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评一体,落课堂实效:三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详案本单元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编排了4则寓言故事,其中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是精读课文,池子和河流为略读课文。4则寓言故事涵盖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文体有文言文、现代文,还有诗歌。丰富多样的学习素材,为学生认识、了解寓言打开了一扇窗。根据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及语文要素,确定本单元的主题为“学讲寓言故事,争当智慧之星”。整合单元内容,形成核心任务“寓言故事秀”,展开真实情境下的大单元教学活动,旨在通过学习与活动,引导学生尝试着与故事中的角色展开对话,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讲、演、辩的活动中,发现寓言故事
2、背后藏着的大道理与大智慧。本课是本单元“任务二:学讲寓言故事”的第一个活动:讲好老故事。守株待兔是一则小古文,讲述了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却幻想能经常发生,天天守桩等待,最后落得田园荒芜、被人笑话的下场。故事内容平实易懂,语言精练耐人寻味,揭示了不努力,而抱有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好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故事篇幅短小仅39个字,但寓意深刻。像这样的“老故事”,我们要如何讲好呢?本课将通过“读好、读懂、讲好”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学讲故事的过程中,明白故事的寓意,初步掌握讲好寓言故事的方法。学习目标:1.认识“宋、冀”等4个生字,写好“守、株、待”等9个生字。2.读好“因释其耒
3、而守株”,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读懂故事,并迁移学习南辕北辙。4.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守株待兔的故事,能联系生活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学习过程一、趣味导入,揭题解题1.回顾活动通知,明确主任务单元主题:学讲寓言故事,争当智慧之星主情境任务:寓言故事秀师:昨天,我们一起为“寓言故事秀”的活动拟写了这份通知。既然要参加寓言故事秀,那就得知道怎样才能把寓言故事讲得更精彩。老师今天请了个大师给大家帮忙,他就是韩非子。2.介绍韩非子,揭示课题3.指导书写“待”师:这是一篇文言文,选自韩非子五蠹,流传到现在约有两千多年了。这么老的故事,我们怎么能把它讲好呢?二、读通课文,读懂故事(一)依据标准
4、,读通课文1.自读:自由地读这则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指导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2.听读:听老师朗读,画出停顿符号。师:读这样的小寓言,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流利、读得准确,还要读得有变化。现在就请你拿出手中的笔,一边听老师来读,一边划上停顿符号。2.同桌互读:根据“我能读好文言文”的标准读这则故事,同桌互读互评。(二)借助注释,读懂故事1.学法回顾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司马光,大家还记得读懂文言文,有什么好方法吗?(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2.借助注释,说说故事(1)出示注释,齐读。(2)学习“耒”和“耕”。师:“耒”这个字比较少见,通过注释,我们就知耒就是耕田的工具
5、。“耕”就是用耒这种工具翻松田里的泥土。文中的“耕者”指的是耕田的人,记者是做什么的?记者应该是采访搜集整理消息的人。写这个故事的人我们叫他作者;我们现在读这个故事,我们就是读者。(3)我能说故事。出示学习要求:借助注释尝试读懂课文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学生汇报,小结板书:兔走触株、释耒守株、为宋国笑3.发挥想象,讲好故事。师:通过学习,我们用自己的话把这篇文言文的意思说明白了,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更精彩呢?让我们一边讲故事,一边发挥想象,试着想象出农夫的想法。(1)交流提示:农夫捡起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 开心极了,他想农夫坐在树桩旁,看着别人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他一边等一边想一天过去了,一
6、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一边想(2)小组学习:根据提示和讲故事的标准,练习讲故事。(3)汇报交流。指名学生讲故事,师生一起通过追问、补充等完善故事。相机板书:偶然巧合、不劳而获、一无所获三、角色互动,劝阻农夫师:农夫自从偶然间捡到了一只兔子,便把农具放下,整天守在大树桩旁。你希望能再等到不小心撞死的兔子如果你看见了,你会怎么劝他呢?1.自学:请你选择一个角色,想一想,说一说。2.同桌交流。3.全班交流。四、悟其道理,背诵积累1.学习交流:读了这个故事,认识了这位“释耒守株”的农夫,你有什么启发?(1)出示生活事例,学生进行劝说。师:请大家看看,生活中的这几个例子,
7、你能用上今天学习到的知识劝一劝吗?(2)交流小结故事寓意。预设:不劳动,想靠运气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成语,人们只要一读到它们,就会想到故事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所在。2.背诵课文五、拓展阅读1.自学:自由读南辕北辙,思考: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预设:行动与目的不符,不听人劝,非常固执2.交流:你明白了什么?预设:方向、方法错了,想法再好,错误只会更严重,更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师小结,布置作业:像“守株待兔”和“南辕北辙”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课后请同学们继续阅读,走进更多的寓言故事,学讲更多寓言故事,争取在“寓言故事秀”中有更棒的表现。六、布置作业1.阅读中国古代寓言,学讲更多寓言故事;2.背诵课文,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