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79563 上传时间:2024-07-1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6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病中闻子由得告不赴商州(其三)苏轼辞官不出意谁知,敢向清时怨位卑。万事悠悠付杯酒,流年冉冉入霜髭。策曾忤世人嫌汝,易可忘忧家有师。此外知心更谁是,梦魂相觅苦参差。【注】苏辙因论朝政之失引起轩然大波,因而不得高第,除商州军事推官,苏辙对此深感失望,于是以养亲为由不赴任。韩非子:“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求之。”后来以“梦魂相觅”形容朋友或兄弟的相思之情。参差:道路崎岖的样子。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点明其弟辞官不出之事,既照应标题中的

2、“不赴”,又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B颔联既写到了世事的沧桑,又写到了时间的流逝,字里行间蕴含了无穷的感慨。C颈联上句点明了弟弟辞官不出的真正原因,即所写文章触犯朝廷,惹得世人厌恶。D颈联下句劝弟弟以父亲为师在学习中忘却忧愁,有安慰,也有对其未上任的责备。2.有人认为,此诗尾联写得颇为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答案】1 D2运用设问的手法,一问一答,强调了自己是弟弟的知心人。运用典故,借张敏与高惠的典故,含蓄表明自己做梦都想和弟弟相见的感情,突出了自己和弟弟的情谊之深。(每点3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1.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语言的能力D项中“鞭策弟弟奋斗在

3、追求学问的道路上”错误。2.略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金陵怀古(其四)王安石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黄旗已尽年三百,紫气空收剑一双。破堞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1.下列对桂枝香金陵怀古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即交代清楚时令、地点、天气,词人

4、凭栏远眺,一片明净肃杀的秋色映入眼帘,让这篇登高怀古之作顿显不凡气势。B.“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把整幅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诗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C.“千古凭高”二句批判千古以来文人骚客面对金陵山川只知慨朝代的兴亡,未能跳出荣辱的小圈子,也就很难从六朝的相继覆灭中引出历史的教训。D.“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写出了六朝的风云变幻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寄寓作者兴叹。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与金陵怀古(其四)在表达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答案】1 B2【参考答案】桂枝香

5、金陵怀古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表达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和惆怅的达观之情。尾联写到用不着为历史搔首惆怅,还是开怀畅饮这美酒吧!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亡的独特感受。【解析】1.【试题分析】B选项“虚实相生”错误。“星河鹭起”,是说白鹭好像在银河里飞舞,“云淡”“鹭起”都是对眼前景象的描绘,应为动静结合。2.【试题分析】桂枝香金陵怀古,此词通过对金陵景物的赞美和历史兴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对当时朝政的担忧和对国家政治大事的关心和对北宋统治者的告诫

6、。上阕写登临金陵故都之所见。“澄江”“翠峰”“征帆”“斜阳”“酒旗”“西风”“云淡”“鹭起”,依次勾勒水、陆、空的雄浑场面,境界苍凉。下阕写在金陵之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华表面掩盖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六朝旧事”“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接连化用典故,“千古凭高”是直接抒情,凭吊古迹,追述往事,抒对前代吊古、怀古不满之情。下阙今昔对比,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金陵怀古(其四)尾联“不须搔首寻遗事,且倒花前白玉缸”,是说用不着为这些旧事搔首惆怅,还是开怀

7、畅饮这玉杯中的美酒吧。尾联隐含着诗人对历史兴衰的独特感受:千百年来,历史朝代的兴亡更替具有必然性,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也无需为此伤感惆怅。表达了作者认为历史更替具有必然性,无须伤感惆怅的达观之情。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送卢侍御赴河北刘长卿谪居为别倍伤情,何事从戎独远行。千里按图收故地,三军罢战及春耕。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莫学仲连逃海上注,田单空愧取聊城。【注】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人,助田单夺取聊城,齐王欲封其爵位,坚辞不受,逃隐海上。1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谪居”“别”“从戎”等词语,交代双方当时的境况,层层铺叙,加深伤感之情。B颈联选用“江天

