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 生物和细胞默写小纸条 1.1观察周边环境的生物1.生物学是研究_和_的科学。2.观察植物时,注意植株的_、_、_等。注意不要破坏植物。3.观察动物时,注意它们的_、运动方式和_等。4._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_、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_、_等设备,有时还需要_。5.观察要有明确的_: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_;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_;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_。6.我们所观察的生物大多是植物和_,除这两类生物外,还有_、_、_等生物。细菌、病毒和许多_的个体比较微小,结构比较简单,它们在自
2、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7.植物叶的排列方式:_、_、_、_等。默写小纸条 1.2生物的特征1. 生物的特征:除_以外,生物都是由_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_;生物能进行_;生物能对外界_作出反应;生物能_、_和_;生物都有_和_的特性。2. 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获取_,排出_。4. 生物体能够_。生物体发育到下一个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5. 珊虫属于_,珊瑚属于_。6.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很多方面表现出_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间又存在_。默写小纸条 2.1学习使用显微镜1.放大物像的是_和_。单目显微镜能大范围升降镜筒的是_,能小范围升降镜筒的是_,能反射光线的
3、是_,调节光线强弱的是_和反光镜,双目显微镜用_调节视野亮度。2.单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安放(2)对光调光:转动_,使_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_,选择一个_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_,使光线到达目镜。对光成功的标志:通过目镜看到_。(3)调焦观察(注意: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_,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4)整理3.双目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安放(2)对光调光:打开电源开关,确认_已经降到最低处、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_,用_调节视野亮度。(3)调焦观察:放置标本:通过调整_,将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上升载物台:转动_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上升,至玻片标本尽量接近
4、物镜,此过程要从侧面注视。下降载物台:转动_准焦螺旋,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看清物像,微调_间距离使双目观察到的视野完全重合。转动_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4)整理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_。放大倍数越大,物像就_,视野范围就越小。默写小纸条 2.2植物细胞1.玻片标本的类型:按制作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三类:_、_、_。根据保存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两类:_玻片标本、_玻片标本。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_和_。2.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用_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_的内表皮,将它浸入
5、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_。用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3.细胞壁有_和_细胞的作用。4.细胞膜紧贴在_内侧,非常_,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5.液泡的细胞液中溶解着_、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默写小纸条 2.3动物细胞1.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2.用_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_。漱口后,用无菌牙签在自己的口腔内壁上_几下。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中,轻轻_几下。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_先
6、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上。注意避免盖玻片下出现_。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_。用_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它们都有_、_、_、_,但是动物细胞没有_、_和_,而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3.归纳是指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推出_的思维方法。默写小纸条 2.4细胞的生活1.细胞中的物质组成:科学研究证明,水、氧气、葡萄糖、蔗糖,以及其他许多物质,都是由_组成的。_就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蔗糖在水中溶解,其实就是一个个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分散开来。2.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物,如_和无_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
7、不含_元素;另一类是有机物,如_、_、_和_等复杂的物质,都含有碳元素。3.细胞的边界-细胞膜(1)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_。(2)细胞膜有_的功能,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将无用的或有害的物质排出细胞。4.细胞的生活也需要能量,细胞质中含有能量转换器-_和_。(1)叶绿体: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_,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糖类等_中。2)线粒体: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线粒体。线粒体可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在_的参与下,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其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5.细胞核是控制中心(1)遗传信息:由_传下来
8、的,指导_发育的信息。(2)小羊多莉的身世(3)结论:小羊多莉与_几乎一模一样。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在_中。默写小纸条 3.1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_、_和_分不开的。2.细胞生长的结果是_由小变大。3.细胞分裂过程:_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_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如果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从细胞的_,缢裂成两个细胞。若是植物细胞,则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_和新的_。4.细胞中那些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_。染色体是由_和_两种物质组成的。5.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核分裂时,_会进行复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均分成_的两份,分别进入_中。7. 新细胞的特征
9、:两个新细胞以及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_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_是一样的。默写小纸条 3.2动物体的结构层次1.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作_。2. 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作_。3.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_、_、_、_。_组织是人体分布最广泛的组织。4. 下图体现了多细胞生物体时通过_增加细胞数量。 5. 使用显微镜分别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玻片标本。在_倍镜下观察到组织细胞后,移动玻片了解组织细胞的排列情况。然后,使用_倍
10、镜仔细观察组织细胞的形态特点。6. 胃的结构组成_、_、_、_。7.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叫作_。8.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_。默写小纸条 3.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1. 绿色开花植物体通常都是由_、_、_、_、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构成的。_、_、_、为营养器官,_、_、_、为生殖器官。2. 分生组织的细胞_,细胞壁_,细胞核_,细胞质_,具有很强的_,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3. _组织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功能;_组织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薄壁组织细胞的细胞壁_,液泡较_。4. 与动物结构层次相比
