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福建省三明市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半期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 “ 夜光自行车道 ” ,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 “ 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 。 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 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
2、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 “ 垂直森林 ” 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 “ 垂直森林 ” 的建筑设计却成功地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 “ 诗意的栖居 ” 创造了无限可能。在南方医科大学人体标本陈列馆,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钟世镇院 士创新标本制作方法,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心情放松,不仅摆脱了对 “ 解剖 ” 的莫名恐惧,更对
3、探索人体奥秘充满了兴趣。 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而缺少 “ 诗性思维 ” ,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 技术的诗意 ” ,其实不是 铺陈、夸张、搞怪,而是 “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 ” 。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 真 ” 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 “ 善
4、 ” 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 “ 美 ” 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 “ 技术的诗意 ” ,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 “ 人的尺度 ” 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 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 “ 政绩冲动 ” 和 “ 商业驱使 ” 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 2 -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
5、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 “ 人的尺度 ” ,内蕴着 “ 技术为体、文化为魂 ” 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 “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的愿望。 (摘编自刘根生技术也可以 “ 诗意盎然 ” ) 1下列关于原文内 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而设计出的 “ 夜光自行车道 ” ,路面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 B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因为它们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且这两种价值交相映衬,相得益彰。 C “ 垂直森林 ” 的建筑设计与传统观念里的钢筋水泥风格格格不
6、入,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人的 “ 诗意的栖居 ” 。 D “ 技术的诗意 ” ,如同庖丁解牛那样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它并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 “ 得天 之道,其事若自然 ” 。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技术和艺术分别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 “ 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 。 B为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钟世镇院士在标本制作方法上大胆创新,让各类人体铸型标本如珊瑚、水晶般精美,令参观者恐惧顿失,兴趣盎然。 C “ 技术的诗意 ” 凝聚着尊重规律、以道驭术的 “ 真 ” ,凝聚着简约利物、惠而不费
7、的“ 善 ” ,凝聚着巧夺天工、出神入化的 “ 美 ” 。 D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B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还应该有 “ 诗性思维 ” ,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宽广、公共广场唯宽大是从,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C技术创新理应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多些 “ 技术的诗意 ” ,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D立足于 “ 人的尺度 ”
8、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这种美可观可触可感,会 使 “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 的愿望早日实现。 【答案】 1 C2 B3 D - 3 - 【解析】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及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 项 “ 立足于 人的尺度 的科技之美,是愉悦源泉,也是巨大竞争力 ” 说法有误,原文最后一段相关表述是 “ 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 ” ; “ 会使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的愿望早日实现 ” 也有误,文中相关表述是 “ 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的愿望 ” 。 点睛:这是一道归纳
9、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 一般以 “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或者 “ 正确的一项 ”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 “ 强拉因果 ”“ 因果倒置 ”“ 混淆范围 ”“ 无中生有 ”“ 偷换概念 ” 等类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古以来,中国号称 “ 礼仪之邦 ” ,礼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包括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南宋时,著名大儒朱熹撰写了家礼一书,其中依据古时礼仪,并参考北宋时司马光撰写的书仪,对士大夫的冠、婚、丧、祭四礼作了设计,而加冠、结婚、丧葬、祭祀,确是古代人们在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这四方面的礼仪,确是当时的家庭和家族 所要践行的
10、最重要的礼仪。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中国传统的家族礼仪,即当时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着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由于家族礼仪不仅有代代相承的基本面,也有不断演化的另一面,后世的人们仅凭古籍的文字记载往往不能真切地了解古代的礼仪。东汉时,著名的大儒郑康成率先对先秦的礼记作了图注。随后出现的同类著作有阮谌的三礼图,夏侯伏朗的三礼图,张镒的二礼图,梁正的三礼图,以及由隋文帝敕撰的礼图等。五代时,聂崇义 “ 博采众家,参以己意 ” ,又纂成了一种三礼图。随后,他又向宋 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才有所出。例如,在南宋时,朱熹的学生杨复推出了仪礼图,布衣杨甲纂成
11、了六经图。到清代,由于进一步认识到庶民直至皇室都应依据礼仪图来行各种礼仪,并要根据礼器图来制作器皿,如果这些图画出现错误,便会误导整个社会,动摇皇朝的根基,因而清政府就直接组织了礼图的编绘。在此期间,便出现了经乾隆皇帝御览的钦定仪礼义疏礼器图。尽管这些配有图画的著作不免有若干差错,但因它们的作者几乎都是著名的礼学专家,从总体来说,经他们确认的图说都较为精确。有了这些资料,后 人对传统的家族礼仪便可有较为形象的认识。 - 4 - 除了上述阐明礼仪的图画外,还有一批更为生动的作品可以帮助后人认识传统的家族礼仪。它们是自古代直至民国初期描绘民间日常生活的图画。于明代、清代出版的很多小说、剧本等,如小
12、说西游记聊斋志异,剧本西厢记金钗记等等,都有插图。这些插图显示的是小说或戏剧的重要情节,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礼仪。到清代后期,随着近代新闻事业的逐步发达,多种图说社会新闻的画报先后问世。其中最著名的是点石斋画报。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环球社的图画日报等。由于各地的人们在践 行各种家族礼仪时往往受到地方风俗的影响,这些画报的绘画者们所绘的是他们目击或熟悉的情况,其作品的有些细节未必符合传统的家族礼仪。不过,这些图画有血有肉,描绘的常常是令人喷饭的社会趣闻,因而有较强的可读性。 在经历了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的大动乱后,自古以来拥有大庄园的名门望族土崩瓦解,小家庭成为宋初基本的社会细胞。后来,这
13、些小家庭演化成了不同的家族。这些家族陆续纂修本族的族谱,兴建本族的宗祠,并大多参照朱子家礼制订了本家的宗祠祭礼。这些宗祠礼仪,以及家族在墓地举行的祭祀礼仪,无疑也成了传统家族礼仪的组成部分 。各个家族在纂修或生修族谱时都会将有关文字,直至绘制的有关图画,载入此类家族的史册。 (摘自中国家族传统礼仪 ?前言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有删改)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不属于 “ 有助于人们具体认识传统家族礼仪 ” 的一项是( ) A礼仪渗透到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南宋至清末的近千年间,大大小小的家族所遵行的居家礼仪,大体依据朱子家礼中的规定。 B五代时,聂崇义又纂成了一种三礼图,随后,他又向宋太祖赵匡胤进呈了该书的修订本。此后,配有图说的礼学著作才有所出。 C明、清出版的很多小说、剧本有描 绘民间日常生活的插图,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的各种礼仪,如小说西游记,剧本西厢记等。 D唐代末年与五代十国动乱后,出现了不同的家族。这些家族在纂修或生修族谱时都会将有关文字,直至绘制的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