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君离别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友人整合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在吟咏诵读的基础上,体会送别诗中不同的情感表达。教学重点:1. 有感情的诵读诗歌。2. 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两首送别诗在感情表达上的异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古诗。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尽量让他们参与其中来,使孩子们有机会自己去体会,去收获。教学思想:教师主要角色是课堂秩序的维护者、答疑者、辅导者、帮助者、咨询者、引导者。不仅指导学生学会本次课堂中的知识技能,
2、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课程资源: 教师、学生、课本、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改变教学环境、手段和方法。变革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发展个性。多层面的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使学科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教学方法与工具:1、朗读法 2、合作探究法 3、活动式教学法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评价: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3组织好课堂教学,关
3、注全体学生。教学安排:1课时作业预习:1查作者和写作背景。2疏通诗意。3熟读全诗,读准字音与节奏。4提出一至三个疑问。教学内容:一、 导入新课请同学们自己读下面的诗句,并说说你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绪来?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生自由读预设:伤感的情绪。是啊,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而车马又很慢,一旦分别就很难相见。所以,我们读到的送别诗大多伤感,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离别是都是这样的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送友人这两首诗。二:读其诗(预习交流)1生自己有感
4、情的诵读两首诗。2.生展示,要求读对字音与节奏。(学生评价)教师点拨:读送友人时节奏要缓慢,读杜少府之任蜀州时要高昂。3. 全班齐读三:绘其景结合注释,生自己完成再交流预设:送友人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明净的河水绕着城东流过。在此地一别,你就要像孤独的蓬草,随风飞旋到万里之外去了。游子行踪不变,就像天上的浮云,落日缓缓而下,似乎有所留恋。挥手从此离去,连座下的马也因离别而萧萧悲鸣。预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三秦辅卫着长安,透过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州。与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在宦海中沉浮。四海之内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海角,也如近在身边。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不要像恋爱中的青年男女
5、那样挥泪告别。四:悟其情(一) 说说这两首诗的相同之处?都是离别诗、都有对友人的不舍等。 (二)送友人:1如何理解送友人中“孤蓬”这一意象?教师点拨古诗中长用到的意象:长亭-离别 折柳-离别 明月-思乡 归雁-思乡、思亲预设:“孤蓬”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友人,形象地写出了此地一别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漂泊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2多角度赏析“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教师点拨(赏析的角度可以是:1修辞、2表达情感、3蕴含哲理、4运用典故、5意象等)预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浮云随风飘浮比喻友人行踪不定,以夕阳徐徐而下比喻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借“浮云”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友人漂泊无依,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无尽担忧。3你认为这首诗的颈联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生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表明远离分不开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既写出了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又表达了宽慰和惜别之情。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4与其它送别诗相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被人们千古传诵的原因是什么?预设: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课后作业:分享交流你所积累过的送别诗(先用笔写下来,再分享交流)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