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05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155 大小:1.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语文 (湖南专用) 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 A组 20162020年湖南省中考题组 一、一、(2020长沙,171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6分) 山不过来,我过去 我们有很多人常常习惯于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若别人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心里便堵得慌, 忍不住要对别人指手画脚,大有不改变你就誓不罢休之势。 但是, 甲 改变别人,谈何容易!而当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的指责会越来越多,戾气会越来越重。 最后,不仅无济于事,还会让自己深陷负面情绪,变成牢骚满腹、埋天怨地的“怨妇”。 所以,我们能否换一个角度来考虑问题?山不过来,我过去!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尝试反思自我,改 变自

2、己。 思维角度一变,便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心结烟消云散,世界豁然开朗。细思量,你甚至还会欣喜地发现 尝试改变自己的诸多好处。 尝试改变自己,你就有可能收获更积极的心态。每一步自我的改变,都是最好的修心养性,是积极心态的 加油站。你的抑郁情绪因此而改变,心情舒畅,信心满满。消极拖延的毛病因此而消失,你会走在时间的前 面。你尝试着改变易怒易烦的习惯,做到“肚中能忍万般事,哈哈一笑天地宽”。 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好的人际关系。三国时期的吕蒙在孙权的悉心劝导下,尝试着改变自己, 才赢得了鲁肃的赏识,与之“结友而别”。新时代成功的人必须具备四种核心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 是调整自我,适应他人

3、。因为这样你就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带领你的团队披荆斩棘。 尝试改变自己,你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善于自我反省并改变的曾子,终成一代贤人。个人如此,企业也是一样。阿里巴巴文化 “六脉神剑”之一是“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乙 这都体现了不断改变自我才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正 内驱力。 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了这样一种思想,梦想之路就会更宽阔。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第段从指责别人的习惯引出话题,第段则提出了改变别人有难度且于己无益的观点。 B.段从心态、人际关系和成长三个方面来谈改变自己的诸

4、多好处,有理有据。 C.第段主要运用举例和对比论证,论证了“尝试改变自己就可能收获更大的成长”的观点。 D.全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主体部分论述了尝试改变自己的好处,逻辑严谨。 2.从下面四句话中选择两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两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华为的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正是永远把客户利益放在首位,华为才成为享誉全球的高科 技企业。 “好空调,格力造。”格力空调如今能做到国内乃至世界一流水平,就在于一直坚持“产品只有更好,没 有最好”的信念。 A.甲 乙 B.甲 乙 C.甲 乙 D.甲 乙 3.第段画横

5、线的句子“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含意是什么?(2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C 第段没有运用对比论证。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区别:对比论证是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 异,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例如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工 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 人家,自己挑轻的”“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就是对比论证,通 过对比,突出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的伟大。类比论证,是根据一种事物的某些特征来证明另 一种事物也有类

6、似特征的论证方法。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作者把邹忌受到不切实际的赞美即受蒙蔽 的这一性质类推到了齐王的身上,生动地证明了“王之蔽甚矣”这一论点。 2.答案答案 D 联系上下文,甲处讨论的是“改变别人,谈何容易”,选,乙处讨论的是“不断改变自 我”,选。 3.答案答案 (示例)既然改变别人难以实现,那就反思自己,改变自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议论文的谋篇布局都是围绕中心论点展开的,分析这一句话 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中心论点。 二、二、(2020岳阳,1820)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各题。(8分) 感悟成功 5月,内地已是春暖花开,而海拔5 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上劲吹的暴风中

7、却裹挟着纷飞的雪片。我同几个 年轻的记者在青藏铁路沿线采访,正在昆仑山和唐古拉山之间那片高旷的荒原上。接到省青联发来一条 短信,他们正在编辑一本书,需要曾经当选过省“十杰”青年的人谈谈感想,来“感悟成功”。我必须说,在 这样一个海拔高度上,在这样一个四顾皆空茫之处,“成功”这样一个词从手机屏幕上跳进脑海,真的容易 引起一种虚无之感。 但这时,我的耳边响起一位欧洲古代哲人的诗句:名声看起来是多么美好,但这动听迷人的声音,不过是 一曲回声。当我们谈论成功的时候,这样一种态度可能比一味的沉湎更有意义。这样的看法与态度,可能 会使我们在面对所谓成功的时候,更加冷静与理智。对一个理性的人来说,成功是时代

