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选必一必备知识点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一、国家1.产生: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不是从来就有的;国家是在原始社会瓦解、私有制出现、阶级形成以后产生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2.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要素)。3.国家的性质(国体)(1)含义 国家的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什么阶级是统治阶级,什么阶级是被统治阶级。(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3)本质:所有国家都是一定阶级对其他阶级的专政。阶级性是国家的本质属性。(4)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区别:专政就是统治阶级凭借国家权力,强制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
2、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联系:民主与专政相互依存,凡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必然包括一定阶级的民主,同时包括对其他阶级的专政。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5)国家性质的类型:当今世界主要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6)我国的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人对极小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4.政体(1)国体:即国家性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2)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就是
3、国家管理形式。(表明“如何掌握政权”)国家制度包括国体与政体,即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体现国体,一定的政体服务于一定的国体。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适当的政体能够巩固国体,不适当的政体会危害国体。(4)影响政体的影响: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地理环境、历史渊源、文化传统、社会习惯、发展程度等,都是影响政体的因素。(5)代议制:含义: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原因: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作用:代议制是公民和国家之间的政治纽带,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5
4、)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它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6)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制区别国家元首产生办法经过选举产生由世袭的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在议会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没有实权;在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中,国家元首同时又是政府首脑,有实权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其职责
5、多是礼仪性的形成原因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是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彻底的产物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采用的国家现代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如美国、法国、德国等少数国家采用,但国家政权的实际运行与民主共和制大体相同,如英国、日本等联系都是现代国家所采取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相对于君主专制,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上的巨大进步从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元首权力君主世袭或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有虚位无实权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总统由选举产生,拥有一定的行政权力政府产生政府以议会为基础产
6、生,向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由当选总统组织产生,向总统负责由议会选举产生,向议会负责,不向总统负责政府首脑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成为首相或总理,掌握行政权力,领导行政机关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独立于议会之外,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但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受议会制约内阁总理,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负责具体行政采用国家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美国、俄罗斯等法国等5.政党(1)产生:政党是在阶级的基础上产生的,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地位:政党是阶级的领导者。(3)作用:在现代国家的政治体系中,政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性质:
7、政党是有组织的政治团体。(5)主要目标:通常以执政为主要目标;也有一些政党不谋求执政,但积极致力于推广某种政治思想、维护某种政治利益。(6)执政的手段:参加选举。(7)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类型: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2)实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政治,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都无法改变其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欺骗人民大众的根本性质。我国的政党制度(P12)1)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地位:基本政治制度6.利益集团(1)含义:指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会提出诉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压力,借以影响公共政策,以争取其团体利益及其成员利益的社会团体。(2)地位:利益集团
8、又称压力团体或倡议团体,是现代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特征和目标:利益集团不同于政党,它们不以取得政权或改变政权为目标,而是在既有政治体制内进行完全合法的活动。(4)影响政府决策的途径:游说、宣传、助选、集会游行、司法诉讼等。(5)分类:自利型利益集团和公益型利益集团。(6)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和社会矛盾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7.国家的结构形式(1)国家主权(P15)含义:国家主权是现代国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据,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地位:国家主权是一种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
9、,没有任何其他权力主体可以对其加以否决或驳回。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国家主权的丧失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表现:1)独立自主的对外交往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2)国家主权通常以法律形式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对外则表现为国家之间的相互承认。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独立权、管辖权、平等权、自卫权(2)中央与地方国家之内的行政区划:通常是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产生的;行政区划的界线和分层,往往需要考虑民族、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经济、军事等诸多因素。中央和地方职权划分: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国家秩序与整体发展、军事、外交等国家级事务;地方各级政府:主要负责各自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等地方性事务。
10、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我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1)党组织: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国家机构:中央与地方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划分职权。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须服从中央;另一方面,在保证中央统一领导的同时,必须考虑地方特殊利益,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3)单一制组成单位: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特点:中央享有最高权力;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只能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类型: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
11、(如:法国)、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如:英国)代表国家:中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日本等我国“一国两制”(P24):基本内容,全面准确理解,要求(全面管治权、原则、台湾问题)(4)联邦制:组成单位: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特点:1)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的权限范围由联邦宪法规定,都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享有最高权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间不得任意干涉。2)联邦各组成单位的权力并非由联邦整体所授予,而是它自身作为政治实体所固有的。(5)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国家结构形式,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始终是国家存在和
12、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选择国家结构形式时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8.国家安全(P24-1)(1)含义: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2)地位:国家案例是民族复兴的根基,国家安全利益是国家的最高利益(3)表现:国家主权是国家安全的核心,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4)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P24-1第二单元 世界多极化1.世界多极化的发展(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2)世界主要力量: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拥有最强大
13、的经济、军事力量,并且极力维护其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中国、欧盟、俄罗斯和日本成为多极化国际格局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进入 21 世纪以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不断壮大,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3)面临的挑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4)世界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过程中,传统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调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大国力量逐渐增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关系正在经历变化,国际关系朝着民
14、主化方向发展。(5)中国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贡献(P29)从综合国力看: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从全球治理深度参与看: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从国际话语权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6)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多极化发展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在人口、经济、贸易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反对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推进南北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联合自强,成为
