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高考语文各类题型答题技巧汇编目录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2【第一部分 人物类题型】2【第二部分 情节类题型】9【第三部分 环境类题型】15【第四部分 标题类题型】24【第五部分 技巧类题型】25散文答题技巧31题型一行文思路分析题31题型二线索作用分析题32题型三理解词语的含义题34题型四理解句子的含意题35题型五句段作用分析题36题型六表达技巧鉴赏题38题型七语言特色鉴赏题40题型八层(段)意概括题42题型九主旨概括题43题型十 特定信息概括题44题型十一形象特点概括分析题45题型十二物象作用分析题46四、文言文技巧47五、诗歌鉴赏题60六、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65七、语言知识与
2、运用66八、写作70九、论述类文本阅读94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95十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方法99小说阅读各类题型规范答题技巧【第一部分 人物类题型】一、人物形象概括题(一)概括、分析人物特征1、提问方式:文中某某是一个怎样(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格式一般为: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特点)+分述性格特点型2、提问方式:某某人物形象具有哪些(什么样的)特点或品质(精神、思想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答题格式有两种:特征ABC,然后再逐一分析ABC。特征A+分析;特征B+分析;特征C+分析对标新高考:(一)形象VS性格形象性格形象=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性格(内在)
3、例子:祥林嫂是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答题模板:概括特点(文中如果有关键词,直接使用)+结合文本分析【2022宁德5月质检】高山下的花环8.关于高山下的花环的创作,作者说他力求塑造“合乎兵的美的规范的形象”。请结合小说节选部分,简析文中塑造的人物体现了“兵”的哪些美? (4分)革命英雄主义的崇高美。无论是战场上身先士卒的连长梁三喜,或是面对敌人的密集炮火沉着冷静的小“北京”等,都展现了他们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战友之间的人情美。连长梁三喜为掩护战友献出年轻生命,“我”和段雨国等对牺牲战友的悲恸之情等,都表现了残酷战争中纯洁深厚的战友情。高贵的人性美。英雄梁三喜的那张“欠帐单”
4、, 彰显质朴守信的人性光辉。(二)人物群像提炼共性 辨识个性(浙江温州高三)现在几点了与注重刻画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着力于群像塑造,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人物上:本文刻画了生病的老人、骨干医生梅新、维护秩序的护士小金、脾气不好的中年男人、插队的妇女、早起不耐烦的老先生,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丰富了小说内容;情节上:多个人物穿插交织,转换自如,使得情节富有变化而又生动;环境上:相比注重刻画单个人物形象,群像塑造的写法,给我们呈现了一幅社区医院生活画卷,展现了社会现实整体风貌主题上:通过塑造群像、强化共性,突显其中普遍性、类型化的特点,深化文章主题。(三) 人物心理:概括、分析人物心理和情感刻画
5、人物心理的主要方法:A、心理概述,就是作者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直接叙述;B、内心独白,就是人物自己站出来把内心活动和盘托出;C、梦境和幻觉,通过人物的梦境和幻觉来展示心理;D、借助环境衬托心理,既有乐景乐情、哀景哀情的正衬,也有乐景哀情、哀景乐情的反衬;E、通过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综合手法来暗示和表现人物心理。【2022福州3月质检】贡献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性格是在人的内动力和外环境产生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请结合文本分析彼得内心成长的过程。(6分)答案:面对艰巨的任务,彼得主动请缨、有急切表现自己的冲动;面对高空的大风、湿滑的电线和钢索,彼得心里恐慌,但不断给自己打气,坚定
6、完成任务的决心、体现了他坚定与勇敢;从电线掉下,悬挂空中,为不耽误工期,彼得以集体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克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他清醒冷静,完成了从普通劳动者到英雄的蜕变。【2022 T8联考】猫和警察8请分析画线句子中巴拉维诺的心理。(4分)(1)巴拉维诺早就想在那些床中间打开一条通道来安抚他了,但如果他是在给一座伪装的军火库放哨怎么办?参考答案:面对孩子的哭闹,他既心烦又心疼,想安抚孩子让他停止哭闹;另一方面他充满害怕和怀疑,面对孩子都不敢放松警惕。(2 分)(2)他真想逃到天空中的朵朵云彩下,把他的手枪埋进地上挖出来的一个大洞里。参考答案:巴拉维诺向往光明、自由的生活,不想再做一个带着枪
7、、整天疑神疑鬼、精神紧张的警察。(2 分)【2022湖北3月调研】第七个坑8“挖坑”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耿大在挖坑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无奈、恐惧。一旦获得生存的机会,耿大就不问所以按照日本兵的指挥挖坑。同情与不忍。一旦得知自己挖的坑是埋葬自己的同胞,连小孩都不放过,耿大的身心承受着不断加剧的冲击。痛苦和绝望。耿大亲手埋葬了自己的舅舅,目睹亲人了走向死亡。忍无可忍(无比愤怒)。第七个坑是埋葬耿大的,耿大终于意识到除了反抗,别无选择,他选择了从沉默走向爆发。(每点1分,共4分)温馨提示:要注意这个“特点(特征)”可能涵盖的内容,如肖像特征、性格特征、气质特征、品