8、赐予的机遇,机遇总 是暂时性的,所以,所谓成功,不过是重新出发时的一个起点,一个在同一行业领域中稍稍早于或略高于别人 的起点。成功不是登山,登上了珠穆朗玛峰,这世界便不再有更高的山峰。更何况,也不会有一个登顶者,一 直待在最高处。他必须下来,这是自然规律,是天道对人的一种制约。这种制约让人自省,让人感到自身力 量的同时,也感到自身的局限。自然和历史的规律不会让一个幸运的登顶者在世界的绝顶处永远沉醉于 成功的眩晕!所以,我想,感悟成功,就是感悟成功的内涵。 成功者可能走向新的成功,成功者也可能在辉煌一刻后,走入永远的平凡。这里,就有了两种危险。一种, 成功者头上套着光环,开始远离自己的事业,谋取

9、更多的功名;一种,把短暂的成功当成永远的幻觉,犹如一 个在过多的氧气中昏昏欲睡的人。其实,不同海拔氧气的含量早由自然规律做了规定,因为缺氧而眩晕,因 为氧气过多而昏睡,都是人自身的不适应。自然界就用这样的方式提醒人类,并根据人类的适应程度优胜 劣汰。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社会的机制也是一个永恒的法则,它制造成功,也制造失败。在用成功制造成功 的同时,也用成功制造出更多的失败。所以,我想,感悟成功, 。 今天,社会对成功者的所谓关注,过于注重成功本身,而不太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这其实才是全社会应该 给予更多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成功的方法与途径包含了更多的道德与伦理因素。所以,我想,感悟成功,就 是要

10、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 (文/阿来,有删改) 1.根据你对全文论述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2.请分析全文的论证思路。(3分) 3.请你从两则链接材料中任选其一,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内容,判断它能否作为选文的论据,并陈述理由。 (3分) 【链接材料】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190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我国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王选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 本上快结束了。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时间去电视台做采访?” 二、二、 1.答案答案 (示例)就是感悟成功之后命运各种可能的走向。

11、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补写语句的能力。阅读文章内容可知,横线处的这句话起着总结段落 内容,强调分论点的作用。文段以“吸氧”作比,论述成功制造成功,也制造失败,说明成功者在成功后有不 同的命运。 2.答案答案 首先,由采访中收到短信,引出感悟成功的话题;接着,分别论证感悟成功,就是感悟成功的内涵,就 是感悟成功之后命运各种可能的走向,就是要关注走向成功的途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论证思路的能力。用“首先接着最后”等几个关键词串接概括的 内容,体现文章的行文思路,注意围绕文章的论题或论点展开。 面,意味着他曾经制造成功,也表明他将不在科技领域做研究,而是有了别的人生走向。这证明

12、了第段的 观点。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论据的能力。论据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把握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即 可判断其能否充当文本的论据。 3.答案答案 (示例)我选择第二则链接材料,它能作为选文的论据。王选表述一个科技工作者总是在电视上露 三、三、(2020湘潭,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 苦是人生的补药 马相云 有哲人说,苦是奋进人生的一种补药,吃苦能补精神,补信念,补品格,补才能,使人生由苦至甜,走向理想的 彼岸。 志从苦中砺。“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古往今来,举 凡抱负高远者,必先立志献身;献身信仰历程,必是“苦其心志,劳其

