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382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142 大小:1.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浙江专用) 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 A组 20162020年浙江中考题组 一、(2019金华、丽水,101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越3 100公里,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 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僔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僔顿悟,就此 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 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

2、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 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 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渡 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 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 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 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

3、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 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 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 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 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 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涂宇庆

4、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 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势必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 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选自2019年5月12日光明日报,有删节,作者颜维琦系该报记者) 1.“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请作解释。(3分) 2.文章开头问:“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3分) 3.报纸随文刊发了两幅展出的敦煌壁画图片。想一想,你可能会分别在哪两个展区看到这两幅图呢?请你 结合文本内容及链接材料,作出推断。(4分) 展区:时光 如是 世相 人心 甲 张骞出使

5、西域图 乙 都督夫人礼佛图(复原临摹) 链接材料: 甲 张骞出使西域,连接起欧亚大陆的商道,这条商道被称为“丝绸之路”。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 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演绎,张骞出使西域图据此绘制。 乙 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 要资料。图中人物依据长幼尊卑,依次画了敦煌供养人都督夫人、她的两个女儿和九个身着男装的婢 女。 一、 1.答案答案 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 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根据题意,要探究“活”的多层意思,需要在文

6、中找到相关内容:“此次展览 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华,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莫 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同时注意文章结尾 一句“重现昔日荣光”也有“活”的意思。将这些语句提炼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首先根据题干判断是要理解“活”的多层含义,然后回归文章,找到相关语句进行提炼概括,并 读懂作者的表达意图,简要拟定答案即可。 2.答案答案 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一带一路”,谈论中西方 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解析解析 首先根据题意在文章开头找到“

7、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一句,接下来的28段都是 在谈上海国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由此可知是在谈敦煌。文章由上海国龙美术馆展出,引出敦煌 艺术、建造历史、社会文化等。第9段是总结段,由第9段“在策展人涂宇庆眼中重现昔日荣光”可 知,表现谈敦煌,实际是通过敦煌谈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谈敦煌的枢纽作用。 3.答案答案 (示例)我会在“如是”展区看到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图将张骞出使西域附会成传播佛教的 故事,“如是”展区是从宗教的角度展示敦煌文化的;在“世相”展区看到都督夫人礼佛图,这是一幅 绮罗人物像,人物众多,为古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世相”展区的内容与敦煌建筑、服饰、妆容、

8、歌舞等有关。 解析解析 观察两幅图,结合链接材料甲中“魏晋以来,佛教徒为了传播佛教,将张骞出使西域的史迹加以附会 演绎”可判断张骞出使西域图应出现在文中介绍的“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的“如是”展 区;根据链接材料乙中的“都督夫人礼佛图是莫高窟保存至今最为庞大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为古 代服饰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再结合文中“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可推断 都督夫人礼佛图在“世相”展区。 二、(2018金华、丽水,11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0分) 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动植物是玉兔和桂树,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 言与谁餐。”今天

9、,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背面,而此次,我们带 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 面微型生态圈”,将作为嫦娥四号的“乘客”之一,于2018年底登陆月球背面,进行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 验。 “奶粉罐”里乾坤大 “月面微型生态圈”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净容积约0.8升,总重量3千克,从表面看就是一个圆柱形的金属 罐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家里的奶粉罐。在罐子里,土豆和拟南芥这两种植物会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而动 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态圈就初现形态 了。

10、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地球上的光合作用直接利用太阳光,那么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是如何引入“生态圈” 的呢?原来,它是通过光导管引入的。这就实现了月面原位资源利用,让动植物完全接受月球的光照环境。 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的老师们之前也考虑过用人工光线模拟地球上的光照环境,但利用月面自身光照 对实验的意义更大。如果动植物能够适应月球光照生长,那么以后人类就可以在月球建设基地,开展长时 间的科研工作,这对人类未来在地外星球生存非常重要。 “月面微型生态圈”是一个真实的生态圈,假设这个生态圈运转正常,罐子里的动植物将经历一个完整的 生命周期。动物虫卵从虫卵孵化到幼虫生长发育,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从发芽、幼苗生长

