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考语文 (山东专用)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小说阅读 A组组 20162020年山东中考题组年山东中考题组 一、一、(2020聊城,141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0分) 残 匾 赵明宇 吴家诊所位于元城古槐胡同,是吴家的老宅子,青砖灰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 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罩着,显得格外幽静。 诊所门楣上一块红色大匾,上书四个金色大字:妙手回春。这块匾,是前任县长刘大琨送的。那年,刘大 琨的爹得了一种怪病,脑袋不停地摇摆,止不住,去市里大医院也没治好,就把吴子皋请去了。吴子皋亮出一 套绝活,点燃酒精灯,取一根银针在酒
2、精灯上烧红,扎病人颈部。那动作快如闪电,眨眼之间,扎了三针,刘大 琨老爹不停摇摆的脑袋终于安静下来。刘大琨在一旁看呆了,说吴大夫,真是神医。 吴子皋微微一笑,雕虫小技,不足称道。老爷子是血管痉挛所致,以后多按摩颈部,睡觉平躺,脖子下面枕 一个装满黄豆的小袋子即可。 刘大琨身在官场,却喜欢书法,情不自禁地写了一幅字,让人刻在沉船木上,制成匾额,送给吴子皋。 药香袅袅中,那块匾愈发显得幽古。 吴子皋天赋异禀,着装打扮也与众不同,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 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 下来开药
3、方。那药方更是怪,是用毛笔蘸着墨浆,写在一张草纸上,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病人禁 不住要问,吴大夫,俺得的啥病?吴子皋不抬头,一字一顿声若洪钟地说,我只看症,不看病,你要相信大夫,按 时吃我开的药,三五个疗程,自然就会好的。 被家人搀扶着来的病人,吃了药再来,不用家人搀着了,枯黄的脸色变得红润。再抓几剂中药,回家继续熬 着喝,吃饭香甜,睡觉踏实,能在大街上转悠了,不由得面带喜色,见人便说,这个吴大夫,真是有两下子。 每天一大早,吴家诊所排满了人,骑车来的,开车来的,蹬三轮来的,等着吴子皋叫号。 吴子皋的儿子原本是学医的,名牌医科大学毕业,在县医院做主治医生。有了刘大琨这层关系,就走上了
4、仕途,到县卫生局做副局长。去年,刘大琨荣升副市长,安置吴子皋的儿子到一个重要单位担任局长。儿子 比老子有能耐,在新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 说你做你的官,住你的豪宅。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 老宅子就丢了魂儿。 人丢了魂儿,可不是小事儿。儿子只好依他。 吴子皋是个怪人。病人跟他套近乎,恭维他心地善良,面目慈祥,定然能长寿。他瞪了病人一眼说,现在, 你是我的病人,怎么给我看起病来了? 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说吴大夫,晚上我在元城酒家订了包厢,你给个面子吧。他挥挥手,说几包草 药不值一顿饭钱。病人
5、家属心中感激,再来,带了一瓶名酒,或者一条名烟,他便不客气了,阴着脸,嘴里吐出 四个字:赶快拿走。 那断然拒绝的神色,让病人家属对他敬重有加。 日子像流水一样缓缓流淌着,花开花落,秋去冬来。 儿子出事了。一开始,家里人瞒着吴子皋,但是时间一长,吴子皋还是察觉出了端倪。 这天,吴家诊所大门紧闭,吃了闭门羹的病人在门前叽叽喳喳地小声议论,无奈地猜测一番,摇着脑袋走 了。 第二天,病人又来。这事儿对于吴子皋来说,实在是打击太大了,大家担心吴子皋想不开。只见诊所大门 开着,进了院子,掀开门帘,吴子皋没任何异样,依然端坐在太师椅上,留长须,穿唐装,微闭双目,一手捋着胡 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来人排号看病
6、,提着一兜中药出门,还是不放心,禁不住向后扭头,发现那块红底金字的匾,被砍去半块,只 剩下“回春”两个字。 那被砍过的痕迹,豁豁牙牙的,露着白茬。 病人心里一惊,暗说,这个吴大夫,真是让人捉摸不透。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减) 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3分) 治病获匾 清廉从医 2.简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3.如何理解第段中“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的含意?(3分) 4.品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5.你认为吴大夫哪些地方让人“捉摸不透”?(4分) 6.简析本文以“残匾”为题的好处。(4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循古诊疗 拒离老宅 砍匾行医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故事情
