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观看之道美术鉴赏基础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教学设计【授课学段】高中一年级【课 时】1课时一、 课程分析(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美术与社会文明和人的发展密切联系,是人类最早和最基本的活动之一。在数字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美术广泛而深度地融入社会,以丰富和多样的视觉形态传播文化、促进交流、发展创意、服务社会,突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价值。因此,美术鉴赏是对人类文明的深度学习与了解,可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调节心理平衡,完善健全人格。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课程性质的界定是“其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培育健康审美观念,
2、陶冶高尚情操,涵养民族精神,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帮助他们适应社会生活,为其进入高等教育和职业生涯做准备。”本主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个体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美术鉴赏要求及作用。本主题的指向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二) 教材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尤其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要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团结意识,同时注意借鉴和吸取国外优秀文化,具有国际视野,关注文化的多样性,凸显美术学科的文化性质和时代特色。因此本课内容以中国传统绘画为主,兼及油画、版画、雕塑等不同门类的艺
3、术作品来昭示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本课总共有三个议题。第一议题:为何需要专门学习美术鉴赏?学习任务一是赏析捣练图临流抚琴图以及朱耷的花鸟画作品。思考探究栏目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鉴赏美术作品,需要懂得鉴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鉴赏与欣赏不同在于前者要求我们意识活动不只停留于对作品主题和形象的感性认识,要结合时代社会背景,深入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最终形成关于审美的价值判断。第二议题: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课本展示的皮影、服饰、春联、印花布等,让学生探讨我们的生活与美术是如何紧密结合的?学习任务二是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针对当地博物馆、美术馆深度学习活动展开的。第三议题:美术鉴赏活动
4、对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有哪些益处?这一主题探究活动需要结合鉴赏案例展开。教材选择两件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和秋风纨扇图,要求学生依据评价表中的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这一评价活动可以考量学生原有美术欣赏水平,同时提升学生对于美术鉴赏的认识。二、 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美术鉴赏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能够识读美术作品的基本信息,分析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2.过程与方法识读不同表现语言的美术作品,探讨美术家与作品的关系,美术作品与时代的关系,美术作品自身的艺术美的表达,学生能按照问题要点鉴赏美术作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在鉴赏作品时有情感体
5、验和理性分析,提高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二)本课重点与难点1.重点美术鉴赏是提升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2.难点如何感受到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的情感以及不同的表现语言。(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与华为手机的故事。引出周海宏教授的教育观点:“如果在未来,你们缺乏审美修养、感性智慧,你还想取得成功,你所遇到的困难,是和这一代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一样的。”2. 提出问题,引出课题教师创设问题:“听完了上面的故事,老师想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不从事艺术专业的人就可以不具备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同学们展开讨论并回答。教师:带着这个问题与思考让我们
6、进入今天的课堂,引出课题“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3. 深入教学教师创设互动环节:教师展示三组图片,让同学们进行对比找出每组中“辣眼睛”的一幅。教师:“今年流行一个特别直观的网络词汇“辣眼睛”,这个词一听就与审美有关,在下面的几组图片中,请同学们选出那些辣眼睛的图片吧!”教师分组展示。第一组是建筑,为大家展示的威海国医院,是一个中式院落设计风格。三河市天子酒店,这是一个“婴儿式审美”的典型建筑。第二组是市政建设,为大家展示的是香港街头夜景和上海市常德路清明节色系的一排店铺。第三组是文化教育,为大家展示的是七、八十年代的动画片和2017年拍摄的动画片。教师创设问题:“通过三组图片的对比,老师请
