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rar

相关 举报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答案.pdf--点击预览
    •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docx--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2023202320242024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C2A3C4D5现代美术创作应该艺术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并为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求变;现代美术创作要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要解决好“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要摒弃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以人民为“道具”和脱离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精神需求的不良现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C.“公众的接受度优先于艺术的创作水准”说法错误,文中材料一说“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艺术接受度的契合”选项曲解文意。故选 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说法错误,原文说“其实并不完全存在艺术的所谓进化时序”,选项主观臆断;C.“论述了新时代更要强化和凸显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的观点”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话是为了论述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选项曲解文意;D.文中材料二最后一段“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则主要涉及题材、风格、趣味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画什么怎么画和为了谁的命题”,表述指向三个命题,并无偏指,因此这一说法不成立,强加因果。故选 A。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此项,没有涉及“美术创作需要坚持人民性”,属于“为艺术而艺术”的观点。故选 C。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D.“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最后一段“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只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而中国式的现代美术则更偏重技艺形态#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可知,画作展现的是“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故选 D。6D7B8环境方面,渲染氛围。画横线部分通过对湛蓝的天空,鸣叫的山鸟,嫩绿清香的麦田的描绘,展现了山村的宁静美丽,渲染了和谐的氛围。人物方面,烘托心情。此时经历过巨大挫折的洪恩又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这幅美丽的画面正是他美好心情的体现,烘托了洪恩内心的宁静美好。情节方面,为后文作铺垫。“刚刚萌芽的麦田绿蒙蒙的,有一股清香飘浮在空中,很好闻”,为后文洪恩以麦种回报村民并送老胡和大栓两片绿油油的麦芽的情节作铺垫。主旨方面,深化小说主题。这段细腻的景物描写与小说标题相照应,体现出作者对山村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对人性之美的歌颂。9小说结尾洪恩对老胡和大栓的报恩方式出人意料。大栓和老胡对洪恩有救命之恩,按照常理,洪恩发达后应首先回报,但在洪恩为全村人送麦种时,却独独忘了老胡和大栓;正当费解之时,结尾“两片地里绿油油的麦芽”惊尽了老胡,也惊呆了读者。但这样的报恩方式又在情理之中。说前文多处巧设伏笔,如洪恩感叹真不知怎么谢老胡,分别时又对老胡和大栓说大恩不言谢,面对大栓的怀疑老胡说洪恩是个有心人等,这些情节都使故事的结尾合乎情理,让人信服。结尾的巧妙构思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同时也意味深长,引人深思,更好地揭示了小说关于人与人之间互助与感恩的主题。【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一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错误。大栓从城里生气而归,就是怀疑洪恩明明听见他喊却故意不搭理他,如果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大栓都不会去生药铺看洪恩。故选 D。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这些细节表现出洪恩对被开除的往事难以释怀”错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表现出洪恩对自身现状的无奈,“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表现出洪恩被大栓和老胡的盛情深深感动。C.“小说插叙老胡为洪恩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的情节”错误,小说对这一情节的叙述是顺叙,并非插叙。D.“反衬了大栓的自私狭隘”错误,大栓确实没有如老胡一般不求回报,但说其“自私狭隘”也#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是言过其实。故选 B。10CEH11B12B13(1)这样,我们一次用兵,就能名望和实利双收,还能得到抑制强暴势力、平定混乱局面的好名声。