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6857 上传时间:2018-10-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湖北省宜昌市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本试题卷共 8 页,四大题 22 小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 座位号 填涂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 草稿纸 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 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卷 阅读题( 70

2、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中国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底气之根。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在发展的早期,各种思想学派精彩纷呈,多角度地体现中华智慧的全面性和丰富性。恩格斯说过:“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发现以后的所有观点的胚胎、萌芽。”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国历史上思想学派众多,各有持论,各有辉煌,虽有差异,但不是彼 此隔绝。易传云:“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和而不同,海纳百川,中华传统文化是由各派思

3、想从各种角度切入的关于宇宙人生、治国理政、立德树人相异相成的大智慧,取之不竭、常用常新。 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人文文化,它最关注的是现世而非来世,是人间而非天堂 它是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宗教的超越性和神圣性往往引导人们与现实相脱离,马克思是极力反对神性化的文化的,他说,“废除作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实现人民的现实的幸福。要求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 ,也就是要求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中国历来不是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的国家。传统中国的治国理政,立德教民,是依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而非神谕或上天启示。在中国,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历代思想家的学说主要是现实的智慧,而无

4、关来世。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和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的都是- 2 - 这种世俗精神、人世情怀。 中华传统文化的现实关怀,并非没有超越性和神圣性。中华传统文化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其自身就包含超越性,即超越个人的利益, 心中有“大我”而不是“小我”;具有神圣性,因为它怀有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以身殉道、以身殉国,而不是临难图苟免,贪生怕死。中华民族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也没有宗教殉教者、没有对宗教战争杀戮者的赞美,有的则是对为国牺牲者的歌颂。屈原的九歌国殇就是对战死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旌蔽日兮

5、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摘编自陈先达论文化自信的底气) 1. 下 列 关 于 原 文 内 容 的 理 解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A. 中华传统文化让文化自信有底气,而早期精彩纷呈的学派,体现了智慧的全面性、丰富性。 B.“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虽然各家学派持论有别,但目的相近,并不彼此隔绝。 C. 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海纳百川

6、,其讨论的是宇宙人生、治 国理政、立德树人的大智慧。 D.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导,最关注的是现世、人间,是人的文化,本质为人文文化。 2. 下 列 对 原 文 论 证 的 相 关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 分) ( ) A. 因宗教的超越性和神圣性容易引导人们与现实相脱离,造成马克思极力反对神性化文化。 B. 非政教合一、皇权与神权共治,说明传统中国据思想家的教导和智慧治国理政,立德教民。 C. 作者引用范仲淹和张载的名言,证明历代思想家的学说是现实智慧,世俗精神与人世情怀。 - 3 - D. 中 华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性与神圣性,把为国家为民族而勇于牺牲作为最高价值就

7、是例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一如恩格斯所言,我们也能从祖先留下的丰富遗产中,发现后来各种学说的胚胎与萌芽。 B.“抛弃关于自己处境的幻想”“抛弃那需要幻想的处境”是马克思反对神性文化的两个要求。 C. 屈原九歌国殇歌颂了战士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超越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与信仰。 D. 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我们 不单具有现实关怀,而且还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 (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 蒲公英的歌唱 教育局来信了。 老周拿着那个印着火红大字的牛皮纸信封,如拿着一颗不知道该怎么拆卸的炸弹。作为

8、一个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的校长,他从来没有遭遇到如此隆重的事情。此前,教育局要找他,都是一个电话,内容大多是让他协助调查邻校的打架事件或卖花团伙招未成年人上街行骗等事情。或者,就是严斥他那只有半个篮球场的校园体育设施不达标? 他硬着头皮打开信封,以最坏的打算读完那份短短的信。信上说:六一儿童节将 至,请贵校组织节目,参加区上的文艺调演。 犹如大牢里的死刑犯,原以为接到的执行判决居然是无罪释放,差点没跳起来。他把信反复读了几遍,确信不是自己眼花了,一颗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光高兴没用,当务之急,是得去找老师,弄出个好的节目,才不辜负上级。 他赶紧进城到艺术馆,想去请那里的老师们帮忙。老师们都很忙