13、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艰辛磨 砺。正是这样的人生淬炼,才使思想跃然升华,信念愈加坚定,毅力不断坚强,人格日臻完善,从而实现远大 的人生抱负。上世纪初,青年毛泽东在刻苦读书的岁月中,一直坚持“自讨苦吃”:赤背顶着骄阳暴晒,于 山谷中作“冷水浴”,雷鸣电闪中光着上身进行“雨淋浴”可以说,正是持之以恒地在苦难中练体 魄、砺胆气,才铸就了一代伟人超凡的革命意志和坚定信念。朱德、贺龙等无数老一辈革命家,立志献身 信仰,或舍弃高官厚禄,或告别富裕生活,矢志投身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皆经历了一个浴火重生的过程。正 所谓,吃苦励志,苦生芳华。 才从苦中学。立学,是奋进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立学成才,必须呕心沥

14、血、渐入佳境的修炼与升华。正 如著名学者王国维所阐述的三重境界:始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终而“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成才不惧苦,就能苦出才学,苦出功底, 苦出硕果。 功从苦中建。没有汗水,难有收获;安于享受,难以建功。坚苦是拓荒者的底色,坚忍乃创业者的特质。 哲人言,一切希望和理想,都要靠咬牙挺着,一直挺来成功的曙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背后,是坚忍不拔艰难 攻关;体育健将摘金夺银的背后,是千锤百炼的艰辛付出;名师名角一鸣惊人的背后,是厚积薄发的艰苦练 功。遵义草王坝村老支书黄大发,坚忍36年苦战,才凿通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

15、、穿三道险崖的水渠,彻 底改变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运。科学家南仁东,带着300多幅卫星遥感图,艰辛勘探了1 000多处重峦洼地, 终于找到安装“天眼”的最佳位置。无数建功立业者的经历表明:“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然而,在当今社会,总有一些既想舒心获得,又不愿苦心付出的“自在”者。有的只想吃香喝辣而不想 ,让梦想成了梦幻;有的想出彩而不想 ,让愿景成了泡影;有的想升迁而不想 ,让机遇成 了“危机”。殊不知,天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实现梦想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有吃苦开拓的精 神,必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人民日报2020年06

16、月25日,有删改) C.作为 出力 吃苦受累 D.吃苦受累 出力 作为 2.请你为文章第自然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3.试分析标题“苦是人生的补药”的妙处。(2分) 1.依次填入第自然段中空缺处的三个词语,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出力 作为 吃苦受累 B.出力 吃苦受累 作为 三、三、 1.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辨析的能力。这三个词语分别和文本中的“吃香喝辣”“出彩”“升 迁”相对。 2.答案答案 (示例)范仲淹幼年就失去了父亲,他由母亲带大。家里十分贫苦,然而范仲淹少年立志,勤奋苦读, 最终成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的能力。选取一个

17、典型事例证明第自然段的观点“才从苦中学”即可。 3.答案答案 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苦”比作补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吃苦对人生的重大帮助。 标题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凝练形象,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议论文标题作用的能力。紧扣标题的特点,结合本文的文体是议论文来分析其 作用。 四、四、(2020娄底,1921)阅读下文,完成13题。(9分) 坚持有营养的阅读 任何一种阅读,只要内容不是庸俗的错误的,读下去都会得到一些收获。但是,我们今天听到的与阅读有 关的所有名言,其实都指向有质量的阅读,即有营养的阅读。高尔基有句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 扑在面包上一样”

18、。优秀的书籍才是阅读文化的“维他命”,倡导阅读,应该是有营养的阅读。 什么是有营养的阅读?很简单,就是通过阅读给生命增加营养。比如,汲取知识、拓宽视野、涵养正气、 陶冶情操、丰富思想,等等。实现有营养的阅读不外乎两点,一是在阅读内容上,多选择经典有价值的,而不 能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满足于大量碎片化、娱乐化,甚至低级趣味的内容。二是在阅读方式上,静得下心,沉 得住气,下得了苦功,而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满足于一知半解。 近年来流行“悦读”。确实,有些阅读是很轻松的,但有营养的阅读,其阅读过程很多时候是不轻松的。 尤其一些大部头经典著作,不经过一番苦读,连门都进不了。 值得重视的是,有营养的阅读