7、节的梳理概括能力。根据主要内容和段落层次,找到关键语句提炼概括,答题时 仿照题干形式,运用四字短语概括作答。文章段介绍治病获匾的经历。段叙述吴子皋把脉 治病,结合“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眼睛,让病人吐舌头,看舌苔,接下来开药 方”“让病人拿着去隔壁的药房抓药”概括出吴子皋循古诊疗。第段,结合“儿子比老子有能耐,在新 城区买了两套房子,让父亲搬到楼房去住,在街上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吴子皋拒绝了”,可概括出吴子皋 拒离老宅。段,结合“也有请他吃饭的病人家属”“他挥挥手,说几包草药不值一顿饭钱”可概括 出吴子皋清廉从医。段,结合“来人排号看病,提着一兜中药出门只剩下回春两个字
8、”可 概括出儿子出事以后,吴子皋砍匾行医。 2.答案答案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古朴幽静的气氛,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医学的坚守,也为下文吴子皋 不愿离开老宅做了铺垫。 解析解析 本题要求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天气、背景;渲染 某种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或暗示文章中心;为后文做铺垫;等等。“青砖灰 瓦,低低矮矮。到了阴雨天,瓦垄间长满绿绿的苔藓,墙头上爬着凌霄。院落不大,被一棵树冠如伞的国槐笼 罩着,显得格外幽静”,这是对老宅的环境描写,也是对吴子皋行医环境的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 染了一种古朴幽静的气氛,为下文写吴子皋
9、拒绝离开老宅做铺垫,暗示了吴子皋对传统医学的坚守。 3.答案答案 文中的“老宅子”既是吴家诊所所在地,也是传统医术医德的象征。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意 味着如不能坚守医德,就容易走上邪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意的理解。句子含意的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紧 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倾向理解;紧扣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理解等。文章叙述住在古朴幽静老宅的 吴子皋循古诊疗、清廉从医,儿子升官后,买了房子让他搬进去,开个像模像样的诊所,他却拒绝离开老宅。 儿子出事后吴子皋砍匾行医,表现了他对传统医术医德的坚守以及对本真的坚守。 4.答案答案 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具体生动地刻画了
10、吴子皋镇定自若专心看病的形象,表现了他内心坚 强、坚守本真。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端坐在太师椅上”“微闭双目”,生动地刻画了吴子皋镇定 自若的神情,“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具体描写了他看病时专注的样子,表现了他对本真的坚 守。 5.答案答案 穿着打扮;诊疗方式;待人接物;拒离老宅;砍匾留下“回春”。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阅读全文,抓住描写人物让人“捉摸不透”的句子分析 概括。第段“他留长须,穿唐装,端坐在太师椅上,慈眉善目,稳若泰山,一手捋着胡须,一手为患者把脉” 体现了他着装打扮与众不同。“时而微闭双目,把脉的手指偶尔弹跳几下;时而睁开
11、眼睛,让病人吐舌头, 看舌苔,接下来开药方”体现了他看病诊疗方式古怪。第段“我是个大夫,在老宅住习惯了,哪里也不 去。再劝,吴子皋就不高兴了,说离开老宅子就丢了魂儿”,拒绝离开老宅的理由古怪。第段表现他 待人接物的古怪。最后儿子出事后,大家都在担心他,他却砍匾只留下“回春”两个字继续行医,这个举动 很古怪。 6.答案答案 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从“匾”的由来开始,以“残匾”结束,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浑然 一体;暗示儿子人生的变故;丰富文章的内涵。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标题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先,以“残匾”为题,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其次,“残匾”关联文章主要情节,文章段介
