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银行学第二版全册配套货币银行学第二版全册配套 教学课件教学课件 货币银行学 (第二版) 第一篇 导论 第一章 货币与经济 现代经济实质上是货币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 和日常生活都离不开货币。可以说货币是我们最常 见的事物之一,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真正认识它, 都能完整地回答诸如:货币是什么?它从哪里来? 货币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把货币 看作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等问题。 下面就让我们从讨论货币的概念着手,来探明 货币的起源,阐述货币的职能和分析货币的定义。 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一、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产物,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
2、展的结果。商品的交换必须遵循 等价交换的原则。一种商品的价值通常是用另一种商品的价 值来表现,这就是价值形式。货币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 它经历了4个阶段: (一)简单的偶然的价值形式 最初的交换带有偶然的性质,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 简单地由另一种商品来表示。例如: 1只绵羊2把石斧 绵羊的价值通过石斧表现出来。绵羊处于相对 价值形式地位,石斧处于等价形式地位,成了等价 物。处于相对价值形式的商品价值量是通过和等价 物交换所形成的量的比例表现出来的。 处于等价形式的等价物的使用价值成了价值的 表现形式;等价物的具体劳动成了抽象劳动的表现 形式;等价物的私人劳动直接表现为社会劳动的形 式。 随
3、着商品交换种类和范围的扩大,出现了扩大 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商品交换逐渐经常化使得商品如绵羊经常同其他许 多商品相交换。例如: 1只绵羊 2把石斧 25公斤米 7米布 0.5克黄金 在扩大的价值形式中,绵羊的价值真正表现为无差 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是,商品 价值未能获得共同的,统一的表现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为了克服扩大的价值形式的缺点,人们首先把自己的商 品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 要的其他商品,其结果就是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例如: 1只绵羊 2把石斧 25公斤米 7米布 0.5克黄金 一般等价物实质上就是货币的雏形,它离货币
4、只有 一步之遥。 (四)货币价值形式 在货币真正出现之前,一般等价物虽然已成了商品交换 的媒介,但它又是不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在不同时期、不同 地区是不相同的。由于许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难以分割、 价值不统一、难以保存等缺点,使得贵金属最终成为最适合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当人们选择贵金属作一般等价物时, 货币就产生了。 二、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重要、最基本的职能。它是货币在表 现商品的价值并测量商品价值量大小的时候所发挥的一种功 能。作为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想像的、 思维的货币,不一定要现实的货币。 (2
5、)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本身须具有价值。 货币在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时又产生了两个派生职能;一 是价格,二是价格标准。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 标准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重量的货币单位 及其等分部分。 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之间的关系: 1)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的。 2)价值尺度职能和价格标准是不同的概念。 (二)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起媒介 作用时所发挥的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 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解决 了物物交换的局限性矛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同时, 商品交换也被分
6、为卖和买两个独立的行为,这就孕育了商品 买卖可能脱节的矛盾。这需要我们研究货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就是货币流通必须适应商品流通的规律。 用公式表示如下: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商品流通量商品价格 需的货币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 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商品价格总额 (三)贮藏手段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处 于静止状态时执行的一种职能。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必须具有价值,并且必须是现实的货币。执行贮藏手 段职能的货币主要是金属货币。 货币发挥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起到自发调节货 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 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求量减少时,货币又会 退出流通领
7、域。 (四)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的独立形态 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所发挥的职能。 货币在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的特点就是货币让渡与商品 让渡在时间上相分离了。货币成了商品价值独立的体化物。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发挥两个作用: 1)扩大商品流通 2)节约现金流通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 速度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单位货币(作为流通手 销的支付总额到期支付总额相互抵赊销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额 (五)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 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 金属块。目前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一般就是金块和银块。 第二节 货币