8、”“鸿雁”“漳水”“春草”等意象,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C中间两联叙事和描写相结合,由人及景,由虚到实,境界阔大;对仗工整,韵律和谐。D尾联写田单在鲁仲连帮助下收复聊城,因为无法回报鲁仲连而内心充满愧疚遗憾。2首诗除了写离情之外还抒发了家国情怀,作者是如何抒发“家国情怀”的?【答案】12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通过想象收复故地、停战春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泰民安的期待;借用典故,勉励卢侍御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解析】1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B项,“描绘了一幅战后祥和、安宁的景象”理解错误,这是诗人想象中的画面,是对卢侍御

9、此去的期待,并非真的已经停战。2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可通过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首联“何事从戎独远行”是反问,卢侍御因“从戎”而“远行”,是为国家守护国土,使边境安宁,其中蕴含着诗人因战事未息、国家不宁而产生的忧国情怀。颔联和颈联是想象收复失地、停战春耕的情景,“千里按图收故地”,是想象卢侍御不远千里奔赴战场,按照原来的版图收复失地,而“三军罢战及春耕”则是想象停战之后还来得及春耕,诗人眼前仿佛展现出一幅停战后百姓在田野忙碌的和平安宁的画面,表达了对国泰民安的期待。“江天渺渺鸿初去,漳水悠悠草欲生”是借景抒情,大江东去,漳水悠悠,鸿雁在高天越飞越远,江

10、边春草在时光中渐渐铺展开,“渺渺”和“悠悠”给人时光漫长的悠长闲适之感,这是想象停战后和平安宁的美好画面。尾联“莫学仲连逃海上,田单空愧取聊城”借用鲁仲连助田单夺取聊城的典故,勉励卢侍御运用才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表达了诗人国家至上的思想。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哲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戴复古:南宋词人。其时南宋偏安一隅,苟且求存,抗金少有胜利。曹瞒:曹

11、操小名阿瞒。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相比,这首词起势较为平淡,和苏词起篇气势雄浑有所不同。B.这首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C.“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D.“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已经发生不只一次了,历史的往事已经随江潮而逝去。2.此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周郎故事,该故事在两词中的作用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答案】1 B2【参考答案】同:两首诗都用典,同时都运

12、用了衬托手法。异:苏轼词是用周郎年少有为来衬托词人的老大无功;戴复古词是用周郎破曹时的军事力量之强与功业之伟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与国事衰颓。【解析】1.【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借助已有的语言知识和语感,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和情感上的细微差别”“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试题分析】B选项,“都对赤壁大战场面进行浓墨重彩的描绘”说法错误。对赤壁大战场面的描绘,本词用了“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这样的句子,把战争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贴切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

13、高昂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用“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刻画出波澜壮阔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传神地描绘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这些句子浓墨重采,极力渲染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并没有浓墨重彩的描绘。故选B。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核心素养的主要方面是“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内容为“能比较两个以上的文学作品在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上的异同”。【试题分析】相同点:两首诗引用周郎故事,即用典,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同时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来表达诗人情感。不同点: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遥想公瑾当年,

1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用“小乔初嫁”衬托周瑜的年轻儒雅,用“樯橹灰飞烟灭”衬托周瑜的意气风发年轻有为,用周瑜衬托对比出自己的“早生华发”“壮志难酬”;满江红赤壁怀古中用“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写出了周郎当时军事力量之强,衬托诗人当时国力之衰弱,抒发对国势衰颓的无奈忧伤之感。五、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乡子自古帝王州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城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注】本词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佳气:指产生帝王的一

15、种气,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乡子开头使用叠词“郁郁葱葱”,从整体上对金陵这一形胜之地进行描写,面对六朝“四百年”的兴亡历史,词人把它看作人生一梦,其中寄托着词人的兴亡之感。B.桂枝香“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晚秋”与下句“初肃”相对,瑟瑟秋风,万物凋零,为全词呈现出

