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 纲 展 示 考 情 回 顾 备 考 指 南 1.种群的特征() 2018 年 T30,2017 年 T39, 2016 年 T40 1.(1)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2.种群的数量变化() 2019 年 T39,2017 年 T11 2.(1)种群数量变化类型及 成因 (2)种群数量变化的应用 3.群落的结构特征() 2019 年 T11,2018 年 T27 3.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 关系及空间结构 4.群落的演替() 2020 年 T17,2016 年 T11, 2015 年 T11 4.群落演替的类型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 量的动态变化(实验) 2017
2、年 T41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 数量变化 6.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 的研究(实验) 2020 年 T20,2019 年 T12, 2015 年 T12 6.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研究 种群的特征 基础知识填充 一、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调查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如田鼠)。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分别称为出生率或死亡率。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
3、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 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分为: (1)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密度将增长。 (2)稳定型:各年龄段比例适中,种群密度稳定。 (3)衰退型:幼少老多,种群密度将减少。 5性别比例 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主要呈随机分布、均匀分布或集群分布。 学考真题对练 1(2018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 个子女。从种群特征分析,该政策不会直接影响( ) A人口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C 允许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会直接提高出生率,
4、增加人口密度,增加幼 年年龄的人数。 2(2017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表为 4 个种群的年龄组成,其中属于增长 型种群的是( ) 选项 个体数量(%) 幼年 成年 老年 A 60 35 5 B 45 45 10 C 30 50 20 D 40 40 20 A 种群数量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增长型种群中年幼的比例较多, 年老的比例较少,由数据可知 A 是增长型,B、D 是稳定型,C 是衰退型。 3(2016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我国实行全面“二孩”的政策,将对种 群数量特征产生的直接影响有( ) 出生率 种群密度 迁入率 年龄组成 A B C D B 全面“二孩”有利于提高
5、出生率,年龄组成中幼龄人比例增大,种群密 度增大,但不影响迁入率。 4(2012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调查种群密度时,研究对象不同,采用方法 也不同。以下适宜用样方法调查的对象是( ) A大肠杆菌 B蒲公英 C大象 D丹顶鹤 B 样方法适用的生物是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蒲公英符 合。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适宜采用抽样检测法调查种群数量变化。大象活动能 力强、活动范围广,一般采用逐个计数法。丹顶鹤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 采用标志重捕法。 一个种群不是简单个体的累加,而是具有发展、自我调节、动态稳定以及种 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一系列特征
6、的有机整体。 最新模拟快练 1下列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条江中的全部鱼 B一座山中的全部树 C一个公园中的全部植物 D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鲫鱼 【答案】 D 2有一位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研究的对象从生态学水 平看属于( ) A生态系统 B群落 C个体 D种群 【答案】 D 3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0 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0 条,其中有标记的 25 条。则池塘中共约有鲫鱼( ) A29 条 B360 条 C390 条 D394 条 B 本方法为标志重捕法,10090 25360 条,B 正确。 4如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 代表
7、影响因素依次是( ) 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 B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 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D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 D 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性别 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5(2020 广东省高二期末)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地布氏田鼠在 5 月到 10 月间 的种群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幼年组 (25 g 以下) 亚成年组 (2635 g) 成年组 (3670 g) 成年组 (70 g 以上) 雌性 24% 12% 14% 0.5% 雄性 22% 21% 6% 0.5%
8、A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布氏田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 B根据调查结果可以确定调查期间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结果显示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D依据年龄组成调查结果可预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有增长趋势 B 布氏田鼠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较广,因此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 布氏田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调查,A 正确;该表格中调查的是种群年龄组成和 性别比例,不能得出种群的增长曲线,B 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雄性成年 鼠的比例小于雌性成年鼠,说明雄性成年布氏田鼠的生活力可能不如雌性成年鼠, C 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因此可以预测该种群的 种群密度有增
9、长趋势,D 正确。 种群的数量变化 基础知识填充 1建构种群增长模型 (1)一般步骤: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 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 行检验或修正。 (2)表现形式: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 2“J”型曲线 (1)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 (2)数学公式:NtN0t。 3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1)形成条件: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 (2)概念: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3)K 值:又称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 维持的种群
10、最大数量。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内因 种群的起始个体数量 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2)外因 自然因素: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人为因素: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砍伐森 林,猎捕动物,环境污染等 5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1)酵母菌可以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 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 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封闭种群中,如 在试管中的肉汤培养液中培养酵母菌,可以迅