8、在经济中的作用 一、货币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工具 (二)货币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工具 二、货币在微观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一)货币是商品生产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 (二)货币是实行经济核算的工具 (三)货币是实现收入分配的工具 三、关于“货币面纱观” 货币能否对经济发生实质性的影响呢? 大卫 李嘉图和萨伊等认为,货币只是一种便利的交易 工具,是覆盖在经济活动上的一层面纱。“货币面纱观”认 为货币是中性的,它不会对实际产出、就业水平和支出等发 生影响,货币数量的变化只会影响物价水平。 魏克赛尔认为,货币并不是掩盖在实际经济上的
9、一层面 纱。货币在充当交换媒介的同时,也会促进储蓄的投资转化。 凯恩斯认为,通过货币数量的变化影响利率变动,进而影响 投资和消费,使社会总需求变动,从而可使生产产量和就业 水平发生变化。弗里德曼认为虽然货币数量在长期内主要影 响物价,但短期而言,货币数量的变动也会影响产出。 第三节 货币的计量 一、货币的定义 货币的定义有两种理解,一是从理论上来定义货币,二 是从经验统计上定义货币。前者从理论上回答:货币是什么; 后者从经验统计上显示:什么是货币。 大多数国家都认同,现金和存款都是货币,并根据它们 的主要职能和流动性差异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货币定义。 流通中现金 0 M 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01 M
10、M 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12 MM 其他金融机构存款 23 MM LMM 34 是广义货币。和被称为狭义货币,和其中, 3210 MMMM 是指流动性资产。是最广义货币,其中的LM4 所谓狭义货币,是指那些流动性最强,其承担的职能主 要是充当交换媒介即流通手段的那部分货币,包括流通中的 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 所谓广义货币,它既包括高流动性的现金、活期存款, 又包括流动性稍差、但有收益的存款货币。 最广义货币中还包括那些经过一定程序可以变现的非存 款性金融资产。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采用这种定义货币的方法。 我国的统计口径如下: 流通中的现金 0 M 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
11、村存款企业单位活期存款 01 MM 其他存款个人储蓄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12 MM 二、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货币存量是指某一时点上的货币总量,货币流量 是指一定时期内的货币周转总额。两者的区别是: (1)两者的考察的时间范围不同。 (2)两者的数量不相等。 (3)两者的变动状况不相同。 通常,我们可以把一定时期内货币流量看作是实 现的交易总额,而把货币存量看作是某个时点上的货 币供应量。 案例案例电子货币的应用电子货币的应用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 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
12、:1、由电子 储存的货币价值;2、 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 3、 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 4、 可在 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方系统的 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 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 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 (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 需要收款人将其
13、银行账号和支票路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 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 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 宣告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 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 量可以通过减少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 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思考题 1.货币的职能都有哪些?货币在发挥各种职能时各
14、具有什么特点? 2.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什么? 3.不同层次货币定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本章小结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 展的结果。货币产生后使商品的内在矛盾转化为外 部的货币与商品的对立。 2.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项基本职能,并具 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派生职能。 3.货币在宏观经济中具有提高资源效率,传递信息和 有助于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 4.货币在微观经济中具有推动生产发展,实行经济核 算和实现收入分配的作用。 5.根据经验统计,货币可分为M0、 M1和M2等多个层 次, M0和 M1为狭义货币, M2为广义货币。货币还 有存量和流量之分。 第二
15、章 货币制度 自从产生了货币,货币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就扮演着重要 角色,并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难以取代的作用。为了更好地 发挥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对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进行 规范。这种规范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资产阶级政府通过 立法形式将其确定下来,便产生了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制度及其构成要素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 最初,黄金和白银以条、块形式充当货币。由于交易时 须称量,鉴别以及分割,使得商品交易和货币流通存在较大 的不便。随后出现了标明重量和成色的金银条块,这种铸币 的雏形的流通范围有限。最后,当国家以自己的权威集中铸 币以进一步推动商品交易的发展时,真正的铸币就出现了。 所谓铸
16、币,是指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用一定重量的金 属,以一定的形式铸造以后,并标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我国是最早出现铸币的国家。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流通的特征: 1.铸造权分散。这和封建制度有关。 2.铸币不断贬值。即铸币重量减轻,成色降低。 二、资本主义货币制度的建立 取得政权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对货币制度提 出三个要求: 1.要求一个统一的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统一的标志就是把分散 的货币铸造权集中起来由国家垄断。 2.要求有稳定的货币流通。货币流通的基本条件是币值稳定。 3.要求货币流通具有较大的弹性。货币流通的弹性是指货币流 通规模适应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变化而能进行扩张和收缩。 三、