12、绍了匾的来历,第段,儿子出事后,吴子皋将那块红底 金字的匾,砍掉半块,只剩下“回春”两个字,从“匾”的由来开始,到“残匾”结束,文章结构严谨。同时, “残匾”也暗示着儿子的人生变故,使文章内涵丰富,意蕴深远。 二、二、(2020潍坊,192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春夜奇遇 汤素兰 为给父亲扫墓,小林医生在清明节前一天回到了大山里的老家。父亲老林生前是乡村医生,在家里开了一 家小小的“林氏诊所”。现在父亲过世七八年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还挂在院门外的墙上。七八年的 风吹雨淋,铜牌上有的地方生了铜锈,有点暗淡了。 小林每打开一道门、推开一扇窗,就好像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小时候,父亲
13、总是忙,白天给人看病,晚上也常 常要接诊或者出诊。他记得,西厢的房子,外间是药房,里间的门大多数时候还挂着锁,父亲叮嘱他不要随便 进去。有一天下午天快黑的时候,小林等父亲走远,便偷偷地取出钥匙打开了里间的门。在昏暗中,小林看 见一只长得像小鹿一样的动物,脑袋和一只眼睛包着棉纱,扎着绷带。小林打开门的时候,那个动物显然受 了惊吓,发出一声响亮的叫声,一头撞翻小林,逃走了。父亲去世几天后,小林终于再次将这间神秘的房子打 开,发现父亲竟然在这间昏暗的房子里装了无影灯,还有一张手术台,这让小林大吃了一惊。 小林家的房子在村子西头最靠近大山的坡地上。西边靠山,只有上山的小路,并没有人来往。除了朝南的 院
14、门,父亲还在后院的西边院墙上开了一道小门,小门装了铜铃,铜铃上系着一根棕绳,棕绳一直拖到地上。 小林不明白原因,他曾问过父亲,父亲说:“万一有从后院来找我看病的呢?他一拉铃,我就能听到。”“拉 铃不是得伸出手来吗?谁的个子会这么矮,矮到地上呢?”“以防万一吧。万一来的是个矮个子呢?” 小林沿着山坡上的小路朝父亲的墓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想:今年父亲的坟上,是不是又会有花环?来到父亲 的墓地,小林果然又看见不知道是谁,已经将一个用白梽木花和杨柳枝扎成的花环放在父亲墓碑前。 父亲去世后,每一年清明节,小林都发现,总是有谁比他更早来给父亲扫墓。他一直不知道这个神秘的人是 谁,但他很高兴看到父亲被人纪念。
15、 这一天,一场雨阻断了回城的路,小林只好在家里住一晚上。半夜里,小林好像听到丁零零的门铃声一直响 个不停,小林迷迷糊糊地趿着拖鞋来到后院,打开小门。在朦胧的月光下面,他看见一只大穿山甲背着一只 小穿山甲站在门口。大穿山甲看到小林,立即把两只前爪放在胸前,长长的嘴翕动着,急急忙忙地说话。小 林竟然听懂了它的话。“啊,我家蜜宝有救了”小林抬头看向屋后的大山,他分明感到在静寂的山岭 间有无数双眼睛正在充满期待地注视着他,让他对自己能听懂穿山甲说话一点儿也不震惊。小林立即从 车子后备厢里拿出急救箱,把穿山甲带到西厢里间,打开无影灯,给小穿山甲清理伤口,消毒,缝合。那只大 穿山甲在手术台边上一边流泪,一
16、边唠叨:“老獾爷爷还说,要是老林医生还在,这孩子或许还有救。当年 黄麂的脑袋被猎枪打开花,老林医生都将它救活了”小林猛地一惊:“小时候看到的原来是黄麂呀!” 穿山甲妈妈继续说:“每年清明节,它都代表我们大家去给老林医生上坟。”小林医生恍然大悟。手术结 束后,他吩咐穿山甲妈妈:“回家以后要防止伤口感染,一周以后就可以拆线了。”“我到时再来找您,行 吗?”穿山甲妈妈问。小林医生本能地点了点头。 吃完早餐,小林便收拾好东西,发动了汽车。表婶问:“你怕是要过年才回来了吧?”小林便说:“我下周末 会回来呢。以后,我说不定每周末都回来。毕竟,开车也就两小时”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晴天,山下 的溪涧里,茂密的
17、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鸟用 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当汽车快要驶出屋前的坡道、转入山坡下的村道时,从汽车后视镜里,小 林看到一只小松鼠跳到院墙上,用尾巴擦着“林氏诊所”的铜牌,擦得铜牌在太阳下闪着铮亮的光。 (选自人民文学2020年第6期,有删改) 1.穿山甲深夜来到“林氏诊所”求救并得到救治,虽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因为作者在前面做了铺垫,埋 了伏笔。请根据小说,填写下面表格中空缺的内容。(2分) 铺垫或伏笔 作用 逃走的黄麂包着棉纱,扎着绷 带。 暗示老林救治动物。 家在村头,最靠近大山,西门无人 来往。 方便动物来去。 为动物求