19、,与媒介并没有必然联系。一般而言,纸质阅读更容易走向深度,但并不是所 有的纸质阅读都是深度阅读。数字化阅读,容易走向无营养,但数字化阅读可以为纸质阅读导流,数字化阅 读本身也可以具有高质量。从阅读革命到创作革命,未来会有更多符合数字化阅读的内容出现,关键还是 看选择什么样的阅读内容,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读一本好书,好好读一本书,比简单追求阅读量更有 意义。坚持有营养的阅读,经年累月产生的知识复利,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选自人民网,有删改) 1.实现有营养的阅读不外乎两点,一是 ,一是 。(3分) 2.选文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

20、什么论证方法?(3分) 3.如果选用霍金时间简史这本科学巨著作为论据,最好放在选文哪个段落中,为什么?(3分) 四、四、 1.答案答案 选择经典有价值的内容 采用静心沉气的阅读方式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概括内容的能力。阅读文本,把握第段的关键句“实现有营养的阅读 不外乎两点”,根据该句后面的内容,提取信息、概括内容,得出答案。 2.答案答案 选文段的主要观点是:有营养的阅读与媒介并没有必然联系。选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对 比论证。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内容、辨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本段的开头即是中心句。文段将纸质阅读和数字 化阅读进行比较,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3.答案答案 应

21、该放在第段,举霍金时间简史的例子强调证明“一些大部头经典著作,不经过一番苦读, 连门都进不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论据的能力。时间简史是一部科学巨著,“悦读”是行不通的,需要下 一番苦功夫才行,第段强调了这一点,故将其放在这一段。 五、五、(2019邵阳,1922)议论文阅读。(8分) 淡泊之心自高远 覃光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南北朝人慧能的这首偈子,世世代代被人们所 传颂。高僧淡泊名利的思想,以一种“世间万物皆空”的意念去面对尘世间的事物,以一种心中静若水,处 事波澜不惊的心境去面对外界的诱惑,受到了后人的敬佩和称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22、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这个词,在字典里的 意思是:不追求,不热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朗如日月,清如水镜。 淡泊之心,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尘世繁杂,谁又能真正静心于其中,哭过、笑过、恨过、痛过,不过是一场 蹉跎;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故事,每个人都有不公、难过、愤恨的时候,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处理方式。要经 历一些事情,才真正看清人情世故,才真正体会人走茶凉的苦楚,也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人生的价值。常 怀淡泊之心,才能让尘世的种种规划为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真正的淡泊,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者虚伪的自嘲。淡泊,是一种功 名利

23、禄、繁华于我如浮云的心境,是一种坚守人生之道的气节。淡泊,抑或是仕道受阻后的醒悟,繁华过后 的心归。但无论如何,淡泊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永远纯净,目光永远辽远,思维永远清晰,信念永远坚 毅。 漫漫人生路,看风起云卷,花开花落,蓦然回首浅浅一笑。守一颗淡泊之心,拥一份淡然之美。一切随心而 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以淡泊之心对待名 利,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 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

24、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用一颗淡泊的 心,怀着感恩的信念,对父母,对朋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失,保 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我们所看到的世界,被我们浸染了内心的色彩,如果我们先把内心描绘得五彩缤 纷,色彩斑斓,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人贵有淡泊之心。有了淡泊之心,面对失败才能不灰心丧气,面对成功才会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 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有了淡泊之心,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去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 己悲,不做世间功名利禄的奴隶,也不为凡尘中各种烦恼左右,使自己的人生不断升华;有了淡泊之心,我们 才能抛开一切