9、,一听说连三百元一小时的课时费都交不起,而且还要坐两路公交再转火三轮才能到达他的学校,于是果断地拒绝了。整整一天,他得到的结果都一样,不同的只是有人听他说完而有人只听他说了一半或更少。 晚上,错过末班车的老 周走在雨后的大街上,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就在他不知道- 4 - 该向谁说说委曲的时候,从远处桥洞下传来一阵凄凉的吉它声,那声音如泣如诉,令他忍不住走了过去,看见琴声起处,一个犀利哥样的长发男人蹲在桥墩旁,脚边乱七八糟地躺着一堆酒瓶。 他小心地走过去,那人也只当他是一阵风,没有理会,继续弹着吉它并唱起歌,那歌是老周从没听过的,讲的是一个失去女儿的父亲在大地上流浪却再也找不到那个可爱的小天

10、使。老周也是一个女儿的爸爸,特别能引起共鸣,听着听着,不觉已是泪流满面。 因着这几滴泪,他们接上话来,并一直聊了起来,到天明时,老周 已大体明白对方是个音乐家,因为女儿得了脑癌不治身亡而痛不欲生,四处漂泊地想挣脱痛苦,而且,老周还知道并坚信,这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他扛着老天送来的老师回到学校,等了一整天,老师才醒,虽然说话依旧有些颠三倒四,但大至能明白老周的请求,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几天后,写出了一首歌曲,歌词大意是讲一个不知道父母是谁的蒲公英在星空下寻找人生的答案,并且发出为什么只有美丽的鲜花才有明天的感叹。但最终,蒲公英看到普照的阳光,并寻找到生命的意义,它落地生根,开枝

11、散叶,长成一株美丽的生命。 老周很喜欢这首歌, 曲调很美,歌词的意境与学校孩子们的心境相契合,当然,最令他喜欢的还是蒲公英的结局。 没有伴奏,音乐家为他们设计了无伴奏童声合唱。经过几天的排练,杂乱失控的声音,便被天籁般流畅和谐的演唱所代替。仓库改造的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传出了悠扬的歌声。为了配得起这歌声,老周花血本为孩子们订制了一套城里孩子们穿的校服,浅蓝的裙子白色的衬衣,把小家伙们包装得鲜亮整齐。为此,他推迟了给老师们发工资,但老师们并没像以往那样不高兴,纷纷说,这事,值得支持。 演出那天,一个跑野的家长开着他的金杯车把孩子们送到演出的剧场门口,音乐家 也破天荒理了发,换了身干净的衣服,帅气

12、地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二十几天的辛苦终于结出了果实,老周脸红红的,眼亮亮的,微笑着,一语不发。 当老周走进剧场去签到时,负责签到的张科长很困惑地问:你们怎么来了? “我们收到通知来的。”老周既兴奋,又有些惴惴不安地递上通知。 科长把通知捻过来,像检验伪钞一般仔细看了一遍,然后一拍脑门说:“发错了,这是谁干的?明明是通知你们限期关闭学校,怎么装成文艺调演通知了?这不是乱弹琴吗?”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飘了回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向孩子们解释这次不知是自己还是别人犯的错误,他 觉得这比让他结束办了多年但终于还是没修成正果的学校更让他难过。 - 5 - 远处飘来一阵蒲公英的吟唱,那是他的孩子们在做最后

13、一次练习,周围路过的人们都感叹:这歌真好听啊! (选自小小说)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小说的开头颇具匠心,“教育局来信了”,既交代了整个故事的起因,又造成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小说写老周找老师帮忙却遭到冷遇的情节,体现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紧张,主要是借此表达对不关心弱势群体的人的不满。 C. 音乐家的歌声里有对孩子的“爱”,听完音乐家的故事,老周坚信音乐家是“天可怜他,给他送来了排练节目的老师”。 D. 小说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如“一把兴奋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心情像他的影子一样绝望”“老周像被太阳晒过的泡泡糖”等。 5. 请概括小说中老周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5 分) 6. 小说以孩子们的歌唱结尾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 分) - 6 - (三)实用 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材料一: 2011 年 6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湖北省宜昌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