11、到开花,一个完 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 登月生物有讲究 由于“罐子”容积有限,就要求里面的动植物不能占用过多空间。那些能登上月球的动植物就需要满足 特定的条件。首要条件就是“个子小”。其次,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传递热量,昼夜温差大,在太空舱内温 度控制在3060,“罐子”内温度控制为最低-10,因此要求动植物能够耐高温、耐冻,而且能抗辐射、 抗干扰。 土豆是大家熟悉的食物,很有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这次选择的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个子”品种。 拟南芥开花周期短,从发芽到开花只需1个月,是很好的实验用模式植物,因此把在月球开出第一朵花的任 务交给了它。 美国电影火星救援中,宇航员马克独自在火星将居住

12、舱变成火星土豆农场,靠种土豆、吃土豆生存了 500天。美国大片里出现的场景,中国科学家正将它一步步变为现实。如果嫦娥四号科普载荷成功,将意味 着“月面微型生态圈”适合于所有地外星球并成为人类生存的基础。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18年第4期,雍黎撰文,有删改) 1.根据文本对“月面微型生态圈”的介绍,在下图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 月面微型生态圈示意图 2.小敏一听将在月亮上种土豆,马上就说:“夏天到了,我最喜欢吃西瓜,到月亮上种西瓜多好!”请你根据 文本内容,向小敏解释本次月面生物实验不种西瓜的原因。(3分) 3.这篇文章刊登在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

13、题?请说明理 由。(4分) A.人造“月面微型生态圈”将首次登月 B.走,到月亮上种土豆去 C.月亮上能种土豆吗? 二、 1.答案答案 (1)月球表面自然光线(或“月球表面自然光照”“月面自身光照”) (2)氧气 (3)发芽、生长、 开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根据“奶粉罐里乾坤大”这一部分可知,整个 “月面微型生态圈”形成的过程应是:月球表面自然光线作用于土豆和拟南芥,土豆和拟南芥进行光合作 用释放氧气,而动物虫卵吸入氧气,排出的二氧化碳和生活垃圾提供给土豆和拟南芥的种子,循环往复,小生 态圈就初现形态了。根据“动物虫卵从虫卵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就诞生了”可知,土豆和

14、拟南芥的 种子在生态圈内要经历从发芽、幼苗生长到开花的完整的生命周期。梳理清楚后,挑选相应阶段的内容 组织答案即可。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要梳理清楚整个“月面微型生态圈”的循环过程和完整的生命周期的历程,不要遗漏信息 点。 2.答案答案 登月植物“个子”要小,“月面微型生态圈”容不下西瓜;罐内温度最低可达-10,登月植物要耐 寒,而西瓜不行;如果土豆在月球种植成功,有可能成为未来太空的主食,而西瓜不能成为主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在文中找到土豆的优点,可确定查找范围是“登月生物有讲究” 这一部分,归纳概括其优点有:“罐子”容积有限,土豆是特别培育的“小个子”品种;土豆能耐高温

15、、耐 冻;土豆能抗辐射、抗干扰;土豆可能是以后太空的主食。然后根据生活经验理清西瓜的特点,与土豆逐条 进行对比分析,如西瓜体积大、不耐寒、不能成为主食。最后组织语言回答。 3.答案答案 (示例1)我选B。这个标题将重大的科学实验说得通俗有趣,“走”生动地表现了即将成行的意 思,“到月亮上种土豆去”有科幻色彩;同时这是一本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的优秀期刊,这个标题更能激发 少年儿童阅读与探究的兴趣。 (示例2)我选A。这个标题平实、准确,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科技文的特征,刊登在 知识就是力量上,符合刊物的旨趣。 (示例3)我选C。这个标题是一个疑问句,设置了一个悬念,能激发读者的阅

16、读兴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评析能力。根据题意,先要分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的特点:面向全国少年儿童的优秀 期刊。再分别分析题干所提供的三个题目的特点,选择其中最合适的一项。 三、(2017杭州,12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废旧衣物,可别一扔了之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在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一件衣服可以穿很多年。随着生活水平的 提高,很多人的衣服渐渐从“不够穿”,变成了“穿不完”。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 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 一扔了之,带来的问题也不少。一般说来,废旧衣物中化纤类产品的比例高达60%到70%,它们混在生 活垃圾里,被填埋后仍难

