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岚县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考前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因此,红楼梦研究也应研究它的艺术美,揭示它的审美价值。“红学”和美学相通。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红楼梦的内容和形式都极复杂,对它做“内在”的研究,领域广阔,方法多样,并不只限于美学一途。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多方面地进行,从不同角度揭示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不同,目的则一。然而,要能真正揭示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不能不借助于美学上的研究。说起对红楼梦做美学的探讨,常被人误解为只是谈论一下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其实不然。对
2、红楼梦的美学研究,当然要探索它的艺术形式之美,然而并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艺术内容之美,进而了解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统一的,达到了怎样的完美程度。红楼梦的艺术形式是美的,语言、文笔都很优美,令人惊叹。对于红楼梦的完美的形式结构,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甚至不妨借鉴结构主义的某些方法。当然,对红楼梦艺术形式的研究,不能脱离它的艺术内容孤立进行。形式只有相对独立性,艺术的形式结构归根到底还是由艺术内容决定的。结构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不顾内容而孤立研究形式,把艺术文学归结为只是形式。结构主义不顾内容,但在研究文学的形式方面,却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不是搬用而是借鉴,“红学”
3、也应吸取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红楼梦的形式结构。比较文艺学所特别重视的比较方法,也值得“红学”一试,如果能把红楼梦和西方小说做些比较,找出异同,这将使红楼梦研究提高一步。当然,这种比较并不限于形式,也应扩及内容。红楼梦的内容也是美的,美的形式完美地体现美的内容,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构成红楼梦的艺术美。问题在于:怎样理解红楼梦的内容之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难题,值得“红学”探讨。红楼梦里描绘了许多美的东西:美好的人物,美妙的故事,优美的景物,等等。那么,红楼梦的内容之美,就表现在这里吗?并不尽然。描绘美的对象,并不就是对那个对象做出美的描绘,这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等同的两回事。描绘美的对象的艺术,其内容未
4、必都美。伟大人物如列宁,在反动作家阿威尔岑的笔下,反而成了丑恶的形象,崇高的对象被丑化了,以美为丑。卑微的人物,封建末世的才子佳人,在儿女英雄传里却成了着力描绘的理想人物,既有“儿女深情”,又有“英雄至性”,真乃“人中龙凤”,卑微的人物被美化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描绘的全是人类的丑恶现象,而其艺术内容却未必丑。种种情况表明,描绘美的对象,艺术内容未必都美;描绘丑的对象,艺术内容也未必都丑,这是文艺美学上经常要碰到的事实。我们在红楼梦研究中也必然要接触到这个问题。文学艺术对生活的反映,不只是一种认识,而且是对生活的评价以及作者的态度。艺术的内容,既是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是对生活的审美评价
5、和审美态度。文学艺术可以再现出生活中的美、崇高等审美价值,也可以再现出生活中的丑、卑鄙等审美价值。但文学艺术在再现生活时,又对生活做出评价,表现作者的态度,从而显示出作者美的观念、美的感情、美的理想。仅就红楼梦所描绘的对象来说,与其说它描绘了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景、美的物,倒还不如说,它描绘了美的毁灭,因为这更确切。在红楼梦里,作者把人生中许多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观园里的青年女子,几乎都是悲剧的命运。在悲剧中,人生有价值的东西,真的、善的、美的,被毁灭了。被毁灭的东西,价值越高,悲剧的气氛也愈浓。美的毁灭,本身不是美,而是悲。然而,红楼梦不仅描绘出美的毁灭的事实,而且表现出对于