11、速形成一个在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 种群。我们可以通过细胞计数的方法测定和分析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 变化,从而认识在限定的环境中种群增长的模式,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 的增长呈“S”型曲线。 (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 验中,对酵母菌的数量进行计数的方法是血球计数法。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图中,种群增长的最佳温度与相对湿度组合 是( ) A30 ,85% B32.5 ,85% C32.5 ,90% D35 ,95% C 由图可以看出,种群数量在温度为 32.5 、湿度为 90%时最大。 2(2018 1 月广东学
12、业水平考试)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环境容纳量 是指( ) A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的数量 C一定空间中种群可能达到的最大数量 D达到时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为零 【答案】 A 3(2018 1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小明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 变化”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增长呈“S”型曲线 Bb 点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c 点的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e 点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 c、d、e 三点的种群数量大致相当,因此 e 点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大致 相等。 4 (2017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某种群
13、进入一个适合其生长和繁殖的环境中, 如果食物充足和空间不受限制,该种群的增长曲线应该是( ) A 食物充足和空间不受限制说明该种群的环境是理想环境,种群增长是“J” 型增长曲线。 5(2020 1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种群所能达到稳定时 的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K 值)。对于某生物种群来说( ) AK 值是一个不变的常数 BK 值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C生存面积相等的两个种群 K 值相同 D达到 K 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答案】 B (1)“S”型曲线 t1、t2时种群数量分别是K 2、K。 (2)渔业捕捞应在 t1后进行,保证剩余量在K 2左右,以保持其较快增长;而害
14、虫 防治则尽可能在 t1之前进行,避免害虫增加过快。 最新模拟快练 1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由其有效资源决定的 B环境容纳量会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变化 C人为地一次性捕杀家鼠后,其环境容纳量迅速降低 D环境容纳量是种群在某环境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C A、环境中的有效资源决定着环境容纳量,A 正确;B、环境容纳量随环 境发生变化而变化,B 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环境的固有属性,C 错误;D、环 境容纳量是指特定环境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D 正确。 2在酵母菌的培养中,如果不更换培养液,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为( ) A直线 B“S”型曲线 C “J”型
15、曲线 D不规则曲线 B 在酵母菌的培养中,由于培养液的营养物质不更换,随着酵母菌的繁殖, 营养物质越来越少,种内斗争会加剧,同时在代谢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 因此种群数量的增长模式应该是“S”型,B 正确。 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群落演替 基础知识填充 1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 富度。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3)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概念 举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物 老鹰和老鼠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
16、夺资源和空间等 水稻和杂草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的体内或体表, 摄取寄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人和蛔虫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 互依存、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 菌 2.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2)群落的水平结构 由于地形、湿度、光照、其他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 的种群。 3群落演替 (1)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群落演替的类型比较 类型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起点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 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 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 原有植被虽已不
17、存在,但原有土 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种子或繁殖体 经历时间 长 短 实例 裸岩演替 弃耕农田演替 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在土 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对土壤中的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是 取样器取样法,对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是记名计算法与目测估计法。 学考真题对练 1(2019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森林的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的资源利用 能力,该能力不包括( ) A利用养分等资源的能力 B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C利用土壤动物资源的能力 D利用空间等资源的能力 C 森林的垂直结构能够充分利用阳光、空间及养
18、分等资源,显著提高了群 落的资源利用能力。 2(2020 7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中自上而下分别 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形成了( ) A种群的随机分布 B种群的集群分布 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3(2018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 A寄生 B竞争 C捕食 D互利共生 【答案】 C 4(2016 6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下表比较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正 确的是( ) 选项 比较项目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A 起始状态 没有植被 保留原有土壤 B 达到的相对稳定阶段 森林 草地 C 演替的条件
19、人为条件 自然条件 D 演替的时间 短 长 A 初生演替是在没有植物或原来存在但被彻底消灭的情况下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原有植被虽然不存在,但保留了土壤条件,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 或其他繁殖体,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演替条件两者均有人为和 自然条件,演替时间一般初生演替较长,而次生演替时间较短。 5(2020 1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某弃耕农田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和群落 结构变化见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演替时间(年) 1 5 15 25 40 草本层(种) 28 27 26 30 34 灌木层(种) 0 3 4 12 19 乔木层(种) 0 0 0 14 23 总计(
