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政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一等奖:实现人生价值教学设计详案一、整体设计思路本节课以二十大报告“青年强,则国家强”和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为切入点,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一议题统领下,通过“明晰实现价值的学科逻辑理解没有躺赢的圆梦捷径探索当代青年的筑梦征程设计未来职业的美好愿景”四个环节徐徐展开;以画像为表征情境,通过“画像画卷名片”形象化塑造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形象,并运用人生价值知识分析其行为和担当;对应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将序列化的活动设计贯穿教学全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达成学科目标。指导设计依据
2、:依据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新课标提出,高中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本节课通过议题是引入、引导和讨论,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展开。依据二: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具有引导教学的功能,高考评价体系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组成,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还规定了高考评价的载体情境。本节课的设计依托情境,呼应高考选拔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注:含本课时在本单元的教学定位分析)本框是高中政治必修 4哲学
3、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在学生综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创造和实现价值,是哲学部分的落脚点。从内容来看:共包括三框,分别为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第一框包括探究与分享 5 个、名人名言 1 段、正文 10 段、相关链接 4 个等。讲述了人生的价值在于贡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第二框包括探究与分享 5 个、名人名言 1 段、正文 8 段、相关链接 2 个等。讲述了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第三框包括探究与分享 6 个、名人名言 3 段、正文 9 段、相关链接 3 个等。讲述了价值创造和实现的路径。
4、学生情况分析:高中生思维更加成熟,也还不够深刻,学习动机强烈,却缺乏生活实践,行为自觉性高,需要系统指导。要求我们的课堂既要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要推进认知的深化与拓展。理论基础上,已初步完成知识理解。生活经验上,积累了丰富的榜楷模素材。要求我们的课堂善于挖掘榜样素材,创设情境,在实现对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应用和迁移。三、教学目标分析本框采用议题式教学,依据新课标、高考评价体系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将本框的教学目标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个维度设置为理解价值观导向作用、合理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路径;提高学生交流合作、获取和解读信息、分析与综合能力;培养学生
5、树立正确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教学难点:个人需求与时代需求的统一五、教学流程设计本节课是议题式教学,路线结构图采用一核引领,两题协同,三线联动,四层递进的“金字塔”结构。议题线以“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为总议题,引领四个问题组成问题串,其中子议题两个。知识线按照“必备知识-重点知识-综合知识-创生知识”层层递进。从画像到画卷到名片,采用表征化的方式设置情境线,开展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个人设计等活动。六、教学过程七、参考资料及学生阅读资料(略)八、教学评价“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
6、点评吴江中学 沈雪春(正高级教师 特级教师)梁英姿老师“实现人生价值”一课,在“新时代中国青年如何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一议题统领下,通过“明晰实现价值的学科逻辑理解没有躺赢的圆梦捷径探索当代青年的筑梦征程设计未来职业的美好愿景”四个环节徐徐展开,生动又深刻,对于一线教师如何运用议题式教学将课做实、做活、做深、做广、做亮,具有可复制性和可迁移性。1.做实:以知识为基,注重体系建构高中思政课,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夯实和学生能力提高的关系。“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作为一节常规课,干货满满。一是注重认知衔接。在课前学生自主建构学科知识、小组讨论完善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7、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知识结构建构、必备知识梳理,为后续教学环节的开展做好铺垫,为关键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二是注重层级递进。通过“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到“运用好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谈谈新时代中国青年是如何担当作为的?”再到“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点,设计自己的职业未来”,环环相扣,做到了从“知识衔接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迁移”,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又注重与新授课的差异,在新授课重理解的基础上,强化必备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三是注重知识拓展。本节课所运用的知识包括但不仅限于“实现人生价值”一课知识,还结合了量变质变等跨章节知识、中国梦等跨模
