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779447 上传时间:2020-10-06 格式:PPTX 页数:129 大小:939.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考语文 (河北专用)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 A组 河北中考题组 一、一、(2020河北,7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 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黄庭坚答宋殿直) 乙 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 人,皆莫及也。 (苏轼东坡续集) 丙 予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 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乾道癸巳八月三日,山阴陆某务观题。 (陆游跋岑嘉州诗集) 注 古今:这里指古今书籍。尘俗:世俗,流

2、俗。质:质朴,朴实。绮:华丽,美妙。癯:瘦,这里有 精练的意思。腴:丰厚,丰裕。岑嘉州:指唐代诗人岑参。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儿曹: 孩子们。对子侄辈的称呼。乾道癸巳:宋孝宗乾道九年,即公元1173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对人亦语言无味也 亦: (2)皆莫及也 及: (3)绝好岑嘉州诗 绝: (4)至酒醒,或睡熟,乃已 已: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诗。 (2)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出你从

3、故事中读出的作者对岑参诗的情感。(3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1)也 (2)比得上(赶得上) (3)极(非常) (4)停止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重点字词的翻译。既要注意平时积累,学会从课内迁移,也要结合文章语境理解。 2.答案答案 (1)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 (2)(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句注意“于”“甚”“独”的意思。(2)句注意“尝”“而已”的意 思。 3.答案答案 (示例1)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读书可以为语言表达增光添彩。 (示例2)长久不读书就会让人变得世俗平庸,语言也缺乏味道。 解

4、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原文阐述了不阅读古今好书的后果,在此基础上概括即可。 4.答案答案 陆游醉归后听孩子们诵读岑参诗;喜爱。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及情感把握能力。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正确领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甲 人若长时间不接受古今书籍的洗礼熏陶,胸中就会沾染世俗,照镜子就会感到面目可憎,和人交谈也 会语言无味。 乙 我对诗人没有什么特别喜好的,只喜欢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似质朴实则美妙, 看似精练实则内容丰裕,自从曹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等人以来,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丙 我从年少的时候,就非常喜好岑嘉州的诗歌。我到山里

5、去,每每喝醉了回来,倚靠在胡床上,就让孩子 们诵读岑嘉州的诗,一直到酒醒,或者睡着了,才停止。(我)曾经认为李白、杜甫之后,只有(岑参)一个人罢 了。宋孝宗乾道九年八月三日,山阴陆某人务观题。 二、二、(2019河北,710)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凡读书,二十岁以前所读之书与二十岁以后所读之书迥异。幼年知识未开,天真纯固,所读者虽久不温习, 偶尔提起,尚可数行成诵。若壮年所读,经月则忘,必不能持久。故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 读。长壮后,虽倍蓰其功,终属影响。自八岁至二十岁,中间岁月无多,安可荒弃或读不急之书?此时,时文 固不可不读,亦须择典雅醇正、理纯辞裕、可历二三

6、十年无弊者读之。若朝华夕落、浅陋无识、诡僻 失体、取悦一时者,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何如诵得左国一两篇及东西汉典 贵华腴之文数篇,为终身受用之宝乎? 我愿汝曹将平昔已读经书,视之如拱璧,一月之内,必加温习。古人之书,安可尽读?但读得一篇,必求可以 背诵,然后思通其义蕴,而运用之于手腕之下。如此,则才气自然发越。若曾读此书,而全不能举其词, 谓之“画饼充饥”;能举其词而不能运用,谓之“食物不化”。二者其去枵腹无异。汝辈于此,极宜猛 省。 (选文有删节) 注 迥异:相差很远。开:开导,启发。古奥: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倍蓰(x):数倍。影响:影 子和回声,指不切实际、不持久。时文:当

7、时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华:花。诡僻:荒谬邪 僻。左国:左传国语。华腴(y ):丰美有文采。曹:辈。拱璧:大璧,泛指珍宝。 义蕴:内在的意义。发越:散播。举:举出。去:距。枵(xio)腹:腹中空虚。极:通“亟”, 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时文固不可不读 固: (2)若朝华夕落 若: (3)古人之书,安可尽读 尽: (4)然后思通其义蕴 通: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安可以珠玉难换之岁月而读此无益之文? (2)汝辈于此,极宜猛省。 3.作者认为“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须幼年读”,其理由是什么?(3分)