18、助创造了条件。 西厢里间有手术设备,小林是医 生。 2.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林氏诊所的铜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3.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4分) 山下的溪涧里,茂密的春草染绿了溪水;山脚的水田里,成群的鸭鹅在尽情地嬉戏;山坡的松林中,无数的小 鸟用宛转的歌声赞美着融融的春光。 4.春夜奇遇运用了童话中将动物拟人化的叙事手法,让动物与人沟通交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 分析。(3分) 二、二、 1.答案答案 (2分)后院西墙开小门,装门铃,系拖到地上的绳子。为穿山甲得到救治提供了医疗保障。(每 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小说铺垫、伏笔的把握能
19、力。借助表格内容的提示,可以比较容易找到答案。要求 写“为动物求助创造了条件”的铺垫或伏笔,由文章第三段的小门、铜铃、棕绳以及父亲的话语可知,西 边院墙开小门、装铜铃、绳子一直拖到地上,都是为动物求助创造条件的。要求写出与“西厢里间有 手术设备,小林是医生”相呼应的内容,在下文中,小林作为医生救了小穿山甲,所以是为这部分内容做铺 垫、埋伏笔。 概念 作用 铺垫 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 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 、事件进行铺陈描述的一种手法。 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 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大大增强 了作品的吸引力。 伏笔 文学表现手法。指对将要在
20、作品中出现 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 后呼应。 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 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 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悬念 文学表现手法。有意制造一些激发读者 兴趣和紧张心情的充满未知的细节。一 般在后面交代详情。 (1)使情节环环相扣;(2)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 3)激发读者阅读兴趣;(4)突出文章主旨、人物 形象;(5)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2.答案答案 (3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完整。开头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引出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也暗示着诊所传统的中断。结尾写“林氏诊所的铜牌”,凸显了小说主题,也
21、预示着小林将继承诊 所传统。(每点1分。从“首尾对比”的角度将条综合作答亦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开头、结尾作用的理解能力。首尾都写到“林氏诊所的铜牌”,首先应考虑首尾 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其次,开头有引出下文的作用,结尾有总结、升华主旨的作用,结合相应内容分析作 答即可。 3.答案答案 (4分)用排比句式,充分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节奏感。用拟人手法,赋予了 动物以人的特性,生动形象。(每点2分,手法和分析各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可从修辞、用词、描写等角度入手。题目已经明确要从修 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所以先判断修辞手法。从分号隔开的语句形式及
22、句式结构可看出使用了排比的 修辞手法,从“嬉戏”“歌声”“赞美”等词语可看出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主要使语句整齐,增 强语势;拟人主要使语言生动形象。再结合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组织语言作答。 4.答案答案 (3分)亦真亦幻,增加了阅读趣味,使读者深入了解动物。可以拉近主人公与动物的关系,推动 故事情节发展。创造人与动物同为地球主人的境界,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拟人化手法首先具有生动形象、增加文章趣味性、引起读者阅 读兴趣的作用。其次,写作手法的恰当使用,可以更好地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可 从这些角度组织语言作答