6、这些事实的评价和态度:把确实有价值的东西评价为美,以美为美,并且,满腔热情赞美了美,无比惋惜地哀悼美的毁灭。作者这种审美评价和审美态度,是从美的观念、美的理想出发的。以此,红楼梦在对美的毁灭的完美描绘中,表现了作者的美的感情、美的观念、美的理想,这些正是艺术内容之美的有机组成部分。红楼梦以悲剧为主,也交织着喜剧成分,把人生中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前人已看到,在红楼梦里,“悲戚欢愉,不啻双管之齐下也。”(戚蓼生石头记序)在喜剧中,会描绘到丑。四大家族里那些人面兽心的贾赦、贾琏、贾蓉、薛蟠之流,丑态百出,令人作呕。丑和美相对立,是否定的审美价值。但文学艺术中的喜却并不等于丑,喜剧是对丑的否定,它
7、嘲笑丑。红楼梦在描绘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时,不是为丑而丑,更不是以丑为美,而是撕下蒙在丑外面的假面,褫其华衮,还其本相,加以无情的嘲笑,在笑中否定丑。对丑的直接否定,也就间接肯定了美。就在对丑的嘲笑中,也表现了作者的美的情操、美的理想。这是红楼梦高出金瓶梅的根本之点。文学艺术是对生活的独特创造。红楼梦之可贵,正在于作者对于人生有着深刻而真切的感受,即王国维所说,“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人间词话)。在对人生的审美体验中,不仅有对生活的观察,不只是把生活中美、丑、悲、喜等现象再现出来,而且对生活中的这些现象做出评价,表现出作者的爱憎态度。因此,对红楼梦做美学的研究,不仅必须了解它再现了生活中的一些什么
8、现象,而且要弄清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现象的,渗透在艺术形象中的感情态度是怎样的,再现和表现怎样在艺术形象中统一起来,构成艺术之美。(摘编自胡经之“红学”与美学)(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红楼梦的内容与形式都极其复杂,研究红楼梦内容的方法多样,从社会学层面研究红楼梦要借助美学才能揭示其价值。B红楼梦美学研究的范畴包含艺术形式之美和艺术内容之美,作者认为,后者表现的美要高于前者表现的美。C红楼梦的内容之美表现为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数不胜数的美好人物、美妙故事、优美景物,令人叹为观止。D不管红楼梦是描绘美的现象还是描绘丑的现象,其再现生活时,都表现出作者美的感情、美的观念、美
9、的理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结构主义尽管存在不顾内容、专注形式的缺陷,但在研究文学的形式结构方面有合理之处,可借鉴于红楼梦的美学研究中。B描绘美的对象并不等于对该对象进行美的描绘;反之,描绘丑的对象,其艺术内容也未必都丑: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视之。C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于通过各种爱情悲剧,揭示美被毁灭的事实,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这是金瓶梅不可企及的。D红楼梦在塑造悲剧人物形象、构造悲剧世界的同时,又糅合了喜剧因素,在喜剧中描绘丑的人和事,间接肯定美。(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揭示“红学和美学相通”这一主旨,然后逐层深入,侧重阐述怎
10、样理解红楼梦的内容之美。B文中以儿女英雄传钦差大臣死魂灵中的人物为例,是为了证明描绘丑的对象的同时,其艺术内容未必是丑的。C文中引戚蓼生的评点,说明红楼梦中的喜剧给人带来欢愉;引王国维的论断,指出红楼梦作者对人生有“真深”的感受。D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明显倾向性,如用“满腔热情”赞曹雪芹的文笔,用“人面兽心”来形容贾赦、贾琏、贾蓉等。(4)红楼梦不仅写真善美,而且写假恶丑,并以假恶丑衬托真善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丑”系列的人物形象的一项是()A邢夫人B晴雯C赵姨娘D孙绍祖(5)红楼梦创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这些艺术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对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肯定,渗透着作者美的感情、美的理想
11、。请以探春或王熙凤为例,结合本文所述,联系红楼梦原著内容,简要谈谈你的认识。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敬悼许地山先生老舍地山竟自会死了才将快到五十的边儿上吧。他是我的好友。可是,我对于他的身世知道的并不十分详细。不错,他确是告诉过我许多关于他自己的事情;可是,大部分都被我忘掉了。一来是我的记性不好;二来是当我初次看见他的时候,我就觉得“这是个朋友”,不必细问他什么;即使他原来是个强盗,我也只看他可爱;我只知道面前是个可爱的人,就是一点也不晓得他的历史,也没有任何关系!况且,我还深信他会活到八九十岁呢。让他讲那些有趣的故事吧,让他说些对种种学术的心得与研究方法吧;至于他自己的历史,忙什么呢