(2)蜀国归附秦国以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14伐蜀可以为秦国开疆扩土,富民强国;伐蜀可以获得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巴国、蜀国爆发激烈的战争,蜀国大乱,易攻易伐。【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不认为我们贪婪。“故拔一国”和“而天下不以为暴”是转折关系,中间应该停顿,所以 C 处断开。“利尽西海”和“诸侯不以为贪”也是转折关系,所以 H 处断开。“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和“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对称结构,所以 E 处断开。故选 CEH。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相同,“诛”,责问、谴责。句意:谴责周天子的罪行。/口诛笔伐: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杀人诛心:消灭某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B.错误。不同,“缮”,整治、修补、修理;/“善”,通“缮”,擦拭。句意: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C.正确。D.正确。不同,“因”,凭借、依靠;/因为。句意:来依靠齐国和赵国。/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奖赏不当。故选 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被西北少数民族掌管”错,应该是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故选 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1)“举”,行动,指用兵;“实”,实利;“两附”,两个方面的好处,可译为“双收”;“乱”,混乱局面。(2)“既”,已经;“属”,归属,隶属;“以”,因此;“厚”,富裕。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可知:伐蜀可以为秦国开疆扩土,富民强国。由“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可知:伐蜀可以获得除暴、平乱的好名声。由“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可知:巴国、蜀国爆发激烈的战争,蜀国大乱,易攻易伐。参考译文:材料一: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进行了一场争论。司马错打算攻打蜀国,张仪说:“不如攻打韩国。”秦惠王说:“请你们说说各自的见解,让我听听。”张仪回答说:“先与魏、楚两国表示亲善,然后出兵三川,堵塞轘辕、缑氏两个隘口,挡住通向屯留的道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路,楚国派兵逼近南郑,秦国的军队攻击新城和宜阳,来兵临二周的近郊,谴责周天子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自己知道已经不能拯救自身,一定会交出九鼎和宝器。我们占有了九鼎,掌握地图和户籍,挟持周天子,用他的名义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人敢于不听从的,这就能建立帝王大业了。如今蜀国是西边偏僻(落后)的国家,戎狄的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疲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以用来成就威名;得到那里的土地,不足够来获得利益。我听说争名的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整个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大王不去争夺这些地方,反而与那些野蛮的人争夺名利,这就离帝王之业远了。”司马错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想使国家富庶,一定要扩大他的领地;想使军队强大,一定让他的百姓富足;想建立帝王之业,一定要广布他的恩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现在大王的土地少,百姓贫困,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办的事做起。蜀国是西边偏僻的国家、西北少数民族的领袖,而且有像桀、纣一样的祸乱。用秦国的军队攻打它,就如同用豺狼驱赶羊群一样。夺取它的土地,能够用来扩大秦国的疆域;得到它的财富,能够用来使百姓富足,整治军队又不伤害百姓,可蜀国已经归服了。因此,夺取了蜀国,但天下人不认为我们暴虐;取尽了蜀国的财富,诸侯国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的#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话,我们一次用兵,就能名望和利益双收,还能得到除暴、平乱的好名声。如果现在去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必然招致坏名声,而且不一定有利,又有不道义的名声。去进攻天下人都不希望进攻的地方,这是很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这个缘故:周王室,现在还是天下的宗室;齐国、韩国,是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去九鼎,韩王自己知道要丧失三川,那么,两国一定会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来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魏两国求援,来解除危难。把九鼎送给楚国,把土地送给魏国,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不如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对。我采纳你的意见。”