20、种) 28 30 30 56 76 A发生在弃耕农田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随着群落演替的发展,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C演替 5 年时,没有形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垂直结构显著提高群落利用光照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答案】 C 6(2020 7 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小潘设计了 4 种 土壤小动物收集装置,收集效果最好的是( ) A B C D 【答案】 A 理解演替的两个关键点 (1)演替的起点是判断演替类型的关键。 (2)演替的结果:演替的结果不一定都到森林阶段,取决于环境条件。人类的 活动往往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最新模拟快练 1浮游动物、藻类、贝类、虾、鱼、微生物
21、等为某湖泊中生活的全部生物, 他们统称为(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答案】 B 2大豆植株的根部常有一些根瘤,其中的根瘤菌可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而 大豆植株可为根瘤菌提供有机营养。大豆植株和根瘤菌的种间关系属于( ) A捕食 B竞争 C互利共生 D寄生 C 根据题干信息,根瘤菌能为大豆植株提供氮素,大豆则可以为根瘤菌提 供有机营养,二者之间是互相依存,彼此有利的关系,属于互利共生。 3下列关于“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许多土壤小动物适于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记名计算法是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 C采用酒精灯加热土壤的方法收集小动物 D土
22、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B 许多土壤小动物适于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A 错误;记名计算法 是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之一, B 正确; 可以用诱虫器和吸虫器收集土壤小动 物,C 错误;土壤动物群落存在分层现象,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B。 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常用样方法研究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 B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 NtN0t中,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 数量的倍数 C月岛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D A、常用样方法研究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A 正确;B、种群“J”型增长
23、的 数学模型 NtN0t中,表示增长率,即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 正确;C、水平结构是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光照强度地形明暗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上分布着不同的生物种群。月岛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 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 正确;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 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变化,D 错误。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所描述的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全世界的蓝鲸 B珠江里的肉食性生物 C一个菜园里的白粉蝶 D一个湿地公园的白鹭 【答案】
24、B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动物,要较准确地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 最适合的调查方法是( ) A目测估计法 B标志重捕法 C逐个计数法 D样方法 【答案】 B 3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 ) A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性别比例适当 D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答案】 D 4下面是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过程,操作正确的是( ) 确定调查对象 选取样方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丈量总面积 A B C D 【答案】 A 5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结合农药等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 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明显增
25、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答案】 B 6下列各项中,可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平方千米内的人口数量 B一个池塘中各种鱼的总数 C一片森林里的全部生物 D一个稳定型生物种群的个体数量 【答案】 A 7.如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 图中表示该种群 数量增长最快的点是( ) A B C D 【答案】 B 8(2020 广东省高二月考)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及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正确 的是( ) A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增长型种群的出生率一般会高于衰退型种群的出生率 C当环境因素中的温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K 值不会随之改变 D用性引
26、诱剂诱杀害虫中的雄性个体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的灭害方法 A 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 正确;增长型种群 的出生率应高于死亡率,而两个种群之间没有可比性,B 错误;当环境因素中的温 度、食物、天敌等改变时会影响该种群的 K 值,C 错误;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 虫个体,是通过改变性别比例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D 错误。 9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 A出生率和死亡率 B物种丰富度 C年龄组成 D性别比例 【答案】 B 10如图装置可用于采集( ) A田鼠 B藻类 C土壤小动物 D土壤微生物 【答案】 C 11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所描绘的景象,可视为群落的( ) A物
27、种组成 B垂直结构 C种间关系 D次生演替 【答案】 D 12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宜采用的做法是( )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必须要逐一计数某个种群的个体总数 C对某种植物的调查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D 取一种植物作为调查对象;统计个体时对样方内的个体进行计数;对某 种植物的调查常用样方法。 13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不需要的试剂或 用品是( ) A琼脂 B试管 C血细胞计数板 D显微镜 A 琼脂是在配置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的试剂,在酵母菌计数实验中用的是 液体培养基,所以不需要添加琼脂。 14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
28、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 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b 点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 d 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c 点时进行 D当种群数量达到 e 点后,增长速率为 0 D c 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渔业捕捞时,捕捞 后的种群数量应保持在 K/2 这个值,以便在短时间内取得更大的产量;然而,在 害虫防治时,应根据预期,在达到 c 点之前进行防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对于“S”型曲线而言,自始至终都有环境阻力的存在,而不是在 d 点之后;e 点(K 值)的种群增长速率为 0。
