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770207 上传时间:2020-10-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9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九年级下册整理复习九年级下册整理复习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整理复习九年级下册所学知识 2.总结常见题型及对应方法 重难点分析:重难点分析: 1.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题型 2.酸碱盐综合实验题型 情景导入:情景导入: 复习引入 第八单元 一、金属材料 纯金属(90 多种) 合金(几千种) 2、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 ,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3、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

2、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4、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金属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1、金属材料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5、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 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

3、.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 21 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 , 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2、金属 + 酸盐 + H2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 “前换后,盐可溶” ) Fe + CuSO4 = Cu + FeSO4 (“湿法冶金”原理) 三、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4、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除 K、Ca、Na) 四、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铁的冶炼 (1)原理:在高温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3CO +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 常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主要成分是 Fe3O4 ) 、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5、Fe2O3 ) 2、铁的锈蚀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 O2、水接触(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 (铜生铜绿的条件:铜与 O2、水、CO2 接触。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2)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措施: 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清洁、干燥 表面涂保护膜:如涂油、刷漆、电镀、烤蓝等 制成不锈钢 (3)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蒸气反应,因此铁制品可以全部被锈 蚀。因而铁锈应及时除去。 (4)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 的抗腐蚀性能。 3、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防止金属腐蚀 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合理

6、开采矿物 寻找金属的代用 意义: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例 1.下列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物质相互转化关系图,其中 B 为黑色固体,N 为蓝色 沉淀,其中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D 的化学式为 CaO 。 (2)BA 的化学方程式为 CuO+CO Cu+CO2 。 (3)C 和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 ,其基本反 应类型为 复分解反应 。 【分析】根据 B 为黑色固体,B 与硫酸反应生成的 C 会生成蓝色沉淀 N,所以 N 是氢氧化 铜沉淀,C 是硫酸铜,E 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 F 会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所以 F 是氢

7、氧化 钠, 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所以 A 是二氧化碳, M 高温生成二氧化碳和 D, 所以 M 是碳酸钙,D 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 E 是氢氧化钙,然后 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 (1)B 为黑色固体,B 与硫酸反应生成的 C 会生成蓝色沉淀 N,所以 N 是氢 氧化铜沉淀,C 是硫酸铜,E 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 F 会与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所以 F 是氢 氧化钠,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 A 是二氧化碳,M 高温生成二氧化碳 和 D, 所以 M 是碳酸钙, D 是氧化钙,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所以 E 是氢氧化钙,

8、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 D 的化学式为 CaO; (2) BA 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 CuO+CO Cu+CO2; (3)C 和 F 的反应是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答案为: (1)CaO; (2)CuO+CO Cu+CO2; (3)CuSO4+2NaOHCu(OH)2+Na2SO4,复分解反应。 练习 1.向一支装有少量 CuO 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 题。 (提示:CuSO4+2NaOHCu

9、(OH)2+Na2SO4) (1)图 A 实验中加入过量稀 H2SO4 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 CuSO4+H2O ; (2) 图 C 实验中加入过量稀 H2SO4 后, 反应停止后, 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H2SO4、 Na2SO4、CuSO4 ; (3)如图 D,向图 C 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在铝丝表面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 ,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铝丝。 甲同学通过观察,认为试管中溶液里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铜,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为无 色 ; 在甲同学分析基础上, 乙同学认为要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成分, 只需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BDE (

10、填序号)即可。 A酚酞溶液 BZn 粒 C稀盐酸 DCu(OH)2 ECaCO3 粉末。 【分析】 (1)考虑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 (2)考虑硫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 水; (3)依次根据反应情况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 (1)硫酸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故填: CuO+H2SO4CuSO4+H2O; (2)A 中加入过量硫酸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B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图 C 实验中加入过量稀 H2SO4 后,

11、硫 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 C 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铜; (3)C 实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铜,向图 C 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 打磨的铝丝,铝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因此在铝丝表面能 观察到的现象是: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 甲同学通过观察, 认为试管中溶液里的溶质不含有硫酸铜, 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为无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铝,没有硫酸铜,是否含有稀硫酸不知道,因此乙同学认为要 确定溶液里的溶质成分,只要确定是否含有硫酸即可,A 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12、,无法确定; B 加入锌粒,若产生气泡,则有稀硫酸,否则没有;C 加入稀盐酸无法确定是否有稀硫酸;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溶液;E 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气体,故选 BDE。 故答案为: (1)CuO+H2SO4CuSO4+H2O; (2)H2SO4、Na2SO4、CuSO4; (3)产生气泡,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为无色;BDE。 第九单元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 如 CuSO4 为蓝色 FeSO4 为浅绿色 Fe2(S

13、O4)3 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Ca(OH)2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饱和溶液不一定

