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浙江省绍兴蕺山外国语学校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 33 分)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 分) ( 1) 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 pn chan 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曹文轩前方) ( 2) 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东郊去走走,则晴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 hn x 在那里的生气。(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 3) 正面五间上房,皆 dio ling hu dng ,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 等鸟雀。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说:“刚才
2、老太太还念呢,可巧就来了。”于是三四人争着打起帘笼,一面听得人回话:“林姑娘到了。”(曹雪芹林黛玉进贾府) 2. 默写填空(请选择其中 6 句。填写时注意序号的对应)。( 12 分) ( 1) 看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 2) 故不积跬步, ;不积小流, 。(荀子劝学) ( 3)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韩愈师说) ( 4) 惟江上之清风, ,耳得之而为声, 。(苏轼赤壁赋) ( 5)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 6)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 7)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四十三年,望中犹 记, 。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 大江东去,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根据语境及古诗词相关知识,将“春”“夏”“秋”“冬”四字填入下面的曲词中。( 2 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2 珠儿,怎禁得 流到 , 流到 ! 红楼梦枉凝眉。 4. 下面文段中有几处用语不妥,请你找出来并作订正。( 4 分) 10 岁那年,我家母在一次事故中去世,父亲就带着我出了国。二十年过去了,父亲已年届六旬,进入耄耋之年,他突然有
4、了返回故乡的夙愿。为了安慰先父,我四处奔波,尽心筹措,希望尽早陪他老人家一起回国。 改作 ; 改作 ; 改作 ; 改作 ;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客有吹洞箫者 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3 分) A. 当与秦相较。 B.君子生非异也。 C.一尊还酹江月。 D.有不见者,二十三年。 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 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 )( 3 分) A.以事秦之心 礼 天下之奇才 B.日 削月割,以趋于 亡 C.以地 事 秦,犹抱薪救火
5、D. 能守其土, 义 不赂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既然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有关部门就应当尽其所能, 推波助澜 ,促其尽快上马。 B.有些学生书写状况很糟糕,他们经常 文不加点 ,字迹潦草,以致文章不堪卒读。 C.从共享改革成果走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过程,任重而道远,不可能 一蹴而就 。 3 D.城市改造要 谨小慎微 ,改造如何与保护相协调,是城市建设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 阅读理解 (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 9-11 题( 10 分) 燕赵之收 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6、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 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节选) 9.解释文中加点
7、的词( 4 分) ( 1) 精英 ( 2)独夫 ( 3)举 ( 4)族 10.下面句子中与“灭六国者六国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 A.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C.固一世之雄也 D.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二)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2-15 题( 9 分) 韩信初为齐王时,蒯通 说 信,使三分天下,信不听。后知汉畏恶其能,乃与陈豨谋反。事泄,吕太后以计擒之。方斩,曰:“吾悔不听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高祖归,乃诏齐捕通,至。上曰:“若教淮阴侯反耶?”曰:“然 。
8、臣固教之。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今自 夷 于此。如彼竖子用臣之计,陛下安得而夷之乎?”上怒曰:“烹之。”通曰:“嗟乎!冤哉烹也!”上曰:“若教韩信反,何冤?”对曰:“秦之纲弛而维绝,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聚,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跖 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当是时,臣独知韩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求者甚众,固力不能耳,又可尽4 烹耶?”高帝曰:“ 置 之。”乃释通之罪也。 (节选自反经) 注释: 跖:即盗跖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 分) ( 1) 说 ( 2)夷 ( 3)置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9、分) A. 韩信初 为 齐王时 故 为 之文以志 B. 吕太后以计擒 之 陛下安得夷 之 乎 C. 乃 为儿女子所诈 今其志 乃 反不能及 D. 秦之纲弛 而 维绝 青,取之于蓝 而 青于蓝 1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3 分)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 15.请从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概括出一个成语 。( 1 分 )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6-17 题( 5 分) 少年行 明 林章 君不见长安侠少年,酒底高歌花底眠。 斗鸡走马千金散,何曾盗个官家钱。 一朝忽报边烽起,从军不待别妻子。 但言割地与和亲,不愁战死愁羞死。 16.概括诗中的“少年”形象。( 2 分) 17.“盗”字
10、用得新巧诙谐,试作简析。( 3 分) 5 (四)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 15-18 题( 13 分) 枯萎属于正常 余秋雨 离开卢克索向东,不久就进入了浩瀚的沙漠。这个沙漠叫东部沙漠,又名阿拉伯沙漠。 穿行沙漠对我来说早已不是第一次, 但刚刚还在古代遗迹中感叹人类文明的恢宏久远,没几步却跨进了杳无人烟的荒原,这种强刺激的对比经验却从未有过。连个过渡也不给,使得几天来沉浸于历史文化中的眼神和表情不知往何处搁置,一时显得十分慌张。 一切都停止了。没有了古代和现代,没有了文明和野蛮,没有了考察和推断,只剩下一种惊讶:原来人类只活动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原来我们的历史只是 游丝一缕 ,在赤地荒日的夹缝中
11、飘荡。 眼前的非洲沙漠,积沙并不厚。一切高凸之处其实都是坚石,只不过上面敷了一层沙罢了。但是这些坚石从外面看完全没有棱角,与沙同色,与 泥同状,累累团团地起伏着,只在顶部呈现出淡淡的黑褐色,使每一个起伏在色调上显得更加立体,一波波地涌向远处。 远处,除了地平线,什么也没有。 偶尔会出现一些奇迹:在寸草不生的沙砾中突然生出一棵树,亭亭如盖,碧绿无瑕,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枯黄。这是怎么回事 ? 难道地母单独为它埋设了一条细长的营养管道?但是光有营养也没有用,因为它还必须面对日夜的蒸发和剥夺,抗击骇人的孤独和寂寞。由此联想,人类的一些文明发祥地也许正像这些树,在千百万个不可能中挣扎出了一个小可能。从树叶
12、丛中看,似乎很成气候;从整体环 境看,始终岌岌可危,谁也无法保证它们的存活年限。有人为它们的终于枯萎疑惑不解,其实,真正值得疑惑的是它们何以能够持续,而枯萎则属于正常。 正这么想着,眼前的景象变了,黄昏开始来到。 沙地渐渐蒙上了黯青色,而沙山上的阳光却变得越来越明亮。没过多久,色彩又变,一部分山头变成炉火色,一部分山头变成胭脂色,色块在往顶部缩小,耀眼的成分已经消失,只剩下晚妆般的艳丽。暮色已重,远处的层峦叠嶂全都朦胧在一种青紫色的烟霞中。 此时天地间已经没有任何杂色,只有同一种色调在变换着光影浓淡,这种一致性使暮色都变得宏伟无比。 谁料,千顷平漠只让我们看了一会,车队蹿进了沙漠谷地,两边危岩高耸,峭拔狰狞,猛一看,就像是走进了烤焦了的黄山和庐山。天火收取了绿草青松、瀑布流云,只剩下赤露的筋骨在这儿堆积。 像要安慰什么,西天还留下一抹柔艳的淡彩,在山岩背脊上抚摸,而沙漠的明月,已朗朗在天。 我想,这一切都与人类文明没有什么关系,但它无可置疑的壮美,而且万古不息。人类6 所做的,只是悄悄地找了一个适合自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