23、。 难点突破难点突破 拟人和拟人化:拟人,属于修辞手法的范畴,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 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这种手法又叫作“人格化”。这是把语言写生动的一个重要方 法。拟人化,属于表现手法的范畴。有些文章(如童话、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科学小品文等)通篇采用拟 人化的手法来写,在这些文章中,拟人化已不再是一种锤炼语言的方法,而是发展成为一种构思、写作的方 法,拟人化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 情,从而引起共鸣。 三、三、(2019潍坊,1922)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分)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
24、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闹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 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 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 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 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
25、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 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 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 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 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 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 路去。我
26、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 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 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 上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 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
27、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 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 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 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无能的人。”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 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
28、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 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 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 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
29、恰当的词语。(2分) 怀疑 高兴自豪 2.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3.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两个层次。(4分) 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 。 。 4.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己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4分) 三、三、 1.答案答案 同情 感动(每空1分,使用其他词语,意思对亦可) 解析解析 第23段写“我”对车夫向“我”要5元车费的行为感到怀疑。这是初始情绪。45段写“我” 看到这样的独腿车夫后,情绪惆怅悲凉,体现了“我”内心的同情与心疼。这是发现真相后“我”的第一 次情绪起伏。6
30、7段讲“我”目睹了独腿车夫如何在上坡路上卖力蹬车,车夫与命运抗争的样子征服了 “我”,“我”的惆怅悲凉消失,转而为车夫的乐观、坚强、坦荡而高兴。此处是“我”情绪的再次变 化。810段,当听到车夫讲述自己自豪的事情后,“我”因他是豪迈和爱国的中国强者而心生自豪。11 15段“我”因车夫的正直善良以及他为“我”的周到的考虑而心生感动。综上,通过整体把握,可将情感 态度的变化过程梳理为:怀疑同情高兴自豪感动。 2.答案答案 “我”对车夫以前的事一无所知,运用车夫自述的方式使故事更真实、情节更紧凑。这个故 事上升到了城市与国家的层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深刻。(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文大量篇幅都
31、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我”是独腿车夫的见证人,采用“我”的视角 叙述使得车夫的形象更客观、更真实,但这一视角也会使叙述受到限制,本文中“我”与独腿车夫是初次 认识,对其生活经历不了解,那么车夫的自述就有了独到之处。这个视角的好处在于,人物自己叙述自己的 事情时,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袒露内心深处隐秘的东西,从而使 得故事既充实又真实感人,情节更加紧凑。另外车夫自述的故事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层面,人物的形象更加 丰满,文章主题更加深刻。 3.答案答案 作为强者,克服困难,为自己“挣”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作为中国人,不在外国人面前出丑,为城市、为国家争气 (每
32、条2分,内容1分,句式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的分析概括能力。本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一个由浅入深、层层 递进的过程。作为残疾人,他自食其力,努力生活。从第7段“无疑是一个强者为自己挣来了坦荡 而快乐的生活”,第9段“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中可以概括出车夫的不同形 象。另外在概括时要注意与句式保持一致,并用上“挣”或“争”,严格按题目要求答题。 4.答案答案 孔乙己:受到科举制度的毒害和摧残;受到社会权贵和普通民众的歧视和嘲笑。 人力车夫:社会制度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得到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尊重。(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思考时代背景对人物命
33、运的影响的能力。本题只要明确孔乙己与车夫所处时代的具 体不同之处即可。例如社会形势、制度以及社会中的人文环境、氛围等的不同。 四、四、(2018烟台,192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坑 他下了摩托车,蹲下身子久久盯着柏油路面上的那个坑,底部残留着碎石子和前夜下的雨水,坑像被一口 撕咬下来似的,他的心隐隐作痛,不觉皱缩着眉头,直到对面的村口传来“突突”的马达声,他才跨上摩托 车,逃一般地飞驰而去。 “怎么到现在才回来?指望你把花生种下,天天都这样。”妻扛着锄头从暮色里走了出来,一脸不高兴地 问。 他把摩托车上的电钻、工具包拿下,脸偏到一边去躲开妻的目光,自顾往家里走,丢下一句道:“不都
34、到 现在回,你以为打工想几点就几点?” “咦!你长脾气了!”妻在身后盯着他说,他的后背冷飕飕的。 “酒也不喝了,变了你!”吃晚饭的时候,妻把一口饭塞到嘴里,怀疑地盯着桌上的一瓶啤酒,还是忍不住 说。头顶上是一只晕黄的白炽灯,他把自己的脸藏在碗里, a 道:“饭都堵不住嘴吗?吃饭。” “肯定有问题!”妻断言道,像一个义正词严的法官。 他哆嗦了一下,把饭碗往桌上一顿,额头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 b 道:“烦不烦?吃个饭也不安神, 你到底想怎样?” 如果妻再逼问,他恐怕就会完全交代了,可是妻没有,客厅里传来碗筷碰触的拾掇声,他把自己隐匿在了卧 室的黑影里,一动不动,大气也不敢出一下。 昨晚,他帮一个住
35、户安装好最后一盏电灯后,天已经黑了。住户热情地邀他喝一杯,他也只喝了一杯啤酒, 就往回赶。天上下着小雨,当路过有坑的那条路时,他虽刻意避让着,但还是碾了进去,车轮一偏,自己就被 摔了出去,也带倒了路旁的一个黑影,黑影倒在地上“哎哟!哎哟!”呻吟着,他魂都散了,跌跌撞撞地爬起来, 扶起车子,就一路急驶而去。 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他咬牙一动不敢动,担心眼睛轻微地眨动,秘密就会炸开, 被暴露在灯光下,又喷泉般涌了出来。 第二天清早,他红肿着眼骑车出门了,拐向了那条有坑的村路。一家小超市坐落在村路旁,他径直走了进 去,掏钱买了一包烟,问:“老板,前天这前面的省道上是不是发生了一起