17、以降解,会污染土地。烧掉也不是个好办法。不少小工厂低价买来废旧衣物,当燃 料使用,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空气。更何况,有些废旧衣物没有运往垃圾场,而是直接流入二手市场。这些 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物被扔进垃圾桶,而再利用率却非常低,只有不到1%。如何合理回 收利用废旧衣物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 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回收箱的数量增加了,服务质量不一定跟得上,需要安排专人收集、运输,增加了 成本。有时回收

18、箱已经“超载”却无人来收。回收箱还可能成为拾荒者的淘宝地,导致旧衣物以违规方 式流向二手市场。在回收废旧衣物这件事情上,上海的做法是由政府主导,回收公司统一回收。除设置回 收箱外,还通过市民电话预约上门收集、市民自付运费寄送、企事业单位组织募集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 回收。英国则有着慈善商店、衣物回收银行、社区衣物回收箱、上门回收、再利用中心等多条废旧衣物 回收渠道。这些做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回收的废旧衣物,如何规范处置,做到物尽其用呢?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的“面试”。那 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最后进行烘干、包装。焕然 一新后,可以无偿

19、送给慈善机构或直接捐赠给贫困地区。而“面试”后“落选”的那些衣物,会根据棉、 毛、化纤等面料再次分类,然后发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制成可再利用的工业原料。比如白色 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涤纶织物进行化学处理分解,则可变为涤纶原 料。经过这样的处理,废旧衣物就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了。 (根据相关资料改写) 1.根据文章相关内容,填写“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的处。(3分)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每到换季时,都能整理出一批废旧衣物,它们成为“鸡肋”,甚至被一扔了之。(为什么说废旧衣物是 “鸡肋”?) (2)首先,废旧衣物要经历一次严格

20、的“面试”。(“面试”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文章为什么要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的例子?(3分) 4.联系文章内容,对下列处理废旧衣物的做法进行评价。(4分) 李大妈:我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用完扔掉,还省得洗抹布了。 沈阿姨:我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往贫困山区,也算献了份爱心。 三、 1.答案答案 清洗、消毒、烘干、包装 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 纤维化处理 解析解析 从废旧衣物处理流程图中第一栏信息“废旧衣物回收”可以判断出图中信息主要来自最后一段。 第处所对应的内容是“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然后接受高温高压消毒, 最后进行烘干、包装”,可以概

21、括为“清洗、消毒、烘干、包装”。第处所对应的内容是“然后发送 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可以概括为“送到有资质的加工企业进行处理”。第处所对应的内 容是“白色棉织物和有色织物,纤维化处理后可以变为棉纱、无纺布”,从中可提取出“纤维化处理”。 2.答案答案 (1)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 (2)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 解析解析 (1)首先,要明白“鸡肋”的含义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其次,联系废旧衣物的用处,就能够得出答 案“因为废旧衣物和鸡肋一样,都是留着无用、弃之可惜的东西”。(2)要找到这句话在原文中 的位置,对应原文“那些成色较新、没有破损的衣物

22、应先送往水洗区清洗”,所以这里的“面试”是指 “判断废旧衣物的成色与破损程度”。 3.答案答案 具体说明旧衣物的回收是有成功经验的,为解决目前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借鉴。 解析解析 首先,在原文中找到举上海和英国回收旧衣物例子的语句,通过分析可知,这两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上 海和英国在回收废旧衣物方面的做法取得了效果。然后,联系第4段的“回收废旧衣物,我们通常的做法比 较单一,只是在居民小区里放置回收箱。固定的回收箱的确便民,但管理上存在着许多漏洞”可以分 析出目前废旧衣物回收存在着许多问题,举这两个成功的例子是为解决目前废旧衣物回收中存在的问题 提供借鉴。综合以上的分析,就可以准确地得出答案

23、。 4.答案答案 李大妈的做法:利用意识强,但利用后的处理方式不妥当,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 沈阿姨的做法:利用意识强,又有爱心,但做法欠妥,未经处理的旧衣物可能危害他人健康。 解析解析 李大妈“把旧衣服剪成小块,用来擦油烟机”说明她有很强的利用意识,能充分利用资源,但“用完 扔掉”的方式并不妥当,根据文章内容可知,一扔了之会造成污染。沈阿姨“把家里的旧衣物直接打包,寄 往贫困山区”,既说明她有很强的利用意识,又说明她很有爱心,但根据原文“未经严格处理的衣物可能携 带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有害物,直接或间接使用都会危害人体健康”可知这种方式不妥当,可能会危害 他人健康。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回答这一