17、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有四个: (一)规定货币材料 就是规定一国货币用什么材料制成。如果用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 就是金本位制度。用白银就是银本位。用纸币就是纸币制度。 (二)规定货币单位 一是规定货币的名称,二是规定单位货币的价值。 (三)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通货:就是流通中的现金,包括金属货币、纸币和银行券。 基本通货:是指一个国家的计价标准单位。 本位币:是一国的主币,是用货币金属按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铸币。 本位币的基本特质是名义价值和实际价值基本一致。 1.本位币可以在国家集中铸造的前提下自由铸造。 2.本位币可以无限法偿。 3.规定本位币有磨损公差
18、。 辅币是本位币单位以下的小额通货,主要供小额周转使用。辅币与 本位币有固定的兑换比例。 铸造辅币一般用不易磨损的铜、镍、铝等贱金属。辅币按照其名义 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流通。 国家关于辅币的铸造和流通有三个规定: 1.规定辅币限制铸造。 2.规定辅币有限法偿。 3.规定辅币可以与本位币自由兑换。 (四)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制度就是国家规定把贵金属集中到国库或中央银行,其主要 目的是将贵金属作为世界货币的准备金,作为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 金,以及作为支付存款和银行券的准备金。 第二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货币制度发展史上曾存在四种不同的货币制度,依次为 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和纸币制度
19、。 一、银单本位制 银单本位制是以白银为货币金属,以银币为本位币的一 种货币制度。它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实施时间最长的一种货 币制度。 银单本位制最大的缺点是白银价值不稳定。由于白银产 量较多,容易贬值,因而不能保持其价值的相对稳定。到了 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 二、金银复本位制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法律规定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 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金银都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银复本位制的三种形态: (一)平行本位币制 平行本位币制就是金币和银币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 也即金币和银币是按市场比价进行交换。其
20、缺点是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会导致商 品双重价格比例的波动,不利于商品交易。 (二)双本位币制 双本位币制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即金币和银 币按照法定比率进行流通和交换。其缺点是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 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 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 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三)跛行本位制 跛行本位制是指,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规定金币能自由铸造,银币 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最高额度。金银
21、币按法定比价交换。 三、金单本位制 由于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为了保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 更好地发挥货币制度对商品货币经济的促进作用,英国率先实行金单本位制。 金单本位制的3个特征: (1)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其他金属货币则限制铸造。 (2)金币可以自由流通,价值符号(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 (3)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入输出。 金单本位制的稳定性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 (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其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的优点: (1)促进商品流通,有利于生产发展。 (2)促进信用关系和信用制度的发展
22、。 (3)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资本输出,稳定国际经济关系。 金单本位制的缺点: 黄金存量有限,各国拥有的黄金不均衡,价值符号无法兑现,无法满足商品经 济规模日益扩大对黄金的需求。 四、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 制度。它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银行 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为金块,但兑换的起点很 高。实行金块本位可以节约黄金的使用,暂时缓解黄金短缺 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 金,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从本质 上讲,金汇兑本位制是一
23、种附庸的货币制度,一般为殖民地 和附属国所采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全球范围的金汇兑本 位制度。这一体系规定的“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 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制度。直到1973年,美国宣布 美元与黄金脱钩,金汇兑本位制正式停止。 五、纸币制度 纸币制度是指以不兑现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 (一)实行纸币制度的原因 1.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 首先,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 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 其次,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 2.纸币制度有其天然的优势 纸币既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多项 货币职能,还可以根据经
24、济发展的需要由政府或中央银行进 行调节。纸币的实际价值很低,其损耗不会浪费社会财富。 纸币的好处还有容易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 (二)纸币的产生 首先,铸币的自然磨损给人们提供了启示。 其次,人们意识到不足值货币可以同样流通。 最后,发行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摆脱货币发行金属准备金的 要求和束缚。 纸币发行的两个前提条件: 1.要有集权的民族国家。 2.要有广阔的民族市场。 纸币不具有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和世界货币职能。 发行纸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 纸币实质上是国家强制发行和流通的,不能和金属相交换的货 币符号。 (三)纸币制度的内容与流通规律 1.纸币制度的主要内容 (1