25、名利的束缚,让人性回归本真状态,从而获得心灵的充实、丰富、自由、纯净。 学会淡泊,你就获得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拥有淡泊,才能体会超然的人生。 3.试分析文章第五段画线句子的论证方法及作用。(2分) 4.请围绕文章“淡泊之心自高远”这一中心,仿照示例,补充一个事实论据。(2分) (示例)陶渊明因为有了淡泊之心,主动远离官场,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自得。 1.文章开篇引用高僧慧能的一首偈子,其作用是什么?(2分)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淡泊。(2分) 五、五、 1.答案答案 以高僧慧能淡泊名利的偈子开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论题“淡泊之心”,是文章论证

26、中心 论点的有力论据。 解析解析 本题要从内容上和结构上着手,这是一篇议论文,高僧的偈子也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 2.答案答案 心灵纯净,目光辽远,思维清晰,信念坚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豁达地面对人 生的得失,保持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及概括的能力。文章段着重论述了何为真正的淡泊(淡泊之心的特 点),找出其中的关键句,提取信息,得出答案。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识论证方法及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画线句为引用,所以这里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 论证)。再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4.答案答案 (示例)苏东坡因为有了淡泊之心,淡看仕途的坎坷,才有了“归去,也无

27、风雨也无晴”的超然洒 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补充论据与仿句的能力。首先把握示例的格式特点:人物+因为有了淡泊之心+具体 行为+相关诗句+淡泊所得。调动自己的积累,组织语言作答。 3.答案答案 采用道理论证(引用论证)的方法,阐述贪婪与欲望的坏处,从反面论证拥有一颗淡泊之心的必要 性。 六、六、(2018衡阳,172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8分)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 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 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

28、乎在逐渐消逝。 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 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 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 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 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 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

29、有空虚和焦虑。 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 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 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 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 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

30、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贪睡而错过,对春光 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 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 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 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 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

31、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 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阅读文章第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2分) 3.文章第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的体会。(2分) 六、六、 1.答案答案 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的标题“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就表达了作者的观点。通 读全文,文章首先指出网络信息给人们带来的弊端,然后论证经典阅读的好处,由

32、此可知,文章就是围绕“信 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证的。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提炼中心论点 注意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论证思路,从而得出作者论证的中心。 2.答案答案 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往往只是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 文化内容。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提炼、整合信息的能力。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阅读文章第段”“与传统出版业相 比”“局限性”。第段总共3句话,找到每句话的关键信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 “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

33、虚 和焦虑”。提炼整合这些关键信息,得出答案。 3.答案答案 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出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 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 读。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第段首先提出分论点“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 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然后以四大名著会给孩子带 来生活的精神原动力的例子对其加以论证。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 采用恰当的格式作答:运用了(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举例论证)

34、/形象生动地(比喻论证)/突出有力 地(对比论证)/严谨有力地(道理论证)论证了(论点)。 4.答案答案 (示例)我们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应懂得正确取舍;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关键语句的能力。画线句总结全文,也是对中心论点的进一步强调。结合文章的中 心论点“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对句子进行理解,即可得出答案。 审题方法审题方法 改变提问方式 回答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的理解,也就是 回答为什么说“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改变一下提问方式,得分点是一样的,但是可以使

35、答题更有方向感。 知识归纳知识归纳 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一、一、(2020山东潍坊,232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8分) 勇者不惧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 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可以说,“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栉风沐雨一路 向前的历史征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是匹夫之勇,是小勇。循大 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大勇。大勇之“大”,在与“义”融。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 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

36、是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史记记载,蔺相如携璧出使强 秦,为国家大义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理直气壮地斥责秦王;而面对廉颇的鲁莽冒犯之举,蔺相如又能为国 家利益而甘受个人委屈。蔺相如的故事生动演绎着“勇者不惧”“义以为上”的品格。礼记讲: “有义之谓勇敢。”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孔子曾经在门人面前称赞颜 回的聪明睿智,一向以勇猛自诩的子路不服气地问老师,如果您行军打仗,将选择和谁一起呢?孔子回答道: 徒手与虎搏斗、赤脚横涉河滩,如此莽夫,我是