7、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家庭环境的美与不美,一个建筑的美与不美,一个城市的美与不美.决定因素是什么?”同学们讨论并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引出第一议题:“我们最终得出一个答案,那就是-人,那个最终做出决策的人,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可能是未来不同层面的决策者,那么你就关系着未来中国的品味!这也刚好回答了我们今天课程的第一个问题为何需要专门学习美术鉴赏。”教师展示一组自然美景图片,引出美术鉴赏其实是一种情感体验:“古代文人看到一棵草、一片落叶都可能生发出一声嗟叹与几分感怀,也会写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诗句。这是人的精神世界里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当我们为一件美术展品驻足思考时;当我们打开手机、网
8、页、精美的书籍,为其中精美的设计惊喜时;当我们与建筑、雕塑合影,为其雄伟、精美而感叹时,我们就进入了美术鉴赏的世界。所以,美术鉴赏其实也是一种情感体验。”通过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体验,引出:“那我们就看一看古代画家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体验融入画中的呢?”展示并讲解作品朱耷的禽鸟和张萱的捣练图。(1)朱耷的禽鸟作品一组:明末清初的画家朱耷笔下的禽鸟都是眼珠顶着眼圈,一幅“白眼向天”的神情。有些鸟很倔强,有些鸟又是既受欺又不屈的神情,这些形象无疑是画家自己的写照,将愤慨悲歌寄情于笔墨。(2)捣练图 唐 张萱捣练图是中国唐代名画,系盛唐时一幅重要的风俗画,对后世绘画风格有重大影响,是唐代仕女画中取材较为
9、别致的作品。捣练图全卷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动作表情各个不一,皆生动传神,刻画惟妙惟肖,线条工细流畅,设色艳而不俗,服饰、神态尽得唐人风致,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巅峰之作。如果生活在唐代,在天气转寒,秋意袭来之前,兴许会看到如此景象:妇女挽起衣袖,露出纤白手指,披着月光,执砧击杵,发出叮咚声响这些不曾被现代人亲身体验的生活,在众多唐诗中被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如唐人王建捣衣曲中所描写的“夜深月落冷如刀”、“玉钗低昂衣带动”、“湿着一双纤手痛”,使后人对“捣练”一词赋予无尽的想象。捣练图已成为那个传奇年代的见证。在金箔细绢上遥想千年前的风华与气韵,总是让人心驰神往。驻足画前,你就能明白所谓“神品”的含
10、义,在于那品不尽的大唐气象,那让人叹服的审美的高峰。“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想通过一阵阵的捣衣之声传达出捣衣女对远征在外丈夫的相思之情,唐代画家张萱又是想通过捣练图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呢?通过捣练、络线、熨练三组人物的生动刻画,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唐代的市井生活、审美取向、丝织工艺、生活用品等物质生活条件和人文生态,这也给后世研究唐朝历史留下了重要的文献资料。通过以上作品的分析,教师创设问题:“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的是美术鉴赏,为什么不是美术欣赏呢?”同学们分析“欣赏”和“鉴赏”的区别。教师用图表进行总结。核心含义对象方法行为美术欣赏赏心悦目经典作品观看、体验美术鉴赏鉴定与判断更为广泛的美术作品
11、体验、探究、评判、再创造通过以上对比,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观者运用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各类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以此获得深层的精神满足和审美理解。教师创设问题:“请大家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与美术鉴赏有关呢?”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教师:“环境、建筑、园林、服装、工业造型、产品包装.看来美术鉴赏活动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谈到艺术与生活,引出第二议题美术鉴赏活动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那要从人类最早期的活动讲起.教师展示史前人类的岩画及彩陶作品,深度讲解艺术与人类的关系。教师:“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到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岩洞
12、壁画以及原始社会留下的各类器皿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始社会时期美术活动就是原始先民的活动之一,原始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由于对大自然充满惊奇、崇敬和畏惧心理,在洞穴中,在墙壁上凭记忆画的野兽形象及人与野兽的搏斗,在彩陶器皿上画出的对生活的祈盼,都说明原始人对艺术形象生命力的追求。”引出一个衍生话题人和动物的区别。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还有心灵和情感诉求。最终阐述的观点:美术是人“难以言表”的心灵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的视觉呈现。只要生命还在,人类就从没放弃过对美的追求。福建民居、陕西皮影、民间剪纸、贵州蜡染,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会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不约而同的对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13、同时美术鉴赏活动也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接下来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个“以美相伴,诗意栖居”的案例!播放一段艺术改变生活的短视频。通过总结引出第三个议题美术鉴赏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有哪些益处?教师总结:“没有艺术相伴我们当然可以生活,但是一定会缺失许多趣味!因此,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也要担负一定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这些功能在我们青少年的成长的中可以培养我们健康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生活质量,坚定文化自信等,从而促进我们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接下来我们通过两件不同时期的作品感受美术的功能。”教师展示并讲解两件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和采薇图(1)人民英雄