16、一种“悲秋”的氛围。C.南乡子“上尽层城更上楼”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D.桂枝香“念往昔”一句,由登临所见自然过渡到登临所想。“繁华竞逐”涵盖千古兴亡的故事,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践行了作者“一洗五代旧习”的词学主张。2.南乡子自古帝王州和桂枝香金陵怀古是王安石同一时期的怀古之作,请简要分析两首词都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怀古之情有何不同?【答案】1 C2【参考答案】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化用了前人的诗文名句。南乡子“槛外长江空自流”以景结情,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桂枝香金陵怀古“至今

17、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解析】1.【试题分析】C选项“表现的思想情感很相似”分析错误。南乡子“上尽层城更上楼”所表现的是对古今兴亡的慨叹之情;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则是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试题分析】相同的艺术手法:这两首词都运用典故。如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晋代衣冠成古丘”中,运用了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中的名句:“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一典故。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叹门外楼头”一句中则运用了陈后主与张丽华被擒的典故。两首词在表达怀古之情的不同点:南乡子自古帝王州中“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描写曾经风流的晋朝名

18、士,如今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变成了一个个荒芜的土丘。而“槛外长江空自流”描写槛外长江流水的景色,这里以景结情,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来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两句抒发了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惆怅之情。而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是说江南各朝,覆亡相继,遗恨之余,嗟叹不已。而“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借古讽今,表达了作者对北宋王朝不能励精图治的不满。六、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扬州慢姜 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19、。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就点出“名都”“佳处”,反衬了下文今日扬州城的破败荒凉。B.“犹厌言兵”的“厌”字,很恰当地写出了人们痛恨战争和伤乱之情。C.“杜郎俊赏难赋深情”几句直抒胸臆,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D.本词下阕善于化用杜牧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波澜起伏,余味不尽。2.请从艺术手法上赏析“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答案】1 C2用典:“过春风十里”化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表现昔日的繁华。虚实结合:“过春风十里”象征昔日的繁华,此处为虚写。“荠麦青青”,为实写今日

20、的萧条冷落。对比:上下两句今昔对照鲜明,突出了今日扬州的荒凉不堪的景象。【解析】1.C项,“直抒胸臆”错,词人是借助杜牧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深沉感情。属于间接委婉达意。2.“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意思是当年垂柳夹道、春风弥漫的十里街衢,如今却是一片自生的荠菜和野麦,青色无限。这又衬托出,这里的居民大都在战乱中死亡或逃散,几乎看不到人们活动的迹象。“过吹风十里”是化用杜牧的诗句“春风十里扬州路”,用来今昔对比,以前的扬州繁华热闹,而如今只有一些野生的荠菜和野麦,一片荒凉。回忆以前的扬州是虚写,眼前的“荠麦青青”是此人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

21、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路过洞庭湖时写下了这首词。1.下面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开头三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天气、环境。洞庭湖加上与之相连的春草湖,浩瀚无垠,近中秋时节,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B.选取“西江”“北斗”“万象”等宏大的意象,凸显豪放之气。运用奇特的想象,使诗歌气魄宏大。

22、词人化身为万物之神,把西江水作美酒,把北斗星作酒器,以天下万物为宾客,体现出天人合一的超然境界。C.上阕和下阕的结尾,作者都采用了模糊表达的方式。这样写,扩大词句的内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参与想象。D.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独守高尚节操的决心和宠辱皆忘、归隐田园纵情山水的悠然、愉悦的心情。2.南宋学者魏了翁评价张孝祥的词集时说,词人“有英姿奇气洞庭所赋,在集中最为杰特”。请结合全词,分析这首词是如何刻画词人形象的?【答案】1 D2【参考答案】上阕“玉鉴琼田三万顷”“表里俱澄澈”以景衬人,表面写洞庭之景,暗含词人内心的境界,写出词人的光明磊落。下阕“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采用用典和比喻

23、的写法,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采用侧面衬托和一语双关的写法,表现了词人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采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表现词人身处逆境而却能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博大胸襟与豪迈气魄。“扣弦独啸,不知今夕何夕”采用细节描写,写出词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感慨。【解析】1.【试题分析】D选项“归隐田园”理解不当,这首中秋词是作者泛舟洞庭湖时即景抒怀之作。开篇直说地点与时间,然后写湖面、小舟、月亮、银河。此时作者想起岭南一年的官宦生涯,感到自己无所作为而有所愧疚。而且想到人生苦短不免心酸,不过由于自己

