,是因为食物在长时间储存过程中被大肠吸收了水。粪便中含有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转化成多种无机盐,可作为农作物的肥料;粪便中往往含有病菌、虫卵,经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处理后成为有机肥才可利用。(3)肝脏的作用将多余的葡萄糖合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在血糖低时分解以补充血糖;将外来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血液后先汇集到肝脏,再运向全身各处,以减轻外来有害物质对身体的影响。7、食物消化曲线图解读(1)物质在D中大量被消化

17、,D为小肠;E为大肠,C是胃;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2)I在口腔中初步消化,为淀粉;II在胃中初步消化,为蛋白质;III只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脂肪。注:该图只能说明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不能说明是吸收的主要器官。8、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知识背景: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2)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3)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牙齿切断、磨碎食物,舌使食物与唾液混合均匀,唾液消化食物,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发生了变化。(4)制订计划将馒头切

18、碎模拟牙齿咀嚼,玻璃棒搅拌模拟舌的搅拌,二者共同作为一个变量物理消化;另一个变量是化学消化,即唾液的作用。通过滴加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判断淀粉是否被消化分解。(5)实施计划(6)得出结论分析:号试管是对照组,号试管是实验组。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结论: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都有关系。(7)注意实验原理:淀粉(不甜,多糖,遇碘变蓝)麦芽糖(甜,二糖,遇碘不变蓝);试管均应该放在37温水中5-10分钟。37是模拟人体口腔温度,是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低温(0)时酶活性低、高温(80以上)酶失活。5-10分钟是因为唾液淀粉酶

19、消化淀粉需要一定的时间,以保证淀粉被充分消化。人体发烧时体温升高,消化酶的活性降低,所以出现厌食现象。第三节 平衡膳食1、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种类要齐全;“平衡”是指摄取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要合适(不少也不多,比例适当),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2、要做到合理营养,应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比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青少年应多吃一些含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以利于身体的良好发育。3、平衡膳食宝塔(1)第一层谷类含糖类,第二层果蔬类含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无机盐,第三、四层含蛋白质,第五

20、层含脂肪。正常人每日第一层糖类需要量最大,第五层脂肪需要量最小;肥胖人群应减少糖类和脂肪的摄入。(2)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吃第三、四层的食物以获取较多的蛋白质。(3)健康生活,应做到“平衡膳食”。4、食品安全(1)食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许可标志(左图);绿色食品标志(右图)。(2)关注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呼吸系统的组成(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它把体腔分成了胸腔和腹腔)2、呼吸道的结构(1)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保证了气流通畅。(2)鼻:鼻毛(清洁);鼻黏膜可以分泌黏液(清洁、湿润);黏膜中分布着丰富

21、的毛细血管(温暖)。感冒时鼻塞是因为鼻黏膜充血肿胀,鼻腔变窄,气体难以进出。(3)气管和支气管:内表面有纤毛和腺细胞。腺细胞分泌黏液(清洁、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地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这就是痰(清洁)。气管和支气管是痰产生的部位。痰中有未被杀死的细菌和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不能随地吐痰。(4)北欧冬天十分寒冷,生活在那里的人鼻子大且长,有利于预热寒冷的空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3、呼吸道的作用(1)保证气体顺畅通过(2)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清洁、湿润,这种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呼吸和

22、吞咽不能同时进行。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5、咽、喉、声音的形成(1)咽既属于消化系统,也属于呼吸系统。(2)会厌软骨打开、声带松开时,气体可以顺畅进出肺(呼吸);会厌软骨打开、声带拉紧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了声音。青少年在变声期声带有显著的变化,为了保护声带,应避免大声喊叫,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不吸烟、不喝酒。(3)喉既是呼吸的通道,又是发声的器官。6、生活常识(1)用嘴呼吸不如用鼻呼吸,用嘴呼吸不能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2)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时,首先要清除口、鼻内污物,保证呼吸道气流通畅。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1、人体

23、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变化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其他气体在吸入气体中的含量/%78210.030.070.9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781641.10.9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增加,这说明在人体内发生了气体交换。2、人体内有两处(三次)气体交换(1)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肺泡与血液);(2)发生在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与组织细胞)。3、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在有节奏的呼气和吸气,一般16次/分。4、胸腔:胸廓与膈围成的区域。一定条件下,容器容积和气体压力成反比的关系;气体由压力大的地方向压力小的地方流动。吸气和呼气的实质是呼吸(肌)运动导致胸

24、腔容积改变,使肺内气体压力改变,从而导致气体被迫流动。扩散作用: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5、胸腔容积的改变,与呼吸肌(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肋间肌收缩、舒张导致肋骨前后左右运动,胸廓大小改变;膈肌的收缩舒张导致膈的位置改变。二者的变化共同导致胸腔容积的改变。(注意:膈是结构名称,膈肌是构成膈的肌肉组织,二者不等同)6、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1)吸气时,肋间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膈顶部下降胸腔容积(前后左右、上下)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气体入肺。(2)呼气时,肋间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

