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试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分,共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1公元前 681 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 。在先秦“伯”与“霸”相通, 本义是兄长。如果说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材料反映出 ( ) A 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 B 宗法分封秩序得到强化 C 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 D 周天子的统治彻底瓦解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 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
2、、廉颇、 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 变法图强已成为历史潮流 B 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 C 门阀士族的等级不复存在 D 实现了社会各阶层关系的流动和转变 3 “堂贴”是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处理政务的主要公文之一,不仅用来“处分百司” ,也 “判四方之事”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然后集体签署 下发“堂贴” 。 “堂贴”的出现表明当时( ) A 宰相处理政务的权力增强 B 皇权与相权矛盾日益尖锐 C 三省分权的体制逐步形成 D 国家决策机制发生了异变 4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 11 世纪中期政治形势的是( )
3、 5下表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现象( ) 年限 1 年以下 12 年 25 年 510 年 1015 年 1520 年 20 年以上 阁臣数 (人) 30 37 42 25 12 15 4 占比 (%)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 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 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C 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6自南宋至明,孙悟空形象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孙悟空的形象塑造( ) 出处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唐三藏西天西游记小说(明) (南宋) 取经 杂剧 (元) 形象 特点 “妖精” ,取经过程中的 护法,学问渊博、文质
4、彬 彬“白衣秀才猴行者” 。 身上残留妖性 较浓, 但开始向 着平民化倾斜。 剔除市井小民恶劣负面形象, 抽 离妖性, 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 转变为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 A 因阶级立场不同而不同 B 因作者知识层次不同而不同 C 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 D 因史料掌握程度不同而不同 7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论战,部分观点如图 1。此论战的双方是 ( ) 图 1 A 地主阶级顽固派与洋务派 B 顽固势力与资产阶级维新派 C 封建顽固势力与革命派 D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 8下列主张节选自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言告此次为民族自由奋斗的 民众 。据此判断,该宣言发表于( )
5、A 1919年 B 1925年 C 1931年 D 1937年 91978 年 5 月 11 日, 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文章作者是时任南京大学政治系教师胡福明。 他后来回忆说: “文章的理论观点并不是 我的首创,我只是在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把它写了出来。 ”确切地说,这个“特殊的 时间点 ”是指( ) A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将展开 B 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期 C 拨乱反正成为时代最紧迫的要求 D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 10公元 242 年,罗马设外事最高裁判官处理涉及非罗马公民的诉讼,他们有权不受任何 形式主义的程序规范与严格的本地法规则约束,后来
6、前任裁判官发布的告示往往为后 任裁判官所因袭借鉴,并经过国家认可而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裁判官法。这表明裁 判官法( ) A 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化解了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矛盾 C 注重保护罗马人的私有财产 D 使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更加完善 11 西方文化史认为“17 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 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 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 现。 ”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在于( ) A 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 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 推动了工
7、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 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12下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的产量的统计数据。其中,丁国是( ) 生铁产量(单位:千吨) 钢产量(单位:千吨) 煤产量(单位:百万吨) 1871 年 1891 年 1871 年 1891 年 1871 年 1891 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 德 国 B 美 国 C 法 国 D 英 国 131917 年 3 月,严复撰文指出: “若
8、察欧洲战势,德人乃处强弩之末。潜艇虽烈,不足 制英人死命,敢料德、奥之即败。本月二日美总统威尔逊亲临国会,与德已宣战矣。 而吾国走到第二步(指与德断交)之后,忽然中止,颇闻国会中党派尚有借此时机, 作种种顾党人不顾国之计划。 ”这反映出严复( ) A 看清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B 主张中国应尽快加入协约国集团 C 建议政府要继续严守“中立” D 认为中国应先整顿内政而后参战 141971 年,美国宣布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 组织成员国达成了“牙买加协议” :确认浮动汇率制合法性,会员国可自由选择汇率制 度; 承认黄金非货币化, 使黄金逐步退出国际货币