8、 4.从选文加线句子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二、二、 1.答案答案 (1)固然(本来) (2)像(如) (3)完全(全部) (4)通晓(懂得) (每小题1分,有错该小题不给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可用课内迁移法解题。“固”的本义为“坚固”,这里是引申 义“本来”,与“人固有一死”中的“固”意义相同。“若”与“门庭若市”中的“若”都是“好像” 的意思。“尽”与“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尽”意义相同。“通”为“通晓”,与“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中的“通”意义相同。 2.答案答案 (1)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章呢? (2)你们这些人在这些

9、方面,应当赶快反省(醒悟)。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要注意逐字翻译。 (1)“安”译为“怎么”;“以”译成“用”,而不是“可以”;“益”译为“益处”,还要注意语句通顺。 (2)“汝”是“你”“你们”之意;“此”译为“这件事”或“这种行为”;“宜”译为“应该”,与“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中的“宜”意义相同;“省”翻译时可联想“吾日三省吾身”中的“省”,句意要通顺。 3.答案答案 幼年读书经久不忘。(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在文中找到“六经、秦汉之文,词语古奥,必 须幼年读”这句话,而这句话前有一“故”字,属于总

10、结句,所以从该句前寻找答案。 4.答案答案 读书要注重背诵、思考和运用。(围绕“背诵”“思考”“运用”任意一点作答,言之成理,也可 给满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阅读感受与启示的能力。通读全文,本文主要围绕读书来写,强调读书要趁早,读书要背诵,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运用;解答此类题,要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作答,注意语言要 简洁流畅。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人们凡是读书,二十岁之前所读的书与二十岁之后所读的书相差很远。幼年时期知识未经开导,性格天真 固执,所读的书即使很久不复习,偶尔提起,也可以背诵几行。如果壮年时期所读的书,过了一个月就忘了, 这样一定不能长久。所以“六经”和秦汉

11、时期的文章,词语古拙深奥,不容易理解,一定要在幼年时期读。 等到壮年之后,即使花费数倍于幼年时期的努力,终究也只是不切实际罢了。从八岁到二十岁,这之间时间 不长,怎么能荒废时间或读无关紧要的书呢?这个时候,当时流行的文体本来不能不读,(但)也要挑选内容典 雅纯正、内涵丰富且文字优美、历经二三十年没有错误的书来阅读。像早上开花傍晚凋落、浅薄低俗、 荒谬邪僻、毫不得体、取悦一时的文章,怎么可以用珠宝美玉都难以换来的时光来读这些没有益处的文 章呢?不如背诵左传国语中的一两篇文章和东西汉经典华美且富有文采的几篇文章,作为终身受 用的珍宝呢! 我希望你们这些人把过去已经读过的经书,视若珍宝,一个月之内,

12、一定加以温习。古人写的书,怎么能全部 读完?但每读一篇,必须做到能够背诵,之后考虑通晓其中的含意,并且在手中灵活运用。像这样做,才气自 然散播。如果曾经读过这本书,但根本不能举出书中字词的,就叫他“画饼充饥”;能举出其中字词而不能 运用的,就叫他“食物不化”。这两者大概距离空腹没有什么差别。你们这些人在这些方面,应当赶快反 省(醒悟)。 三、三、(2018河北,711)阅读下面四篇短文,回答问题。(14分)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黍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逐 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琬年七岁,时在旁,

13、曰: “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峻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侯问于孔子,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 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注 屈原:战国楚诗人。以:在。舟楫:泛指船只。拯:从水中救出淹溺的人。角黍,即粽子。 黄琬:人名。琼:人名,即黄琼。太尉:官职名。诏:召见。况:比方。初:夏历指每月的开头几 天。燎:燃烧。炬:火把。祈:乞求。鼓舞:手足舞动,形容欢悦。兆:预兆,征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谓之竞渡 谓: (

14、2)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 (3)从夕达旦 旦: (4)是为大雨之兆 是: 2.下列选项中,与“舞于殿前”的“于”字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行者休于树(醉翁亭记) B.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C.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2)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 4.第一篇短文中,包含哪两项传承至今的民间习俗?(2分) 5.请给第三篇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三、三、 1.答案答案 (1)叫作(叫做、称为、称作) (2)为什么(怎么) (3)早晨