14、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天安门、正阳门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八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八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刻主题包括“虎门销烟”“金田起
15、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八个历史事件和以及两侧的装饰浮雕。胜利渡长江,这是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天堑长江,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子,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南京城冲去;后面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担架、农民运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人民英雄纪
16、念碑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2)采薇图南宋 李唐采薇图是一幅历史题材的绘画作品,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伯夷和叔齐是殷的诸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兄弟二人出走后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姬昌死后,其子姬发要兴兵讨伐纣王。伯夷、叔齐叩马谏阻,认为臣子造反、讨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姬发不听,灭殷后建立了周朝。伯夷和叔齐决心不吃从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于是隐居首阳山(今山西永济县境),以采食野菜充饥度日,最后双双饿死在山里,临死前还作了一首采薇歌以表示坚决不屈的志向。这幅采薇图为绢本,淡设色,纵27.5厘米,横
17、91厘米,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采薇图画面的气氛肃穆、凝重、萧瑟。最前面的一松、一枫相对而立,树干奇崛如铁、挺拔坚硬,这不禁使人联想起枫树的耐寒与苍松的不凋。作者有意将这两株具有象征意义的大树布置在画面最前端,或许就是对画中人物性格的比喻与写照。在枫树后面的石壁上有两行款识: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由此可知作品的主题。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一块巨大的岩石光滑如砥,石上有二人相对而坐,这就是作品中的主人公-伯夷与叔齐。正面的一位抱膝安坐,神态老成持重的男子,大概是长兄伯夷吧?此时,他正侧着头仔细聆听着叔齐的谈论,表情庄重肃穆,眉宇间仿佛还带着许多的忧虑,似乎正在追忆故国往事。叔齐的形态略显活跃,他身体斜倾
18、,右手撑地,左手探出二指,像是在向兄长诉说着周武王以暴易暴的种种罪状。清代张庚在浦山论画中评价这件作品时说:二子席地对坐相话言,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现在看来,确有同感。树木的画法颇具新意,那株松树只是用重墨粗笔勾出树干,然后略加些鳞纹,再以浓淡不同的色彩晕染,显得苍劲浑厚。松针在勾勒之后再用青绿色重新描一次,用笔挺拔爽利,线条虽短却充满劲力,显现出一派繁华茂盛、郁郁葱葱的景象。在细节处理上,李唐也是颇具匠心。浓重茂密的背景衬托出两个身着淡色衣装的人物,使主题尤为突出。岩石后的峭壁悬崖,松树上缠绕的古藤,营造出一派荒芜寂静的场面,这或许是荒山之中人迹罕至的偏僻角落。它不在周朝的辖治之内
19、,那么,这里的野菜、野果也不是周朝土地上生长的了。摆放在二人面前的篮子和镢头是采薇的工具,作者着意刻画这一小小的细节,不仅更加突出主题,更使画中人物有了一种怡然自得、随遇而安的情致。一条逶迤蜿蜒的小溪从崖下流过,使构图更加丰满,画面豁然开朗。小溪的流动不仅使视野中的景物显得宁静、肃穆,同时也增强了虚实对应,作品也显得更加自然灵动。教师创设互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美术鉴赏的意义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请大家写一小段课堂感悟今天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未来的中国将有怎样的变化?”学生分头写感悟,教师巡视课堂,选出一些典型的观点,没写完的同学可作为课后作业。活动结束,教师进行课堂小结:鉴赏活动并不是美术学习领域所特有的行为,它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本能。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通过美术鉴赏的学习,唤醒同学们审美的眼睛!三、 课程评价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否了解为什么要专门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美术鉴赏与美术欣赏有何区别。2、学生是否了解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美术是人类文明的视觉呈现和重要构因。美术的表达是人类的情感需求。3、能否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美术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和高尚情操,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