24、坚持正道,又使他稍感安慰。里面没有要归隐的意思。2.【试题分析】上片主要描写月下的洞庭湖之景,景中寓情。“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描写辽阔的洞庭湖风平浪静,万顷碧波,如洁白明净的玉鉴琼田,水天一色。“着我扁舟一叶”则是写在这广阔的、洁净如玉的湖面上,词人驾一叶扁舟,如游仙境,给读者一种恍然世外之感。“表里俱澄澈”明写湖上的坦荡景象,其实是词人光明磊落、胸无纤尘的高尚人格的生动写照,写出词人的光明磊落。下片开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词人回忆自己在“岭海”任职多年,但“孤光自照”,自己无愧于心,“肝肺皆冰雪”,采用比喻手法,其中“孤光”是用典,出自苏轼西江

25、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张孝祥用了“孤光”这一典故,表明词人不被人所理解,同时词人也无需别人理解,只能与孤月作伴,引清冷的月光相照。表达了词人不同流合污的高洁的人格。“短发萧骚襟袖冷”,自己头发稀疏,不耐风寒。此处用的是侧面衬托的笔法,表明词人恪尽职守、一心为民的风范。“稳泛沧浪空阔”,表明词人孤高傲世的心态,尽管自己对朝廷披肝沥胆,却仍然被奸佞的谗言所中伤,身处这种逆境,自己不改初衷,仍稳稳地泛舟在这碧波浩淼的湖面上。此句一语双关,既是眼前泛舟之景,又暗喻词人对现实社会中的政治风浪安之若素的态度,表现了宽广的志士胸怀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中,词人

26、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气魄宏大。词人要舀尽长江的水为酒,把呈勺子形的北斗七星当作酒杯,邀请天地万物为宾客来和他一起细斟慢酌。作者不为逆境所打败,而是雄心豪情不减,采用想象和夸张的写法,用丰富而雄阔的意象表现词人身处逆境而却能与宇宙融为一体的博大胸襟与豪迈气魄。“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作为结尾,此时词人意兴达到极致,情不自禁地叩击船舷,对天狂啸,忘记了今晚是什么时辰。此时的词人,仿佛与浩瀚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宠辱皆忘,物我难分。写出词人对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无限感慨。八、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

27、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念奴娇秣陵吊古屈大均萧条如此,更何须,苦忆江南佳丽。花柳何曾迷六代,只为春光能醉。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秦淮波浅,忍含如许清泪。任尔燕子无情,飞归旧国,又怎忘兴替。虎踞龙蟠那得久,莫又苍苍王气。灵谷梅花,蒋山松树,未识何年岁。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注】秣陵:今南京。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王气:古人迷信望气之术,认为帝王所在之地有“王气”。石人: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28、一项是( )A.两首词均为怀古之作,桂枝香金陵怀古开篇以“初肃”呈现“悲秋”氛围,念奴娇秣陵吊古开篇直抒胸臆,以“萧条如此”的感慨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B.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彩舟”“云淡”色彩鲜明,“星河”“鹭起”虚实相生。这两句不仅生动展现了整幅金陵秋景图,而且进一步开拓了词人和读者的观察视野。C.念奴娇秣陵吊古中“玉笛风朝,金笳霜夕,吹得天憔悴”点出了当政者沉迷于笙歌管弦的声色享乐,最终失去了政权,饱含深沉的兴亡之叹。D.念奴娇秣陵吊古中“虎踞龙蟠”,表明金陵地势的险要,但作者认为地势虽好,也未必能长治久安,不能恃之无恐。2.两首词的下片均以抒情见长,情感丰富,请加以具体赏析。【答案】1 B

29、2【参考答案】桂枝香金陵怀古下片借古讽今,化用典故,表达出对六朝竞逐奢靡而相继灭亡的悲叹之情,同时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覆辙。念奴娇秣陵吊古下片化用典故,运用拟人手法,既提醒统治者不能倚仗地势,而应善自为政,才能长治久安,也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沧桑(兴亡)之感。【解析】1.【试题分析】B选项“虚实相生”错,“星河”是静景,“鹭起”是动景,应为动静相生。2.【试题分析】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尾三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杜牧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讽喻北宋统治者的荒淫享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之情。提醒北宋统治者要奋起变革,才可避免重蹈六朝覆辙。念

