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南省信阳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本试卷分第 卷和第 卷两部分,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第卷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史记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 (距乌江约三百里 )。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 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
2、。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也,婴以御史大夫受诏将车骑别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皆赐爵列侯。”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 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纪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
3、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代,情节亦淡然松弛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 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 2 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
4、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关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得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山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址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有十余处。从霸王寨 (项王迷路处 )到刘会桥 (为汉军追及处 ),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 3 分)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项羽崛起吴中,兵败
5、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 肯定的一项是 ( )( 3 分)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D.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
6、城和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据定远县志记载:“虞姬墓即嗟虞墩 。”嗟虞墩就是虞姬自刎的地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4 6 小题。 窗棂上挂串红辣椒 王长元 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灰尘沸沸扬扬,仿佛是鲜活的跳蚤在空气中上下跳动,弄得人眼睛迷迷茫茫。 3 “那啥,顶子哪?” “下甸子打草去啦。” “啥时走的?” “小半个月啦。” “回来过没?” “没。”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 “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 “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
7、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 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沿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 一忽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麻溜缓缓,人家公安局还有事情跟你说。” 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 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 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但是儿子杀了人,犯了罪,如今又跑掉了。这,国法是不
8、能容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否则,比如说包庇儿子、袒护儿子,那样您老人家也有罪了。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 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 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 粮囤上那串红辣椒,眼睛立时闪出光亮,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 顶子伏在高粱地垅沟里已
9、经三天了。事情来得太突兀了,突兀得他只有逃到高粱地之后才想起后悔,悔自己不该为小事冲动,悔自己冲动时不该抡那镰刀。战战兢兢挨了三天,吃4 喝现在全成了问题,最讨厌的是那垅上的风,哗啦哗啦吹得叶子直响,仿佛有无数个脚步向他走来,把他弄得一惊一乍的? 可是一想到出逃,他又茫然了,天下这么大,地面这么广,去哪里呢?可是,不管去哪里,在要走之前,他 一定要回家看一眼老娘。 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又包了二斤盐巴,塞在缝隙处。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
10、想办法。她相信,办法总是有的。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儿子,她还会没有办法? 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老太太迷迷怔怔刚要闩门的当儿,突然间,门“ 吱呀”一声开了,顶子站在了她的面前。 老太太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顶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饼,眼睛贼溜溜地寻觑着,待最后一口食物从喉咙处咕噜一声咽下之后,他才急急地说:“娘,我看你一眼就得走了,有没有钱啥的,给我准备点。” 老太太赶忙把裤腰子拽开,从里面掏出厚厚的一沓钱,递给顶子,说:“就这些了,都拿着吧!顶子,你要去哪里?” “娘,这您就不要管了
11、。” “顶子,你把饼带上,到小南山的石洞里躲躲。” “娘,您就别管我了,我这一走,是死是活,真的不好说,啥年月能见到您,也都不敢想。娘,只求您自己保重啦!” “顶子,”老 太太整个抖动起来,亮亮的泪珠向脸颊处滚动。 “娘,还有一事,把咱家那把菜刀给我。” 老太太抹了眼泪,愣了,说:“干啥?” 顶子咬了下嘴唇说:“娘,我手头怎么也得有个应手的家伙呀。” “啥?”老太太倒吸了一口冷气。 “娘,我现在已经想好,谁真若是抓我逮我,我已没有别的路了,就得拼了,反正我已是有人命的人啦,杀一个够本,杀俩就赚一个。” “轰”地一声,老太太就觉得脑袋像被谁猛然击打了一样,眼前金光四射,她颤颤地向前走了一步。 5
12、 “娘,快快给我取刀来。” 老太太表面应允着他,脚步便悄然向窗前靠近,趁儿子回身的工夫, 就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 (选自 2016 年第 7 期小说月报,有删改 )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A“小风轻轻拍打着窗棂,蟋蟀在墙角嘟嘟地叫”的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氛围,更暗示了老太太苦痛难受的心情,也为顶子回家提供背景。 B村长在老太太苏醒后,劝慰她说“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这句话为老太太在最后把红辣椒挂在了窗户上作了伏笔。 C老太太希望顶子躲进小南山的石洞,可是顶子不要老太太管他,因为顶子觉得那个地方村里人都知道,不 安全,
13、还不如逃到外面更容易活下来。 D作品叙述了经历儿子杀人这一生活变故后老太太复杂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老太太平凡而伟大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质朴而不愚昧的母爱的赞美。 5本文在叙述故事时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 分 ) 6作品以老太太“把那串红辣椒牢牢地挂在了窗户上”为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题,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 目前,今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正在影响我国,多个城市已达严重污染,北京、天津、河北、陕西 、山东、河南等 6 省市合力“抗霾”。 目前,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陕西省,就有31 个城市维持红色预警, 21 个城市维持橙色预警, 8 个城市维持黄色预警。 专家提示,此次雾霾天气过程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强度大,部分时段能见度低,对人体健康和交通等将产生较大影响,需防范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和低能见度对交通运输的不利影响。另外,今年 10 月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