15、(4)这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词语的能力,可用课内迁移法进行解释。如“何”在曹刿论战“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焉?”中是“为什么”的意思;“旦”在三峡“每至晴初霜旦”中是“早晨”的意思。这 些课文中常见的词语应重点掌握。 2.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能力。题干中“于”是“在”的意思,C项中“于”是 “比”的意思。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于”字的用法 (1)说明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到”。 例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于:在。 (2)引出行为的处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在(从、到)”。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于:在。 舜

16、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从。 (3)引出行为的对象,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向”“给”“对”等。 例句: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于:向。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给。 (4)用在被动句中,介绍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 例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于:被。 (5)用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作“比”。 例句: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于:比。 (6)引出动作的范围、方面,译为“在中”“在方面”。 例句: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在上。 3.答案答案 (1)黄琼非常吃惊,就(立即)用他的话来回

17、答。 (2)等到睡醒又开始读书,常常担心见识不广博。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文言文的翻译原则为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对应, 每一个实词的含义在句中都要有所体现,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也要准确。 (1)“即”有“当即、立即、就”的意思。“以”在这里是“用”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中“以衾拥 覆,久而乃和”的“以”就是“用”的意思。“对”是“回答”的意思,例如“无言以对”。 (2)“及”是“等到”的意思。“觉”是“睡醒”的意思,口技中“惊觉欠伸”的“觉”是“睡醒” 之意。 4.答案答案 龙舟竞渡(赛龙舟);吃粽子(包粽子、送粽子)。 (答出一项给1

18、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从“屈原”“五日”“竞渡”“投角黍”等很明显可判断出是“端午节”,对于端午节这个传统 节日,大家并不陌生。所以吃粽子(包粽子、送粽子)、龙舟竞渡(赛龙舟)很容易写出来。 5.答案答案 刘峻好学 (符合题目要求,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拟写标题的能力。可用中心句概括法作答。第三篇短文首句是“刘峻家贫好学”,后面 的内容都是首句的具体体现,抓住这一句,即可拟写出标题。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屈原在五日这天投江而死,楚国人用船救他,(后来)称为划船比赛。又说:五日这天投粽子来祭祀屈原,恐怕 被蛟龙争夺,所以划龙舟来驱逐它们。 后汉黄琬,祖父黄琼,做太尉,(京城看不见日

19、食情况,)黄琼把日食的情况告诉皇上。太后召见他问太阳被吃 了多少,黄琼不知用什么比方来回答。黄琬当时七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月初的月 亮?”黄琼大吃一惊,就按照他说的回答太后。 刘峻家里贫穷,爱好读书,经常点燃麻制的火把,从晚上到早晨,有时昏睡过去,等到睡醒了再接着读,经常担 心自己的见识不够广博。听说有难得的书籍,一定要去乞求借阅。 齐国有一足鸟,在殿前舞蹈。齐侯向孔子发问(这是什么鸟),孔子说:“这种鸟名叫商羊。有儿童歌谣说: 天将降大雨,商羊会手足舞动。这是大雨的征兆。”后来果然是这样。 四、四、(2017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复儿子书 来

20、信均悉,兹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 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 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 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 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 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 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

21、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 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 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悉:知道。兹:现在。汝:你。业:已经。资:钱财, 费用。即:就,便。告罄:财物用尽。苟:假如。特:不过。恃:倚仗,依赖。庇荫:比喻尊长的保 护、照顾。固:本来。稼穑:泛指农业劳动。致:给予。函:信件。毋:不要,不可。负:辜负。 训:教诲,教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儿自去国至今 去: (2)求学宜先刻苦 宜: (3)特汝不应若是耳 是: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作: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22、 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 四、四、 1.答案答案 (1)离开 (2)应当(应该) (3)这样(这) (4)奋起,指有所作为(答成“奋起”或“有所作为”也给1 分) (每小题1分) 解析解析 此题中四个实词的含义均在课文中出现过。“去”在岳阳楼记(“去国怀乡”)中,是“离开” 之意;“宜”在出师表(“不宜偏私”)中,是“应当”之意;“是”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3、“天将 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这”之意;“作”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后作”)中,是“奋起”之 意。这四个词均是需要掌握的重点实词。 备考策略备考策略 中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是以课文为基础的,大部分实词均出自课内。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 学习中,重视对课内知识的积累、梳理和掌握,得法于课内,运用于课外。 2.答案答案 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四处给2分) 解析解析 文言虚词“而”“则”前一般应断开,同时结构相似的短语“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 阴”间应断开,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恰当断句即可。 3.答案答案 (1)即使每天用