15、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2.国家关系(1)国家关系含义: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最主要的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竞争、合作与冲突关系等。基本形式:竞争、合作与冲突。国家间交往的主要方式:包括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文化、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领导人互访,缔结条约或协定,等等。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1)根本因素:各国的国家性质不同,利益追求、对外政策也不同,这使得国际关系复杂多变。2)主要因素:包括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宗教、文化和历史等。3)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2)国际法含义:国
16、际交往中,各国逐渐以条约和习惯做法为基础,发展出了一些被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作用:当前,国际法规范着国际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对维护国际关系稳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遵守国际法的原因: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日益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遵守国际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3)国际竞争实质: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对: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4)国家利益含义:国家利益不是抽象的,归根结底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对国际关系的作用:国家间的共
17、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1)原因:(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利益重要性)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核心利益的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中国
18、宪法确立的国家政治制度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3)我国的做法(要求)a.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b.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c.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E.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国家实力类型:1)硬实力:一国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2)软实力:一国文
19、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重要性:维护国家利益的有力保障是强大的国家实力。国家实力衰弱不利于国家利益的实现。提升措施:1)(硬实力)我国应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国家实力。2)(软实力)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6)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出:中国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内容: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商量着办。原因:国际关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国家不分大小、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措施:1)各国的事应
20、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2)在事关世界和地区和平的重大问题上,应该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端。3)维护和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就应该承认世界的多样性,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4)国际社会应该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推动建立适应国际力量对比新变化的全球治理体系,更好保障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更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利益,共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3.时代的主题两大战略问题:和平问题和发展问题。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1)和平问题含义: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
21、战争的问题。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维护世界和平可以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平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国际和平总体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具有了现实可能性。(2)发展问题含义: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国际发展总体形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期。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世界经济
22、发展更加注重提高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受到关注。(3)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平是发展的前提。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需要国际社会保持持久和平的环境,为各国正常发展和政治经济的往来提供保障。世界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是世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只有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才能够为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贫困,减少地区冲突的发生,消除不稳定的因素,为维系持久和平提供动力。(4)促进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经济全球化。经济
23、全球化发展加深了各国相互依赖程度。国家间日益增强的贸易往来,增进了彼此间的交流。各国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经济上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不断增强。不同力量中心之间相互制衡。发展中国家力量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实力提升,壮大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关系和战争面貌。)谈判与对话成为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随着国际协调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多边主义的深入发展,国家间交流与合作的机制日趋成熟,国际社会越来越倾向于选择和平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冲突。(5)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所上升。1)表现:个别大国常常打着“自由”“民主”“
24、人权”的幌子,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2)本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本质上是将本国利益凌驾于其他国家的合理利益之上,凭借本国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优势,或利用国际旧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设计,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3)危害: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造成世界的动荡不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1)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2)表现: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地存在贫穷和饥饿现象。落后、贫困、危机等挥之不去的阴影仍然与人类相伴随。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贸易摩擦
25、、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6)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4.中国的外交(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原因: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屡受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2)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长期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3)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
26、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4)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基本内容:1)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2)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4)基石、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2)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意义: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同时为探索解决当今世界各种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主要
27、内容(核心要义):“十个坚持”。明确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则、主要任务和独特风范。见P46核心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性(时代价值):弘扬了中华民族世界大同、四海一家的传统精神;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成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展现了世界情怀和全球视野,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标。(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外交在国际社会发挥的作用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外交
28、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要性:1)当今世界,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与依存程度日益加深。2)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主张:1)政治,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2)安全,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3)经济,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4)文化,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5)生态,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具体措施: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2)安全上:要
29、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3)经济上: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4)文化上: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5)生态上: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重要意义: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2)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3)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4)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中国智慧
30、和中国方案: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国际和平事业、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中国践行:1)加强自身建设: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推进国家合作: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3)塑造大国形象:我国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31、、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第三单元 经济全球化1.基本认识(1)含义:商品、服务及技术、资金、劳务等要素,通过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流动和广泛配置,世界经济出现了高度融合的局面。(2)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3)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1)原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2)表现: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