36、事故?”店主摇摇头说:“没听讲 啊!”“前天晚上,八点多。”他提示道。店主就朝外叫道:“李婶,你听没听说前天晚上前面发生了一起 事故?” 李婶进来说:“什么?哦!好像张木匠前天夜里被人撞了一下,那人跑了”“张木匠人呢?严不严 重?”他 c 问。“那我就不知道了,老头子昨天才被儿子接走了,好像到武汉儿子那去了。” 他眼神垂到脚面上,半天抬起说:“你有没有他的联系方式?我是水电工,他要我昨天过来修电路的, 拜托。”害怕他们怀疑,又补充。店主犹疑地还是瞄了他一眼,拿出手机,翻看着报了一组号码。 他走了出来,面前是一大片广阔绿油油的田地,有暖风拂动。他拨通了张木匠的电话:“喂!您好!您是张 木匠吗?”
37、一个苍老的声音说:“你是谁?” “我是”他试探地说。 突然电话里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是谁?爸,陌生号码,骗子,挂了!” 电话里就响起了一连串“嘟嘟”声,像是水煮沸,他被热水煎熬着,脸寡白着。他痛恨自己,鼓起勇气再 拨电话,一连串说:“我就是前天撞了你的人” “什么?没事,只是破了一点皮。”对方哈哈一笑。“嗯!”就像是一块石头掉进水里,他喃喃道。 他买了水泥,骑着车带了黄沙,停在了坑旁,拌好,填在了坑里,等坑被磨平,他才直起腰,撕裂的伤口也被填 上了。 。 (文章有删改) 1.将下面短语填入文中a、b、c空白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涨红着脸 瓮声瓮气 梗着脖子 A. B. C. D
38、. 2.第段画线句“卧室的灯突然被点亮,像一只蚊虫叮在眼皮上”,“叮”字写出了主人公“他” 的心理。(2分) 3.下面对小说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部分即描写主人公自责苦恼的情状,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B.第段写妻子“像一个义正词严的法官”,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威严和正义。 C.从第段中的破折号可以看出“他”迟疑、犹豫的心理。 D.题目“坑”一语双关,既指路上的坑,也指主人公起初逃避责任时人性上的“坑”。 4.在文章最后一段空白处,补写景物描写的句子,使之符合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3分) 四、四、 1.答案答案 D (2分)本题考查对人物心情变化的分析把握能力。a处是“
39、他”回家后,还在为昨晚撞人的事 而忐忑,被妻子数落后感到不安,所以用“瓮声瓮气”;b处是妻子说肯定有问题,但“他”又隐瞒着妻子撞 人的事,为了掩饰,表现自己没事,所以应用“梗着脖子”;c处是“他”打听到是谁被“他”撞了,又害怕又 着急,想要知道被撞者的情况,所以是“涨红着脸”。 2.答案答案 恐慌不安(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解析 小说第段,“他”回忆起昨晚发生的撞人的事,“他”不知道撞了谁,也不知道把别人撞得怎么样, 就骑车跑了,所以回想起来很是忐忑。灯突然被点亮,仿佛将“他”内心的秘密大白于天下,所以“他”惶 恐不安。 3.答案答案 B (3分)妻子“像一个义正词严的法官”是“他”的
40、感觉。因为“他”撞了人却跑了,自己做了 错事,又瞒着妻子,不敢让她知道,所以妻子不断追问数落,并断定“他”有问题时,“他”觉得妻子像个 “义正词严的法官”。这里不是突出了妻子的威严与正义,而是表现了“他”恐慌的心理。 4.答案答案 (示例)远处,如镜面般湛蓝的天空平展展地延伸着(评分:3分。不符合人物心境,不得分;符合人物 心境1分,语言流畅有文采2分) 解析解析 “他”打通了电话,鼓起勇气告诉了张木匠是自己撞的他,也知道张木匠被撞得并不严重,心中的石 头落地,“他”的内心轻松了不少。“他”把坑填平了,这样晚上就不会有人再因为坑而摔倒了,“他”做 了这样一件补救的事,心里就更平静了,所以补写的
41、景物描写的句子应当能烘托此时“他”轻松愉悦的心 情。 五、五、(2018聊城,1520)阅读文章,回答问题。(20分) 大青衣 胡 玲 原本宁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乡亲们雀跃着欢呼着,纷纷奔走相告:今晚李大户家请柳月如来唱戏。 说起柳月如,在当地可谓声名赫赫,她是县剧团的名角,能听她唱戏,一睹她的风采,是很多人的梦想。 日落黄昏,乡亲们潮水般涌向李大户家,青莲好奇地跟在人群后。李大户家院里,灯火通明,高高的戏台前 挤满了人,他们昂着头,瞪着眼,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柳月如出场。青莲猫起身子,铆着劲儿朝前钻,像一尾 滑溜的小鱼儿,钻到了人群最前面。 锣鼓铿锵,乐声四起,柳月如一袭飘逸的青色长裙,款款
42、从幕布后走出来,身姿婀娜,莲步轻移,宛如踩在云 端的仙女。喧闹的人群瞬间寂静。柳月如眼波流转,一跷兰花指,一抖水袖,行云流水,灵动自如。柳月如轻 启朱唇,黄鹂一样清脆婉转的声音脱口而出。人们看呆了,听痴了,像木头人立在当地。青莲尚小,看不懂剧 情,听不懂戏文,可柳月如仿佛带着一股子魔力,深深诱惑着青莲,让青莲的目光无法从她身上移走。她哭, 青莲跟着哭;她笑,青莲也笑。 戏散,柳月如谢幕退下,乡亲们依依不舍地离去。青莲不走,她悄悄来到后台。 柳月如对镜卸妆,从镜子里看到了身后的青莲。小丫头,怎么还不回家?青莲紧盯柳月如,紧闭双唇不 语。柳月如回头,上上下下打量着青莲,见青莲面容清秀,身形纤细,眼