9、体系。 由此可见, 该协议的签署 ( ) A 导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B 造成了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C 提升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 D 实质上维护了美国既得利益 1520062016 年,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由世界的 12%猛增至 23%,贸易总额由 11%增 加至 16%,对外投资则由 7%增至 12%。2016 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 24%,金砖国家 平均增速却高达 51%,金砖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 50%。由此说明 ( ) A 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显著变化 B 金砖国家成为多极化格局的一极 C 经济一体化助推金砖国家的发展 D 发达国家失去世界经济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1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题,共 55 分。分。 16 (12 分)下图分别是秦朝和元朝的陆路交通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 图图 2 图图 3 据图 2、图 3,可以看出元代陆路交通与秦代相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提取两个变化 并加以说明。 17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 兴起于 1518 世纪早期的重商主义以英国托马斯 孟为代表, 认为货币是财富的 唯一源泉,货币来自于对外贸易,争取外贸顺差,以防止货币外流和增加金银财富。18 世 纪中晚期,以英国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提出自由放任的经济主张,认为价 格是市场调节的“看不见的手” 。1936 年,
11、英国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了以 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学派,主张制止通货膨胀和反对国家干预。 摘编自颜昌盛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的变迁与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综合材料中的主题思想,从中提取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论题明 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 18 (14 分)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 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 从材料中作者所说的三次 “大革命”中, 选择其中一次进行说明 (要求:观点理解正确
12、, 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 ) 19 (15 分)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图 4 为 1949 一 1978 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时 间 成 果 公元前 221 年 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 1911 年 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 1949 年 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图 4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材料二 下表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年份 农民 收入 家庭经营收入 工资性收入 其他收入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数额 (元) 比重 (
13、) 1983 310 228 735 58 187 24 77 1988 545 403 739 118 217 24 77 1993 921 678 736 195 212 48 52 1998 2160 1466 679 574 266 120 56 2003 2622 1541 588 918 35 163 62 据2004 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 基本原因。 (6 分)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9 分) 答答 案案 一选择题 1 1 2 2 3 3 4 4 5 5 6
14、6 7 7 8 8 9 9 1010 1111 1212 1313 1414 1515 C C B B A A C C B B C C D D B B C C A A D D D D B B D D A A 1.【答案】C 【解析】齐桓公“伯”的地位要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和认可才具有法定意义,说明原有的礼乐 制度的内核还存在,故选 C 项; “伯”与“霸”相通,齐桓公被任命为“伯” ,这一行为削 弱了周天子的权力,排除 A 项;齐国为外姓小宗,任命齐桓公为“伯” ,本身就是对宗法分 封制度的冲击,排除 B 项;当时周天子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威, “彻底瓦解”一词说法不符合 史实,排除 D 项。 2.【
15、答案】B 【解析】实行了数千年的世卿世禄制度,一时间很难改变,范雎、蔡泽、孙膑、白起等由布 衣升为将相,这说明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故选 B 项;材料中不涉及变法 图强问题,排除 A 项; “门阀士族”是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 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朝。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 后一蹶不振,至此消亡,排除 C 项;材料强调部分社会下层上升到上层, “实现了社会各阶 层关系的流动和转变”说法夸大了史实,排除 D 项。 3.【答案】A 【解析】 “遇有日常政务,三省宰相可不必奏请皇帝,直接裁决”说明宰相可相机应变,其 处理政务的权力
16、增强,故选 A 项; “堂贴”只是一种公文形式,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 盾,且“日益尖锐”一词说法欠妥,排除 B 项;三省分工的模式在唐前期就已经形成, “逐 步形成”说法错误,排除 C 项;此时国家的决策机制仍是三省六部制,排除 D 项。 4.【答案】C 【解析】1038 年元昊建立西夏,与辽宋两个政权并立,辽在北宋的东北方,西夏在西北方, 故选 C 项;辽在北宋的东北方,排除 A 项;辽在西夏的东方,排除 B 项;从地理位置上来 看,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排除 D 项。 5.【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代内阁大臣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 10 年以下人数所占比例为 2 49%, 1520
17、 年以下人数所占比例为 83%,内阁大臣更迭频繁,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性,故选 B 项;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在阁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排除 A 项;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排除 C 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并未涉及内阁大臣人数上升,不能得出“官僚 机构膨胀” ,排除 D 项。 6.【答案】C 【解析】根据“白衣秀才猴行者” “但开始向着平民化倾斜” “从桀骜不驯的齐天大圣转变为 遵守道德良知的神猴”可知,不同时期的文学中塑造了形象各异的孙悟空,这说明孙悟空的 形象塑造因时代环境不同而变化,故选 C 项;表格中的