24、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 (2)我从今以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文言文翻译要遵循字字对应的原则,每一个实词的含义在句中都要有所体现,而虚词的用法和意思 要翻译准确。第(1)题的难点是“力”,根据上下句语境可解释为“财力”;第(2)题中的“而”可以不翻 译。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此题中,“虽”经常被翻译成“虽然”。“虽然”用在转折关系的复句中,“即使”用在条件 关系的复句中。根据上下句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虽”在句子中应为“即使”的意思。 4.答案答案 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答出“生活节俭”给2分;答出“刻苦求学”或“珍惜光阴”给2分。意

25、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从“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须努力用功”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要求孩子刻苦求学; 从“汝如此浪费”“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等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劝告孩子要生活节俭。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来信全看了。现再汇给你日本大洋五百元。你从出国到现在,时间不过四个月,为何带去的千金钱财都已 经用完了?这太奇怪!你去日本,是为求学啊。求学应该首先刻苦,又不必交友应酬。千金钱财,也足够用一 年而且还有余,为何四个月不到,就用完了?你如果用得在理,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 你,不过你不应该这样。你如此浪费,不是饮食豪奢,起居阔绰,(就)一定另有消费。况且你也曾读过孟

26、子吧?(里面说,)成大事的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困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贫困之苦, 经受内心困苦、思虑阻塞之后,才可能有所作为。你凭着有父亲的荫庇,本来不需要这样,但(你)也应当知 道耕作的艰难,尽你求学的本分。不这样,即使学成归国,也一定一事无成。如今你像这样,我从今以后恐怕 对你没有指望了!用钱的事小,而因为它怠慢荒废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就是大事了。我之前给你写信 告诫你,要努力用功(学习),怎么就忘了呢?时间可贵,求学不容易,这中间的滋味,(你)自己应该明白,不要辜 负了老人的教诲。 五、五、(2016河北,7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5分) 邵民瞻为

27、东坡买一宅,为钱五百缗,东坡倾囊仅能偿之。卜吉日入新第,既得日矣。夜与邵步月,偶 至一村落,闻妇人哭声极哀,东坡徙倚听之,曰:“异哉,何其悲也!岂有大难割之爱,触于其心欤?吾将问 之。”遂与邵推扉而入,则一老妪,见东坡,泣自若。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妪曰:“吾家有一居,相传 百年,保守不敢动,以至于我。而吾子不肖,遂举以售诸人。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 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东坡亦为怆然。问其故居所在,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东坡因再三慰抚,徐 谓之曰:“妪之旧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当以是屋还妪。”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呼其子,命 翌日迎母还旧第,竟不索 其直。 注 邵民瞻:人

28、名。东坡:苏轼的号。五百缗:五百贯钱。倾囊:尽出其所有。偿:偿还。卜: 选择。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得日:过了几天。徙倚:走过去斜靠着。何其:多么。老 妪:老妇。自若:依然如故。不肖:不成材。诸:相当于“之于”。诀别:分别。宁:难道。 徐:慢慢地。售:这里是“买”的意思。券:契据。翌日:次日。索:求取。直:通“值”,价钱。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闻妇人哭声极哀 闻: (2)东坡亦为怆然 怆然: (3)即命取屋券,对妪焚之 即: (4)竟不索其直 竟: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吾 今 日 迁 徙 来 此 百 年 旧 居 一 旦 诀 别

29、宁 不 痛 心 此 吾 之 所 以 泣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东坡问妪何为哀伤至是。 (2)则东坡以五百缗所得者也。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所叙写的故事。(3分) 5.从“夜与邵步月”这句话,你会联想到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哪个情境?(2分) 五、五、 1.答案答案 (1)听到(听见) (2)悲伤(忧伤)的样子 (3)立即(马上) (4)竟然(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外文言文词语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学会迁移运用,如桃花源记里 “鸡犬相闻”的“闻”是“听到”的意思,登幽州台歌里“独怆然而涕下”的“怆然”指悲伤的样 子,桃花源记里“太