14、是浓溶液 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 NH4NO3 溶解 溶解放热:如 NaOH 溶解、浓 H2SO4 溶解来源:学|科|网 Z|X|X|K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 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g 溶剂状态:达到饱和质量: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 36g 含义: 在 20时,在 100 克水中最多

15、能溶解 36 克 NaCl 或在 20时,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 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4)溶解度曲线 例: (1)t3时 A 的溶解度为 80g (2)P 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 和 C 的溶解度相同 (3)N 点为 t3时 A 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 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 为饱和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溶剂、加溶质 升温、加

16、溶剂 80 0 t1 t2 t 3 N t S P A B (4)t1时 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 A 溶解度是 80g 。 (7)t2时 A、B、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1 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 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 次为 ACB (8)除去 A 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 A 与 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 2、气体的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 101kPa 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 1 体积水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

17、响因素:气体的性质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 (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 NaCl(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KNO3) 三、溶质的质量分数 1、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2、在饱和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 C%= 100%(C S) 3、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用固体配制: 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2)用浓溶液稀释(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步骤:计算、量取、稀释 仪器:量筒、滴管、

18、烧杯、玻璃棒 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S 100+S C 例 1.如图是 A、B、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 点含义 t1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2)t2时,将 15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 g; (3)若 A 物质中含有少量的 B 物质,提纯 A 物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 (填 “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 ; (4)t3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B、A、C 。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从而确定物

19、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 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 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 点含义是:t1时,A、C 两物质 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20g,所以将 15gA 物质放入 50g 水中,充分溶 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60g; (3)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 所以若 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 B物质, 提纯 A 物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1时,B 物质的溶解度最大,A 物质的溶解度次之,降低温度,

20、A、B 物 质会析出晶体, C 物质不会析出晶体, 应该按照 t2时的溶解度计算, 所以 t3 时,将 A、B、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 故答案为: (1)t1时,A、C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60; (3)降温结晶; (4)B、A、C。 练习 1.向装有 10.0g 铜锌合金的烧杯中加入 50.0g 某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 物质的总质量为 59.8g。求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为 0.2 g; (2)该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出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2)根据锌与

21、硫酸反应的方程式,由氢气的质量求出所消耗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再 结合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求出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10.0g+50.0g59.8g0.2g (2)设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x Zn+H2SO4ZnSO4+H2 98 2 x 0.2g 98 x = 2 0.2g x9.8g,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9.8g 50.0g 100% =19.6% 故答案为: (1)0.2; (2)19.6%。 练习2.取 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Ba (OH) 2 溶液于烧杯中, 逐渐加入质量分数为 20%的H2SO4 溶液。实验过程中,

22、溶液的 pH 与加入 H2SO4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Ba(OH)2 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0.1% ,当加入 9.8gH2SO4 溶液时,溶液的 pH 大于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7 (2)计算 Ba(OH)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可以进行相关方面 的判断和计算。 【解答】解: (1)Ba(OH)2 中钡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37 171 100%80.1%; 由图中信息可知,当加入 19.6g 稀硫酸时,稀硫酸恰好和氢氧化钡完全

23、反应,当加入 9.8gH2SO4 溶液时,氢氧化钡过量,溶液的 pH 大于 7。 故填:80.1%;7。 (2)设氢氧化钡的质量为 x, Ba(OH)2+H2SO4BaSO4+2H2O, 171 98 x 19.6g20% 171 x = 98 19.6g20%, x6.84g, Ba(OH)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84g 100g 100%6.84%, 答:Ba(OH)2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6.84%。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 、盐酸(HCl) 、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

24、(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浓盐酸 浓硫酸 颜色、状态 “纯净” :无色液体 工业用盐酸:黄色(含 Fe3+) 无色粘稠、油状液体 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 无 特性 挥发性 (敞口置于空气中,瓶口有白雾) 吸水性脱水性 强氧化性腐蚀性 用途 金属除锈 制造药物 人体中含有少量盐酸,助消化 金属除锈 浓硫酸作干燥剂 生产化肥、精炼石油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1)与酸碱指示剂的

25、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 (4)碱 + 酸 盐 + 水 (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试剂 Cl - AgNO3 及 HNO3 SO4 2- Ba(NO3)2及 HNO3HCl 及 BaCl2 CO3 2- HCl 及石灰水 三、碱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放热) 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俗名 烧碱、火碱、苛性钠(具有强腐蚀性) 熟石灰、消石灰 制法 Ca(OH)2+

26、Na2CO3= CaCO3+2NaOH CaO +H2O= Ca(OH)2 用途 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 化工原料:制肥皂、造纸 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氢氧化钠 工业:制漂白粉 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波尔多 液 建筑: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 OH -) (1)碱溶液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非金属氧化物+碱 盐+水 (3)酸+碱 盐+水 (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四、非金属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化 学 性 质 (