材料二:巴国、蜀国相互攻打,都来向秦国报告情况紧急,(请求救援)。秦惠王打算讨伐蜀国,但是觉得道路狭窄,难以到达(目的)。韩国又来侵扰,秦惠王犹豫不决。司马错请求攻打蜀国。秦国发动军队攻打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降低蜀王的身份,更改蜀国的国号为侯,派遣陈庄去辅佐蜀侯。蜀国归附秦国以后,秦国因此更加强大富庶,看不起其他诸侯国秦国的大将白起打败了赵国的军队,杀死二万人,夺取代地光狼城。秦国又派司马错调动陇西军队,利用蜀地进攻楚国的黔中郡,攻占了那里。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地方。15D16相慰白居易说自己闲居蜗舍,年老多病,雪夜难眠,孤独难耐,于是写诗把自己的现状与心境告诉朋友刘禹锡。刘禹锡说自己也是雪夜难眠,对朋友的心境感同身受,但连皇帝也避免不了人老落寞,更何况你我这书生,以此宽慰勉励白居易(希望白居易旷达一些)。【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D.刘诗结尾借汉武帝典故写出人终究难免一死,即使是君主也不例外,是心境的旷达。故选 D。17噌吰如钟鼓不绝舞幽壑之潜蛟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噌吰、幽壑、瓜洲渡、萧骚、襟。18眼花缭乱赤手空拳心慌意乱19C20一开始交替使用第一人#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称“我”和第三人称“他”,更强烈、真实地表达了孙少平初到此地的紧张、困惑与疑问心理。后面转化为第二人称“你”,增强了对话和审视意味,更容易带动读者的阅读情绪。最后使用第三人称“他”,更加客观冷静地表现了人物状态。【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常见成语的能力。根据后文“一刹那间,他被繁华热闹的城市震慑住了”可知,这里指的是孙少平初次来到繁华都市,第一次看到很多新鲜事物,可填“眼花缭乱”。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纷繁、耀眼或震动人心的事物而感到迷乱;也形容事物纷繁复杂,无法辨清。结合前文语境“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可知,此处说的是孙少平几乎相当于没带任何东西来到黄原城,可填“赤手空拳”。赤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拿。原指格斗时手中没有武器。现形容从事某项工作、活动时无所凭借或依靠。此处是用来形容有些人“走来走去”这一行为的,结合后一句“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可见此处最好也是体现行为背后的心理,故可填“心慌意乱”。心慌意乱:心里发慌,没了主见。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加点的“发”指的是身体呈现某种状态。A.指的是引发。B.指的是发放。C.指的是身体呈现某种状态。D.指的是发表作品。故选 C。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述人称的艺术效果的能力。第二段一开始,作者先用第一人称“我”提出问题“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再说明“他在心里对自己发出了疑问”。这充分说明这一问题不是由他人陈述,而是发自于孙少平的内心深处,是他心中真实想法的吐露。所以,这里先用第一人称表达,更真实地表达了主人公孙少平初来乍到时眼花缭乱的心理状态。此后,作者在“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几乎赤手空拳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中以第二人称“你”来进行表达,进一步展现孙少平的心理活动。而对于“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疑问,其实不仅存在于孙少平自己心中,更会存在于广大读者心中。因此,这里用第二人称,仿佛读者与孙少平在相互对话,增强了对于对孙少平处境的审视意味,从而引发读者思考。#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最后,作者以第三人称客观陈述“这一切他自己全然不知道”,说明对于前面种种问题,孙少平心中并没有答案。这是一种无可改变的客观事实,因此作者用第三人称“他”陈述,也有利于增强文段语句的真实性。21A 每天开设一节体有课;B 心理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C 体育纳入中考后22“行动”和“认知”位置调换;在“健康”后面加”为代价”。【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 此句与下段中的“每天一节体育课,显然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相关,可见深圳市教育局是要求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B 由“除了”可知此处应有“也”;内容与“身体健康问题令人揪心”相对,由后文“阳光的心态”可知是心理健康问题也让人担忧,可填:心理健康问题也令人担忧;C 由“应试倾向”和“为了应付体育中考”可知,此处是是说体育纳入中考后出现的问题,可填:体育纳入中考之后。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行动和认知”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把“行动”和“认知”位置调换;成分残缺,在“健康”后面加”为代价”。#QQABLQCEogggAIIAAQgCEwWACkOQkAEAAYgGRAAAIAIBQRFABAA=#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0 页绝密启用前绝密启用前20232024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20232024 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高三语文高三语文试卷总分:150 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一)现代文阅读(共 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小题。