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知识体系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第二单元国家个人企业第三课我国的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目标)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社会 公平 (要求)基础促进坚持新发展理念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践实践)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社会保障实现社会公平增强人民的获得感以人民为中心完善社会保障增强人民的安全感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弘扬劳动精神与投身创新创业推动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实现精准扶贫和共同富裕第四课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4.2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课第四课围绕社会进步这个中心,
2、围绕社会进步这个中心,主要讲述我国社会建设中有关主要讲述我国社会建设中有关个人收入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的基本原理。从完善个人收入的基本原理。从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到完善社会保障,努力实现分配到完善社会保障,努力实现社会公平社会公平,人民人民有更多的有更多的获得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幸福感、安全感。课程标准重难点考情预测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及其决定因素?2.按劳分配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3.按生产素分配内
3、内容、意义?4.我国居民收入的来源、途径5.劳动的重要性 P47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重要性、措施?7.社会保障的必要性、作用?8.社会保障的内容?9.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目标?10.综合探究二的重点问题(劳动精神、创业就业、企业、消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是高频考点)本课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在考查时,选择题多考查各种分配方式的区分、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等,非选择题则多以我国关注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情境素材为载体,考查我国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的措施以及完善社会保障的措施及意义等。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本课知识结构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
4、配性质、性质、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地位、适用范围、基本内容和要求原因:原因: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意义:一切要素活力迸发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优化资源配置一切要素活力迸发创造财富源泉充分涌流,优化资源配置原因: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措施: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根本措施、制度基础、理顺关系、两个同步、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收入途径:劳动性收入、
5、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分配制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怎么做?社会保险:核心社会保险:核心;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社会救助:最后一道防线;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福利:最高层次;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社会优抚:特殊的社会保障含义: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安全网”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意义:社会稳定、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社会公平正义、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措施: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总要求:公平对待、量力而行、权责统一、总要求必要性:原
6、因必要性:原因3 3条条重要性:意义重要性:意义2 2条条(1)内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坚持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原因: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中,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制度。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前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生产力 生产资料所有制 产品分配制度人与人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决定反作用知识链接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根 本 1.我国的分配制度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基本基本
7、内容内容有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做了必要的扣除必要的扣除后,以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为尺度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分配个人收入,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地位地位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是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分配原则,只存在于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中中,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在我国所有的分配方式中占主体主体地位。地位。形式形式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职工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有制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工资、奖金、津贴
8、,农村集体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中的劳动所得。农村集体经济中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中的劳动所得。原原 因因 必必要要性性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是由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的。前提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存在差别,谋生手段)。劳动的性质和特点(存在差别,谋生手段)。重重要要性性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有利于充分有利于充分调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学技术,提高提高劳动技能,劳动技能,促进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9、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公平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人类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社会地位。2、按劳分配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具体形式按劳动要素:在私营、外资经济中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按资本要素分配: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权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按土地要素: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得所得)收入按知识要素: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凭借相关知识获得的收入
10、,如,如稿酬所得按管理要素: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按技术要素: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按数据要素: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而获得的收入 (仅存在于非公有制,-公有或非公有均可)要求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影响意义:有利于有利于让一切让一切要素的活力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涌流,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居民收入增长,促进促进经济经济发展发展。局限:单纯按要素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如不加以调节会出现社会不公平的问题(需要宏观调控(
11、特别是通过再分配调节的机制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需要宏观调控(特别是通过再分配调节的机制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要素分配、社会保障(1)(1)按劳分配的形式: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农民承包本村土地获得的收入。(2)(2)不能认为“按劳分配意味着等量劳动必然获得等量报酬。”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本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3)(3)不能认为“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不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
12、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4)(4)按生产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5)(5)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有 关 提 醒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资源配置效率,是对数据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能激发积极性,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数
13、字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经济增长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拓宽收入渠道,增加收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知识拓展四(1 1)多样化的原因:)多样化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使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 2)途径:)途径:劳动性收入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是指通过劳动劳动所获得的收入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工资、奖金、津贴等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利息、房屋出