25、)纸币发行权由国家垄断; (2)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是法定货币; (3)纸币不能兑现; (4)广泛实行非现金结算方法。 2.纸币流通规律 纸币的流通规律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属量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金 金属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 纸币流通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是,它们都要受到商品流通的制约。 区别是: (1)这两个规律适应商品流通的方式不同。 (2)这两个规律和商品价格总额关系不同。 (3)这两个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不同。 第三节 货币制度稳定的条件 货币制度稳定的主要条件是: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法律条件。 一、稳定的政治环境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货币制度赖以生存并得以稳定的必要 条件
26、。无数的历史事实一次次证明,要想建立和实行稳定的 货币制度,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二、良好的经济环境 良好的经济环境是实行稳定的货币制度的基础条件。稳 定的货币制度是经济活动本身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 定阶段的结果,没有良好的经济环境,货币制度建立以后也 难以保持稳定。 三、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是建立和实行稳定的货币制度 的保证条件。 本章小结 1.货币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制度就是 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货币制度的构成内容有: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 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规定准备金制度。 3.货币制
27、度历经变迁,主要有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块 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纸币制度。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产 生的“格雷欣法则”对设计货币制度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目 前,世界各国实行的都是不兑现的纸币制度。在纸币制度下, 有特殊的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 4.要保持货币制度的稳定性需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良好的经 济环境和有效的政策和法律环境。 思考题 1.货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货币制度是如何演变的? 3.纸币流通和货币流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第三章 信用与信用工具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产生了信用。信用是借贷活 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 形式。 信用是从属
28、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它不是某 个社会形态所特有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信用反 映着不同的生产关系。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主要形式是高 利贷信用。在资本主义社会,信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信用 形式多样化,各种金融工具被广泛利用。这些信用形式和金 融工具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社 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需要利用信用和金融工具。 第一节 信用的形式 一、信用的产生 信用是一种体现着特定经济关系的借贷行为。它有两个基本 特征:一是以偿还为前提;二是需要支付利息。 信用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当商品交换出现延 期支付,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信用就产生了。
29、 首先,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其次,信用只有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发 生。 信用产生后,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了不同的形式。其主要形 式有高利贷信用、商业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信用。 二、高利贷信用 (一)高利贷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高利贷信用是高利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其特点是贷款利息高,最初 出现于原始公社末期。最初,高利贷是部分地以实物形式出现的,随着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货币借贷材逐渐成为高利贷的主要形式。 高利贷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其需求者主要包 括小生产者、奴隶主和封建主。 (二)高利贷信用的本质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高利贷信用
30、反映了高利贷者无偿占有小生产者 劳动的剥削关系,也反映高利贷者和奴隶主、封建主共同瓜分奴隶或农 奴所生产的剩余产品的剥削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高利贷信用反映了高利贷者剥削小生产者劳动 的剩余劳动,或反映了高利贷者和其他资本所有者共同瓜分雇佣劳动提 供的剩余价值的剥削关系。 (三)高利贷信用的作用 1.在前资本主义社会中,高利贷信用是促使自然经济解体和商品货币关系发 展的因素之一。 2.高利贷信用的主要作用是破坏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三、商业信用 (一)商业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商业银行是在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以延期付款即赊销形式所提供 的信用,它是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业信用
31、得到了极大发展,原因是: 1.因为社会化大生产使各生产部门和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它们 在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上又往往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2.由于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相分离,如果要求所有商业企业用自己的资本金 购买全部商品,则会发生商业资本奇缺的困难。 (二)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的主体是厂商。 2.商业信用的客体是商品资本。 3.商业信用和产业资本的动态一致。 (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2.商业信用受到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 四、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由银行、货币资本所有者和其他专门的信用 机构以贷款的形式提供给借款人的信用。 (一)银行信用的