37、不会和他一起共事的;我要一起共事的一定是“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的人。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的“无 惧”与“有惧”应是如此:从大局的角度出发,在坚守道义的同时不怕外在艰险,藐视一切困难,无惧任何 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对道义心怀敬畏,如履薄冰,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 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孟子与弟子公孙丑讨论“勇”德时曾提到“不动心”,就是指在突如其 来的危险面前能镇定自若、岿然不动;同时,这种不动如山的强大定力、静气,又“至大至刚”,具有压倒 和战胜一切的力量,是谓锐气。王阳明在带兵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这种静气和锐气得到

38、了生动体现。 军旅中的王阳明战事繁忙,但坚持讲学论道。一次探马来报前方战事失利,弟子皆惊惧失色,阳明却神色自 若地重拾中断的话头。很快又有探马来报前方叛军大溃,弟子皆喜形于色,阳明仍神色自若地继续讲学。 凭借纯笃的学问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王阳明深知,早已妥当布好战略战术,最终一定能够获胜。沉着的静 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不惧的品格。 如何培养沉着的静气与进取的锐气?应该在困境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锐意进取。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 陈、蔡之间被军队围困而一度绝粮。情势危急之下孔子始终沉着冷静,“歌两柱之间”“修乐不休”。 孔子珍视这场坎坷遭遇,把艰难困苦当作了成就英勇人格的重要外在条件。当然,

39、困境本身不能成就勇士, 真正成就勇士的,是面对困境时的修为和态度。周易谓:“蹇,君子以反身修德。”面对外在的艰难险 境,我们要反求诸己,在克除内心恐惧、忧愁、烦扰的同时,积极自我磨炼,超越突破,并在道义感召下勇往 直前、奋发有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华民族在数千年风雨征程中,没有被任何外在困难吓倒,而是凭着在其间磨 砺出的“勇者不惧”品格,开辟出文明的新天地,书写出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4月20日,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勇者不惧”的理解。(3分) 2.第段是如何论证分论点的?请简要梳理。(3分) 3.下列关于本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40、.文章开篇点题,明确指出“勇者不惧”是中华民族历史征程中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B.文中多处引用经典名言,列举历史故事,论据充分,论证有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文章段都进行了正反对比论证,达到了有破有立、突出论点、愈辩愈明的效果。 D.第段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层层深入展开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合理。 一、一、 1.答案答案 勇者不惧是在危难面前坚守并光大道义。勇者不惧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勇者 不惧需要沉着的静气和进取的锐气。(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能力。文章在第段提出“勇者不惧”后,在段分别进行 了阐述。找到这三段中的关键句“真正的勇敢,是在

41、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我们 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 惧与有惧的统一”“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沉着的静气、进取的锐气,一同滋养着勇者 不惧的品格”,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即可。 2.答案答案 先用孟子言论解释“静气”“锐气”的含义。接着用王阳明的事例阐明“静气”“锐气” 的表现。最后强调“静气”“锐气”的重要作用。(每点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把握。思路是思考的路径,只要分析清楚前后内容及其关系即可。第段 在开头第一句提出分论点“真正的勇者,有锐气,也有静气”,然后用孟子和公孙丑的讨论对“

42、静气”“锐 气”进行阐述,接下来举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的例子来具体阐述“静气”和“锐气”的表现,最后进行总 结。 方法指导方法指导 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首先应该了解一般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其次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表达时在段落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诸如“首先” “然后”“接着”“最后”一类表起承转合关系的词语。做这类题目,尤其要注意开头结尾的表述。 3.答案答案 C 文章段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且都是正面论证,没有运用正反对比论证。 二、二、(2020云南,192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9分) 多读多写 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

