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一、选择题:本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如表为西安高窑村出土的“高奴铜石权”,铜石权刻有秦始皇颜发的诏书。该诏书说明秦始皇( )诏书内容:廿六年,皇师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A.币制混乱状况得到扭转B.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C.统一的度量衡得以推行D.陆上交通道路四通八达2.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秦灭六国过程简表。表格中空白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灭韩灭赵灭魏灭楚灭燕A.灭鲁B.灭晋C.灭宋D.灭齐3.货币与人类社会以及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秦统一
2、后全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A.B.C.D.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需要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监察。那么,这名政府高官的官职应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考秦之制盖内外官制同一系统,丞相与郡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负责地方监察)则纠察治民、治军之官者也。”这一材料说明秦朝( )A.开创了监察制度B.强化了中央集权C.造成了机构臃肿D.延续了分封制度6.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 年考古发现的睡地虎秦简 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
3、理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B.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C.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7.公元前207年,他破釜沉舟,率军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消灭了秦军主力,一举扭转了战局。“他”是( )A.吴广B.刘邦C.陈胜D.项羽8.公元前207 年,秦朝灭亡。其根本原因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货币C.秦的暴政D.统一度量衡9.中国象棋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下列历史事件中,与中国 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有关的是( )A.阪泉之战B.牧野之战C.巨鹿之战D.楚汉之争10.西汉政权的开创者
4、是( )A.汉高祖B.汉武帝C.汉景帝D.汉文帝11.汉初,刚刚从战乱中新生的王朝,面对着社会的凋敝、农业发展缓慢等诸多问题,汉高祖采取的政策是( )A.实施“推恩令”B.重文轻武政策C.闭关锁国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12.“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政。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诗句歌颂的是( )A.大禹治水B.秦灭六国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13.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令说:“朕不受献也,其令四方毋求来献。”汉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当时( )A.廉政风气形成B.控制豪强地主势力C.监视地方官吏D.彻底废除严刑
5、苛法14.西汉初年,诸子百家学说流行,诸侯王门下的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汉武帝即位后,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农为本,减轻赋税B.焚书坑儒,禁锢思想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D.北击匈奴,安定边疆15.“牛”作为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精神化身,在许多中国文物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下图这组与牛有关的文物反映出( )A.绘画技巧的成熟B.盐铁官营的实施C.经济重心的南移D.农耕技术的发展16.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评论:“汉武诸将,首推卫霍,一舅一甥,其出身相同,其立功又同,亦汉史中之一奇也”。卫、霍二人相同的“立功”是(  
6、; )A.平定诸侯叛乱B.率军北击匈奴C.统一漠北草原D.打压地方豪强17.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一定的历史现象。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豪强势力膨胀B.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C.农民起义爆发D.社会安定,经济繁荣18.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我国古代逐渐形成了“南稻北麦,南甜北咸”的饮食风格。下列源自西域的食物传入中原后,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结构。这些食物的传入始于( )A.丝绸之路开辟B.文成公主入藏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19.近数十年考古工作的收获表明,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这些发现证明了( )A.
7、造纸术起源于西汉B.西汉时造纸术传到国外C.西汉时纸已经出现D.西汉时纸已取代简帛20.中医是中国“国粹”之一,中国古代中医学人才辈出。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成就是(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发明了“麻沸散”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A.B.C.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60分。21.秦汉时期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基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二:“非
8、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战国时代蓬蓬勃勃的自由学术空气被窒息。摘编自刘云柏中国管理思想通史材料三:根据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在长安“设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并命令天下郡国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摘编自禹平等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武帝“用主父偃之计”指的是什么?这一措施有何作用?(5分)(2)根据材料二与材料三,指出秦汉两朝在思想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并概括二者的共同目的。(5分)(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5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
9、,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从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起,至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灭齐止,前后只用了十年时间,便“初并天下”。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进入全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
10、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始皇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5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5分)(3)综上所述,说明秦皇汉武并称的原因。(5分)2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之间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西域因何凿空?】材料一: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还派出军队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贸易紧跟在胜利的汉朝旗帜之后,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证。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在西北地区采取了什么措施使“商路的安全有了
11、保证”?(5分)【丝路因何兴盛?】材料二: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西汉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戍边的士兵)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有史书记载,元和元年(84年),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材料三:丝路上的考古发现(部分)发现:罗马废墟出土汉朝丝织品。发现:新疆发现龟兹古镇遗址。发现:山西墓葬棺床刻有古代印度琵琶纹饰。(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古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5分)【丝路因何复兴?】材料四:自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以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与参与建设,加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等。(
12、3)结合材料二至材料四,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分)2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此,七年级(8)班开展了以“走进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完成下列要求。(15分)【教育的光辉】材料一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在京城设立太学,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有完备典章制度的学校。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教师则由儒学博士担任,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太学生的人数不断增加,儒生们开始大量进入政权体系,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武帝创办太学的目的是什么?(3分)【科技的灿烂】材料二 &nbs
13、p;“朝鲜、日本用简和帛,印度用白树皮和棕榈叶欧洲则用羊皮,这些书写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些材料“都不适于大量使用”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改变了书写状况的技术。(6分)【中医的魅力】材料三 华佗是中国古代医疗体育的创始人之一。他不仅善于治病,还特别提倡养生之道。他曾对弟子吴普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为年老体弱者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动物姿态的健身操。摘编自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回答,东