30、奴娇秣陵吊古下片化用典故,运用拟人手法,“石人犹在,问君多少能记”意思是明皇陵前的石雕人像,至今仍在,它们难道还能把这如烟往事记起?这两句诗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向明孝陵旁历经风雨,至今仍在的石人石马发问,抒发了诗人心中物是人非、世事沧桑之感。九、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丁年:壮年。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31、项是( )A.首句实写苏武与汉使相见时的情景。“魂销”二字真切传神地写出苏武骤然见到汉朝使者时悲喜交加、难以言状的强烈而复杂的感情。B.“古祠高树”,描绘眼前苏武庙景物,由古及今,写建筑与古树都不知道苏武生前所历尽的千辛万苦,更不了解苏武坚贞不屈的价值,寄寓了人心不古、世态炎凉的感叹。C.颈联中“回日”“去时”对举,写出使和归国后的人事变换,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感慨,也暗含了苏武留胡时间之长、所经受的磨难之多。D.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尖锐,故诗人刻画白发丹心、心向故国的汉臣形象来表彰民族气节,歌颂忠贞不屈。2.“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尾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抒发

32、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 C2【参考答案】在昏暗的傍晚,放眼远望,只见笼罩在一片荒烟中的连天塞草,和丘陇上归来的羊群。这幅图画,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3【参考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用典)的表达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也可说是用典。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汉武帝追悼怀念的悲凉之情,抒发了诗人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

33、之情,也寄托着诗人的爱国情怀。【解析】1.【试题分析】C选项“写出使和归国后的人事变换”错误,应为从匈奴回国时与出使时。2.【试题分析】“陇上羊归塞草烟”意思是: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通过边塞、羊群、塞草、荒烟几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荒塞归牧图。傍晚,日光昏暗,放眼远望,只看到连天塞草,草原荒烟,以及丘陇上归来的羊群,通过这些意象写苏武胡地牧羊时环境的艰辛、荒凉,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概括了幽禁匈奴十九年的日日夜夜,表现出贫贱不能移其爱国之志的胸怀。3.【试题分析】“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描写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

34、逝。由注释可知,“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运用了借代修辞。就意象而言,陵墓、秋波、逝川三个意象同样给人以荒凉萧条之感,可见本句运用了以哀景衬哀情的手法,用萧条冷落的环境表现苏武归国后的伤感之情。“逝川”化用了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逝川”这一意象写出时光的流逝,物是人非,武帝不再,自己年华逝去,写出苏武追悼武帝的情感。这一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回国后,昭帝“诏武奉一大牢谒武帝园庙”。这种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

35、的感情。最后一笔,真实感人地展现了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十、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二月二日唐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与箫笛不同,吹笙必天暖。首联“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B.花仍在开,柳仍在舒,“无赖”二字用得极好,日本译Charming为爱娇,亦极好,与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有异曲同工之妙。C.颈联“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

36、抒写建功立业所必须付出的艰辛及取得的成就。D.末联春江水涨,风雨吹打,本是作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笔墨至此,字字化工。2.昭昧詹言曾评价此诗:“五六阔大。收妙出场。起句叙,下三句景,后半情。此诗似杜公。”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 C2【参考答案】乐景衬哀情,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拟人、对比,不管是无赖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比。用典,用陶渊明的井灶有遗处和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羁泊天涯的痛苦。以景结情,春江水涨本为喜悦,但却不断撩动着作者欲归而

37、不得的羁愁。【解析】1.【试题分析】C选项“抒写建功立业所必须付出的艰辛及取得的成就”错误,实际上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2.【试题分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记叙作者在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写作者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的春色绚烂色彩。前四句写自然景物赏心悦目的“美”,后四句写自己失意后凄苦不堪的“愁”,情景紧密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诗人要写离愁,却偏偏把景物写得很美。眼前这春景越美,作者的愁意就越浓。可见,诗中以乐境反衬愁思,以美丽的春

