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7619864 上传时间:2024-04-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课标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一、隋朝(581年-618年)隋文帝杨坚,都城为长安;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2、)(从605年起)(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2)中心: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3)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4)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5)影响:促进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利);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弊)。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炀帝)1.创立(隋朝):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2.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3.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改善了用人

3、制度,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影响深远。3.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618年隋朝灭亡二、唐朝(618年-907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1.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1)表现: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2)原因:(1)他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3)推行革新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

4、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4)巩固边疆:反击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女皇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科举,创立殿试制度;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巩固并开拓。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基础。3.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

5、盛世”。(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2.原因:唐玄宗统治前期,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盛唐气象(1)经济的繁荣:农业:垦田面积增加,生产技术改进,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蜀锦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唐三彩最有名。商业:长安城是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2.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作用: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增进汉藏两族的友好

6、关系。(3)开放的社会风气:特点:开放,充满活力;兼容并蓄(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4)多彩的文学艺术:唐诗:A.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诗仙”。B.杜甫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C.白居易他的诗歌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书法:颜真卿,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欧阳询九成宫醴泉碑。绘画:阎立本代表作步辇图,吴道子代表作送子天王图。5.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1)与日本的交往: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节。鉴真东渡: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卓越贡献。(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

7、;)(2)玄奘西行: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5.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1)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2)唐末农民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的打击。(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四五代十国(907960)时期:1.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其开国君主都是手握兵权的将领;北方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2.认识: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

8、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课标要求】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知道宋元时期商业贸易的繁荣;了解宋元时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词、元曲的流行。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9、。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北宋、辽、西夏: (一)北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东京(开封)。1.宋太祖在进行统一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具体措施:军事:“杯酒释兵权”解除高级将领的兵权;军队实行更戍法;中央: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地方:实行地方长官三年一换,各州设置通判。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2.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北宋实行了重文轻武政策。这一政策有利于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安定。3.王安石变法:(1)背景:冗兵、冗官、冗费导致的积贫积弱的局面。(2)目的:通过改革,实现富

10、国强兵。(3)内容:领域措施目的经济募役法限制官僚特权,增加政府收入。方田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逃避赋税,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发展。政治保甲法加强对人民的控制,稳定统治秩序,增强国家军事力量。2.辽民族:契丹族;建立者:耶律阿保机3.西夏民族:党项族;建立者:元昊4.辽VS北宋:辽太宗时期,占领燕云十六州。宋真宗时期,辽与宋议和,这次盟约称“澶渊之盟”。5.西夏VS北宋: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二、南宋与金1.金民族:女真族;建立者:完颜阿骨打;时间:1115年(1)扩大过程: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耻)2.南宋时间:1127建立者:

11、赵构(宋高宗)都城:临安。南宋初年,金军南下,岳飞率军北伐,最后却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宋金和议,至此南宋偏安江南。三、宋代经济1.农业:(1)粮食作物:两宋时期,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得到推广。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等谚语。(2)经济作物:茶树,棉花种植区不断扩大。2.手工业:(1)纺织业:棉纺织业兴起。(2)制瓷业:五大官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江西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3)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先。3.商业:(1)市场:打破时空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草市。(2)海外贸易:广州、泉州是闻名世

12、界的大商港;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4.经济重心的南移(1)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西晋末年以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国家根本,仰给江南”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最主要的原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四、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二)元朝时间:1271建立者:忽必烈都城:大都。1276年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 2.元朝统治范围广泛,是我国历

13、史上最大的。3.民族: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4.制度:(1)中央:设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2)地方:实行行省制:A.中书省直辖山东、山西、河北被称作腹里。B.其他地区设置10个行省。C.作用:中国省制的开端。台湾地区:在澎湖到设置了澎湖巡检司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在西藏设置了宣政院,从此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5.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分裂局面,符合人民的愿望;设立行省制度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加强了对台湾和西藏的管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五、都市和文化1.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安、元朝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著名的

14、大都市。2.城市出现了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3.文学:文学形式代表人物风格代表作宋词苏轼豪放派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婉约派声声慢辛弃疾豪放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称为“元曲四大家”。4.史学: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写了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六、科技与中外交通1.印刷术: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书。北宋时匠人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2.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期,称为“司南”。(2)宋朝出现指南针。(3)作用:大大

15、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3.火药:唐朝时期发明,唐朝末年,开始运用于军事领域;宋元时期,广泛用于战争。经丝绸之路传入欧洲,使欧洲由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推动欧洲社会的变革。4.交通:(1)陆上:宋朝的驿站比较发达;(2)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3)作用: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通过皇权的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壮举;知道戚继光的抗倭斗争。通过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知道本草纲目天

16、工开物农政全书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知道册封达赖和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知道西北边疆的巩固。认识台湾、西藏、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祖国统一的主要措施。通过清朝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史实,了解清朝前期的兴盛。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通过清代中期以来的腐败现象和闭关锁国政策,了解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以红楼梦和京剧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一)明朝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府1.强化皇权措施:地

17、方:废除行省,设立三司;军事:设立五军都督府中央:明太祖废除丞相和中书省,明成祖设立内阁;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2.思想文化: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有严格的规定,称为“八股文”,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这种取士方式被称为“八股取士”(消极影响: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使读书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3.经济:农业: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手工业:苏州是明代丝织业的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代表:青花瓷)商业: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并出现了一

18、些有名的商帮,山西的晋商和安徽的徽商。4.对外关系: (1)郑和下西洋:目的:建立以明朝为中心的朝贡贸易体系;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影响:A,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B.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2)戚继光抗倭:这场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5.科技、建筑、文学:(1)科技:药物学:李时珍编写了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是一本科技巨著,作者宋应星,此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所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2)建筑:明长城:起点:鸭绿

19、江;终点:嘉峪关。北京城:1406年开始大规模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宫城即紫禁城,今称故宫,是当时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3)小说艺术:元末明初罗贯中所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水浒传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出现于明代中期,作者是吴承恩。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明朝时期书法艺术继续发展,书法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等。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6.灭亡:李自成起义,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明朝灭亡。(二)清朝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继位,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

20、国号为清。1.清朝统治(1)中央君主专制强化: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为常设机构。A.特点:a.皇帝至上;b.机构简单;c.人员精干;d.效率高,保密性强。B.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推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禁锢思想,阻碍思想、学术的发展与进步。(2)对地方:台湾:A.明朝末年荷兰人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B.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C.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西藏:A.顺治皇帝赐予五世达赖金印以及“达赖喇嘛”封号;B.康熙皇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C.雍正皇帝时期,

21、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新疆A.康熙皇帝率军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B.乾隆皇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C.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祖国。中俄边境:1685年和1686年,中俄爆发了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3)对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原因:A.清朝自大心理(天朝上国)B.抵御侵略C.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封闭性。措施:只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影响:A.积极:对抵御侵略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B.消极: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进程。(5)文学艺术:(1)小说:红楼梦初名石头记作者曹雪芹,在乾隆晚期面世。(2)戏剧:昆曲:A.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B.昆曲艺术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1790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逐渐形成“皮黄戏”,被称为“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之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七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二三单元复习.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