1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没有_。5. 下图表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请你填写组织和器官的名称。默写小纸条 3.4 单细胞生物一、 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及运动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滴一滴在_上,用肉眼和_观察草履虫。2.盖上盖玻片,在_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如果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_纤维,再盖上盖玻片。二、探究草履虫的趋性1.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分别在载玻片的两端各滴_一滴,用_在两个液滴之间轻轻地划一下,使两个液滴连通,构成草履虫可以往来的通道,用放大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2.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而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12、。因此,草履虫会避开食盐,游到有肉汁的培养液液滴中。这就是草履虫的_。3.蓝细菌(蓝藻)种类繁多,海洋中的_大量繁殖时能引发赤潮。第二单元 多种多样的生物默写小纸条 1.1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 _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结构简单的生物;多细胞藻类生活在水中,几乎全身都可以直接从环境中吸收_和_。藻类可以通过形成_等方式进行繁殖。2.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_环境中。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_。3. _植物叶常呈羽状,有的叶背面会形成许多褐色的隆起;它们的茎大多生长在_。4.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13、,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 _。默写小纸条 1.2 种子植物1. 在玉米种子剖面滴一滴碘液发现变蓝是_原理。2.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_、_、_和_组成。3. 像菜豆种子具有两片叶子的植物是_植物;像玉米种子具有一片子叶的植物是_植物。4. 种子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适应环境的结构特点,在比较干旱的地方也能萌发;如果环境过于干燥或寒冷,它可以进入_,待环境适宜时再萌发。5. 植株长到一定的程度,又可以结种子,代代相传。像这样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_。6. 种子是裸露着的,外面没有果皮包被,这样的植物称为_,常见的有_、_、_;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这样的植物称为_,常见的有_、_。7
14、. 成为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是_植物,因为它们一般都具有非常发达的输导组织,保证了体内_和_的运输能够畅通无阻;它们一般都能_,所结的果实靠果皮保护里面的种子。默写小纸条 2.1 无脊椎动物1. 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_,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统称为_。2. 刺胞动物身体呈_对称,体表有_,有_无_;扁形动物身体呈_对称,背腹_,有_无_;线虫动物身体_呈_形,体表有_,有_有_;环节动物身体呈_形,有许多相似的_构成,靠_或_辅助运动;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_,_和_都分节。3. 如何判断某种动物是线虫动物还是环节动物?_。4. 昆虫的外骨骼对其生存有什么
15、意义?_。默写小纸条 2.2脊椎动物1. 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能_;二是能通过_。2. 鱼的身体分_部、_部和_部三部分,通常左右侧扁,大多呈_型,这样的体形有利于减小鱼在水中游动时遇到的阻力。鱼的体表常常有_覆盖,鳞片的表面有滑滑的_,能保护身体和减小游动时的阻力。3. 鱼在水中通过_部和_部的摆动以及_的协调作用游泳。4. 鱼是用_呼吸的,鳃的主要部分是_,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5.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生活在水中,用_呼吸;_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_呼吸,_可辅助呼吸。6.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_或甲;用_呼吸;大多数种类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
16、有坚韧的_。7. 鸟的主要特征是:体温_;体表覆_;前肢变成_;有喙无齿;有_辅助肺呼吸。8. 鸟的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鸟是_动物。鱼、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它们是_动物。9. 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体温_;_,_;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等的分化。默写小纸条 3.1微生物的分布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统称为_;主要包括_、_、_。2. 细菌的个体微小,为便于观察和检测,可以在_中加入适于细菌或真菌生长的物质,制成_来培养。3. 细菌和真菌的比较:细菌真菌大小细菌菌落_比细菌菌落_几倍或几十倍形态表面或_或_呈_状、_状或_状颜色呈
17、_、_、_、_等多种颜色呈现白、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4. 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1)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配制固体培养基通常要加入_。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_,待冷却后,就可以使用。(2)其次,要进行_。将少量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作_。(3)最后,要进行_。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培养箱中恒温培养,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默写小纸条 3.2细菌1. 填写细菌结构示意图:细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_。这样的生物称为_。 2. 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_。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具有细
18、胞壁_、含水量_等特点。3. 大多数细菌不能进行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将_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4. 细菌是靠_进行生殖的。现有个数=原有个数_(n为分裂次数)默写小纸条 3.3 真菌1. 酵母菌是_生物;与酵母菌一样,霉菌、蘑菇等真菌的细胞里都有成形的_。真菌和动植物都属于_。2.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在营养基质表面向空中生长的,叫_菌丝;深入营养基质内部的,叫_菌丝。_菌丝能够从营养基质中吸收有机物,供霉菌利用。3. 填写结构示意图:4. 真菌细胞内没有_,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5.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_来繁殖后代。6. 在广阔的自然界,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细菌和真
19、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水和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_。默写小纸条 3.4 病毒1._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根据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可以将病毒分为三种类型:感染人和动物细胞的_病毒;感染植物细胞的_病毒,;感染细菌的病毒叫_。2.填写结构图:病毒结构简单,由_和内部的_组成,没有细胞结构。3. 病毒寄生在_内,依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_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增殖方式。4. 病毒离开活细胞以的形式_存在,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又会重新开始。默写小纸条 4.1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1.A:_植物 B:_植物 C:_植物 D:_植物
20、 E:_植物2.在被子植物中,_、_和_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3. 在蜗牛,蝗虫,草原雕,蚯蚓,壁虎,老虎,鲫鱼,青蛙,蛔虫,蜘蛛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_、_、_、_、_;属于有脊椎动物的是_、_、_、_、_。属于恒温动物的是_、_。默写小纸条 4.2 从种到界1. 生物分类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_、_、_、_、_、_、_。2.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_、生理功能和_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3. 在生物分类单位中,种也称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4. 分类单位等级越高,其中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_,亲缘关系越_;分类单位等级越低,其中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_,亲缘关系越_。5. 生物学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对建立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问题进行探索,最终形成了国际统一的命名规则,即_。按照_,每个物种只能有一个科学名称,即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