14、租所得的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租金等等经营性收入经营性收入是指通过是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所获得的收入,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如开网店、个体工商户。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收入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是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等【注:【注:“五险一金五险一金”的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的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4、我国居民收入来源/途径知识拓展一:“三权分置”
15、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也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3)农民到流转后获得经营权的公司去打工,其收入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收入。(4)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包括:土地补偿收入、红利收入、租金收入和集体土地财产收入,或者是租金、土地征用补偿和土地转包收入。(5)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三权: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者经营权(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P3: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
16、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2)要求:要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5.劳动重要性及要求弄懂国民收入分配的基本思路1.谁创造社会财富(国民收入)?2.由谁分?分给谁?3.怎么分?企业和劳动者创造由谁分:初次分配 主要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再分配 (通过财政)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分给谁:分给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构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国家应当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关系,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17、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体现效率也要促进公平。第三次分配以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社会力量社会机制发挥作用】社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要在政府、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分别形成政府收入、企业收入和个人收入,以满足不同的社会需要。(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原因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加)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促进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调节收入差距提高效率,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贯彻协调和共享新发展理念的要求
18、,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基尼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表示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 0.2 时,显示居民收入分配过于平均,0.20.3 之间时较为平均,0.30.4 之间时比较合理,0.40.5 时差距过大,大于 0.5 时差距悬殊。根本途径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和居民收入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协调、共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战略理顺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
19、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两个同步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改)再分配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
20、收入(改)第三次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消除贫困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新教材已删除)2.完善措施考点突破考点突破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类型类型初次分配初次分配再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第三次分配范围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全社会 全社会全社会主体主体 主要是企业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国家、政府 全社会全社会手段手段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决定决定政府调控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机制(税
21、收、政策、法律)策、法律)通过个人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自愿捐赠而进行而进行的分配的分配目的目的 提高效率,体现公平提高效率,体现公平 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主要是更加体现公平 更加体现公平更加体现公平举例举例 按劳分配收入、生产要按劳分配收入、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收入,常见:工资、奖金、入,常见:工资、奖金、津贴。津贴。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低转移支付、社会保障、低保、个税、房产税、财产保、个税、房产税、财产税、遗产税、救助金等税、遗产税、救助金等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行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动等方式济困扶弱的行为。包括扶贫、助学、救灾、包括扶贫、助学、救灾
22、、济困、解危、安老等形式。济困、解危、安老等形式。解法指导:解法指导:看分配手段看分配手段:凡涉及:凡涉及职工工资调整职工工资调整的都属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主要通过的都属于初次分配;再分配主要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财政支出、税收等等手段进行调整。手段进行调整。对点训练4.(2023河北河北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22022年年12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数据二十条”)发布。)发布。在以物力资本为主推进现代化的工业
23、化阶段,中国由于面临追赶,在处理先富、共在以物力资本为主推进现代化的工业化阶段,中国由于面临追赶,在处理先富、共富关系上,难以摆脱西方式现代化中的惯性,如物力资本优先、贫富差距扩大等。进入富关系上,难以摆脱西方式现代化中的惯性,如物力资本优先、贫富差距扩大等。进入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发展数字化,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数据基础制度,要有助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发展数字化,建立中国式现代化的数据基础制度,要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沿着促进机会公平、扩大民众要素收入于缩小贫富差距,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特别是沿着促进机会公平、扩大民众要素收入与财产性收入的方向,完善分配制度
24、。与财产性收入的方向,完善分配制度。“数据二十条数据二十条”明确要求数据基础制度要明确要求数据基础制度要“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此前,我们曾有过教训,以私人资本垄断方式过度搜取数据要素的租金盈余,而不承担此前,我们曾有过教训,以私人资本垄断方式过度搜取数据要素的租金盈余,而不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这严重损害平等与公平,如果把这种现实固化为基础制度,就会不自觉相应社会责任,这严重损害平等与公平,如果把这种现实固化为基础制度,就会不自觉地滑向地滑向“数字资本主义数字资本主义”的选择。而今通过共享数字生产资料解放生产力,推动数据要的选择。而今通过共享数字生产
25、资料解放生产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完善分配制度,能令劳动者在共享发展中平等获得要素收入、财产性收入。素市场化,完善分配制度,能令劳动者在共享发展中平等获得要素收入、财产性收入。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能够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评析该观点。【答案】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对数据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健全数据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有利于激发数据要素活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意义)2.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还要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在构建数据
26、基础制度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坚持科学宏观调控和有效政府治理,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兼顾效率与公平,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使数据要素收益分配更加公平;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多渠道增加居民数据要素收入,让人们充分共享数据要素发展成果。十年来,我国建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从2012年的7.9亿人、1.5亿人、1.9亿人,增加到2022年12月的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27、。从2012年到202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从1686元增长到2987元;月平均失业保险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伤保险伤残津贴由1864元提高到约4000元。管理服务不断提升。我国已建立5400余个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央、省、市、县、乡镇(街道)五级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管理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情 境 材 料思考: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我国为何要建设、怎样建设社会保障体系?4.2 我国的社会保障4.2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1.建立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原因(1)必要性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
28、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安全网”。(2)重要性(作用)稳定功能:作为“社会减震器”,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调节功能: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互助功能: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减震器调节器助推器(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1.为什么我国建立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原因减震器(2)重要性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
29、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稳定功能)助推器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互助功能)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加)(1)必要性平衡器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调节功能)(一)多种
