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广东卷)历 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多年前的姜寨聚落遗址总体布局分为居住区、窑场和墓地三部分。其中居住区有一百多座房屋,分成五个单
2、元,每个单元的小型房屋围绕大、中型房屋,所有房屋均围绕中心广场(集会和祭祀的场所),房屋的门均朝向中心广场。这种聚落格局()A蕴含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B可佐证长江流域先民的定居生活C基于防御外敌入侵的需要D体现了手工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2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3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
3、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A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4“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A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5清代学者阮元在释“学而时习之”时云:“学
4、必兼诵之,行之,其义乃全。”释“吾道一以贯之”又云:“此言孔子之道皆于言行见之,非徒以文学为教也。故以行事训贯,则圣贤之道归于儒;以通彻训贯,则圣贤之道近于禅矣。”他旨在强调()A格物致知B实践为先C经世致用D援儒入佛6明朝晚期,众多的负贩行商在国内异地落迁定居,这不仅给当地市民带来新鲜的观念,而且他们具有地域或宗族特色的性格与形象也深深影响了侨居之地的市民,同时他们也受到当地文化的影响,生活方式向定居地靠近。这一现象()A有利于促进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B成为新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C导致传统户籍制度的混乱与瓦解D推动封建等级秩序走向崩溃7下表反映了18941897年清政府新设军事工厂的概况,对此表
5、格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厂名厂址开办年份陕西机器制造局西安1894年奉天机器局沈阳1896年湖北军火所武汉1896年河南机器局开封1897年新疆机器局迪化(今乌鲁木齐)1897年A洋务运动中军事工业获得新发展B甲午战争影响了中国军事工业的布局C清政府迈出军事近代化的第一步D国人普遍认识到国防近代化的重要性81928年10月,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现在国民党的新军阀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推动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C论述联合资产阶级的重要
6、性D阐述革命道路转移的因素91937年9月25日,漫画家蔡若虹发表了漫画我们没有了家(如下图)。这一作品()A促进了民族意识的增强B提出了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C展现了敌后军民的团结D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0“一五”和“二五”计划(19531962年)期间,我国建设的主要方向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但“三五”和“四五”计划(19661975年)期间,加强农业发展、强化国防建设以及建设内地战略后方等渐渐成为建设的主要方向。这表明了()A国际环境影响社会发展B国内社会主要矛盾改变C发展经济成为第一要务D工业化的进程日益加速11公元前3世纪,人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
7、游到印度。从西西里到塔吉克斯坦,国王们在努力应对统治多民族国家所带来的挑战,而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波斯帝国的武力扩张B希腊化时代的影响C地中海地区保持稳定D经济与贸易的发展12英王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在位)开始允许臣民向议会呈递诉状,议会诉状很快在英国流行开来。下图为1324年议会诉状的内容分布状况。由此可见,当时英国()A社会矛盾较为尖锐B议会主权地位日益提升C带有开明专制色彩D注重维护下层群众利益1317世纪,荷兰学者格劳秀斯提出了“商业天赐说”:自然是上帝对人类的恩赐,天地初创,物皆共有,先占催生了私有财产
8、权,而商业帮助人类交换私产,以满足彼此需求,否则人类将处于原始、野蛮中。该学说()A缓和了欧洲各国殖民冲突B掩饰了殖民国家侵略本质C奠定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D打破了西葡两国殖民霸权14英属13个殖民地经过战争获得独立、政治稳定且一直沿用1787年的宪法至今;拉丁美洲19世纪早期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历了分裂,平均每国已采用过10部不同的宪法。由此可知,美洲()A政治受西方影响呈现多样化B实行了代议制民主C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一定成效D通过战争获得独立15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苏联(俄)20世纪初谷物的总产量(苏联境内,单位:10亿普)1913年1920年1924年1925年1926年1927年黑麦1
9、.20.61.11.41.41.5小麦1.50.50.81.21.41.2大麦0.70.30.20.40.30.3燕麦0.90.40.50.70.90.8谷物总数4.72.63.14.44.74.5A谷物总产量持续增产B农业集体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C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D实行粮食税利于稳定国民经济161973年,第四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上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一概念,为发展中国家制定共同的行动纲领和斗争策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拿起“石油武器”,发动了一场震惊世界的石油斗争,并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说明()A第三世界影响日益增强B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D区
10、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第卷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太宗时市舶司所收犀象、香药等舶货,“岁约获五十余万斤、条、株、颗”“一岁果得三十万缗,自是岁有增羡,至五十万缗”。宋仁宗天圣以来,犀象等宝货“充牣府库,尝斥其余以易金帛、刍粟,县官用度实有助焉”。至皇祐中总入为“五十三万有余”,宋英宗“治平中又增十万”。到南宋绍兴年间,市舶司的“抽解与和买岁计之约得二百万缗”。因此,在宋政府特别是南宋政府财政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大率盐铁居十之八,茶居其一,香矾杂收又居其一焉”。摘编自漆侠著宋代经济史材料二1870年贸易总值为12 0677万海关两,1911
11、年则增为其7倍。1870年以后贸易增加的原因很多,其中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及中外间设立电报,尤为重要。此外,18701892年的22年间,贸易总值增加近一倍,18921911年贸易总值则增近三倍,后一时期贸易值所以增加较为快速,关键因素之一是1890年到1911年间修筑了很多铁路,如中东、胶济、芦汉、北宁、沪宁、广九、津浦等线。其次,1905年日俄战争前后,东北开放对外贸易,19021911年,东北共有10处口岸开放,并开始有大豆出口。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材料三1950年4月签订的中苏两国贸易协定和苏联向中国贷款的协定,立即使1950年两国间的贸易额在中国
12、大陆对外贸易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第三上升为第一。其后,中国又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政府间的贸易协定。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西方“封锁”“禁运”,中国大陆与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发展更快。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晚清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原因。(8分)(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对当下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2分)1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有关英国17-19世纪人口变化的统计情况(单位:万人)。根据齐涛主编世界
13、通史教程近代卷制图材料二下表所示为1600一1800年英国人口结构变动情况(单位:万人)。年份总人口城市人口乡村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占乡村人口比例1600年411343772879076%1700年5068542127814366%1800年86623862831431450%据成德宁(英国前工业化时期的农业革命及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制表材料三明清之际,人口大幅度下顺治八年(1651)约1400万,康熙五十年(1711)增至2460万。实际上所谓丁数主要是虚拟的纳税单位,远不能反映实际的人丁(成年男子)数额。据估计康、班之际全国人口应已过亿。乾隆六年(1741),经过正式的人
14、口调查,得数1.4亿有余。此后人口数字直线上升,乾隆二十七年(1762)超过2亿,五十五年(1790)突破3亿,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时,已达4.1亿。人口压力成为一个新出现但却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改编自张帆著中国古代简史(绘图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较于中国,1719世纪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8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719世纪50年代中英两国人口变化的共同趋势。(6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四个层面以儒家为中心的道德文化层面以道家为中心的审美文化层面以墨家为中心的农民文化层面以法家为
15、中心的政治文化层面据刘士林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与层面整理上表所示是某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部分看法,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至少选择一个层面,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准确。)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以下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第7版/修订版)中目录摘编:第五编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第六编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第七编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第39章五年计划与大萧条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第42章诸帝国的终止第43章大同盟、冷战及后果第44章第二次工业革命:全球性影响历史对今天的启示全球通史下迄21世纪,在目录第八编中,作者认为1914年以来的世界历史既是西方成功的历史,又是西方衰落的历史。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并加以解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