32、特点 1.银行信用的主体与商业信用的主体不同。 2.银行信用的客体是单一形态的货币资本。 3.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 4.央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需求时期不同。 (二)银行信用的发展 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成为了现代信用的 主要形式。20世纪以来,银行信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越来越多的借贷资本集中到少数大银行手中;银行 规模越来越大;贷款数额不断增大,贷款期限不断延长;银 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日益紧密;银行信用提供的范围不 断扩大。 五、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债务人的一种信用形式。 它的主要形式是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公债,在借贷资本市场上 借入资
33、本。 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两种。国内信用是国 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它形成 一国的内债。国外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身份向国外居民、企 业团体和政府取得的信用,它形成一国的外债。 国家信用所筹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政府的各项支出。 利用国家信用必须注意防止以下三个问题: 1.防止造成收入再分配的不公平。 2.防止出现赤字货币化。 赤字货币化是指政府发行国债弥补赤字。 3.防止国债收入使用不当,造成财政更加困难。 六、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信用。20世纪60年代消费 信用开始快速发展,其原因有: 1.凯恩斯需求管理思想得到认可,各国大力鼓励消费信用, 以消
34、费带动生产。 2.战后经济增长快而稳定。 消费信用主要有两种方式:赊销和消费贷款。 赊销是商业信用在消费领域中的表现,包括分期付款和 信用卡。分期付款是商家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信用卡是银行 或信用卡公司对具有一定信用的顾客发行的一种证书。 消费贷款是银行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包括信用贷款和 抵押贷款。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品,而抵押贷款通常需要 由消费者以所购的商品或其他商品作为担保品。 七、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间的借贷行为。它包括以赊销商品形式 提供的国际商业银行、以银行贷款形式提供的国际银行信用 以及政府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一)国际商业信用 1.来料加工。 2.补偿贸易。 (二)国际银行
35、信用 1.出口信贷。 2.进口信贷。 (三)政府间信用 政府间信用通常是指财政部出面借款的信用形式。 第二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概述 早期的信用是利用口头承诺方式进行的。后来进一步发展为挂账信用形式。 最后,完善的书面信用工具出现了。 票据:具有一定格式并可用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就叫票据。 按是否可以流通,票据可分为流通票据和非流通票据。票据流通的条件是: 1.票据的转让流通必须经过背书。 背书:又称“里书”,是票据上所注明的收款人或持票人转让票据时,在票据 背 面签署的行为。 2.付出一定代价而取得票据的人,就可以获得对票据的完整的所有权。 最常见的流通票据是汇票、本票和支票。
36、汇票是出票人要求受票人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本票是由出票人对收款人发出的在一定期间内支付一定金额的债务凭证。 支票是活期存款人向银行发出的要求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 二、短期信用工具 短期信用工具一般指期限在一年以下的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支票以 及信用证、旅行支票和信用卡等。 (一)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在信用买卖商品时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包括商 业本票和商业汇票两种。 商品本票又叫期票,是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 支付一定款项的债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给债务人,命令他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收款 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支付命令书
37、。 融通票据:是专门为融通资金而签发的一种特殊票据。 贴现:商业票据的持票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卖给银行,银行则按市场贴 现利息率扣除自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利息后,将票面余额支付给持票人。 (二)银行票据 银行票据有银行本票和银行汇票两种。 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也由银行付款的票据。 银行汇票是银行开出的汇款凭证,它由银行发出,交由汇款人自带或由银 行寄给异地收款人,凭此向指定银行兑取款项。 (三)支票 支票是银行的活期存款人向银行签发的,要求从其存款账户上支付一定的 金额给持票人或指定人的书面凭证。 (四)信用证 信用证有商业信用证和旅行信用证两种。 商业信用证是商业银行受客户委托开出的证明客户有
38、支付能力并保证支付 的信用凭证。 旅行信用证又称货币信用证,是银行发给客户据以支取现款的一种凭证。 (五)旅行支票 旅行支票是由银行或旅行社为方便旅行者而签发的一种定额支票。 三、长期信用工具 长期信用工具包括股票和各种债券,一般被称为公共有价证券。 公共有价证券是具有一定的票面金额,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并能定期 取得一定收入的凭证。 四、不定期的信用工具 不定期的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券。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信用货币。 银行券和纸币的区别: 1.银行券是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银行通过票据贴现等 信用方式发行的;而纸币是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职能中产生的,是由 国家强制发行的。 2
39、.银行券是为了代替流通中的商业票据,适应商品交易需要而发行的;而纸 币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 3.典型的银行券可以自由地与黄金或金币相兑换;而纸币不能自由兑换。 第三节 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 一、促进资金再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加速资金周转,节约流通费用 三、加快资本集中,推动经济增长 四、调节经济结构 案例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在我国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例, 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开讯息,2003年中期上市公司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负债总额 中的比重分别为74.42%、25.44%;2004年中期,这一比重分别为75.72%、 24.18%,就是说,