30、守即遣人随其往”的“即”是“立即”的意思,“竟不知有汉”的“竟”是“竟 然”的意思。 2.答案答案 吾今日迁徙来此/百年旧居/一旦诀别/宁不痛心/此吾之所以泣也。(标对两处或三处均给1分,标对 四处给2分) 解析解析 第一个“此”指代地方,“此”之后断句;第二个“此”指代哭泣的原因,“此”之前断句;根据给 出的注释,“宁”译为“难道”,“宁”之前断句。 3.答案答案 (1)东坡询问老妇为什么悲痛到这种地步。 (2)就是东坡用五百贯钱所买到的住宅。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1)“妪”译为“老妇人”;“何为”译为“为什么”;“至是”译为“到这种地步”。 (2)“者也”表判断;“则”

31、是“是”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把握:一一对应,先对后串,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词语要翻译正确,关键句 式要规范处理,语气不可忽视。翻译步骤:对词串句顺意。具体方法:“留”(人名、地名等保留)、 “换”(关键词语换成现代汉语)、“增”(增补省略成分)、“删”(无实义的虚词不翻译或重复的意思要 删去)、“调”(与现代汉语规范不同的语序要调整)、“变”(变通,直译有障碍的,可考虑意译,译出大 意)。 4.答案答案 苏东坡无偿退还老妇宅第。(答出“东坡还宅”也给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提炼故事中的人和事,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 如

32、何进行理解分析? 此类题主要涉及要点归纳、主旨概括、情感把握、写法分析等。答题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答案常常 就在原文中,要关注文章的前后照应,关注题目,认真体会文章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紧扣文章主旨,全面 考虑。答题时不仅要做到用词准确,更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加以论说。 5.答案答案 (示例1)苏轼与张怀民月下在庭院中一起散步。 (示例2)相与步于中庭。 (示例3)夜与怀民步月。 (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析 首先要理解“夜与邵步月”的意思,即“某夜苏东坡和邵民瞻一起在月下散步”;其次回顾记承 天寺夜游中的相关语句,可以用现代汉语表述,也可以用原句表述。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邵民瞻给苏东坡买了一套价

33、值五百贯钱的房子,苏东坡倾其所有的钱刚能偿还邵民瞻。他选择了个吉利 的日子住入新家,已经有几天了。某夜他与邵民瞻在月下散步,偶然到了一个村子,听到有个老妇人哭得很 伤心,东坡靠近倾听,说:“奇怪了,这妇人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呢?难道有什么非常难以割舍的事情,令她这 么伤心吗?我要问一问她。”于是和邵民瞻推门进去,见一老妇人,老妇人看见东坡,仍然自顾自地哭泣。 东坡问老妇人为什么悲伤到这种地步。老妇人说:“我家有一套房子,世世代代传了几百年,保有守着不敢 卖,一直到我这一辈。但是我的儿子不成材,把它卖给了别人。现在我搬到这儿来了,住了百年的旧房子一 旦分别,怎能不痛心?这就是我哭泣的原因。”苏东坡

34、也很悲伤。问她的那套房子在哪儿,正是苏东坡用五 百贯钱买的房子。苏东坡于是再三安慰,慢慢地对她说:“你的房子是我买的。不用太悲伤,现在我把房子 还给你。”苏东坡随即叫人拿来买房的契据,当着老妇人的面烧了。叫出了老妇人的儿子,让他次日接他 母亲回到原来的住所,竟然不索取所花之钱。 B组 20162020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一、(2020安徽,13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6分)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35、,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 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咏 菊 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注 著:附着。荷:也称作莲。金粟:金粟一般的花蕊,这里指菊花。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 (2)濯清涟而不妖 妖: (3)宜乎众矣 宜: (4)金粟初开晓更清 初: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爱莲说中,菊是 的象征;咏菊中,菊有 的特点。(用原文 词语填空)(2分) 4.爱莲说咏菊对莲

36、(荷)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6分) 一、一、 1.答案答案 (1)只 (2)(过分)艳丽 (3)应当 (4)开始,刚刚(每小题1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1)(3)题为课内重点词语。第(4)题联系学过的杜甫闻官军收 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初”可知,是“开始,刚刚”的意思。 2.答案答案 (1)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2)(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每小题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重要句子的能力。首先,判断句子是否属于特殊句式,第(2)题 的句子是省略句,省略主语“莲的柄”。其次,抓住

