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78504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辽宁省抚顺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I 卷 (阅读题 )和第 II 卷 (表达题 )两部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 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

2、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 村落 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 宗族 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 “ 礼 ” 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 “ 伦理 ” 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 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 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

3、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 文以载道 ” ,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 正德 ” 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 “ 利用、厚生 ” 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 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 “ 人为万物之灵 ” 。而人之所以能为 “ 万物之灵 ” ,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 “ 道 ” ,以及遵循

4、这种 “ 道 ” 而形成的 “ 德 ”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的道理。 “ 尊道贵德 ” 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 “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 因而2 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 “ 立 德、立功、立言 ” 的 “ 三不朽 ” 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 君子谋道不谋食 ” , “ 君子忧道不忧贫 ” ,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

5、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 与 “ 家族 ” 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 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 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 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

6、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 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 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 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 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

7、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 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 取向的,然后才考虑 “ 利用、厚生 ” 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 “ 人为万物之灵 ” 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答案】 1. C 2. B 3. A 【解析】 3 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 与 家族 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 D 项所说 “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 与原句 “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传统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 不符,偷换概念。 【考点

8、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 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抓住关键词浏览选项,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义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指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 “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

9、析,正确的一项是 ” ,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B 项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项论述 “ 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 ,在此基础上指出, “ 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 ” ,题目将先后顺序搞错了。 D 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分析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阐述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

10、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A 项是因为 “ 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的 ” ,说法与原文有误。 C 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 “ 善 ” 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 “ 正德 ” 为第一目标。 D 项 “ 人为万物之灵 ” 是因为人有 “ 道 ” 。因果颠倒。不是 “ 一贯坚持 ” 而是 “ 逐渐形成 ” 。 【考点定位】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

11、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 “ 强拉因果 ”“ 因果倒置 ”“ 混淆范围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 ” 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4 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 心智更需要的呢?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

12、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 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 “ 暂住证 ” 。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

13、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 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 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 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在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5 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 “ 丰富的安静 ” 。并不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辽宁省抚顺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解析,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