40、整体上上市公司流动负债比重有所增加,长期负债比重有所 降低。而从流动负债的构成来看,2003年中期银行信用和商业信用在流动负债中 的比重分别为46.18%、44.77%;2004年中期这一比重分别为47.38%、48.58%, 即商业信用超过银行信用成为主要的短期资金来源。 当然,这一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比例结构是受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等 各方面因素影响的。上市公司商业信用比重上升,与我国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的逐 步落实并取得成效息息相关。根据央行2004年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的统计, 今年以来,我国产成品资金占用不断攀升,6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 金9530亿元,同比增长19.9%,
41、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9.5个百分点;存货也保持快 速增长,截止到2004年6月末,企业存货同比增长22%,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 水平。存货的增加,企业不得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资产负债结构,相应地增加流 动负债。然而,在宏观紧缩的环境下,企业从银行获得短期借款的额度有限,商 业信用便成为企业短期资金周转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04年中期,上市公司应 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增长幅度分别达到了31.26%和37.94%,远高于短期借款的 增长。 思考题 1.银行信用为什么会取代商业信用? 2.信用工具的种类都有哪些? 3.信用在现代经济中起了什么积极作用? 本章小结 1.信用是以偿还为前提条件的借贷行为
42、,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在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形成后才出现的。 2.信用的古老形式是高利贷。高利贷不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需要,在资 本主义制度建立后,被现代信用形式所取代。 3.现代信用形式主要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和国际 信用。商业信用是现代信用的基础,银行信用是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 4.商业信用的工具称为商业票据。商业本票(期票)和商业汇票有三个区别。 5.银行信用的工具称为银行票据,银行本票、支票和银行汇票是银行信用最 常用的工具。 6.信用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现金流通, 加快资本集中,调节经济结构。 第二篇货币理论 第四章
43、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理论同其他经济理论一样,也是分别从 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展开研究的,其理论基础也是 供求规律,即货币的需求和供给及其相互作用。这 是因为,只有在深入分析货币供求理论的基础上, 我们才能进一步研究、发现和阐明货币对就业、国 民收入和物价等实际经济变量的影响。从而建立起 完整的货币经济理论体系。对货币需求问题的研究, 是建立货币理论的起点,这同一般经济理论以消费 需求理论为起点一样。货币需求理论所要研究和解 决的有关问题是:什么是货币需求?决定货币需求 的因素是什么?人们的货币需求同实际经济活动有 什么关系?等等。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涵义与度量 一、货币需求的涵义 在西方货币需求
44、理论中,货币需求是指经济主体持 有货币的意愿。货币需求是一种特殊的需求形式,若将 货币需求简单地解释为经济主体持有货币的意愿或欲望 是不准确的。 我国学者认为经济学上的货币需求是一种有效需求。 有效需求在此是指既有需求的愿望,又有获得或持有货 币的能力。 货币需求的涵义也可作如下表述:货币需求是在一 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 制度制约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 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 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 (一)收入状况 (二)经济体制 (三)营业因素 (四)信用的发达程度 (五)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 三、货币需求的测量 研究货币需求常用的方法是构造
45、货币需求函数,并对 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以此来确定一定时 期内的社会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一般可分三大类: 规模变量 机会成本变量 其他变量 第二节 西方货币需求理论 一、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一)现金交易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I. Fisher)。一定期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 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 MV=PT 由于所有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资料不容 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在于国民收 入,而不在于总交易量,所以交易议程式通常被 写成下面的形式: MV=PY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 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马歇
46、尔(A. marshall)、庇古(A. C.Pigou)和罗伯逊。他们认为, 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 是货币需求。 庇古: 罗伯逊:M=KPY 剑桥学派: KR p M d MMKPY 二、凯恩斯及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 (一)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理论。所谓流动性 偏好,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 款而不愿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凯恩斯 认为,人人瓣货币需求由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 机动机所共同决定。 1.交易动机 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为了 保证日常正常的交易和再生产,他们就必须克服这种收入、支出 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困难,因而就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 定的货币余额。 2.预防动机 未来是不确定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 的情况出现。为提防有不虞之支出,或有未能预见的 有利进货动机,人们除了在手边持有日常交易所需货 币之外,还必须再保留一定量的货币余额。 3.投机动机 这种为投机目的而持有的货币余额为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