27、1)大多数可与水反应生成酸 CO2+H2O= H2CO3 SO2+H2O= H2SO3 SO3+H2O= H2SO4 (1)少数可与水反应生成碱 Na2O +H2O= 2NaOH K2O +H2O= 2KOH 可溶 BaO +H2O= Ba(OH)2 性碱 CaO +H2O= Ca(OH)2 (2) 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CO2 +Ca(OH)2= CaCO3+H2O (不是复分解反应) (2) 碱性氧化物+酸 盐+水 Fe2O3+6HCl= 2FeCl3+3H2O 注: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 Cu(OH)2 加 热CuO +H 2O 2Fe(OH)3 加 热

28、Fe 2O3+3H2O 五、中和反应五、中和反应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pH 1、定义:酸与碱作用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OH +H+= H 2O 3、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用于医药。 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0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 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pH 试纸 用玻璃棒 (或滴管) 蘸取待测试液少许, 滴在 pH 试纸上, 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读出溶液的 pH(读数为整数读数为整数)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 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29、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4)酸雨:正常雨水的 pH 约为 5.6(因为溶有 CO2) ;pH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OCHNCaPKSNaClMg 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0.01% Fe、Zn、Se、I、F 等 二、人体中的常量元素 1、钙 99%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1)成人体内约含钙 1.26g,主要以 C a10(PO4)6(OH)2 晶体的形式存在 (2)来源:奶类、绿色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 (3)钙过多:结石、骨骼变粗 过少:青少年佝偻病、发育不良 老年人骨质疏松 (4)补钙产品:钙中钙;葡萄糖酸钙; 2、钠

30、和钾 (1)Na+ 存在于细胞外液人体内含钠 80g120g K+ 存在于细胞内液成人每千克含钾约 2g (2)作用: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维持体液恒定的 pH(如血液的 pH7.35-7.45) 三、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必需元素(20 多种) Fe、Zn、Se、I、F 等 对人体有害的元素 Hg、Cr、Pb、Ag、Ba、Al、Cu 等 元素 对人体的作用 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的影响 Fe 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 缺铁会引起贫血 Zn 影响人体发育 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Se 有防癌、抗癌作用 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 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 I(碘) 甲状腺素

31、的重要成分 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 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 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F(氟) 能防治龋齿 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 氟骨病 例 1.下列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陶瓷 B黄铜 C羊毛 D塑料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 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陶瓷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B、黄铜是铜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练习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焙制糕点 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用灼烧法鉴别棉线与羊毛 D胃酸过多的病人应多食用食醋 【分析】A、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气体 B、灭火的方法有: (1)与空气(或氧气)隔绝 (2)降温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3)撤 走可燃物根据灭火原理进行分析即可 C、根据它们燃烧时所发出的不同气味进行鉴别 D、根据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分析 【解答】解:A、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 化碳气体,可用小苏打焙制糕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用锅盖盖住着火的油锅隔绝

33、氧气,会使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棉纤维为 C、H、O 元素组成的,燃烧时没有气味气体产生,灰烬为粉末;羊毛纤维是 蛋白质,燃烧时闻到烧焦的羽毛味,灰烬为粉末,故选项说法错误。来源:163文库 D、由于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所以,胃酸过多的病人应服用小苏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例 2. 下列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天然气燃烧 C蔗糖溶于水 D食物腐烂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 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锅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

34、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蔗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练习 1.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其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铜丝用作导线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分析】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和性质;B、二氧化碳用于灭 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 也利用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 的化学性质;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

35、 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 【解答】解:A、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和性质;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利用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二氧化碳既不能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铜丝用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练习 2.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入洗涤剂乳化,以有效洗净碗碟上的油污 B将水烧开后再饮用,可有效防止硬水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C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 D火灾

36、时用水灭火,可有效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分析】A、根据根据洗涤剂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B、根据硬水对身体造成的危害和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进行解答; C、根据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进行解答; D、根据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A、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将大的油滴颗粒分解成小的油滴微粒, 便于用水冲掉,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硬水是指用含较多钙离子、镁离子的水,人长期饮用硬水容易得结石,生活中常用加热 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C、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量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可有效 缓解温室效应,故选项说

37、法正确。 D、用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能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 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30 分) 1 (3 分)为预防甲型 H1N1 流感,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两只体温计。学了化学之后,我认为 每次测量体温后最适合给体温计消毒的方法是( ) A用自来水冲洗 B在沸水中煮 2030 分钟 C用医用酒精棉球擦拭 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烤 【分析】根据消毒的具体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用自来水冲洗不能达到消毒的目的,故错误; B在沸水中蒸煮可以的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不适用于体温计消