8、质特征、精神特征、思想特征等。要注意审题,看题干要求的指向性是什么,切忌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二、人物形象塑造方法正面: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细节)侧面:前后情节对比;人物间对比;物象衬托;环境烘托;抑扬;他人的评价【2022泉州第五次质检】上岭说客8.文本一是如何正面描写樊宝沙的“说客”形象特征的?请简要分析。(4分) (典型化的场景描写)以樊宝沙劝说韦光益不要把女儿送人的经典场景,写出了樊宝沙善于察言观色、因势利导的说客形象。 (个性化的人物描写)以樊宝沙通俗生动的话语,以及传神的动作,表现出樊宝沙能说会道、善用肢体语言的说客形象。【变式题】【2022泉州质检三】通条9.小说运用心理
9、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直接坦露人物的情感态度,使人物形象更真实;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拉近读者与小说人物的距离,使人物形象更具有感染力。三、 人物形象的作用“四循环+1读者”【2022福建四地市一检】青山为证8. 请简要分析文中“我”的作用。(4分)(1)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围绕着“我”要为父亲认定身份这一事件展开,经历了寻找端叔未果、询问同事父亲、找到青山老人、证实父亲身份等情节。(2)衬托父亲的形象。“我”为父亲认定身份的出发点是较为功利的,这更加衬托出父亲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022变式题】跳马9小孩与大队长谁才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结
10、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示例一:大队长是主人公。大队长着墨不多,却是故事的核心,情节始终国绕着大队长展开;写小孩是为了侧面表现大队长,小孩成长的背后是大队长的关爱和期许;大队长形象体现了朴素的爱国精神,抗战必胜的信念及对国家未来的期许,是小说的主旨所在。示例二: 小孩是主人公孩。小孩笔墨最多,故事围绕小孩展开;小孩的成长贯穿始终,人物形象更为饱满:小孩身上寄托着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体育强国的未来,是小说的主旨所在。四、物象的作用“四循环+1读者”“物象”的内容与作用1 从人物塑造方面思考: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2 从情节安排方面思考: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3从环
11、境方面思考:指的是它对时代特色氛围作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以及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4从主题方面思考:“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暗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答题思路:自身作用 环境作用 人物作用 情节结构作用 主题作用 艺术手法作用(“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为小说形象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独到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2022龙岩一检】惊马8.惊马是这篇小说的重要道具,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它的作用。(4分)贯穿全文。以“惊马”为线索,纽结、推动小说故事情节。深化主题。从人与物的角度展现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升华。烘托人物。以金老汉与北柱对惊马的态度,来衬托小说人物的善良、纯朴。暗
12、示环境。既表明故事发生在旧时农村,也反映出当时农民生活的贫困。这类题型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1、人物方面:人物自身的性格特征、身份;对比、衬托、烘托其他人物,突出其他人物形象特点;使其他人物形象更加鲜明。2、情节方面: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造成情节的陡转;3、主题方面:揭示、突出、深化主题。三、人物形象技巧题(一)刻画技巧1、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对话、独白)、动作描写。2、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3、其他术语:工笔、白描、正面描写(肖像
13、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工笔)、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温馨提示:答题格式一般为:手法 + 体现点 + 作用、效果四、人物形象探究题主要围绕人物本身评价(性格成因、命运成因、行动成因或内涵、现实意义与启示)、人物形象作用(对环境、对人物、对情节、对主题)、人物形象地位(是否主要人物/主人公)、人物塑造意图等角度展开。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答题格式同“情节探究题”。温馨提示:探究小说的主要人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判断是否是主要人物(主人公):(1)是否运用大量的笔墨
14、进行描写和刻画?写别人是不是为了衬托他?(2)人物形象是否鲜明突出?(3)是否是线索,所有情节都是围绕他展开的?(4)是否是贯穿全文始终的角色?(5)主题是不是通过他来展现的?【第二部分 情节类题型】一、情节的梳理概括(一)结构连贯法: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教材链接】摇摆: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快捷方式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一般以两种方式出现: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答题时要注意按照情节