37、关键词。(1)“之”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甚 蕃”翻译为“很多”。(2)“中通”译为“内部贯通”,注意“蔓”“枝”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3.答案答案 隐逸(者) 耐寒(每空1分) 解析解析 第一空依据“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作答,第二空据“耐寒唯有东篱菊”作答。 4.答案答案 情感:爱莲说喜爱(赞美)莲,咏菊不喜爱(鄙弃)荷。 原因:爱莲说中,莲具有坚贞高洁、正直不阿的品格;咏菊中,荷不耐寒,缺乏坚忍无畏的品格。 (“情感”2分;“原因”4分。意思对即可。回答“原因”时,从写法、主旨等角度解说,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领悟课内外古诗文内涵及分析比较的能力。回答时,注意联系文章的写

38、法和主旨来分 析。它们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爱莲说歌咏的对象是“莲”,表达对莲的喜爱;咏菊将荷与 菊相比,是为了反衬菊花耐寒,赞扬其坚忍无畏的品格,表达了诗人对荷的鄙弃。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一夜过后,初降的寒霜轻轻地附着在瓦上,芭蕉折断荷倾倒。耐寒的只有东边篱笆旁的菊花,金粟一般的花 蕊刚刚绽开,让早晨更多了几分清香。 二、二、(2020河南,141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共10分)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 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

39、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 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 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 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 何易于传) 注 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 ),专卖。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矧 (shn):况且,何况。阁诏:搁置诏书。窜:这里指

40、被流放。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丈夫之冠也 冠: (2)得志,与民由之 由: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3.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4.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 所作所为简要分析。(2分) 二、二、 1.答案答案 (1)行冠礼 (2)遵从 (意思对即可。一小题1分,共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1)“冠”名词活用作动词,意思是“行冠礼”,古时男子二十

41、岁 行冠礼,表示成年。(2)“由”和“身不由己”中的“由”意思相同。 2.答案答案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意思对即可。2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安居”指安定地居住、生活;“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 平。翻译时要做到语意准确,语句通顺。 方法点拨方法点拨 常用的文言文翻译方法有五种:留、换、调、补、删。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是古今意 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国名、官职名、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翻译 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使用,但现代汉 语不再用原文的词

42、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相当的词进行替换。 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 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来调整语序。补,补充句子成分。翻译时为了使语句通顺、语意完整,往往需要 把一些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出来。删,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 没有相应的词与之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 3.答案答案 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 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意思对即可。一点2分,共4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言文语言风格的能力。语

43、段(一)第二段开头连用反问句,驳斥了景春的观点;“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运用了排比,阐明了大丈夫的含义。要指出修辞方法并结合具体内容 分析。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孟子语言的主要特色,就是大量使用排比句、反问句、对偶句,气势非凡,充满了雄辩力 量。 4.答案答案 能。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焚诏(抗诏),不惧权势。(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 分)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文中的何易于为了保护百姓而搁置诏书;为了不使手下受连累, 亲自烧掉诏书,承担了所有责任。答题时要结合何易于做的两件事,以及孟子关于大丈夫品质的论述来分 析。 参考译文参考译文 何易于担任

44、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的诏书发下,凡是盛产茶叶的地方(的官 员),没有敢押下诏书不照办的。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再增加赋税 毒害百姓呢!”他命令属吏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属吏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属吏会因此而 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回答说:“我怎敢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 不会使你们获罪。”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就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 件事。 三、三、(2019湖南长沙,121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

45、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 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 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 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 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 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

46、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 循吏列传) 注 行县:出行属县。以父立政: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子其治事矣: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 惠:恩惠。听:偏听,偏信。居官:担当的官职。不与吏让位:不曾把官位让给下属。傅:推诿。听 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决断疑难案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纵:越过) B.不私其父,非孝子也 (私:偏袒) C.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过:经过) D.辞不受令 (辞:言辞)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47、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B.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D.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4.文段中石奢和李离两个人物形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这些共同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 简要概括。(5分) 三、三、 1.答案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A.纵:释放。C.过:错误地。D.辞:推辞。 2.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虚词“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和例句中的“以”都是介词, “因为”的意思。B.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C.连词,来,表目的。D.介词,用,拿。 3.答案答案 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1分)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1分)不是你的罪责。(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1年河北中考语文复习练习课件:08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