材料一:中国式现代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就是把人民既作为艺术的接受者,也作为艺术的被表现者,使作品所表达的审美价值体现人民的世界观,从而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美术独特的话语体系。1942 年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提出“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服务”即意味着要表现他们体现无产者的思想情感;要让他们看得懂体现无产者的审美精神。“为工农兵服务”的艺术命题,更深刻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美术要为无产者服务,这是中国艺术史上从未明确提出的艺术命题。改革开放时期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改写为“为人民服务”,显现了意识形态领域对阶级斗争概念的淡化。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人民性”成为一种国家公民的广义概念,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适应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得到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人民性”从“无产者”到“有产者”再到我国宪法所表述的“公民”,从“服务”那种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到“为中心”强调艺术为民众的中心式结构,中国美术更加开放和多元,勾勒出以“人民性”为现代性内涵的鲜明标志。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了“转向创作人民可以理解和必要的艺术”的主张。他指出“对艺术作品最有价值、最正确的意见,是工农兵的意见”,因而“艺术家应该努力让他们的作品得到人民的认可”。这便是“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中国现代美术评价标准。“喜闻乐见”这句出自王守仁“仆诚喜闻而乐道,自顾何德以承之”的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中国现代艺术作品应具备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的审美特征。也即“人民性”所描述的艺术受众者和被表现者的统一,不仅是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而且是艺术作品所体现的人民世界观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理想、审美品味与审美情趣的统一。“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并不是矮化艺术的创作水准,而是强调雅俗共赏,将艺术的高水准、高品质与广泛的公众接受度相统一,是阳春白雪的艺术高度和下里巴人的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0 页艺术接受度的契合。“喜闻乐见”作为“人民性”的评判话语,毫无疑问也更深刻地指引了中国式现代美术不断从中国广袤的民间美术、驳杂的民俗美术中汲取艺术变革精神、获取民族化灵感的艺术探索道路,因此形塑了美术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人民性”诉诸艺术的灵魂,就是艺术表现人民的思想情感并为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而创新性发展。在以坚持“人民性”为主导的现实主义精神烛照下,探索的包括意象、抽象、表现、象征等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呈现。其实,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只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而中国式的现代美术则更偏重“技艺形态”的审美价值和“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这三者之间,其实并不完全存在艺术的所谓进化时序。相对来说,以“人民性”为话语灵魂的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生活形态”的审美价值也更适应中华民族对艺术的基本认知与审美感知。(摘编自尚辉“人民性”中国式现代美术话语建构的灵魂)材料二:新时代以来,倡导“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不仅是一个口号,而是呈现为艺术的实践行动。无论是艺术家致力于中国式艺术语言的探索与建构,还是跨媒介特征愈发凸显,抑或是中国当代艺术以更加积极的姿态介入公共空间,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在艺术的创新性中不仅未被弱化,反而得到了强化和凸显。当然,在“人民性”观念的映照下,当代艺术场域和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值得关注与反思的现象:一是在近些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景观化”现象。不少作品回避对现实的关切,在这些作品貌似宏大的景象中,人群仅仅是被摆布的“道具”,图像仅仅是呈现的景观而已。二是情感的疏离化,当下,在关注现实、扎根人民的观念导向下,各地艺术机构也以各种方式组织艺术家深入生活,感受现实。但是,不少都是以“他者”的身份,走马观花,所看所表现的都是“景观”,很难真正体味民众的真实生活境遇和精神需求。三是媒介的娱乐化将艺术场域变成了网红打卡的场地。一些展览以“当代”之名,制造着没有身份特征和现实关切的,仅仅彰显着炫耀式的大众审美消费的“媒介奇观”,炫目的形式遮蔽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艺术,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讴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呵护人性的尊严与光芒,这也是当代艺术不应缺失的最基本的品格。