15、(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表述,按照主谓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形式组织,切不可纠缠于细节,面面俱到。2、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不同于“概括小说的情节”,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果题干中有“简要分析”的需要,如果题干中是“概括回答”,则不需要)。【2022 T8联考】猫和警察本小说情节运行张弛有度,请以段的内容为例,简要说明并分析其效果。(6分)小说情节在紧张与松弛之间张弛有度地推行:巴拉维诺在阳台上害怕迷路,害怕被囚禁,气氛一时紧张起来;找到突破口,看到警察同伴,心情缓和下来。
16、巴拉维诺刚放松地摘下头套,一个声音让情节走向紧张的高潮,转头发现不过是一个姑娘在念杂志,虚惊一场;他听到“手枪”一词以为姑娘藏有手枪,又紧张怀疑起来,最后发现不过是一只猫,他才明白这不过是一场玩笑。(答出一处2分,答出二处即可。)效果:突出巴拉维诺极度紧张害怕的心理;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人胜。使主题更具有讽刺性。(2分)(二)场面连贯法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人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三)线索连贯法例:项链的情节构成: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识项链。例:萨赫勒荒原主线是萨哈接“我”穿越萨赫勒荒原去中国援非医疗队;副线是老郭的故事。二、情节手法(一)具体手法结构技巧线
17、索结构紧凑,条理清晰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加完整、合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为情节运行蓄力。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突转(欧亨利式)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深化主旨。抑扬峰回路转,跌宕起伏,增强作品可读性。延宕放缓叙事节奏,波澜丛生,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对比凸显使文章更加生动。叙述人称第一人称(我)真实、亲切、自然第二人称(你)便于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第三人称(他)冷静、客观,叙事灵活自由叙述顺序顺序(时间/空间/事情发展)脉络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严密,内容充实补叙照应上文,做出交待,使情节更加完整【2022龙岩一检】惊马9.评论家南志刚说,惊马有巧思,
18、巧妙运用了反转的手法。请简要赏析。(6分)金老汉从等待北柱到看望北柱,从质问北柱到慰问北柱,从接受慰问品到返送年货,从嗔怪惊马到喂养惊马。北柱从偷偷卖马驹到收回马驹,从不尊重母马到向母马道歉。在反转中,写出金老汉及北柱的纯朴、善良、明事理、重乡情,表现了中国乡村的人性美和人情味。三、 情节作用“四循环+1读者”答题思路:1、环境角度: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情节本身:为后文埋下某个情节埋下伏笔或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照应前文某个情节;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线索,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人物角度: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
19、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发展了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主题角度: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读者角度: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温馨提示: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二轮复习小说练习】一、太阳香2.小说第三、四段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交代了老谢进敬老院的背景与原因,解释了老谢为什么“绷着脸”;初步写出老谢性格古怪、爱面子、难
20、伺候的形象,为后来的性格转变做铺垫;创设了悬念,激发对老谢是否能安于敬老院生活的阅读期待;插叙与正文有机结合,使结构更紧凑,行文更灵活。(答对三点即可)四、青山为证9.小说结尾关于“弹壳”的相关情节有何妙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在即将放弃的绝望时刻,弹壳这一线索的出现,迎来柳暗花明,使故事于结尾处再起波澜,使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使故事更完整一体。(情节上的效果,突转、完整、波澜)父亲手握弹壳这个有力的证物却不去找组织要待遇,更丰富了父亲大公无私的人物形象。(突显人物形象,丰富,不求回报)通过弹壳,青山老人联想到众多的老游击队员和老地下党员的高尚情怀,由“个体”到“群像”,进一步升华了小
21、说的主题。“我”虽找不到弹壳,但知道它真实存在过,表明经历了这次事件,“我”真正理解了父亲的为人,精神上受到洗礼。(答出其中3点即可)【湖北3月调研】第七个坑9请探究小说最后两段的表达效果。(6分)照应前文。沈阳城在日军的侵略下,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令人惊悚不已。丰富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真实。作为普通百姓的耿大被动选择反抗之后,对于前途依然是迷茫的。开放式结尾,富有深意,引人思考。在纷乱的战争年代,觉醒反抗的人又该有怎样的出路?前途仍然是迷茫的,作者直面民族的苦痛和屈辱,悲怆地审视战争。四、叙事特点(1)切入(以切入)话题/环境(2)线索结构清晰(3)叙述人称和视角.第一人称有限视角:真实、亲切、