12、?等他老年的时候再说给我听,也还不迟啊!可是,他已经死了!我知道他是福建人。他的妻早已死去,留下一个小女孩。他手上的翡翠戒指就是为纪念他的亡妻的。那时候,我的工作不多,所以常到一个地方去帮忙,作些“社会服务”的事情。地山不但常到那里去,而且有时候住在那里,因此我认识了他。我呢,只是个中学毕业生,什么学识也没有。可是地山在那时候已经在燕大毕业而留校教书,大家都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青年。初一认识他,我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他是有学问的人哪!可是,他有学问而没有架子,他爱说笑话,村的雅的都有;他同我去吃八个铜板十只的水饺,一边吃一边说,不一定说什么,但总说得有趣。我不再怕他了。虽然不晓得他有多大的学
13、问,可是的确知道他是个极天真可爱的人了。一来二去,我试着去问他一些书本上的事;我生怕他不肯告诉我,因为我知道有些学者是有这样脾气的:他可以和你交往,不管你是怎样的人;但是一提到学问,他就不肯开口了;不是他不肯把学问白白送给人,便是不屑于与一个没学问的人谈学问他的神态表示出来,跟你来往已是降格相从,至于学问之事,哈哈但是,地山绝对不是这样的人。他对我如此,对别人也如此;在认识他的人中,我没有听到过背地里指摘他,说他不够朋友的。一九二四年初秋,我到了伦敦,地山已先我数日来到。他是在美国得了硕士学位,再到牛津继续研究他的比较宗教学的;还未开学,所以先在伦敦住几天,我和他住在了一处。他正用一本中国小商
14、店里用的粗纸账本写小说,那时节,我对文艺还没有发生什么兴趣,所以就没大注意他写的是哪一篇。几天的工夫,他带着我到城里城外玩耍,把伦敦看了一个大概。地山喜欢历史,对宗教有多年的研究,对古生物学有浓厚的兴趣。由他领着逛伦敦,是多么有趣、有益的事呢!同时,他绝对不是“月亮也是外国的好”的那种留学生。说真的,他有时候过火的厌恶外国人。因为要批判英国人,他甚至于连英国人有礼貌,守秩序,和什么喝汤不准出响声,都看成愚蠢可笑的事。因此,我一到伦敦,就借着他的眼睛看到那古城的许多宝物,也看到它那阴暗的一方面,而不至糊糊涂涂的断定伦敦的月亮比北平的好了。不过,你不要让他独自溜出去。他独自出去,不是到博物院,必是
15、入图书馆。一进去,他就忘了出来。有一次,在上午八九点钟,我在东方学院的图书馆楼上发现了他。到吃午饭的时候,我去唤他,他不动。一直到下午五点,他才出来,还是因为图书馆已到关门的时间的原故。找到了我,他不住的喊“饿”,是啊,他已饿了十点钟。在这种时节,“玩”字是用不得的。牛津不承认他的美国的硕士学位,所以他须花二年的时光再考硕士。他得到牛津的硕士。假若他能继续住二年,他必能得到文学博士最荣誉的学位。论文是不成问题的,他能于很短的期间预备好。但是,他必须再住二年;校规如此,不能变更。他没有住下去的钱,朋友们也不能帮助他。他只好以硕士为满意,而离开英国。在他离英以前,我已试写小说。我没有一点自信心,而
16、他又没工夫替我看看。我只能抓着机会给他朗读一两段。听过了几段,他说“可以,往下写吧!”这,增多了我的勇气。他的文艺意见,在那时候,仿佛是偏重于风格与情调;他自己的作品都多少有些传奇的气息,他所喜爱的作品也差不多都是浪漫派的。是的,地山的死是学术界文艺界的极重大的损失!至于谈到他与我私人的关系,我只有落泪了;他既是我的“师”,又是我的好友!啊,地山!你记得给我开的那张“入门必读书”的单子吗?你用功,也希望我用功;可是那张单子上的六十几部书,到如今我一部也没有读啊!你记得给我打电报,叫我到济南车站去接周校长吗?多么有趣的电报啊!知道我不认识她,所以你叫她穿了黑色旗袍,而电文是:“日时到站接黑衫女”
17、!当我和妻接到黑衫女的时候,我们都笑得闭不上口啊。朋友,你托好友作一件事,都是那样有风趣啊!啊,昔日的趣事都变成今日的泪源。你怎可以死呢!不能再往下写了(选自老舍散文可喜的寂寞)【注释】周校长,即许地山夫人的妹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地山竟自会死了”即点出友人之死让自己很震惊,远超自己的料想。B作者把许地山告诉他的许多东西忘掉了,可见当时双方交往不多、印象不深刻。C我由“几乎不敢希望能与他为友”“试着问”到成为“好友”,感受极为独特。D“不能再往下写了”不是没有可写的东西,而是越回忆越伤心,越要流泪。(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8、)A全文笼罩在友人之“死”的伤感氛围中,“你怎可以死呢”更显感情强烈真挚。B作者善用细节描写,如佩戴的翡翠戒和“接黑衫女”的电文写出许地山的可爱。C“可以,往下写吧!”中的感叹号表现出许地山对“我”写小说的肯定和勉励。D文章结尾连用“你记得给我”,表明两人亦师亦友关系,表达“我”的深切怀念。(3)标题“敬悼”点明了文章的情感,请概括许地山的“可敬”之处。(4)老舍在论创作中说“文学是生命的诠解。”在老舍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皋语文学社围绕“生命”的话题探讨老舍先生的创作思想,请结合本文写出你的发言提纲。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世谓受福佑者,既以为行善所致;又谓被