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在谈及新时代中国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问题时就强调,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首先,尊重人,肯定个体生存意义及生命的价值;其次,关注人文世界,表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表现文化生成的力量;最后,回到形象,以气息为重,以生动为目的。人民形象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上,而应以人为本。至于艺术表现,就应注意将个体视角与整体表述相结合,注意主体观念的外化和客观物象的内化,解决个别与一般的关系、个体与时代的关系。气息,既是个体的也有时代的因素,是综合性的。生动,涉及主体的情感体验及艺术的表现力,已超越了形象的范畴。”只有真切深入地贴近生活,才能找准“最广大受众”的共鸣点。多年来,美术创作实践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0 页要聚焦在“为了谁”“表现谁”“好坏谁说了算”等核心问题。美术创作中的“人民形象”则主要涉及题材、风格、趣味三个方面,分别指向“画什么”“怎么画”和“为了谁”的命题。与此同时,今天如何辩证思考艺术性与人民性、学术性与大众性的关系也必须引起进一步的重视。(摘编自李亦奕最厚重最温暖的底色美术创作中的人民性)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中国现代美术话语体系的独特性体现为,人民既是艺术的接受者,也是艺术的被表现者,其作品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人民的世界观。B从艺术“为工农兵服务”到“为人民服务”,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内涵不断丰富,中国美术在此过程中也变得更加开放和多元。C“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评价标准,主要是指公众的接受度优先于艺术的创作水准,作品要被人民“喜欢听”“乐意看”。D新时代的中国美术创作最重要的是体现美术家的人文关怀,无论是什么样的媒介和样式、风格,其出发点与归宿,都是为了倡扬人性之美。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观,变革了过去的艺术与主人的主辅关系,更符合全球化语境的新时代。B 中国式现代美术更注重对现实之中人民生活的审美发掘,是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的超越。C材料二引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的话,论述了新时代更要强化和凸显艺术服务大众的人民性特征的观点。D美术创作实践的“人民形象”归根结底需要解决好“画什么”的命题,因为“画什么”的命题决定了创作的题材。3下列说法中,不能用来佐证“美术创作需要坚持人民性”的一项是()(3 分)A别林斯基较早地使用了文艺的“人民”概念,他认为那些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文艺最具有人民性。B毛泽东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为什么人?为人民。C巴尔扎克认为,从事艺术就是为艺术本身服务,只能向艺术要求艺术所能给的乐趣。D习近平认为,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得到启迪。4下面是现代画家力群 1940 年在延安创作的木刻画饮,根据材料内容,其中关于“人民性”的描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0 页A木刻画所描绘的人物对象是边区的劳动者,体现了人民原型与艺术形象的统一。B木刻画中的人物肌肉强健,身躯魁伟,形塑了作品质朴刚健的“民族化”特征。C木刻画用严密交织的刀触,借助素描的表现效果,反映了农民日常的辛勤劳作。D画面以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多媒介的物性,探索了“观念形态”的审美价值。5请结合材料谈谈新时代美术创作应该如何体现“人民性”。(6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油油的麦芽绿油油的麦芽王哲在我国的最北边,大雪封山的时候很冷,冷到一口唾沫掉地上都能结冰碴子。大栓在村口发现洪恩的时候,洪恩已经被雪埋住了。大栓开始以为是傻狍子被人撵急了钻雪窠子里了,他上去一脚踢在隆起的雪包上,然后便看见一个人撅着屁股趴在雪地上。大栓费了很大劲儿才把洪恩弄到家里,但洪恩浑身都是冻伤,躺在炕上已经不能说话了。这时候大栓想到了老胡,老胡懂点儿医道,村里谁有个小灾小病的都先找他捅咕捅咕,他要没辙了,再去镇上请郎中。老胡给洪恩把了脉,又把眼睛翻开看看,然后说,没事儿,都是冻伤,缓一阵子就好了。洪恩敷上了老胡用獾子油熬制的冻疮膏,躺了没几天勉强可以开口说话了。他告诉大栓和老胡,他是一家生药铺的二柜,因为和大柜有矛盾被东家开除了,他本来是来投一个朋友的,可朋友如今已经不在了说到这里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大栓说,洪大哥没事儿,你要不嫌弃以后就在这儿待着吧!老胡说,大栓说得对,你现在无家可归了,以后就把这儿当你的家吧!洪恩看着大栓和老胡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老胡说,大栓,洪恩既然倒在咱村口,那说明和咱村有缘,好人也不能让你一人做了。尽管大栓不愿意,但老胡还是说服大栓把洪恩送到自己家里。老胡说,不管怎么说我也是半拉郎中,他现在还有病,你有啥能耐和我争?洪恩对大栓千恩万谢,住在了老胡的家里。后来村里人知道有个外乡人遇难了住在老胡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0 页里,都纷纷拿着东西前来看望,还有人拎着酒和肉。洪恩在这个村子一住两个月,病好得也差不多了。他几乎成了吃百家饭的,只要随便走进一家,大家都会热情地招待他。但最让他感动的还是老胡,他全身大面积都有冻疮,开始的时候躺也不是坐也不是,很难受,老胡就给他熬草药喝,让他少受不少痛苦。另外老胡给他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从不让老婆孩子进去。他虽然是个落难之人,但老胡对他一向很敬重,跟他说话也是商量的口气。