32、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3)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补充:节约社会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贸易全球化。1)原因: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深化。2)表现: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国际市场交换之中,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贸易的规模迅速扩大,参与交换的商品种类越来越多。3)交易范围:商品、服务、技术、劳务。4)贸易形式: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转口贸易、过境贸易金融全球化。1)原因:伴随着生产和贸易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迅速扩张。2)表现:形成了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运行的、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相互贯通的、无国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场。(4)影响经济全
33、球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体制基础。2.重要载体跨国公司(1)含义:以母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大型企业。(2)构成要素跨国公司是指一家企业,其组成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跨国公司有一个集中的全球决策体系,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服从内部共同的管理政策和统一的战略目标;跨国公司的各组成实体共同分享资源和信息并分担责任。(3)经营目的:实现最大利益投资方式:跨国公司在
34、全球范围内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它们单独或与其他企业共同出资,在其他国家创立新企业,或并购现有企业,或扩张原有企业,利用世界各地的优势组织生产经营。投资动机:追求规模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扩大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和克服贸易壁垒,从国外获取稳定廉价的生产资源,享有东道国的比较优势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本企业的垄断优势。(4)影响积极影响:1)推动着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把国际分工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把国际贸易发展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形成了以公司内部分工和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消极影响:如不考
35、虑母国或东道国的国家利益,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3.机遇与挑战(1)机遇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2)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
36、险加剧。(3)正确态度: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4.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1)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2)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要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要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要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3)要完善全球治理。各国共同协商、加强合作加以变革和完善,从而为各
37、国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全球治理机制需要遵循的原则:平等、开放、合作、共享(P68)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1)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2)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3)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4)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6.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1)关系:我国既注重对外开放、合作共赢,又强调独立自主、自力
38、更生,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2)要求: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原因: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依赖别人搞建设,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要矢志不移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因: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立足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7.中国做全球发展的
39、贡献者(1)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积极作出中国贡献。中国的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世界发展的巨大贡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1)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更充足的资本、更丰富的产品、更宝贵的
40、合作机会,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力。2)中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3)中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3)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态度: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国主张: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中国坚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大方向,为世界经济增长发掘新动力,使世界经济增长更加包容。中国行动:我国
41、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第四单元 国际组织1.国际组织的基本认识(1)含义: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民间团体或个人基于某种目的,经协商联合建立的经常性组织。(2)地位: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石)(3)分类:按照成员的性质: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按照地理范围:世界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按照职能范围: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4)机构及功能:P86(5)特征:国际性、目的性、组织性、自主性(6)产生与发展产生:1)国际组织是国际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类交往的日
42、益频繁和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2)国际组织的出现,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迅猛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体现了对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的关注。(7)作用积极作用:国际组织可以促进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开展交流、协调、合作,调停和解决国际政治冲突和经济纠纷,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消极作用(局限性):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受诸多因素制约,有其局限性。个别大国倚仗实力,力图控制国际组织,使之成为其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2.联合国(UN)(1)性质和地位: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
43、政府间国际组织。(2)产生背景: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3)成立的意义: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联合国的宗旨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一句话概括: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5)联合国的原则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各会员国应忠实履行根据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各会员国在国际关
44、系中不得以不符合联合国宗旨的任何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各会员国对联合国依照宪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应给予一切协助;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必要范围内,应确保使非会员国遵循上述原则;联合国组织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项,但此项规定不应妨碍联合国对威胁和平、破坏和平的行为及侵略行径采取强制行动。(6)联合国的主要机构: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大国一致”原则)、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秘书处(P90)(7)联合国的作用总体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作为集体安全机制
45、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国际合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发展与和平、人权并列为联合国工作三大支柱。联合国发展系统主持召开联合国发展领域重大国际会议,从战略高度协调国际社会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活动。联合国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应该继续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推动发展的先驱。(8)联合国的改革意义:通过改革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原则:发扬民主,广泛协商,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核心问题:安理会改革。(9)中国与联合国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1)中国是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2)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
46、一支重要力量。3)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事关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1)中国本着自身肩负的重大国际责任,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地位,忠实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职责和使命,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2)中国坚持以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3)中国坚持以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4)中国是联合国改革的最早倡导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国主张改革应有利于坚持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更好地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维护会员国的共同利益;应增加发展中国家代表权和发言权,切实维护其利益。3.区域性国际组织(1)欧洲联盟(EU
47、)地位: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成为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宗旨是实现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促进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国际合作。特点:它的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巨大损失,联合起来求和平、谋发展是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直接动力;欧盟是由成员国组成的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区域性组织,成员国向欧盟让渡了大量主权,成员国政治、经济、安全等利益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与欧盟:中欧各具经济优势,互补性强;四十多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人员交流持续频密。(2)亚太经合组织(APEC)地位: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