38、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然而,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不管是“无赖”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

39、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运用典故,转写作者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渊明(字元亮)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尾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以景结情,写新滩流水在作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的作者耳

40、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抒发了欲归而不得的羁愁。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捣衣诗南朝梁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闺怨诗,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李白子夜吴歌秋歌中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抒发的也是这种情感。B.第一联用虚笔,女主人

41、公想象丈夫久久不归,可能是因为风波之阻,丈夫不得不滞留他方,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C.第三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夕阳西下,鸟儿归巢,反衬游子有家难归;秋虫对户悲鸣,悲伤的叫声烘托思妇的惆怅。D.第四联照应题目,由眼前想到来年,慨叹来年春天,游子应穿上轻薄的春服,脱下破旧的冬衣。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寄托关切思念之情。2.这首诗的第二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此联的精妙。【答案】1 D2【参考答案】想象(或虚实结合):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应是秋云飘飞的时节,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写湘君虔诚地盼望湘夫人的到

42、来,颔联化用此典故,含蓄而生动地写出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子归来的情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选用“木叶下”“秋云飞”等具有悲秋色彩的意象,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对仗(或对偶):内容上,上句写南方的女子思念丈夫,下句写北方边塞的丈夫迟迟不归。词性上,“亭皋”与“陇首”相对,都是表地点的名词;“木叶”与“秋云”相对,皆为秋天的意象;“落”与“飞”则皆为动词,两词使画面具有动态美。音韵上,上下两句平仄相反。【解析】1.【试题分析】D.“表现边塞环境的恶劣”错误。“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最后两句是思妇的内心独白:眼下已是木叶纷飞的深秋,等到裁就寒衣,寄到远在千里之外的陇首塞北,那里已是春

43、回大地,应当穿上春装了,哪里能及时见到我寄去的御寒的冬衣呢?这一设想,不仅显示了南北两地的遥隔,而且透露出思妇对远人的体贴与关切,将捣衣的行动所包含的深情蜜意进一步表现出来了。故选D。2.【试题分析】运用想象或虚实结合的手法。上句是思妇捣衣时眼中所见之景。下句是思妇心中所想之景。陇首,此处即泛指北方边塞之地。思妇由眼前“亭皋木叶下”的深秋景象,联想起丈夫所在的陇首一带,此刻也是秋云飘飞的时节了,想象中含有无限思念与体贴,表达了对游子的思念之情。用典。“亭皋”,水边平地,暗切思妇所在的江南。“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境,暗透思妇在秋风起而木叶下的季节盼望游人归来

44、而“目眇眇兮愁予”的情景。对仗。上下两句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词义相关。“秋云飞”的意象,不但明点秋令,而且象征着游子的飘荡不定(浮云常被用作游子的象喻)。这一片飘荡无依的“秋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呢?两句一南一北,一女方一男方,一实景一悬想,不但对仗工整,形象鲜明,而且由于意象富于蕴涵,能引发多方面的联想。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上看,似单纯写景,而思妇悲秋叹逝、怀念远人的感情即寓其中,意绪虽略带悲凉,而意境疏朗阔远,生动表现了怀人的主题。十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观 书于 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45、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B.颔联写自己阅读时一眼扫过三千字,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C.颈联上句写坚持经常读书,思想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永远清澈,这一感受与朱熹的观书有感如出一辙。D.观书写出了诗人自我的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意趣高雅,风格婉约,说理形象,颇有感染力。2.诗歌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 D2【参考答案】一是用典,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6、”句,写出了读书使人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二是比喻,勤奋攻读让人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吹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解析】1.【试题分析】D选项“风格婉约”错,应为“风格率直”,“多情似故人”“每相亲”“直下三千字”“全无一点尘”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所以其风格应为“风格率直”。2.【试题分析】颈联“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意思是,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像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运用比喻,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像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的爱国词人。本词是作者在建炎三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而作。楚词:亦作“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午日:端午节。戎葵:即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热门考点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用典抒情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