洪恩曾经问过老胡,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好?老胡说,谁让你遇上我了?洪恩明白,换做任何一个人落难了,只要遇上老胡,他都会这样对待的。洪恩感叹地说,老胡哥,我真不知怎么谢你了!老胡说,我又不是为了让你谢我!洪恩本来对人性丧失信心了,他一门心思地为东家劳碌从无二心,可东家还是不信他,把他扫地出门了。是这个村子和这个村子的人让他对生活又有了希望。老胡在听完洪恩对往事的诉说后,对洪恩说,但凡人做事儿,老天都看着哪!不是老天没长眼,是我们求的太多了。老胡家过得还不错,在村南有好几垧地的麦田,播下种子以后,洪恩经常陪着老胡在麦地边儿走走。天蓝得仿佛像刚用水洗过了一样,几只山鸟儿落在麦田里吱吱地叫着,刚刚萌芽的麦田绿蒙蒙的,有一股清香飘浮在空中,很好闻。洪恩说,老胡哥,我看种地真不错,比做生意强多了!老胡说,种地是靠天吃饭,旱涝成灾的,弄不好就会颗粒无收。洪恩说,起码省心。老胡说,我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你不一样。总有一天你会离开这里的。老胡说得没错儿,刚要收麦子的时候,洪恩所在的生药铺东家不知通过什么途径找到这里,说错怪洪恩了,现在他已经把大柜撵走了,要请洪恩回去当大柜。洪恩临走的时候,全村人都出来送他。老胡和大栓套了一挂马车一直把洪恩送到城里。洪恩拽着老胡和大栓的手说,大恩不言谢!送走了洪恩,大栓和老胡回到村里天已经黑了。大栓对老胡说,哎,你说这小子以后发达了,能不能把咱哥俩忘了?老胡说,你说啥呢?大栓说,我怎么看他不把咱哥俩当回事儿了?老胡说,你知道啥!依我看洪恩是个有心人,再说了,我们帮他是看他落难了,又不是图他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6 页 共 10 页三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洪恩走了以后再也没回来。一次大栓去城里看亲戚,听说洪恩做了生药铺大柜后发了大财,便去生药铺看他。他一到生药铺门口,正好洪恩从屋里出来上了一辆黄包车,他赶紧喊洪恩的名字,可洪恩连头也不回坐着车走了。大栓很生气,回村便把这件事儿告诉了老胡。老胡沉吟一下说,他可能没听见呢!大栓说,我离得那么近,他咋会听不见?明明是听见了也不搭理我!老胡说,大栓,这事儿过去了,以后不要再提了!大栓说,怎么能不提呢?当年我们那么帮他,要不是我把他背回来,他早冻死了。因为这年天早,附近的几个村子都颗粒无收,大家都是勒紧了裤腰带过日子,好不容易盼到春天要下种了,大家都很犯愁。这时候,洪恩忽然派了一个伙计赶着大车挨家送麦种,只是没有老胡和大栓的。大栓问赶车的伙计,为什么没我的。伙计说,这你要去问我们东家。大栓气得真想揍洪恩一顿。老胡呵呵地笑了,然后调侃大栓说,你也别着急,也许咱的恩太大了,他一时还不上。大栓说,啥?小恩都还了,大恩反倒不还了,这世上就没这个理儿啊?所有的村民得了麦种以后,都在欢天喜地地播种。只有老胡和大栓的地里冷冷清清的。老胡架不住大栓撺掇,还是套了一挂车准备到城里去看看洪恩。他只想和洪恩叙叙旧。当车经过自己和大栓家地头儿的时候,老胡被两片地里绿油油的麦芽惊呆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洪恩被东家开除,在投靠朋友不得之后遭遇雪难,而恰巧被大栓发现,故事便由此展开。B大栓和老胡都是热心肠,他们争着收留洪恩,最后还是老胡以懂医道的理由占了上风。C村民纷纷看望洪恩,热情招待他,体现出费孝通所说的“乡土社会”具有温暖人情的特点。D大栓从城里生气而归,一是气洪恩三年都没有回村里看看,二是气洪恩故意不搭理他。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细节描写生动,如洪恩“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只是一个劲儿流泪”,这些细节表现出洪恩对被开除的往事难以释怀。B小说的语言独具匠心,如“傻狍子”“獾子油”等北方物产,“雪窠子”“捅咕捅咕”“半拉”等方言,都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C小说插叙老胡为洪恩单独收拾出一间屋子的情节,既体现出老胡对洪恩的敬重,突出人物形象,又丰富了小说的内容。D小说善用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如老胡多次说帮洪恩不图什么,表现了老胡不求回报的心理,反衬了大栓的自私狭隘。8小说中画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并非闲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作用。(5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7 页 共 10 页9高三(1)班举办“学写小小说”主题活动,李老师提出小小说要注意写好结尾,通过巧妙构思在结尾处完成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突转。请据此简要赏析本篇小说的结尾。(6 分)二、文代诗文阅读二、文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20 分)(一)文言文阅读(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小题。材料一: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选自战国策秦策)材料二: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以为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犹豫未能决。司马错请伐蜀。起兵伐蜀。十月取之,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秦白起败赵军,斩首二万,取代光狼城。又使司马错发陇西兵,因蜀攻楚黔中,拔之。楚献汉北及上庸地。(资治通鉴周纪)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故 A 拔 B 一国 C 而天下 D 不以为暴 E 利 F 尽 G 西海 H 诸侯不以为贪。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8 页 共 10 页A“诛”,文中指“责问、谴责”,与成语“口诛笔伐”“杀人诛心”的意思相同。B“缮”,“整治、修补、修理”,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相同。C“九鼎”,象征国家政权。传说禹收天下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夏、商、周时奉为传国之宝。