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2016-2017 年高二下期末考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 药食同源 ” 是保健养生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药物与食物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 农耕时代以前,食物主要通过采捕获得,渔猎需要体力,采集更需要智慧。淮南子说:“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药物的出现,基于人类有意识的觅药行为,这一过程确实与觅食有关。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神农品尝了大黄的根茎,腹痛腹泻,于是将这 种 “ 叶大根黄 ” 的植物列入有毒有害品的清单,成为传
2、说中所遭遇的 “ 七十毒 ” 之一。直到有一天,部落中的某人,因饮食积聚而备受煎熬,神农忽然想起这株能够 “ 荡涤肠胃,推陈致新 ” 的植物,找来给病者服下,各种不舒服霍然而愈。人类治疗史上第一个药物就此产生, “ 聚毒药以供医事 ”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食物治病很早就有,周礼疾医 “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据郑玄注: “ 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 相关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五谷、五畜、五果、五菜,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因此,平时用于填饱肚子吃的粳米,就是食物 ;但补养脾胃时食用的粳米,成了药物。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金匮要略有当归生姜
3、羊肉汤,治寒疝、腹中痛、里急: “ 当归三两、生姜五两、羊肉一斤,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 这里除了当归,其他都是药物。后汉书 ?华佗传记载道:华佗曾在路上见到有咽喉阻塞的人,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人用车载着欲前往就医,华佗听到了呻吟声,看了一番,对家人说,刚才路旁有家卖面食的,你到那去取他家的蒜泥萍醋(一种用浮萍制作的很酸的醋),喝它三升,病就好了。病人喝了,果真吐出了一条虫来,病也痊愈了 。对此,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 ?序录中说: “ 此盖天地间物,莫不为天地间用,触遇则会,非其主对矣。 ”所以,米谷果菜、虫兽禽鸟,诸多可食之品,也堂而皇之地载入本草经。 食物疗饥,药物治病
4、,乃是常识;若是颠倒过来,以药丸充饥,用食物治病,则成为笑谈。有人说芹菜所含的芹菜素或许有助于控制血压,于是让高血压病人常吃芹菜,这样的建- 2 - 议算不得离谱;可因此让病人停止正规的高血压药物治疗,专门靠芹菜来降低血压,就荒谬而有害了。 何以如此呢?药与食同源而异途,食物是能够满足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能量需求,并能延续正常寿命的物质。 相对于药物而言,食物对机体生理生化过程的干预极小,长期乃至终身食用,一般不会给机体造成严重伤害;也正因为此,食物不足以改变因疾病而异常的生理生化过程,故不可能取代药物。 即使站在传统医学的立场,过度强调食物疗疾,也很难做到逻辑自洽。孙思邈在千金食治的序论中明确
5、承认药与食为两途,即所谓 “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以除病也。 ” 并指出,只是缘于药性猛烈,所以建议医生治病,先 “ 以食治之 ” ,若 “ 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 ,并没有以食疗代药疗的意思。 1. 下列各项 中,不能体现原文所论 “ 药食同源 ” 的一项是 A. 大蒜上场,药店关张;萝卜缨子不要钱,止泻止痢赛黄莲。 民间谚语 B. 凡草可食者,通名为蔬;蔬,从草从疏,所以辅佐谷气,疏通壅滞。 古籍 C. 五谷为养,五蓄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 黄帝内经 D. 君子有病,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战国扁鹊 2. 下列理
6、解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在寻觅食物时发现的能够 “ 荡涤肠胃,推陈出新 ” 治疗腹痛腹泻的植物 大黄。 B. 农耕时代以前,人们在觅捕食 物过程中,开始对百草水泉中的有毒有害物加于区分,药物的出现,正是基于这个有意识的行为。 C. “ 药食同源 ” 最初是指人类早期食品和药物都是通过采集植物或捕猎动物来获得的。这一过程中,人们需要不同程度地付出体力和智慧。 D. 传统医学认为,不可过度强调食物治疗,药食同源而异途,就像芹菜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但不能改变身体因高血压而异化的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礼中记载
7、,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可见,在农耕时代,疾病就认识到 “ 五谷 ”既是食物,又是药物。 B. 本草经之 所以能堂而皇之地记录 “ 米谷果菜、虫兽禽鸟 ” 等天地间可食之品,正是因为作者对 “ 药食同源 ” 理念的认同。 - 3 - C. 金匮要略中的当归生姜牛肉汤和华佗的蒜泥萍醋之所以不同,就是因为前者用了当归应属药疗,后者才是纯粹的食物疗法。 D. 千金食治中明确指出 “ 安身 ” 与 “ 救疾 ” 应是食药两途,建议医生在治病过程中,先食后药,但不能以食疗代替药物治疗。 【答案】 1. D 2. A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原文的论点 “ 药食同源 ” 重点强调 “ 药物与
8、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 ” ,而 A中 “ 期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 然后用药 ” 把食物和药分开。 2. 试题分析: “ 人类治疗史上的第一个药物,就是神农氏发现大黄 ” ,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 3. 试题分析:原文 “ 药物与食物之间,难于截然划断,典型的例子有二 ” ,可见选项列举的两个事例 “ 前者是药疗 ” 后者是 “ 食疗 ” 错误。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
9、式。此题 B 项曲解文 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痴 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有闲人家却不少。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把 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
10、心思全然不在那里。老爷子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余五彼时年纪正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 4 - 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 “ 五爷 ” 。 这一声 “ 五爷 ” 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而言,余五可谓知己。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不入他戏眼的,
11、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也正为此,五爷这个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 “ 好儿 ” ,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的角儿。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
12、往东城赶。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 。自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五爷急了,匆忙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看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
13、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班主面露为难之色: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 ? 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那晚与班主商议不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 从戏班里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五爷没应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演戏有三境,一要演 “ 准 ” 二要演 “ 美 ” 三要演- 5 - 出 “ 味儿 ” ,这就好比 “ 三级跳 ” ,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演戏的第三境了。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 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难。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唱机滋滋拉拉,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