18、三个代都是封建时代,表格中没有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不同立场的区别,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具体说明作者,不能得出作者 的知识层次不同的结论,排除 B 项;表格中孙悟空形象特点的不同,主要与不同时期的思 想文化密切相关,史料的掌握程度不是孙悟空形象特点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 7.【答案】D 【解析】据“与其君主立宪,又不如开明专制”可知这是维新派的主张,据“欲得立宪,必 民权发达”可知这是革命派的主张,故材料反映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故选 D 项;顽固派与洋务派都主张君主专制,排除 A 项;维新派主张改良,而非革命,排除 B 项;顽固派主张君主专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排除 C
19、项。 8.【答案】B 【解析】1925 年,中共为号召民众一致团结,以实力赞助国民党和国民军,提出了废除“宣 告一切不平等条约之废除” “解除全国不愿反对帝国主义的军阀的武装” “召集真正人民之国 民会议”等主张,故选 B 项;1919 年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 A 项;1931 年中共制定的 土地革命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 联合中农, 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与 “限定享有田地之最高额限定田租之 最高额”不符,排除 C 项;1937 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为中日民族矛盾,中共没有提出“解 除军阀武装” “召集国民会议”等主张,排除
20、 D 项。 9.【答案】C 【解析】 十年文革结束后, 社会上急需一种思想能达到拨乱反正, 在这个特殊的时间点, 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引发全国范围内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促成了思想大解 放,故选 C 项;材料中的“时间点”是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背景,而不 是这篇文章发表的影响,A 项属于文章发表的影响,排除 A 项;1978 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 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排除 B 项;材料问的“时间点”是时间是检验 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的背景,而不是文章发表的影响,D 项属于文章发表的影响,排除 D 项。 10.【答案】A 【解析】根据“他们有权不受任何形式主
21、义的程序规范与严格的本地法规则约束” “并经过 国家认可而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裁判官法” ,结合罗马帝国建立后,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可知,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具有务实性、 灵活性的裁判官法适应了罗马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故选 A 项;裁判官法只能解决公民与非公民之间的诉讼,不能起到化解他们之间矛盾的作 用,排除 B 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裁判官法的产生和发展,没有涉及保护罗马人私有财产 的内容,排除 C 项;题干没有具体论述罗马法民事诉讼程序的问题,排除 D 项。 11.【答案】D 【解析】 “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它指对社会 的理性思考,即后来的启蒙运动
22、,故选 D 项; “17 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 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指的是牛顿力学,不是自然认识的综合,排除 A 项; “人类社会的法 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更多是对封建专制神学的反思和抨击, 国家制度在更 早的时期已经确立,排除 B 项; “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 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 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 为人们所发现”这里体现由自然规律到社会规律的影响过程,没有工业革新的信息,排除 C 项。 12.【答案】D 【解析】题干中所涉及的时间点都是“1871 年”和“1891 年” ,即题干表格中所出
23、现的现象 都是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和德国 的发展速度最快, 而传统的英国和法国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即甲乙应 该是美国和德国,就英、法两国而言,英国的发展速度要比法国要快一些,然后结合题干表 格中的比较,可知丁是英国,故选 D 项;就丙、丁两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 可知,丙国的发展速度要比丁国慢,我们就此可以判断丙是法国,排除 C 项;就甲、乙两 国而言,通过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知,乙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甲发展较慢,再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可知,1871 年,德国刚刚完成统一,其发展速度要比美国慢一些,据此可以判断 甲是
24、德国,排除 A 项;就美国和德国而言,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发展速度要比 德国要更快一些,再结合题干中的表格数据比较,可以判断乙是美国,排除 B 项。 13.【答案】B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两个帝国主义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 材料 没有涉及严复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看法,故 A 项错误;根据“若察欧洲战势,德人 乃处强弩之末与德已宣战矣”可知严复认识到德国必败,主张在与德国断交之后,加入 协约国集团,故 B 项正确;严复已经认识到德国必败,而对于国会中止与德国断交后的行 动持批评态度,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严复认为国会中的党人阻挠了中国加入协约国, 没有强调
25、整顿内政,故 D 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 牙买加协议认可接受了美国停止履行美元按固定比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实质上维护 了美国的既得利益,故选 D 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在该协议签订前就已经解体,排除 A 项; 该协议的签订确认了浮动汇率制的合法性, 有利于早日结束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状态, 排除 B 项;该协议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并没有提升第三世界国家的地位,排除 C 项。 15.【答案】A 【解析】金砖国家的经济总量,贸易总额,对外投资等显著增长,表明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 生显著变化,故 A 项正确;金砖国家经济实力有很大的增强,但没有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 一极,故 B 项错误;经济一体