22、自然.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空间广阔,叙述灵活自由。.儿童视角/动物视角(4)叙述顺序(顺、倒、插、补)/ (5)结构技巧:悬念/铺垫/伏笔/突转(反转)/留白/对比/抑扬(6)大量环境描写:放缓步了小说叙事节奏。(7)大量心理描写(8)对话:加快小说叙事节奏。(9)历史与现实的交织【2022泉州第五次质检】上岭说客9. 文本二指出,“讲好故事是凡一平小说创作重要的美学追求”,请从叙述角度和叙述人称两个层面,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这一美学追求的。(6分) 以过来人的视角,叙述一个时间跨度长、涉及人物多的命运故事,可使故事更真实完整; 以故事中人物的有限视角叙述故事,既能合理隐藏一些故事环节,使叙
23、事更集中,也有利于调动读者参与故事,增强故事吸引力;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既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也使叙述更亲切。【2022山东实验中学3月诊断训练】术傀儡戏8.小说第四段以童年回忆的视角来写,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1) 有利于忠实地记录原生态生活,真实有趣地表现了儿童过节的兴奋心情。(2)拓展了叙述空间,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2022莆田第二次质检】作画9 作品以林红红的视角来描写淀上的风景与生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以画者的视角观察审视,艺术地呈现淀上的风光美、人情美。以女性的视角描写景物和生活,使之染上细腻丰富的情感色彩。以艺术青年的视角观察景物和生活,
24、体现对艺术与生活关系的思考,深化主题。 【二轮复习小说练习】二、人间烟火9.小说是怎样讲述老杨故事的?请简要分析。(6分)以“摆摊”为线索。讲述老杨的故事,使小说脉络清晰。以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正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使老杨的故事更真实可感。五、叙事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一)紧凑(1)人物的简化(群像)/利用人物前后勾连(2)场景的集中(3)线索(4)悬念、照应、铺垫、伏笔等手法的运用。(5)细节反复出现,彼此勾连成整体。(6)对话(7)围绕某一核心事件/事
25、物,按照一定的顺序展开叙事。(2020浙江卷)雪:作者用了哪些手法使小说结构紧凑?情节前后照应。小说开头以悬念的方式提到女主人公觉得和对方似曾相识,结尾进行呼应。利用书信来加快小说的叙述节奏。通过书信,将男女主人公的心灵迅速拉近。利用景物进行前后勾连。雪、钢琴、蜡烛等景物反复出现并前后勾连、照应。场景相对集中。通过压缩空间的方式,将场景集中到波塔波夫老人的花园、小屋。(二)延迟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紧张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二轮复习小说练习】五、奎生3.在小说情节推进中,作者常常采用延宕手法,故意放慢叙述节奏,延缓
26、事件进程,从而收到别致的艺术效果。请据此简析小说画线处句子的艺术效果。(4分)正当读者渴望看到奎生演奏时,作者借助第一处画线句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叙述进程,为乐队的表演蓄势。正当观众听得如痴如醉时,“奎生仍在条凳上坐着默默不语地抽着自己的香烟”,再次将叙述节奏放慢,延缓叙述进程,为下文奎生即将带给人们的巅峰体验蓄势。两处延宕语句的运用,形成了顿挫疾徐的节奏变化,让读者在一张一弛的情节变化中增强了审三、情节安排(艺术)题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安排的艺术技巧和特色的辨析鉴赏能力,对于这类题型的回答,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线索的安排1、结构全文的线索:人物、事物、事件、情感、时间、空间。2、分
27、析线索的特点:单线结构、双线结构。A、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双线必须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B、寻找途径:抓小说标题、抓小说中的中心词。(二)情节安排的技巧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C、 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
28、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B、 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D、 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三)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情节
29、运行方式:(1) 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 设置悬念 (3)埋下伏笔 (4)铺垫照应 (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四)提问形式主要有: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艺术点+体现点。所谓“艺术点”是指艺术技巧或艺术特色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
30、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四、情节探究题探究角度主要有情节安排的合理与否、情节安排的作用、情节安排的艺术等,重点探究情节安排的合理性问题。常见的提问形式有:1、作者在结局上的这种处理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2、有人认为小说的情节是多余的,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3、小说结尾(或其它部分)写了,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解答这类题型时可以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技巧、读者感受、时代背景等方面来切入,寻找突破点。答题时要力求做到观点鲜明,要点齐全,分条分点,条理清晰,步骤完整。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表明观点,如,“我认为”或“我赞同”;阐述理
