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调研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 满分: 16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与表达(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遒 ( qi)劲 遏 ()止 缱 绻 ( qun) 橘 ( j)子洲 B什 刹 海( ch) 颓 圮 ( p) 静 谧 ( m ) 寥 廓 ( ku) C通 衢 ( q) 轻 蔑 ( mi) 惆 (chu)怅 悲 怆 ( chung) D 恣 意 ( z) 漂 泊 ( b) 饿 殍 ( f) 矫 ( jio)饰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戕害 熠熠闪光 九牛一毛
2、 流岚虹霓 B曙光 萦青缭白 茕茕孑立 斑阑锦缎 C瞳孔 玲珑剔透 无处逃遁 杜娟啼血 D脊骨 不屈不挠 百舸争流 沧茫大地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缘 染溪: 沿着 假 舟楫:凭借,利用 B 凌 万顷之茫然: 越过 浪 遏 飞舟:阻止 C 既望 : 农历每月十五 峥嵘岁月 :不同寻常的日子 D举酒 属 客:致意,引申为劝酒 觉 而起,起而归:睡醒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 能积累某些知识,也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 还有青年和壮年 ,也就成立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
3、 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 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 A 虽然 而且 从而 B 纵然 或者 从而 C 虽然 或者 而且 D 纵然 而且 而且 5下列文学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戴望舒,当代诗人,被称为“雨巷诗人”,诗风低回婉转,情意绵长,追求意象的朦胧,艺术感染力很强。 B韩愈,字退之,河南人,是唐代中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和刘禹锡合称“韩刘”,- 2 - 都属于唐宋八大家。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 子等,话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D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有作品荀子传世。 6结合所学内容,下面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4、 ) A我心归去里,韩少功提出一个非常别致的观点:“只有艰辛劳动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B“这幢清寒的小屋,远离通衢,茕茕孑立于田野之间,隐蔽在花园的密林深处。”这句话选自肖邦故园。 C江南的冬景描写江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呼吁大家要保护环境,和自然融洽相处。 D沁园春长沙上片描写了绚丽多姿、生机勃勃的秋天景色,下 片则是由眼前之景,描写了对过去青少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众多的作家中,我最敬佩巴金老人。他 胸无城府 ,朴实无华,心灵如蓝天一般透明。 B 现在有些父母教育小孩子不要随意捡别人丢弃的东西,防止被人敲
5、诈。专家指出这种让孩子 路不拾遗 的做法会让孩子从小就心灵冷漠。 C 奥巴马的竞选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 闪烁其辞 ,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D 晚上,一个小偷先是在门外徘徊,然后 登堂入室 ,把张叔叔家几个房间里的首饰和现金一扫而光。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清理冰雪的过程中是否可以使用融雪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大家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 当五月的哈尔滨已是暖风拂柳的时候,长白山还是白雪皑皑,不能不令人赞叹。 C 2008 年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发起者罗红先生起了决定作用。 D 医学表明:神经生长因子具有修复受损脑神经、营养神经元,可以用于治疗帕金森氏
6、病。 二、 名句默写 9. 把下列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0 分) (1)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 (毛泽东沁 园春长沙) (2) ,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3)锲而不舍, 。 (荀子劝学) - 3 - ( 4)是故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 5)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 6)月出于东山之上, 。 (苏轼赤壁赋) ( 7)舞幽壑之潜蛟 , 。 (苏轼赤壁赋) (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 (苏轼赤壁赋) ( 9)哀吾生之须臾, 。 (苏轼赤壁赋) 三、 古诗赏析( 10 分) 东 坡 苏 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
7、,自爱铿 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 10.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5 分) 11.请结合全诗赏析“锵然”一词的妙用?( 5 分) 四、文言文阅读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 8 题。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
8、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 4 - A.意有所极,梦亦同 趣 趣:同“趋”,往,赴。 B.箕踞而 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 际
9、际:边际。 D.心凝形 释 ,与万 化冥合 释:解除束缚。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则施施 而 行 而 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B.醉 则 更相枕以卧 于其身也, 则 耻师焉 C.其高下 之 势 欲人 之 无惑也难矣 D.游 于 是乎始 取之 于 蓝而青于蓝 14.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文章两次写满酌而归,第一次反映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闷抑郁的内心感受,第二次反映作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慰;前后对比突 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独特感受。 B.文章前部分写以往游览时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西山则表现
10、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的高洁人格。 C.全文紧扣“始”字落笔,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看似简单的“始”字,在篇中不可或缺,语约意丰。 D.文章对形容词、动词的选用准确传神,收到了独特的表达效果。在游历中,将西山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地刻画出来,富于静态美,毫无雕琢做作。 15.翻译句子。( 9 分)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3 分) 3 分)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 分) 五、现代文阅读( 28 分) (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 18 题。 (15 分 ) 凡在
11、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 ;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 5 - 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 ;冬 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 西北风 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象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
12、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 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 ;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 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 ;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 !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 ;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 ;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 ;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象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 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 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