14、汉末年的华佗编排的健身操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他在医学上的发明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3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廿六年,皇师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可见,秦统一六国后,确立皇帝制度,说明已经完成统一六国大计,B项正确;秦朝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秦半两,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诏书的内容,并非铜权本身,排除C项;秦始皇修建直道和驰道,说明陆上交通四通八达,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知识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
15、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秦朝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执掌百官的奏章;丞相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负责行政;太尉负责军事。故AC不符合题意,排除;B符合题意;郡守为地方行政首脑,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5.答案:B解析:考察知识点:秦朝统一的措施。该题中关键词“内外官制同一系统”,地方的郡守对应中央的丞相,地方的尉对应中央的太尉,地方的监对于中央的御史,从中可以看出秦朝加强中央对地
16、方的管理,故答案为B.6.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史记中记载“失期,法皆斩”,而出土的秦律规定, 失期并不是死罪 ,这反映出秦朝有法律,但是民众并不很了解,才有了陈胜吴广因为失期起义的记载,故选项C符合题意;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史实,不符合史实;B.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D. 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题干中看不出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答案:D解析:A: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A项不符合题意;B:公元前207年,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秦朝灭亡,B项不符合题意;C:陈胜、吴广大泽乡
17、起义,C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人,项羽的楚军只有数万人。楚军过了漳河,背河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C解析:A:统一文字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B:统一货币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题干可知,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朝的暴政,C项符合题意;D:统一度量衡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答案:D解析:A: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
18、战败并归服黄帝,A项不符合题意;B: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史称“牧野之战”,B项不符合题意;C:公元前207年,项羽率军救援被秦军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楚军将士抱着必死的决心,最终以少胜多,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C项不符合题意;D:根据题干“楚河”“汉界”和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他们为争夺天下,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因此象棋中的“楚河汉界”与楚汉之争相关,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0.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推翻秦朝之后,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终于击败项羽,一统天下,公元前20
19、2年建立西汉,刘邦为汉高祖,A项正确;汉武帝开创了西汉王朝最鼎盛繁荣的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汉景帝是西汉初年的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汉文帝是刘邦之后西汉初年的皇帝,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D项正确;实施“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采取的解决地方诸侯王问题的措施,排除A项;北宋时期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排除B项;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劝农薄赋徭,节俭尚廉,生民养息、汉朝”可知,这是汉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其
20、中劝农薄赋徭,节俭尚廉分别指的是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即关心农桑,减轻赋税和徭役,提倡节俭,在位时的皇帝是西汉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在其统治时期出现的强国富民局面被称为“文景之治”,C项符合题意;大禹治水发生原始社会末期,秦灭六国发生在战国时期,光武中兴是东汉出现的盛世局面,在位皇帝是光武帝,ABD项均不是发生在西汉时期,故选C。13.答案:A解析:汉文帝拒绝接受千里马,并“令四方毋求来献”,表明汉文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这有利于当时廉政风气形成。1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为了使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政权的精神支柱,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在思想文化领域“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从
21、而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封建政权的精神支柱,C项正确;“以农为本,减轻赋税”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经济举措,排除A项;“焚书坑儒,禁锢思想”是秦始皇时期的思想措施,排除B项;“北击匈奴,安定边疆”属于汉武帝在军事方面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人们通常使用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这表明汉代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体现了农耕技术的发展。1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B项正确
22、;卫青、霍去病共同反击匈奴,与平定诸侯叛乱、打压地方豪强无关,排除AD项;统一漠北草原的是冒顿单于,排除C项。故选B项。17.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它反映的是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18.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西汉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通西域,沟通汉朝与西域的联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从此西域等地的物种传入中原,如黄瓜、蚕豆、核桃等,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A项正确;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与西藏地区的联系,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唐朝时期鉴真东渡日本,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日本的传播,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加强了中国与
23、亚非国家地区的友好交往,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安灞桥、新疆罗布淖尔、甘肃敦煌马圈湾遗址等都曾经有西汉麻纸残片发现”可知,西汉时期纸已经出现了。2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发明“麻沸散”的是华佗,总结望、闻、问、切四诊法的是扁鹊,排除。故选C。21.答案:(1)实行“推恩”。作用: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措施:秦焚书坑儒;汉尊崇儒术。目的:加强思想控制,以维护统治。(3)特征: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22.答案:(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具备了统一的社会基础: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有了进行统一
24、战争的可能性。(2)主要功绩: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空前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基本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3)原因:二人均为杰出的政治家,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贡献。23.答案:(1)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措施:设置西域都护府。(2)军事角度:派兵驻守。民族关系角度:民族和睦。经济角度:贸易往来的需要。文化角度:中西互鉴(中西文明交流的需要)。(3)历史意义: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发展、文化交流。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扎根于古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合作交流,有
25、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4.答案:(1)目的:为国家培养官吏,维护统治。(2)原因:这些材料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技术:造纸术。(3)健身操:五禽戏。发明:麻沸散。(4)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由于适应国家培养官吏的需要”“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逐步巩固起来”可知,汉武帝创办太学是为国家培养官吏,维护统治。(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有的笨重,有的脆弱,有的昂贵,都不适于大量使用”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改变了书写状况的技术是造纸术。(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模仿猿、鹿、熊、虎、鸟五种动物姿态”并结合所学可知,华佗编排的健身操是五禽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即可。(4)是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