43、神里有股子坚毅倔强劲儿,说,真是个 唱青衣的好坯子。可不管柳月如说什么,青莲就是不说话。最后,柳月如问,愿意跟我学戏吗?青莲终于开 口,愿意,我要唱戏,像你一样。 青莲跟着柳月如学戏,大家都说青莲家祖坟冒青烟了,要知道,柳月如不轻易收徒的。柳月如对青莲很严, 唱念做打,手把手教青莲,青莲学得稍有不佳,必然受罚。名师出高徒,十年勤学苦练,青莲成了剧团最出色 的青衣。她扮相清丽端庄,音色清澈圆润,表演细腻庄重,秦香莲、白素贞、王宝钏,所有青衣角色被她演绎 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不知从何时起,看戏的人少了。台上,青莲卖力表演;台下,看客寥寥无几。青莲的满腔激情,在日积月累 中慢慢消散。 一天,一个
44、打扮时尚的男人来剧团找青莲。青莲小姐,我们公司正在包装歌星,以你的形象和唱功,绝对能 够火,你可有兴趣?青莲想也没想,说,我没兴趣!男人说,传统戏在本地已经没市场了,现在还有谁看戏?说着, 男人把一张名片放在桌上。青莲小姐,走阳关大道,还是在一棵歪脖树上吊死,由你自己决定。说完,男人离 开了。 那天,男人的话不断在青莲脑子里回荡,令她坐立难安。她去找柳月如。师傅,有人说我可以做歌星。柳 月如说,咱们是唱戏之人,并非戏子。青莲说,没人爱看戏了,我想另寻出路。柳月如说,即使台下只有一个 观众,我们也要唱下去。青莲脱下戏服,说,不,我再也不唱独角戏了。柳月如说,你出了剧团,咱们的师徒缘 分也就尽了。
45、青莲含着泪,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剧团的大门。 青莲果然火了,唱歌、走穴、商演,她春风得意。热闹精彩的生活,使她早就淡忘了剧团和柳月如。 五年后的一天,青莲和老板在咖啡厅商谈演出事宜,青莲去得早,点了杯咖啡喝起来。不远处,有几个年 轻人望着她窃窃私语。作为明星,她早已习惯了人们对她的关注和议论。看,那不是歌星青莲吗?她唱歌挺 好听的。听说她以前是唱青衣的。她的唱功、动作、神态都有传统戏的影子。原来她以前是唱戏的啊, 怪不得她唱歌有种与众不同的味道。他们的话飘进青莲耳朵里。 老板来了。青莲说,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你,你当初为什么觉得我能唱出来?老板一笑,因为你有戏剧底 子,唱得有特色,要不然,你怎么会红
46、?要知道,现在会唱歌的人一抓一大把。青莲内心如同被投进一块大石 头,波涛汹涌。 晚上,青莲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月如和青莲唱白蛇传,柳月如演白蛇,青莲反串法海,两人对打起来, 青莲一剑刺穿了柳月如的胸膛,柳月如倒在戏台上,鲜血染红了她的白衣。青莲从梦中惊醒。 第二天,青莲取消所有活动,赶到县剧团,却发现大门紧闭,向周围人打听,才知道,剧团生意冷清,半年前已 经倒闭了。 青莲找到柳月如家里,看到的是柳月如的灵位。守灵的老太太说,我是月如的表姑,你是青莲吧?青莲一 惊,你怎么知道?老太太说,月如说过,你迟早会来的。青莲问,师傅怎么走了?老太太说道:月如是个戏痴啊, 爱戏的人越来越少,懂戏的人越来越少
47、,她整日郁郁寡欢,剧团倒闭后,她大病一场。昨晚,她走了。临终前, 她叮嘱我把一样东西交给你。说着,老太太拿出一个盒子递给青莲。青莲打开,是一套青衣的戏服,正是她 初次看师傅唱戏时穿的那套。 师傅!青莲怆然泪下,跪倒在柳月如灵前。 没多久,县剧团重新开张。剧团的老板不是别人,正是青莲。锣鼓铿锵,乐声四起,青莲一袭飘逸的青色 长裙,款款从幕布后走出来 1.小说围绕青莲写了哪几件事?(4分) 2.简析第段和第段画线句子在塑造柳月如形象中的作用。(4分) 3.赏析第段画线句子。(4分) 4.简述小说最后一段的作用。(3分) 5.小说以“大青衣”为题好在哪里?(3分) 6.在戏曲文化进校园的今天,读完这
48、篇文章,你有何感想?(2分) 五、五、 1.答案答案 青莲迷上青衣;青莲拜师学戏,出师成名;青莲弃演青衣;青莲重演青衣。 解析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 出答案。 2.答案答案 第段通过神态、动作、声音等正面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柳月如高超的表演艺术。 第段侧面描写,通过表姑的话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坚守信念、至死不渝的高尚品质。 解析解析 第段画线句主要是对柳月如在台上唱戏时的描写,所以应从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第段画线 句是柳月如表姑对她的一番介绍,这是侧面描写,表现了柳月如热爱戏曲、淡泊名利的品质。 3.答案答案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青莲内心产生了激烈的斗争,明白了戏剧功底对自己的帮助,明白了师 傅对传统戏剧的坚守,推动情节发展。 解析解析 首先确定赏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