43、累,不能速战速决。 俗传一句玩笑话,“千古文章一大抄”,就读他人文章以学习表达方法说,这句话却有相当的道理。一种 意思,可用的表达方式(词语及其组织)不止一种,但不管其中的哪一种,都是由前人习用的框架描画或脱化 而来。你不读,或读而不熟,有了意思,可用的表达框架茫茫然,拿起笔就难于得心应手。反之,多读,熟了,笔 未着纸,可用的多种表达方式早已蜂拥而至,你自然可以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这是多读作用的 初步,因而笔能达意。 进一步,多读,熟悉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还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 圆通,更生动。 多读,所学又不只是表达方面,还有内容方面。这包括两种情

44、况。一种是吸收“思想”。学作文,由不会 而变为会,由不好而变为好,既要能写,即顺利达意,又要有所写,即有值得写的内容。这内容,说是思想也好, 知识也好,至少就初期说,面壁自然悟不出,自己观察研究也所得有限。要有,就不能不吸收别人的,吸收的 方法,主要当然是“读”。还有一种是学“思路”。思想,知识,其出现,其存在,都是有条理的,作文的内容 必须合乎这个条理。这条理,成文之前就要有,那就是思路的条理,也就是想得头头是道,才能写得头头是 道。这思路的条理也是渐渐培养成的,而培养之道,我个人的经验,就一般人说,主要是来自“学”,即读他 人的。其次才是“思”,因为思,至少就早期说,绝大部分是顺着他人(所

45、读之文)的路子走的。 多读,熟了,积蓄在两方面增多,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这样,专靠多 读,不多写是不是可以呢?据我所知,有的人,读的方面修养很高,却不轻易动笔,间或动笔,像是功夫还是相当 纯熟。这或许就是俗语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或者引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 笔如有神”吧?我想这意思并不完全对,或者说,话说得过于简略,以致我们理解得不全面。事实是,就是不 轻易动笔的人,以及“读书破万卷”的杜甫,至少在学习的时期,也是既勤读又勤写的。读而不写,读多了, 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多写的作用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由读来的熟悉,必须通过自己的

46、笔才能明 朗、巩固,成为熟练。另一方面,写不只随着思路走,还是整理思路的过程,必须常写,内容才可以精粹,更有 条理。 生而好之者也许没有,培养而成为书淫、诗癖的却所在多有。我还记得老师行辈中的一些人,他们亲口 说,“多年了,工作之暇,如果眼前没有书,手里没有笔,总觉得没着没落”。就这样,他们有的未及上寿,一生 却读了古今中外无数著作,写了上百万字。他们没觉得烦腻,反以为乐,原因就是多年如此,成了难于改变的 习惯。准此理,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 (选自张中行作文杂谈,有删改) 论点:(1) 2.第段引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目的

47、是什么?(2分) 3.结合自己的读写经历,说说多读多写的好处。(3分) , (2) “” (3) 熟悉多种表达方式 表达方面 融会贯通 推陈出新 多读 内容方面 学 思路 达到熟练 多写 1.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白处补充完整。(4分) 二、二、 1.答案答案 (1)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2分)(只答到关键词“多读多写” 得1分,漏答“长期积累”扣0.5分。学生答“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给1分) (2)吸收“思想”(1分)(引号可写可不写) (3)整理思路(1分)(答到“常写使内容精粹”或“常写使内容 更有条理”也可得1分) 解析解

48、析 本篇文章属于议论文,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提炼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内容的梳理能力。全 文总共六个段落,第段就是文章的论点: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第段提出分论 点1:多读,并从表达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述。第段提出分论点2:多写,也从两个角度论述。最后一段总结: 多读多写并非难事,办法是养成习惯,使之成为乐趣。答题时,需要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找到关键语句,再 提炼、概括、归纳。 一段或最后一段出现,有的在中心论点之前还有一些总结性词语。表明论点的句子在形式上一般是个完 整、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内容上看,它能统摄全文;从句式上看,它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 2.答案答案 目的是证明“读而不写,读多了,自然会写的事是没有的”(既要多读,又要多写,才能真正会写)。 (可以用原文回答,也可以归纳概括,意对即可,只答到“多读多写”给1分) 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湖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11专题十一 议论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