38、毒,故错误; C医用酒精可以杀死病菌微生物,所以可用于体温计消毒,故正确; D在酒精灯火焰上烧可以的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不适用于体温计消毒,故错误。 故选:C。 2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 A五个氢原子:H5 B三个水分子:3H2O C四个钙离子:2Ca+2 D四个铵根离子:4NH3+ 【分析】A、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 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B、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 的数字 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39、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 D、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 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 加上相应的数字 【解答】解:A、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 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五个氢原子表示为:5H,故选项表示错误。 B、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 应的数字,则三个水分子可表示为:3H2O,故选项表示正确。 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

40、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四个钙离子可表示为:4Ca2+,故选项表示错误。 D、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 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 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四个铵根离子可表示为:4NH4+,故选项表示错误。 故选:B。 3 (3 分)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中和胃酸过多 B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铜丝可用作导线

41、【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已有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中和胃酸,错误; B、二氧化碳能参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用作气体肥料,正确; C、干冰圣湖吸热,能用于人工降雨,正确; D、铜具有导电性,能用作导线,正确; 故选:A。 4 (3 分)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中 PH 质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物质 醋酸 CuSO4 溶液 KCl 溶液 水 K2CO3溶 液 NaOH 溶液 PH 7 7 7 7 7 7 APH7 一定是酸的溶液 BPH7 一定是碱的溶液 CPH7 一定是盐的溶液 D盐的溶液可能呈酸

42、性,碱性或中性 【分析】当溶液的 pH 等于 7 时,呈中性;当溶液的 pH 小于 7 时,呈酸性;当溶液的 pH 大于 7 时,呈碱性据此结合表中物质的 pH 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pH7 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硫酸铜属于盐,水溶液显酸性,pH 小 于 7故选项说法错误; B、pH7 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pH 大于 7故选项说 法错误;来源:163文库 C、pH7 的不一定是盐的溶液,如水的 pH 也等于 7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酸铜、碳酸钠、氯化钠等物质都属于盐,水溶液分别显酸性、碱性、中性。故选项说 法正确。 故选:D。 5 (3 分)如图

43、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的过程示意图,根据图示判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乙烧杯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C丙和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甲乙烧杯中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同 【分析】根据甲溶液变化为乙溶液,没有晶体析出,乙转化成丙后析出晶体,丙丁都是常温 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且随温度升高几乎不变化,故错误; B、乙烧杯的溶液没有晶体析出,不能判定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错误; C、丙和丁形成的都是饱和溶液,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正确; D、甲、乙两烧杯中的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但是溶剂质量不同,则溶液溶

44、质的质量分数不 相同,故错误; 故选:C。 6 (3 分) 下列物质的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 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少的是 ( ) A烧碱 B石灰水 C浓盐酸 D氯化钾 【分析】解决此题主要应考虑两点:一是发生了化学变化;二是溶液质量减小只有同时具 备以上两个要求的选项才是正确的选择 【解答】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NaOH 溶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能与二氧化碳发生 反应生成碳酸钠的水,发生变质且质量增加,故此选项错误。 B、石灰水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钙沉淀,使溶液中的溶质氢氧化 钙减小,溶液质量也随之减小。故此选项正确。 C、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溶液质量减

45、小,但未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D、氯化钾长期存在于空气中不发生化学变化,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7 (3 分)只用一种试剂就可鉴别 NaCl、NH4Cl、Na2SO4 三种溶液该试剂是( ) AKCl 溶液 BBa(OH)2 溶液 CNaOH 溶液 DNaNO3 溶液 【分析】 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 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 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氯化钾与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错误; B、氢氧化钡与氯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钡能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氧化 钡能与硫酸钠混合产生白色沉淀,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正确

46、; C、 氢氧化钠与氯化钠不反应, 没有现象, 氢氧化钠与氯化铵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氢氧化钠与硫酸钠不反应,没有现象,有两个相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错误; D、硝酸钠与这三种物质都不反应,故不能鉴别,错误; 故选:B。 8 (3 分)小瑾同学用图表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其中甲包含乙和丙,不包含丁,下列关系 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碱 烧碱 氢氧化钾 纯碱 B 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C 溶液 糖水 生理盐水 泥浆 D 化石燃料 石油 煤 酒精 AA BB CC DD 【分析】根据甲包含乙和丙,不包丁,可知在不同的分类依据下,有不同的分类结果,应抓 住物质分类的依

47、据,利用物质的组成或性质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A、烧碱、氢氧化钾都属于碱,但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故 A 说 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塑料、合成纤维以及合成橡胶都属于合成材料,故 B 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糖水、生理盐水都是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 液,而泥浆不属于溶液,则 C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油、煤属于化石燃料,而酒精属于可再生资源,不属于化石燃料,故 D 说法正确,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9 (3 分)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2:1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分析】A根据电解水的现象来分析; B根据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来分析; C根据铁丝燃烧的现象来分析; D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来分析。 【解答】解:A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 1:2,故错误;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九下化学全册总复习 导学案(带答案)[初中化学实用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