24、类评析题时,首先要抓住题目的具体内容,再从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进行分析。有些 题目需要考生联系自身或社会实际情况作评价、谈启示、抒感悟,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 义,联系自身生活、时代特征作答。 四、(2016杭州,12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14分) 精准预测天气有多难 人们渴望预知天气变化,真正做到“未雨绸缪”,但“天有不测风云”,精准预测天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影响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基本原因是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大气变化是一个复杂的运动过程,充满了 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对此,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 罗伦兹有个生动的比喻:“巴西丛林的蝴蝶扇动一下翅 膀,可以引起美国德克萨斯

25、州的飓风。”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蝴蝶效应”。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 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人们对天气形成初始状态的观测,总是会有某些误差,而哪怕是很小的误 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 各种复杂地形也会给大气运动带来影响。如青藏高原地势较高,受到太阳辐射后温度上升,尤其是夏天,它 便成为高空大气环流的一个热力源;当气流经过时,要么从上面越过去,并被加热,要么从旁边绕流过去,从 而形成天气系统比如西南涡等,这些,使得整个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 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 何况,不同的天气类型,预报准确率差异很大。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

26、较长的 天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全国24小时晴雨预报和最高、最低温度预报,能够做到“八九不离十”。但 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例如强对流天气,也就是短时间内发生的冰雹、强降 雨、强雷电、龙卷风等,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预报的难度当然就增大了。这如同玩拼图:如果只有8个板块,儿童也能拼出来;如果 是800块,成人可以拼出来;但如果是8000万块,甚至更多,那“神”也都无法拼出来了。 不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值预报手段的改进,天气预报准确率正在不断提升。英国气象局正在开发一 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气象人员可以利用它发布面积仅为1平方公里地区的天气预报。不久

27、的将来,人们可以 即时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届时,气象学家发布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时,将不会像现在这 样,只能预报温布尔登所在的伦敦东南部的天气,而可以把精确度定在比赛场地500米的范围内。 1.为什么说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3分) 2.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4分) (1)在随机性的多重影响下,任何一种预测结果,都是要担风险的。(“风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可见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也是个爱添乱的“捣蛋鬼”。(“捣蛋鬼”在文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3.文中画线句写了有关温布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有什么作用?(3分) 4.下列诗句描写了不同的天气,预报这两

28、种天气类型有难有易,请运用文中相关知识分析。(4分)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四、 1.答案答案 大气运动自身具有随机性;各种复杂地形会影响大气运动;对不同天气类型的预报,准确率有很大 差异。 解析解析 此篇说明文结构清晰,关于“精准预测天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的原因集中于第2、3、4自然段,根 据每段第一句话概括即可。 2.答案答案 (1)“风险”具体指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意味着预测失败。 (2)用“捣蛋鬼”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使大气环流形势变得十分复杂。 解析解析 (1

29、)“风险”一词出现在第2自然段倒数第2句。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风险”一词的指代内容,即 “哪怕是很小的误差,也会使预测的结果大相径庭”,意味着预测失败。 (2)将“错综复杂的地形地貌”比喻成“捣蛋鬼”,明显是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错综 复杂的地形地貌对大气环流形势的影响。 3.答案答案 具体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将来人们可以获取更小区域内精确的天气信息;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 更具吸引力。 解析解析 作用题通常从文章内容、结构、语言上入手分析。首先明确这句话在文中所处的位置。有关温布 尔登网球赛天气预报的内容是对未来天气预报准确率的展望和预测。同时,用这样贴近生活的例子进行 说明

30、,使说明内容通俗易懂,更具吸引力。 4.答案答案 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暴雨天气,因为暴雨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 赵师秀诗句描写的是梅雨天气,因为梅雨天气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所以预测容易。 解析解析 首先,判断这两首诗描写的天气类型,第一首苏轼的诗描写的是暴雨天气,第二首赵师秀的诗描写的 是梅雨季节的天气。然后,根据第4自然段“像高温、寒潮、梅雨这些空间范围较大、时间尺度较长的天 气,预报准确率就比较高”,可以推知梅雨预测容易。根据“有些天气发生得突然,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 特征”“预报准确率就非常低”可以推断,夏季暴雨具有很强的局部地域性特征,所以预测困难。