25、运动,胸廓缩小;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前后左右、上下)缩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升高气体出肺。7、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1)肺的结构特点肺泡是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泡数目多(增大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2)吸气(左)与呼气(右)时肺泡的状态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肺泡鼓起来,壁更薄;呼气时,气体离开肺泡,肺泡瘪下去。(3)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肺泡中氧气血液中氧气,氧气扩散方向为肺泡血液;肺泡中二氧化碳血液中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方向为肺泡血液。8、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

26、过扩散作用实现的(1)进入肺泡周围血液中的氧(红细胞运输),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处,最终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回肺泡处。(2)血液与的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扩散作用)氧气浓度:血液组织细胞,氧气扩散方向为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扩散方向为血液组织细胞。9、肺泡与血液、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总结(1)氧气(O2)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需穿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2)二氧化碳(CO2)从肺泡进入组织细胞需穿过9层细胞膜(2+2+1+1+2+1=9)。10、气体交换总结氧气浓度:

27、肺泡(肺泡至组织路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浓度:肺泡(组织回肺泡路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组织细胞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地方是肺泡,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组织细胞。11、生活小常识(1)肺活量: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多运动可增强呼吸肌的收缩能力,从而增大肺活量。(2)提倡有氧运动而非剧烈运动。有氧运动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节奏缓慢,身体消耗的氧气大致等于吸入的氧气量。如散步、慢跑、做操等。(3)游泳时呼吸困难的原因:外界水压比大气压要高,与平时呼吸相比,吸气时,胸廓不易扩大(胸腔容积比平时吸气时小),肺不易扩张,肺内气压不易降低(肺内气压比平时吸气时大),气体不易

28、入肺。(4)呼吸运动细胞呼吸。呼吸运动:肋间、肌膈肌收缩和舒张的运动。细胞呼吸:细胞内氧化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新生儿啼哭表明肺开始与外界气体交换,即开始呼吸运动。胎儿时只进行细胞呼吸,不进行呼吸运动;新生儿进行细胞呼吸和呼吸运动。海姆立克急救法原理:对腹部施加外力,使腹腔容积减小、气压增大,从而对膈产生向上的压力,膈位置上升;进而导致胸腔体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压增大,使肺部的气体冲向外界,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冲出体外。扩展:呼吸运动解读(曲线图)1、肺容量变化分析(肺容量,即肺的体积)肺容量增大的原因是肺扩张,肺内气压降低,气体入肺,为吸气。肺容量减小的原因是肺收缩,肺内气压升高,

29、气体出肺,为呼气。(1)图中ab、cd段表示肺容量增大,是吸气过程;bc、de段表示肺容量减小,是呼气过程(2)b点前吸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b点后吸气(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则b点为肺内气压b=外界气压。a、c、d、e点同理分析,则有:肺内气压a=b=c=d=e=外界气压,即呼气与吸气的分界点处肺内气压均与外界气压相等。(3)做题时在图上标注如右图。(4)一次完整的呼吸要包括连续的吸气、呼气两个动作(不分前后),如ac,bd,ce。2、呼吸频率与呼吸深度分析肺容量增大为吸气,肺容量减小为呼气,图中加粗曲线是1次呼吸。(1)左图20秒呼吸6次,呼吸频率为18次/分;右图20秒呼吸9次,呼吸频率

30、为27次/分。呼吸频率左图右图。(2)左图一次呼气呼出的气体体积为3-2=1升;右图一次呼气呼出的气体体积为6-1=5升。呼吸深度左图右图。(3)左图为安静状态,如睡眠、散步;右图为剧烈运动状态。3、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对比分析大气压即外界气压,用1个标准大气压表示。左图给出外界气压的横线,将肺内压的曲线与外界气压的值比较大小、分析动作即可。右图是左图的变形,横轴所表示的数值1即为外界气压,将肺内压的曲线与横轴的值比较大小、分析动作即可。(曲线在下为小,在上为大,气体由气压大气压小的地方流动)(1)左图:ac段气压肺内外界,气体流向为肺内外界,吸气;ce段气压肺内外界,气体流向为肺内外界,呼气。

31、(2)右图:ac段气压肺内1=外界,气体流向为肺内外界,吸气;ce段气压肺内1=外界,气体流向为肺内外界,呼气。(3)呼气与吸气的分界点处肺内气压均与外界气压相等,肺内气压a=c=e=外界气压。(4)做题时在图上标注如下:4、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变化分析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差,即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图中横轴表示数值0。(曲线在横轴以下为小于0,在横轴以上为大于0,根据差值分析肺内气压与外界气压大小,气体由气压大气压小的地方流动)(1)图中ac段气压差肺内-外界0,即肺内外界,气体流向肺内外界,吸气;ce段气压差肺内-外界0,即肺内外界,气体流向肺内外界,呼气。(2)呼气与吸气的分界点处肺内气压均