8、块知识、二十大报告和青年白皮书内容等时政知识,在解决问题中既拓展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做活:以情境为体,追求活动沉浸让学生在复习旧知中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和主动的参与热情,是高中思政课能不能活起来的前提。而情境无疑是激趣的第一选择。在“实现人生价值”一课中,梁老师设计通过多样态的情境和场景营造了“道道风景”,引人入胜。一是图文并茂,视频动人。在本节课教学中,梁英姿老师综合使用了视频、图片、文字多种教学资源,运用图片直观地展示了一代代青年形象,既丰富了材料的呈现形态,又延展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图文并茂更好地让学生融入情境、理解情境、分析情境;“青年接力实现禾下乘凉梦”视频的插入
9、,一方面与飞天梦呼应,另一方面与学生情感共鸣。二是小组编号,随号喊人。议,是议题式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全体起立,开始讨论”“四号负责”在两个简短的口令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议”学活动组织有序,吴江中学因为座椅靠背而创新的站立式讨论,让学生们很快地进入讨论的状态;4 人左右的小组划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编号负责,则又进一步确权到人,进一步减少了游离状态的出现一系列举措看似很小,但是简单实用,来自于课堂一线,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如编号负责的理论依据就是社会心理学的“旁观者效应”。3.做深:以明理为要,注重深度学习高中思政课的深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深入理解上,更应该在“道理+事理+
10、题理”的深入分析中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在道理上,本节课从圆梦到青年圆梦到一代代青年接续圆梦,紧扣“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议题,在理解实现人生价值的一般要求、时代要求的过程中明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在事理上,从青年奋斗到当代青年奋斗,深化到一代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圆梦,让学生明白新时代青年在自己的岗位上接续奋斗的事理;从题理上,从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知识,到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最终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呈现“道理、事理、题理”的统一,注重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4.做广:以综合为翼,注重单元教学广,是一种大单元教学的简称,也是综合思维的表达。本课围绕“中国青年如何
11、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议题,广泛调用材料,从“百年英杰辈出,你心目中的优秀青年形象”需要调用自己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甚至是跨学科知识;到“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跨模块使用中国梦的相关知识;再到“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如何担当作为”,跨章节使用量质变知识同时将二十大报告、青年白皮书相关内容无缝衔接于课堂,将育才与育人相结合;最后“畅想职业未来 设计个人名片”环节,学生的回答中使用了法律、经济等相关知识,本节课是大单元视域下的课,没有刻意单元化,根据议题和课时情况很好地围绕议题综合调用所学。5.做亮:以表征为蕴,注重价值引领本课难能可贵的是,在完成实现人生价值一课“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
12、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目标的前提下,还完成了一个故事化的叙述、表征化的表达。分析其原因,一是依托当代青年实现袁隆平“禾下乘凉梦”这一主题情境,构建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故事这一主题境脉,让圆梦的青年形象,从百年前英杰辈出的时代一路走来,走过了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走进新时代,线条连贯,衔接自然。二是多角度创设画像元素,实现了青年形象的表征化表达,让一代代青年形象通过“青年画像展现一代代青年形象的画卷设计个人青年形象”,立体生动,印象深刻。本节课在“实”、“活”、“深”、“广”的统一中实现“亮”的升华,不失为议题式常态课的一个典型课例。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接续奋斗”这一深层次意义如果能
13、够更加明确地与二十大报告相对应,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课堂上,将是更好的点睛之笔。九、教学反思实现人生的价值一课是一节议题式教学常态课,进行了议题式教学情境表征化、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活动序列化等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完善。首先,情景表征化方面,以画像表征化奋斗,以画卷表征化接续奋斗,以名片表征接续奋斗的一代青年,呼应二十大报告和青年白皮书等时代要求;其次,知识结构化方面,在学科必备知识结构化的基础上,融入生活知识、时政知识、创生知识等,以实现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回应高考基础性、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再次,思维可视化方面,将学科必备知识与真实情境、具体任务相结合,并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符合了新课标中需要学生整合相关学科内容应对特定问题情境的要求;最后,活动序列化方面,从百年中国优秀青年形象到共性特征,再到背后的哲学依据;再到新时代接续奋斗的要求,一个个活动个人分享、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个人设计中展开,形成了知信行合一,有助于素养落地。当然,本课在评价方面还有欠缺,虽然尝试过程性评价中实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相结合,学生小组接续评价等多种方式,评价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评估,评价的形式还需要进步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