31、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2020吉林,202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1分)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和会意字 甲骨文中有不少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反映了殷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对甲骨文字形 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先说一下象形字。 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戈字(见图1),上部横道,代表着戈头,竖道是戈柲(b )即戈把,是木头做的。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甲骨文的戈应源于这种安上木柲的铜 戈。殷墟墓葬出土的铜戈,大多数都只剩下铜戈头,没有木把了。 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甲骨文的牛

32、字(见图2),是简化了的牛头正面形,是牛头线条 化的一个表现。殷墟54号墓出土的铜牛尊,为水牛的形象,体态肥硕,四肢粗短,尾部下垂,目字形眼,眼珠外 突,两只大角呈圆弧形向后伸展,双耳上竖。牛尊身躯布满了纹饰,非常漂亮,可谓国宝级文物。 这是“万”(萬)字(见图3)。甲骨文萬字像蝎子形,后来借为数字的万字。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 一件残骨笄(j),俗称骨簪子,骨笄顶部的形状,与甲骨文的万字轮廓基本相似,均突出了蝎子头前的一对拱 钳。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下面我再介绍一些会意字。 这是“为”(爲)字(见图4)。甲骨文的为字,像人手牵着大象,表示有作为

33、的意思。西北冈王陵区发现两 个埋象的坑,一座埋一匹象和一个人。另一座只埋放一匹象,是亚洲象的幼象。象的前肢上面还有一只小 猪的骨骼。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是象脖子旁有一个铜铃铛,表明了这是被人驯服的象。殷商时期, 中原地区包括安阳一带,气候比现在暖和,也有象活动。为字的形体及吕氏春秋提到“殷人服象,为虐 于东夷”的记载,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了。 这是“夫”字(见图5)。像人的正面图形,头上有一个簪,也就是笄。这个字也是会意字,古代的男子成人 后要束发加冠的,笄是束发的用具。 殷墟出土了数以千计或上万件骨笄和少量玉笄。一般来说,贵族用玉石做的笄,普通平民、奴隶用骨 笄。殷代的男子

34、用笄,一般为一人一根。后冈发掘了一个圆形祭祀坑,里面有三个人牲,头顶插一根骨笄。 我参加发掘的郭家庄M160墓,发现有三个男性殉人,头顶上也只有一根骨笄,说明当时的男子,是一人只用 一根骨笄或者玉笄的。 由此可见,甲骨文中的象形文字和会意文字,记载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传承了人类的智慧。 (选自新华文摘一书,有删改) 1.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什么?依据全文,至少写出两种说明方法。(3分) 2.品析并写出第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 3.依据选文,概括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3分) 4.依据选文第段回答,“为”字反映了殷商时期怎样的自然

35、状况和史实?(2分) 一、 1.答案答案 对甲骨文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引用,作诠释,摹状貌等。 (共3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答出任意两种说明方法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及分析说明方法的能力。阅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第段明确指出,“对甲骨文 字形体进行考古学研究,是释读甲骨文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后文则分别从象形字和会意字入手进行解 说。 说明方法:(1)举例子,说明象形字时举了“戈”“牛”“万”的例子,说明会意字时举了“为”“夫”的例 子;(2)列数字,如第段“殷代的戈,戈把长度大概在80厘米至1米”;(3)打比方,如第段“甲骨文萬字像 蝎子形”

36、;(4)作比较,如第段把殷墟侯家庄M1001号大墓出土的骨笄顶部形状与甲骨文万字相比较;(5) 引用,第段引用了吕氏春秋的记载;(6)作诠释,对“牛”的象形义、“为”“夫”两个会意字的意义 作了具体诠释;(7)摹状貌,描摹了甲骨文“万”“为”“夫”等字的具体状貌。 2.答案答案 “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因为实物埋于地下年代久远,出土时有残损,在文物考古时,难以得到 精准的测量数据,所以用表示推测、估计的词语,这样用语,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也体现了说明 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密)性。共3分,“大概”表示推测、估计1分;表达效果2分,围绕“体现 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谨(

