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字词书写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潭清泉美不胜收二、选择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萌发(mng)适宜(y)区域(y)物候(hu)B孕育(yn)载途(zi)丘陵(lng)荣枯(k)C连翘(qio)刺槐(hui) 翩然(pin)衰草(shui)D簌簌(s)匿迹(n)融化(rng)观测(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室里一片喧哗与嘈杂,但是就在老师出现的下一秒,声音戛然而止。B我们对向导在山上突然销声匿迹这件事实在感到百思不解。C世上的事情能洞察了解
2、,人情世故能熟悉通晓,这就是学问。D他就像一只骄傲的孔雀,总是目空一切,不屑于和别人交往,但他这种做法有点鼠目寸光,因为人际关系是很重要的。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不能否认,读那些文字粗糙、内容单薄的消遣读物应该有所节制。B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不断地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C这感人的事迹真是值得可歌可泣,让人难以忘怀。D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无兴趣。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B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
3、难典型的缺氧反应。C“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D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6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B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C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D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7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正如世界著名猫科
4、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ABCD8下列关于文化知识和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回延安借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表达革命的内容,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B“老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会武功男子、滑稽人物、老年女子。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
5、的源头,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三、综合性学习9阅读下面文字,请按要求答题。班级开展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很多古诗句包含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事件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人物事件: 节日习俗: (3)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麦当劳、肯德基、韩日食品已逐步被中国
6、老百姓接受,圣诞节、母亲节这一类外来节日也纷纷走进中国,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请简要论述。四、填空题10经典常谈是 在1942年受著名学者 鼓励而写的一部著作。经典常谈共十三篇,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 的顺序,并把文字学经典 放在首篇。五、名句名篇默写11默写。(1)蒹葭采采, 。(蒹葭)(2) ,胡为乎中露?(式微)(3)一日不见, !(子衿)(4) ,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出洞庭湖水汽蒸腾、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 , 。(6)关雎中的“ , ”两句,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7)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神情的句子
7、是: , 。六、诗歌鉴赏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3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七、文言文阅读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翌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夹道,怪石奇花,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暮,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晡(b):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潇洒:幽雅脱俗。薄暮:傍晚。(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B“斗
9、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泉声夹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3)小石潭本是永州一无名小潭,却因柳宗元诗情画意的笔调而闻名古今。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柳宗元描写山水的成功之处在哪里。(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
10、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 ,后来途径槐林, , ,夜宿于连云阁。八、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植物也有语言夏爱兰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旱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
11、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
12、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
13、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选自科普中国,有删改)15文章中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6文章中第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17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18“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
14、联系现实举例说明, 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最念烟火味徐立新傍晚,在下班的途中,我闻到了一股浓烈而久违的烧烤味羊肉串正在炭火上咝咝作响。新冠肺炎爆发期间,城市里的饭店、路边摊皆关闭,烟火味消失殆尽,生活也随之少了热气腾腾。而今,烟火味渐回街巷,这一幕让我激动不已!烟火味,是故乡和母亲赐予我的平生第一味。我出生在乡下,儿时的饭菜饮食,以及成长的每个日子,无不浸染着烟火之味。那时,我们村是清一色的砖瓦平房,一个个烟囱笔挺挺地立在各家屋顶之上。一日三餐,一缕缕炊烟从烟的里飘出来,带着各自的滋味,钻入我的鼻腔,让我得以轻松地识破各家铁锅里的烹饪秘密:粗茶淡饭,抑或美味佳肴。烟火味袅袅而起,村庄
15、便活了。对母亲而言,烟火味就是家之味。做饭炒菜时,她总在厨房里忙碌着,一会灶下添柴加火,一会锅前淋油下菜,母亲就在这烟火里忙碌了一辈子,燃尽她柴米油盐的一生。受母亲影响,我也对烟火味情有独钟。空闲时,会为她看火加柴,感受柴火烟、油烟在身边四散弥漫开来,继而,嗅到诱人的菜饭之香。那些烟火,为锅灶镀了一层层温暖之色,也让母爱之味历久弥深。经年的烟火味,经母亲之手,如柔水般,从厨房里渗出来,伴我穿过童年,来到青葱岁月。那一年,正在县城读书的我,寒假前期末考试考得不好,回家途中又逢冬雪飞降。到家时,鞋袜全湿,冷得直哆嗦。母亲立即让我坐进火厢,原来她已早早生起了火盘,设下温暖等我归来。得知我考试不利,她
16、说,没事,下次努力进步就是,“就像你脚下的鞋袜,偶尔会湿,但只用烟火烤熏一下,就会干起来的。”果然,鞋袜很快便干了,全身也热乎了起来。之后,母亲又从火盘里掏出一个烧熟的、烟火味十足的红薯。屋外,大雪纷飞天地间,而我的心头已冰消雪融:盆中炭火犹旺,手中红薯犹热,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烟火烹饪平淡,日子就有了难以割舍的滋味。烟火味,还造就了母亲对生活的热爱,对家的呵护。她常说,任何时候,家里都不能没烟火味。在母亲看来,家里烟火味越浓,便是人丁越兴旺,亲情越浓烈。她期盼儿女后辈们常回家,人多,厨房便往来不绝,烟火味便一遍一遍流出厅堂,帘出院门,带出一家人的其乐融融
17、。母亲还喜欢筹备家族聚会,凝聚族人。佳节时令,总要把全族人召集起来,吃顿团圆饭。她和婶娘们,就是宴席的“大厨”,在院子里摆开几口大锅,让柴火在锅下噼啪地烧着,白烟在空气中肆意地缭绕着,菜在锅里咕噜地响着。母亲乐见坐等开席的族人们在明火朗烟中,聊着天、打着牌。她说,这样的日子才是入了味的。母亲在烟火味中,烹饪出乡间美味,为家人、族人凝聚情义。她和乡下很多女性一样,用与生俱来的烟火味,打理着村庄的一个个日夜,让如我般的孩子们,在故乡的烟火味中成长、远行。定居城市后,我发现越来越难以和烟火味亲近了厨房和餐厅里的烟火味,被死死屏蔽在后堂里,让人难以见到,难以闻到。好在,夜宵排挡摊上依旧有烟火味,一个个
18、临时支起来的锅灶,在夜色笼罩下烟火四起,猛火和青烟在肆意地撩拨着一颗颗不眠的心,慰藉、熨贴着一个个疲惫的灵魂,让人有家的温暖。饱腹的是食物,抚慰人心的,则是那烟火之味。儿时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不知小火炉的深意所在。现在才明白,诗人眼中,炉火正旺便是寒冬腊月里的烟火味,是他待友会朋不二的邀约之词和款待之物,就像母亲当年用火盘、火厢迎接失落的我一般。人到中年,我最念烟火味。烟火味,就是活泼泼的生活味,生动而暖人心脾。19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围绕“烟火味”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2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母亲将烟火味揉捏得既暖心又热肺,我还有什么可耿耿于怀的呢?21文章以“最念烟火味”为标题,有哪些作用?22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九、作文23阳光是自然的,万物生长需要阳光,生命的勃发需要阳光;阳光又是生活的,生活中的阳光,可以是支持、鼓励,可以是理解、信任,可以是帮助、引导,还可以是一方自由呼吸的空间、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请以给我一点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试卷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