32、与外界气压相等,肺内气压a=c=e=外界气压。(3)做题时在图上标注如右图。5、呼吸时a、b、c三处气压大小分析胸腔容积改变肺容积改变肺内气压改变气体流动。做题小技巧:可认为气体原本是要进出胸腔的,但是由于肺泡壁的阻隔只能进出肺泡。因此可把肺泡当做透气的结构,再根据气体流向(由气压大气压小的地方流动)来分析三处气压大小。(1)左图肺泡鼓起来,是气体入肺,吸气动作;气体流向abc,所以气压abc。(2)右图肺泡瘪下去,是气体出肺,呼气动作;气体流向cba,所以气压cba。(3)做题时在图上标注如右图。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1、循环系统的作用血液是“流动的组织”,因为血液中

33、含有大量的水、多种血细胞,血液属于结缔组织。2、血液成分(1)体外血液凝固;体外血液+抗凝剂(如柠檬酸钠)不凝固,出现分层。(2)血液分层(左图) (3)低倍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右图)3、三种血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的,造血干细胞存在于脐带血、骨髓中。白血病(血癌)是造血干细胞恶性增殖(已经成为癌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血液疾病,通过骨髓移植可治疗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患者的血型与供体人血型一致。4、血浆的作用(1)运载血细胞;(2)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5、三种血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功能(1)红细胞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红色,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无细胞核,一般只能生存1

34、20天左右;骨髓能不断地产生新的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铁、蛋白质),它在含氧量高(肺泡处)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组织细胞处)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细胞质中含水,可溶解部分二氧化碳。作用:运输氧(主要)和部分二氧化碳。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含量过低引起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Hb)的亲和力比氧气大300倍,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造成组织窒息。(2)白细胞体积较大,数量较少,具有细胞核(三种血细胞中唯一可用于DNA亲子鉴定的)。作用:将病菌包围、吞噬(通过变形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白细胞的数量增多,表明身体有炎症。

35、发炎流脓,脓的成分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3)血小板体积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作用:止血和加速凝血。过多导致血栓(脑血栓危及生命),过少血流不止。血液中还有一些物质与凝血有关,如凝血因子(部分是由肝脏产生的一类蛋白质),在血管出血时被激活,和血小板粘连在一起并补塞血管上的露口。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的一种疾病,体内缺乏正常的凝血因子。6、血液的功能:运输(血浆和血细胞共同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7、生活小常识(1)大量出汗时,血液主要丢失水和无机盐,补充淡盐水即可;严重腹泻时,血液丢失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可补充淡盐水和口服葡萄糖溶液,也可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加葡萄糖溶液。(2

36、)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初期会出现“高原反应”,因为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机体供氧不足。一段时间后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增加,能加强对氧的运输,使机体适应低氧的环境。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1)选择尾鳍色素少的活的小鱼。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活的小鱼其血管内的血液才会流动。(2)用浸湿的棉絮将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包裹起来放在培养皿上;在观察时经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以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鱼用鳃呼吸,而且吸收的是溶解于水中的氧。(3)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低倍镜观察。实验时,不要伤害小鱼;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4)观察现象及结论:可以观

37、察到三种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其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2、血液是在心脏的驱动下流动的。3、动脉(1)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远离心脏后不断分支变细,最小的动脉分成毛细血管。即心脏动脉毛细血管。(2)特点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一般分布较深。也有较浅的动脉,如脖子上的颈动脉,手腕上的桡(ro)动脉。4、毛细血管(1)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即动脉毛细血管静脉。(2)特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进行物质交换(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管壁最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8、;血流速度最慢。(3)物质交换部位小肠与毛细血管;肺泡与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与毛细血管。5、静脉(1)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即毛细血管静脉心脏。(2)特点管壁薄、弹性小;管腔(管内直径)最大;血流速度较慢。6、三种血管的对比、区分(1)血流速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管壁厚度:动脉静脉毛细血管。(3)血流方向(可作为判断血管类型的依据)动脉: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静脉: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4)不可根据血管的粗细判断动脉和静脉。7、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心脏的连接关系图8、生活小常识(1)青筋暴起,其中常说的青筋指的是静脉。(2)重力作用会使液体从上往

39、下流动,但人体四肢的静脉血液是由下往上流回心脏的,不会出现倒流的情况。因为四肢静脉中存在静脉瓣,能够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瓣只分布在四肢静脉中,且下肢比上肢多。老年人或久站久坐、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静脉瓣老化失去功能,血流变慢,血液在静脉中滞留,静脉会膨胀,这就是静脉曲张。(3)在输液或输血时,针刺入的是静脉血管,因为静脉血管管腔较大,管壁较薄,血流缓慢,有些静脉分布在体表,这些都有利于针头的刺入;另外,静脉中血液向心脏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很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因此,在临床上输液、输血等常选用静脉血管进行。针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先用胶皮管捆扎起来,可减缓或暂时阻止血液向心脏流动,血管由于血液较多而鼓胀起来,从而便于针入。血管破裂及止血方法止血原理:抑制来向伤口处的血液的外流。动脉血流速度快,血管破裂时喷射出鲜红色的血液;用止血带捆绑近心端,减少心脏泵出的血液流出。静脉血流速度慢,血管破裂时缓慢流出暗红色血液;用止血带捆绑远心端,减少流回心脏的血液流出。毛细血管血流速度最慢,血管破裂时少量渗出血液;压迫止血。第 22 页 共 22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生物 > 人教版(2024)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详细版(实用!).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