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秋季化学(人教版)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思维导图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2.能运用概念判断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导入新课导入新课实验实验 1-1把把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架台上。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直到水沸腾。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片(或盛有冷水的小烧杯)移近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新知观察实验,填写表格:观察实验,填
2、写表格:实验实验序号序号变化前变化前的的物质物质变化时变化时发生发生的现象的现象变化后变化后产产生的物质生的物质有有无新物无新物质质生成生成1-11-1液态的水液态的水试管中有气试管中有气泡冒出直至泡冒出直至沸腾,玻璃沸腾,玻璃片上出现小片上出现小水珠水珠气态水气态水(水蒸气)(水蒸气)无新物质无新物质生成生成探究新知 实验实验1-2将将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盛有一小块石蜡的试管置于盛有沸水的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探究新知观察实验,填写表格:观察实验,填写表格:实验实验序号序号变化前变化前的的物质物质变化时变化时发生发生的现象的现象变化后变化后产产
3、生的物质生的物质有有无新物无新物质质生成生成 1-21-2 固体的固体的石蜡石蜡石蜡熔化石蜡熔化液态的液态的石蜡石蜡无新物无新物质质生成生成探究新知 实验实验1-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在一支试管中加入12 mL 氢氢氧化钠溶液向氧化钠溶液向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其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现象。探究新知实验实验序号序号变化前变化前的的物质物质变化时变化时发生发生的的现象现象变化后变化后产产生的物质生的物质有有无新物无新物质质生成生成1-31-3硫酸铜溶液硫酸铜溶液产生蓝色沉淀产生蓝色沉淀氢氢氧化铜氧化铜沉淀等沉淀等有新物质生有新物质生成成观察实验,填写表格:观察实验,填写表
4、格:探究新知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在盛有少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并记录实并记录实验现象。验现象。实验实验1-4探究新知实验实验序号序号变化前变化前的的物质物质变化时变化时发生的发生的现象现象变化后变化后产产生的物质生的物质有有无新物无新物质质生成生成块状块状的的 大理石大理石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等有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大理石大理石表面产表面产生气泡,澄清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1-41-4观察实验,填写表格:观察实验,填写表格:探究新知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物理变化:通常只
5、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通常只是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举例举例: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粉碎等。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矿石粉碎等。探究新知2.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举例举例:燃烧、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燃烧、变质、呼吸、光合作用等。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探究新知【思考】这些物质发生了变化之后还和原来的物质一样吗?它们属于什么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变化探究新知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常见现象
6、: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常见现象: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并且常伴随能量变化,表现为放热、吸热、发光等。探究新知思考思考:1.有有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发光、放热、爆炸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探究新知2.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化学变化一定能观察到现象吗?4.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3.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否通过现象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探究新知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与物理变化的联系是什么?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发生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发生着物理变化。当堂训练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属于。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化学变化的是_。A.水水结冰结冰 B.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C.鞭炮鞭炮爆炸爆炸 D.车胎爆炸车胎爆炸E.玻璃玻璃破碎破碎 F.纸张燃烧纸张燃烧G.食物食物腐烂腐烂 H.铁生锈铁生锈I.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光合作用J.氧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经过加压降温变成淡蓝色的液态氧气氧气ABDEJCFGHI课后作业课后作业1.完成第一单元课题1第1课时相应练习。2.完成 练习与应用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