19、祸害者,为恶所得。汉将李广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常不在其中,而诸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然以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终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常有恨者乎?”广曰:“吾为陇西太守,羌常反,吾诱而降之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恨之,独此矣!”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李广然之,闻者信之。夫不侯犹不王者也。不侯何恨,不王何负乎?孔子不王,论者不谓之有负;李广不侯,王朔谓之有恨。然则王朔之言,失论之实矣。(节选自论衡祸虚篇)材料二: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
20、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昔者,李广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也!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
21、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昔者,司马穰苴卒然擢于闾伍之间而将齐军一申令于庄贾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为之赴战遂一举而摧燕晋之师。以其得治军之纪律,能使夫三军之士必死于令故也。广不求诸此,乃从妄人之谈,而深自罪悔于杀已降,以为祸盖莫大于此者,亦已疏矣。(节选自何博士备论李广论)注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庄贾,春秋时齐人。司马穰苴与庄贾约日中会于军门,庄贾日夕方至军中,司马穰苴以按时不至,违犯军令,依律斩首。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
22、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司马穰苴卒然A擢于闾伍之间而将B齐军C一申令D于庄贾E而三军之士莫不奋争F为之赴战G遂一举H而摧燕晋之师。4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被,表被动,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中的“被”意思相同。B后人,指居于人后,与阿房宫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中的“后人”意思不同。C遂,指终于、竟,与氓“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中“遂”的意思并不相同。D疏,指疏浅、荒谬,与种树郭橐驼传“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中的“疏”意思不同。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广向王朔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认为自己一直参与汉朝打击匈奴的
23、战事,屡建战功却未能封侯。B材料一认为,孔子未被封王不是因为做了亏心事,李广未被封侯也不是因为做了有所悔恨的事。C为了使国家整齐划一,一定要强制人们遵守不愿接受的法制,因为法制松弛会导致国家灭亡。D将帅统领军队有的凭借恩德,也有的依仗军纪,两者各有利弊,优秀的将领应该做到兼而有之。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2)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7两则材料都引述了李广未能封侯一事,但具体目的并不相同。请简要概括。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酬韩子师尚书 陈亮曾洗乾坤幽,问何事、雄图顿屈?试著眼
24、、阶除当下,又添英物。北向争衡幽愤在,南来遗恨狂酋失。算凄凉、部曲几人存?三之一。诸老尽,郎君出。恩未报,家何恤。念横飞直上,有时还戢。笑我只知存饱暖,感君元不论阶级。休更上、百尺旧家楼,尘侵帙。注曾洗乾坤,是对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朽功勋的高度概括,题目中的“韩子师”即韩世忠之子,亦主张抗金。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世忠曾“北向争衡”,与金军交战,可惜没擒住“狂酋”,留下了幽愤和遗恨。B在上片最后,词人用设问句式,写出韩世忠部队的将士所剩无多,情感凄凉悲壮。C当“诸老尽,郎君出”时,词人认为,新一代的英雄儿郎应不顾小家,报答国恩。D虽然韩子师笑“我”还在为温饱奔走,“