29、 15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适宜生物的生长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C 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最大的区别是起始条件不同,次生演替基本保留了 原有的土壤条件。 16种植过大片草莓的农田。闲置多年后,被木本植物覆盖。成片的草莓不 见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进行初生演替 B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C演替就是一种生物替代另一种生物的过程 D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被次级消费者捕食 B 草莓农田闲置后基本保留了原有的土壤条件,该农田朝着木本植物方向 进行
30、次生演替,A 错误;木本植物争夺阳光的能力更强,光照在该农田的演替过 程中起着重要作用,B 正确;演替是指生物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 错误;草莓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与木本植物在争夺阳光、空间 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而逐渐被淘汰,D 错误。 17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樟树、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B水稻田中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群落 C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 D洞庭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D 蛇的种群密度调查,应用标志重捕法,A 错误;生物群落是一定自然区 域内
31、的所有生物, B 错误;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C 错误。 18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D丰富度越高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A 群落中物种种类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 19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小动物的种类采用记名法 C有些小动物要借助放大镜或实体镜进行观察 D不同环境下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不同 A 因土壤中小动物身体微小、活动能力强,不适宜使用标志重捕法或样方 法进行丰富度的调查,可采用
32、取样器取样法。小动物的种类可用记名法或目测估 计法。有些小动物过于微小,可用放大镜或实体镜观察。小动物丰富度取决于土 壤环境。 20“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 隐含的种间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是( ) A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无影响 B竞争关系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C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 D捕食关系和撤去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不会发生变化 B 豆苗和草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关系;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撤去 人类活动后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B 项
33、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 21(12 分)下图为某校学生所建构的种群知识框架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_,表示_。 (2)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的条件是食物和空间充裕、_等,其 数学模型:NtN0t中,值与增长率的关系是增长率_。 (3)利用方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 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 _,从而降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答案】 (每空 2 分,12 分)(1)出生率或迁入率 年龄组成 (2)气候适宜、
34、没有敌害 1 (3)偏大 (4)性别比例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是出生率或迁入率、是死亡率或迁 出率、是年龄组成、是性别比例、是标志重捕法、是样方法。(1)图中 表示出生率或迁入率,表示年龄组成。(2)“J”型增长是在理想条件下实现的,即 食物和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J”型曲线的数学模型 NtN0t中, 并不是增长率, 而是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所以增长率1。 (3)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若一部分被标记的田鼠被鼬捕食,则会 导致第二次捕捉到的标记个体数偏少,从而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大。(4)利用 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
35、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 而降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2 (12 分)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 如图所示为 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 A、B 能反映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是_。 A B (2)t2时期后,种群数量_,其主要原因是_。 (3)在 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_型。 (4)若在 t2时种群数量为 K,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 得最大捕鱼量,应使捕捞后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水平,因为此时 _。 【答案】 (每空 2 分,12 分)(1)B (2)不再增加 食物和空间不足、捕食者数 量增加、种内斗
36、争加剧等 (3)增长 (4)K/2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 (1)根据增长速率先增后减可知,鱼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2)t2 时刻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0,种群数量将不再增加,原因是食物和空间不足、捕 食者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3)在 t1时,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 0,种群的数 量在增加,说明在 t1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4)捕捞后使种群的数量维持在 K/2 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的数量恢复最快。 23 (16 分)三月的江南草长莺飞,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 宽广宁静的校园里成行排列的雪松碧绿苍翠、道路两旁亭亭如盖的悬铃木舒展着 宽大的嫩叶、广
37、玉兰枝繁叶茂,裹满红花的紫荆摇曳着身姿;小叶女贞、杜鹃花、 七里香、南迎春错落有致;树丛中杂草零星稀疏,绿地却绒草如毡。喜鹊在树梢 上俯视观望,蚱蜢在草丛中嬉戏。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杂草和树丛的种间关系是_,喜鹊和蚱蜢的种间关系是_, 它们的分布体现的群落的空间结构类型为_。 (2)生物兴趣小组欲对校园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的方法 是_。采集的小动物应放入试管中或放入_%的酒精溶液 中。 (3)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可以采用_法, 如果在调查时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可能造成调查结果_(填“偏 大”或“偏小”)。 【答案】 (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1)竞争 捕食和竞争 垂直结构 (2) 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3 分) 70 (3)标志重捕 偏大(3 分) 【解析】 (1)杂草和树丛相互之间竞争光照和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根据题 干中信息,可知喜鹊和蚱蜢之间有捕食和竞争关系。杂草、树丛、喜鹊和蚱蜢在 垂直空间上分层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2)对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进行 调查研究,统计的方法可以是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采集的小动物应放入试 管中或放入 70%的酒精溶液中。(3)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 应采用标志重捕法,如果在调查时有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则可能造成调查结 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