37、密)性”回答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首先要从词义、用法等角度理解“大概”的意思,然后结 合具体内容说明“大概”这个词语是怎样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的。 3.答案答案 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殷人对 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围绕“象形文字产生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从文章段提 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第段指出象形字“形象反映了殷商社会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活状况”;第 段指出“殷人形象地描摹实物的形状,产生了象形字”;第段指出“简化、线条化表现实物形状

38、,产生了 象形字”;第段指出“殷人凭借对客观世界的细致观察,所以才能够造出这样的象形字”。 4.答案答案 自然状况:中原地区气候比现在暖和。史实:有象活动,表明殷商人已经能够驯服和驾驭大象 了,或吕氏春秋记载的“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共2分,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取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第段用“此坑最值得注意的是什么呢”提示下文讲解“为” 字反映的内容。提取信息时,要注意分别从自然状况和史实两个角度对信息归类。 二、(2020江西,1720)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内力

39、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 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而岩浆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 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 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 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它使 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 脉

40、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外力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其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 太阳辐射能。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 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水、冰川、空气 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破坏 地表,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的状况趋向于平缓。 在地表形态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同时起作用,其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地

41、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 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 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崩解成砾石、 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 经生成的岩石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岩石在岩石圈深处或岩石圈以下发生 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再次侵入或喷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浆岩,并与其他岩石 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如

42、此,周而复始,使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之中。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 山地是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山地有多种类型,如褶皱山、断块山、火山等,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都与 内力作用有关。 褶皱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 弯曲,叫作褶皱。褶皱的基本单位是褶曲,即褶皱的一个弯曲。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 向斜。从形态上看,背斜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向斜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有时候背斜发育成为 山岭,向斜发育成为谷地,但是也有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

43、,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由于槽部受 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褶皱山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的褶皱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米,如纵贯南 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等;小规模的褶皱山只 有几十米。 断块山是地壳运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分布十分广泛的地貌形态。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 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 成了断层。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

44、、汾河谷地 等;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为山岭或高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等。断块山的规模大的可以延伸数 千米,如我国的华山等,小的只有几十米。 火山是处于地下深处的岩浆运动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岩浆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 地表。如果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宽广的熔岩高原,如东非高原;如果岩浆是沿着地壳的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往往会形成火山,如我国长白山的主峰。火山的规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的相对高度 可达40005000米,火山口直径为数百米;小火山的相对高度不及100米。 河流地貌也是自然界常见的地貌之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

45、堆积地貌。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在河流 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 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变小,河流向下的侵 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 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型。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一 种河流堆积地貌,包括洪积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和三角洲三种类型。 地表形态与人类生活非常密切。山

46、地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对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路的分 布和延伸方向影响较大,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公路为主,主要分布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河流 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深远,世界上一些主要河流的两岸,常常布满大大小小的城市;越往河流中下游,城市 也越密集。多数乡村的分布也与河流有关。河流的冲积平原为聚落的分布提供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 1.对于地表形态的塑造,文章从 、山地的形成、 、 四方面进行了 说明。(3分) 2.岩石圈物质是如何循环运动的?请概述。(3分) 3.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分析。(3分) 4.文章多处运用了分类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各找出一个例子,

47、说明其作用。(4分) 二、 1.答案答案 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 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表形态对人类生活 的影响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要从文中提取主要的信息,并加以概括。 2.答案答案 在内力作用下,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在外力作用下崩解成砾石、 沙子和泥土;被风、流水搬运后形成沉积岩;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些岩石在岩石圈深处重熔再生 为新的岩浆,岩浆侵入或喷出又形成新的岩浆岩,并被再次搬运和堆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及内容概括的能力。在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锁定 题目中所要求概括的内

48、容;再将有关内容进行压缩,直接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对文字进行总结,用简练的语言 和通顺的语句表述出来。 3.答案答案 文章介绍山地的形成采用了逻辑顺序。作者先总体介绍山地的类型以及山地形成的作用力 内力,然后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分别介绍褶皱山、断块山、火山各自的形成过程与规模,条理清晰,层次分 明,便于理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理一般要采用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推理过程和人们对事 物的认知规律去说明和布局。本文在介绍山地的形成时具体采用了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先总体介绍山 地的形成是由于内力的作用,再由主到次分别介绍了各类山地的形成。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能使文章脉 络清晰,主次分明,有条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浙江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非文学作品阅读 说明类文本.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