31、由,如“理由:A、;B、;C、”;总结句,如“所以(或因此)”。当然,如果题目有字数限制或其他要求限制,第三步总结句可以省略。【第三部分 环境类题型】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环境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环境特点分析自然环境(景物):通过描写,渲染了氛围,(开头)奠定全文情感基调。社会环境(人文场景):通过描写,交代了的背景/展现了的地域风情/风土人情二、环境作用题(一)对人物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揭示人物命运、性格成因(二)对情节结构(位置意识)铺垫
32、/前后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推动情节发展/多处出现,构成背景画面/放缓小说叙事节奏(三)对环境参照环境分析(四)对主题深化(暗示)作品主题(五)对读者:给人以诗情画意的美感/意蕴悠长,回味无穷,留下想象空间。一、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 环境本身:突出季节特征;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反映、暗示社会环境;营造氛围,渲染、烘托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 人物方面:烘托心情;映衬人物形象;表现人物身份、地位、心理、性格等;暗示人物心理转变;象征、暗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3、 情节方面:换转或展开情节;暗示或推动
33、情节的发展;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设置、制造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前后多次描写,成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 主题方面: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丰富、深化主旨。温馨提示:联系段落位置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例题 【2022福州3月质检】贡献8文中画线部分写到了“风”,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分)因为有风,彼得失去平衡,从支撑点上掉下来,使故事情节突转、推向高潮;写风“
34、发出呜呜的声音”“可怕”,生动再现彼得面临的险境,营造紧张气氛,凸显“贡献”不易的主旨。【二轮复习小说练习】三、茶干2小说开头部分用大量“闲笔”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突出了连万顺酱园的历史悠久、别具风采、财力雄厚;典型化的场景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从侧面展现出连老大精明能干、经营有方;开头详写酱园与小说结尾酱园的消失形成呼应,突出了呼吁抢救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主旨。二、 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自然环境视角:远近高低俯仰/动静结合/感官:听觉(声音);视觉(色彩);嗅觉;触觉/虚实结合/点面结合: 全景;特写/白描(粗笔勾勒,不加渲染)(10
35、江苏溜索)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身临其境。社会环境介绍时代背景;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人文场景;通过人物;民俗民风(河南模考二月)有人说,柔石的二月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某些生活面貌和人情世态,请结合选文部分谈谈你的理解。【小题3】小说通过写穷人以为天暖将棉衣当掉,丈夫牺牲而孤儿寡母连慰问金都无法得到等,真实表现了当时民生凋敝社会混战的生活面貌,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正是整个社会的积贫积弱以及战争。通过萧涧秋对寡妇一家真诚无私的帮助反映出虽世态炎凉(如妇人说“穷人没有亲戚”),但依然有如萧涧秋这
36、样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进步青年,渴望通过自己微弱的力量,帮助弱小,改变社会的人情世态。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 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等等。2、 从写景角度看,有: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三、环境描写赏析题技
37、巧(手法) + 特点(二或四字形容词) + 表达效果 + 作用【第四部分 标题类题型】一、明确小说标题的考点对小说标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如下两个方面:(一)小说标题的含意(双重或多重)1、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2、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3、一语双关(或反讽),双层含义。(二)小说标题的用意(原因、作用、效果、好处)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转折,寄托作者情感,揭示、突出、暗示主题,隐含比喻象征双关的作用。3、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4、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5、标题如果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还要指出其表达效果。二、小说标题探究题