D“因”,“凭借、依靠”,与谏太宗十思疏“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两句中的“因”字意思不同。12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 分)A张仪分别论证了伐韩之利与伐蜀之弊。他认为,伐韩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伐蜀则会落得兴师劳众,无名无利。B司马错认为,蜀国是西部偏僻的国家,被西北少数民族掌管,朝政像夏桀、商纣一样混乱,以秦国的国力攻打它,轻而易举。C文中司马错论述伐蜀理由,见解精辟,逻辑严谨,透过这些言论,勾勒出一个老成持重、审时度势、追求实效的谋臣形象。D秦王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收服了蜀国,使秦国国力增强,后来又派司马错进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北和上庸。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2)蜀既属秦,秦以益强,富厚,轻诸侯。14秦灭蜀是秦统一道路上的重要一步,司马错从决策方案利益最大化来论述伐蜀的优势,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15-16 小题。小庭寒夜寄梦得小庭寒夜寄梦得白居易庭小同蜗舍,门闲称雀罗。火将灯共尽,风与雪相和。老睡随年减,衰情向夕多。不知同病者,争奈夜长何。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酬乐天小亭寒夜有怀刘禹锡寒夜阴云起,疏林宿鸟惊。斜风闪灯影,迸雪打窗声。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9 页 共 10 页竟夕不能寐,同年知此情。汉皇无奈老,何况本书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白诗前两句通过“蜗舍”“雀罗”的比喻,写出自己闲居时的冷落与凄清。B白诗五六句通过写自己年老睡眠减少以及身体日渐衰弱来表达悲哀之情。C刘诗通过“阴云”“疏林”“斜风”等写夜晚的寒冷,表示对白诗的回应。D刘诗结尾句借汉武帝寻长生不老果的典故,表示对衰老死亡的无奈之情。16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小通则以诗相戒,索居则以诗相慰,同处则以诗相娱。”这也说明古代酬和诗有“相戒”“相慰”“相娱”等内涵。以上两首白刘间的酬和诗属于哪一种?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写文章善于绘声,石钟山记中“”一句描写轰鸣不止的声音,足以令船夫惊恐;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幽咽不绝的洞箫声,既能“”,亦能使独坐孤舟的寡妇听而落泪。(2)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两句,写词人于萧条与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动,气魄不减。(3)小明在写作以保家卫国为主题的征文时,引用陆游书愤中“,”两句,描绘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克敌制胜的豪迈之情。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0 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小题。孙少平恍惚地立在黄原汽车站外面,愕然地看着这个令人_的世界,一刹那间,他被繁华热闹的城市震慑住了,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这就是我要开始生活的地方吗?他在心里对自己发出了疑问。你,身上带着十几块钱,背着一点烂被褥,几乎_来到这里,你怎样才能生活下去呢?这一切他自己全然不知道。他此刻唯一意识到的是,他已经来到了一个“新大陆”。至于到这里怎么办,他一时的确还难以想象。孙少平发了一会愣,便迈着沉重的脚步,往前走去。到东关大桥的时候,他看见街道两边的人行道上,挤满了衣衫不整或穿戴破烂的人。他们身边都放着一卷像他一样可怜的行李。这些人有的_地走来走去,有的麻木不仁地坐着,有的听天由命,干脆枕着行李睡在人行道上。少平马上知道,这就是他的世界。他将像这些人一样,要在这里等待人来买他的力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语文试卷 第 10 页 共 10 页19下面句子中的“发”与文中加点的“发”,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果一个人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发愁,说明他经历的事情比较少。B大年初一早晨,爷爷给孙辈们每人发了一个红包,作为压岁钱。C这两天老汪的嘴巴老是发苦,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D杨老师在工作之余勤于写作,最近他又在报纸上发了一篇散文。20文中第二段叙述时用了“我”“他”“你”三种人称,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10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1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深圳市教育局发布通知,要求从今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_A_。近年来,青少年体质健康达标率逐渐上升,但是“小胖墩”“小眼镜”情况仍然突出,并且呈低龄化趋势。除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问题令人揪心外,_B_。让青少年拥有强健的体魄和阳光的心态,最直接的方式莫过于让孩子走向操场。每天一节体育课,显然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选择。而且,_C_,就出现了应试倾向,一些学生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语文试卷.rar)为本站会员(QXX)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