30、多样的社会保障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互助功能2.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形式 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地位或特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促使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最高层次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资金来源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现政府和社会政府和社会保障对象因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因素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劳动收入来源的劳动者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
31、等优抚对象保障方式基本养老/医疗/工伤/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5险)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提供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社险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区别于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知识拓展五、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较商业保险社会保险性质自愿的市场行为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质经营目标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经营方式保险公司经营由国家经办费用来源全部由个人承担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保障对象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保障水平满足被保险人的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知识拓展六、其
32、他社会保障(二)(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求具体措施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分)【全覆盖】要建立起覆盖全民、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要全面)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点)2,。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社保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分)【量力行】要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的社会保障需求。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3.权责清晰(分)【权责清】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4.总要求(目标)【多层次】总之,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
33、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综合探究二践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进步一、一、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1.1.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强大精神动力精神动力。(1 1)劳模精神劳模精神:爱岗敬业、
34、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献(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2 2)劳动精神劳动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3 3)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综合探究二践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进步二、二、践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1.1.
35、劳动者劳动者: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广大劳动群众要立足本职岗位诚实劳动。2.2.创业者创业者: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必须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3.3.企业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坚持诚信原则;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求经济效益,又要承担社会责任;既要实现自身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益的统一。4.
36、4.消费者消费者: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做理智的消费者,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量人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综合探究二践行社会责任践行社会责任 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进步三、三、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进步1.1.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2.2.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
37、实现共同富裕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结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
38、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经济制度具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济制度,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公平的分配体系。主观题审题训练(2023浙江模拟预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2023年年“五一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2.74亿人次,同比增长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70.83%;实现国内旅游;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收入1480.561480.56亿元,同比增长亿元,同比
39、增长128.90%128.90%。从供给端看,。从供给端看,“五一五一”假期消费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从沉假期消费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从沉浸式场景的打造、精细化服务的提供,到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从需求端看,体验式消费集中释浸式场景的打造、精细化服务的提供,到城市营商环境的优化;从需求端看,体验式消费集中释放,美食、美景、露营、观展等多元化服务消费加速恢复。放,美食、美景、露营、观展等多元化服务消费加速恢复。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近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明确要突出明确要突出“消费走在全国前列消
40、费走在全国前列”目标定位,以新模式、新业态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通过助目标定位,以新模式、新业态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通过助力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提升浙江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全面实施力企业拓市场增订单提升浙江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全面实施“浙里来消费浙里来消费20232023消费提振年消费提振年”行动。一方面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为培育完行动。一方面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全链条、各环节,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整内需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提供坚实的支撑;另一方面
41、聚焦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发展,积极应对疫情对消费的影响,努力稳定当前消费,切实保障消费供给,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固固“稳稳”,稳住消费基本盘。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发放范围涵盖零售、餐饮、文旅、住,稳住消费基本盘。鼓励各地发放消费券,发放范围涵盖零售、餐饮、文旅、住宿、体育等领域,覆盖领域广、受益人数多。宿、体育等领域,覆盖领域广、受益人数多。抓抓“保保”,保障消费供给。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大仓,保障消费供给。规划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大仓基地,确保应
42、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切实保障消费品流通不断不乱。强强“新新”,促进新型消费,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促进新型消费,推广无接触交易服务,加快线上线下消费有机融合,培育壮大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产品和服务等“智慧智慧+”+”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消费,既提升居民消费便利度,又助力数字经济大众化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统筹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稳定和增加居民收入。改革和完善收
43、入分配制度,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加强和改善消费市场监管和调控,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意愿。引导企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求,为消费创造动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居民未来收入预期,使消费者敢于消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原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
44、展质量问题摆在更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要求)知识总结: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做法: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
45、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到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守住耕地红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总之,要加快建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重视科技、人才、创新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竞争
46、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创新是第一动力。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完善个人收人分配,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增加居民收入,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
47、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要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行需要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经济制度基础来维护。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要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