26、化助推金砖国家的发展与材料的内容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发 展中的比重显著增加不符,故 C 项错误; 发达国家失去世界经济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6.(12 分) 【答案】 变化:从空间布局看,向东、向南转移,范围更广; (2 分)从数量看,道路建设更加密集。 (2 分) 说明: 原因:政治统治中心的东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农耕经济的发展;国家疆域的扩大;民 族交融的加强。 (4 分,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密切了各地 的经济联系,带动了经济发展;为人们出行提供了便利;推动了文化传播与交流。 (4 分, 答出任意
27、 2 点即可) 17.(14 分) 【答案】 (言之有理有据,可参照赋分。 ) 示例一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受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的制约(3 分) 论述:15 一 18 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适应了追求资 本原始积累、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要求;18 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 发展迅速,要求获取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盛行;19291933 年经济 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出现; ,二战后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主义盛行;20 世纪 70 年代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 “滞胀”现象,经济发展缓慢与 通货膨胀并存
28、,新自由主义盛行。 (8 分) 总之,社会环境影响经济政策的实行,实行的效果又推动经济政策的调整。 (3 分) 示例二 论题:经济政策的创新、调整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分) 论述: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实施,助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 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兴起,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掠夺原料、开拓市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发 展。20 世纪三十年代,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凯恩斯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 理论,摆脱经济危机,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凯恩斯主义,迎来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
29、的黄金时代。20 世纪 70 年代后,资本主义 “滞胀”现象,推动主张减少国家干预的新自 由主义盛行,形成混合经济,资本主义社会获得新发展。 (8 分) 总之,经济政策的调整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 (3 分) 18. (14 分) 【答案】 第一次第一次: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帝国。 (2 分) 概况: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 221 年,嬴政称帝,史 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 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
30、水系。 (共 8 分,言之有理有据,可参照赋分。 ) 意义: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 央集权制国家;奠定统一多民族的国家的基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每答出一点 2 分,共 4 分) 第二次第二次:1911 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2 分) 概况:1911 年 10 月 10 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改国 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多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 布独立 ;1912 年 2 月 12 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 (共 8 分,言
31、之有 理有据,可参照赋分。 ) 意义: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 建立了民主制度, 打开中国进步的闸门。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每答出一 点 2 分,共 4 分) 第三次第三次:1949 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 分) 概况: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基本胜利;1
32、949 年 10 月 1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正 式成立;新中国的成立,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开启恢复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开辟 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共 8 分,言之有理有据,可参照赋分。 ) 意义: 从此,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 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每答出一点 2 分,共 4 分) 19.【答案】 (15 分) (1)特点:整体缓慢低速增长;増长绝对值很低;増长不稳定,有周期性波动。 (每答出一 点得 1 分,共 3 分) 基本原因: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的制约;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的影响。 (每答出一点得 1 分,共 3 分) (2)现象: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水平快速增长,且收入结构趋向多元。 (3 分) 解释: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调动了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3 分)乡镇企业的大量创办和城市经济体制 改革的推行,增加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机会,推动了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