25、我”却感念他折节下交,不以阶级论人。9本词题为“酬韩子师尚书”,为什么上片却从韩世忠的功业和遗恨写起?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四、名篇名句默写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指出,自己撰写史记,意在“ , ”,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言论。(2)苏轼深刻地认识到,对事情做判断要讲究依据,他在石钟山记中强调,“ , ”的做法是不可取的。(3)在游览了岳阳楼后,小刚一家又登上游船,到洞庭湖观景。洞庭湖的壮阔景象让小刚心潮澎湃:“ , 这两句所言非虚啊!”五、语言文字运用11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天下苦网络暴力久矣”,要想对网暴者形成威慑,加大法治惩处力度势在必行。国内外多个调查证明
26、,那些充满戾气的恶毒言论,有些出于发泄,有些出于无聊,对受害者有着浓烈恶意的只是极少数。因此,只有擦亮“法治利剑”,用足够严重的后果才能遏制大多数人 的冲动。而近日,刘学州被网暴致死案也在2月13日进行了网上开庭,刘学州的家属选择将网暴者告上法庭,就像该案代理律师周兆成所说:“打击网络暴力,就需要法律长牙,就要让法律长牙,对网暴者 ,零容忍!”此外,作为容纳网络暴力的“器皿”,社交平台也 ,而平台本可以也本应该第一时间为受害者筑起“保护屏障”。除了在事后对涉事账号进行封号以外,平台还可以通过构建网暴技术识别模型、加强内容识别预警等举措,在“事前预防”上发挥作用。网暴发生后,平台还可设置一键防护
27、功能,直接在网暴者和受害者之间画下“分割线”。唯有推行事前预防、事后监管等全链条治理机制,才能让社交平台重回“分享美好”的纯粹初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网络暴力大行其道,今天的施暴者,是网络暴力就应该坚决反对、主动抵制、依法严惩。压实监管责任、加大震慑力度,使“按键伤人”无法得惩,亿万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才能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依据以上材料,分别从国家部门、社交平台、网民自身三个方面概括说明如何遏制网络暴力。要求表达简洁流畅。12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关于林黛玉,应该要澄清一个长期以来积非成是的错误观念,也就是:事实上,林姑娘不是灰姑娘!曹
28、雪芹并不是在写童话,其实在真实的世界里,长得美丽又柔弱的人不一定都是无辜受害者,而一直在哭的人很可能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委屈,同样的,最后没有得到幸福的人,或许一直都过得很优渥,林黛玉便是这一种。只可惜大部分的读者都有了偏见,于是完全误会了这一点。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三代的列侯,这一点和贾家是一样的。第二回说:今岁盐政点的是林如海。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
29、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可见林家比贾家的地位还要更高一点,等到林如海这一代,依照朝廷的制度已经没有爵位可以世袭了,于是他改从科举。这种家族的变化形态称为“随代降等承袭”,也是贾家等贵族世家都同样要面对的,此即导致宝玉会被严格要求读书的原因。如果宝玉能像林如海一样,那么贾家的未来就有希望了。可惜我们都知道,结果并不理想,于是构成了贾家和宝玉的双重悲剧。(选自红楼十五钗,有删节)(1)文中最后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2)若想证明林黛玉不是灰姑娘,从本文中可以得到哪些论据?请从不同角度加以概括。(3)结合本文论点与红楼梦的内容,简述最
30、后一段中“贾家和宝玉的双重悲剧”的内涵。六、作文1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俗话说“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那些流传千年的人和事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统编教材“必修下”我们学习了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流派众多的诸子学说、历史故事,也了解了“魏征”“王安石”“杜牧”和“苏洵”这些智者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拳拳之心。畅游在这浩如烟海的古代史籍里,聆听着这些弥足珍贵的智慧思想,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更需要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校文学社开展以“传承传统文化,做自信时代青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高一学生身份,结合“必修(下)”单元所学,联系现实写一篇征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OO字。试卷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