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建新生核心素养目标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识别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融合之美,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文化理解: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创意实践:通过设计或改造古建筑模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古建筑的传承与创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历史背景。掌握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融入方式。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
2、和谐共生。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深度不足,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材分析古建新生这一章节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教材通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历史背景、装饰艺术等,引导学生欣赏传统建筑之美。同时,通过展示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材编排合理,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实践活动的安排,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兴趣。他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然而,对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3、,他们可能了解不多,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审美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实物模型、现场考察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教学过程引言在古建新生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将深入探索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并引导学生理解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生与融合。以下是一个详尽的教学过程设计,旨在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和深入的理论探讨,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创意实践和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一、课程导入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首先,通过一段精心挑选的视频或幻灯片展示,向学生呈现中国古代建筑的壮丽与精美,如故宫的宏伟、
4、苏州园林的精致等。同时,穿插一些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元素的图片,如国家大剧院的“巨蛋”设计灵感源自中国传统戏曲舞台,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今建筑的对话与融合。问题引导: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些现代建筑中的哪些元素让你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你认为这种融合有何意义?”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目的: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和问题引导,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二、新知讲授环节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教师讲解: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基本特点(如木构架结构、对称布局、装饰艺术等)以及历史背景,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案例分析:选取几
5、个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案例(如故宫、颐和园、赵州桥等),详细分析其建筑特色、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加深学生对古建筑的理解。环节二:古建与现代设计的融合理论探讨:介绍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元素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意义,强调这种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设计语言的丰富和拓展。案例分析:展示并分析几个成功的现代建筑融合传统元素的案例(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王澍设计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等),让学生感受古今融合的魅力所在。目的:通过系统的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和现代设计中的融合现象有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持。三、实践活动活动设计:分组设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
6、配一个具体的古建筑模型(如亭台楼阁、牌坊门楼等)作为设计基础。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对模型进行改造或重新设计,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实现古今融合。创意指导:教师提供设计思路和创意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运用所学的色彩、线条、构图等美术知识,使设计作品既具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动手实践:学生根据设计方案,动手制作或绘制设计图稿。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帮助和支持。目的: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古建筑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之美。四、展示与评价活动设计:作品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通过PPT、实物模型或设计图稿等形式进行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讲解设计理念和创意来源。评价交流:采用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首先由各组进行自我评价,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各组间进行互评,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创意碰撞;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提出改进建议。目的:通过展示与评价环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