38、(一)明确命题形式1、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2、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安排的理由。(二)答题思路能否体现主题(体现主题的哪几方面)能否表达情感;(隐含哪几种情感)是不是线索;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不是富有情趣或悬念,引人入胜。是不是意蕴丰富,富有双关义等。是不是这个题目有助于突出人物XX形象。【第五部分 技巧类题型】艺术技巧的内容广泛,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安排、语言技巧等。一、表达方式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一)记叙(叙述)方式1、顺叙:按时间、空间或内在逻辑顺序来写。
39、作用是使记叙有头有尾,脉络分明,层次清晰。2、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叙叙述下去。作用是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二)记叙(叙述)人称(视角)1、第一人称:(1)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亲切自然。第一人称属于有限视角,受时空的限制性很强。2、第二人称:(1)拉近
40、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2)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3)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4)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3、第三人称:(1)直接地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更灵活自由;(2)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3)拉开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客观性。第三人称属于全能视角,不受时空的限制。(三)描写手法1、正面描写:动静描写,虚实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细描(工笔),色彩渲染描写,观察角度变化描写,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2、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渲染、烘托。3、环境描写:自
41、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4、场面描写: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温馨提示:场面描写的几种作用:(1)塑造人物,表现主题。(2)渲染气氛,烘托事物。有的场面描写刻意渲染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3)明示或者暗点主题。有的场面描写着意突出主题,或明示,或暗点,让人物在活动中完成自己的使命,将作者的倾向在具体的 场面描写中自然流露出来。(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5、细节描写:有环境细节、语言细节、动作细节、心理细节、神态细节
42、、外貌细节等。基本作用:绘制场景、勾勒环境、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烘托气氛、奠定基调、埋下伏笔、设置悬念、铺垫照应、对比衬托、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深化主题。二、表现手法1、象征:凭借具体的物象来表达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情感或社会意义。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2)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物、具体人。(3)两者范围大小不同: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对象是整篇的文章,至少是文章
43、中的一大段话,因此在范围上远远超过了比喻涉及的范围。比喻的范围比较小,一般局限于一两个句子中。2、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主体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分为两类:正衬和反衬。3、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突出对比物的鲜明特征,增强文章感染力,彰显主题。对比与衬托的区分:(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
44、分。(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比的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4、悬念: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注意。作用:激发阅读兴趣,引发下文情节,推动情节发展。5、照应: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6、突转:也称陡转、突变,指剧情向相反方面的突然变化,即由逆境转入顺境,或由顺境转入逆境。它是通过人物命运与内心感情的根本转变来加强戏剧性的一种技法。7、伏笔: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作用: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使情节发展合理,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注意:有伏必有应。8、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突出主题。9、抑扬: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