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河北省馆陶县 2016-2017 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请把客观题填涂到答题卡上,主观题工整的写到答题纸和作文纸上。 3.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但人对作为理性的核心成分的逻辑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正因如此,逻辑不是被戴上神秘、深奥、抽象的光环,被敬而 远之,就是被轻蔑地视为虚无、刻板 、教条、缺乏活力。很多人没有受过基本的
2、逻辑训练,任凭外部刺激指导自己的行动。但对人类历史发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而观念的运作正是一种逻辑运作。可见,具备良好的逻辑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进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非常重要。 逻辑不仅是一门独特的科学,还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在知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艺术在行的方面使理性臻于完善。从这一意义上讲,逻辑的目的就是艺术的目的。然而,除非逻辑既是一门艺术,同时又是一门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人类理智的本性就是要成为理 性。对于人来说,理智生活是一种发展着的东西。理性并非 意味着不会犯错。人类理性的活动是推演性的,而推演活动又是一种生产性的或
3、构造性的,理性并不保证它在生产或构造或构成中不会出错,相反,它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划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自在的理性需要一种逻辑的力量来克服它的这种先天的不确定性,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从这种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逻辑不仅仅是科学,是艺术;还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激发、促进、鼓舞和驱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尽其 所能地去探求和确立已经确立的知识的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公理化的逻辑体系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其中逻辑公理的选择体现出人们对理论本身的最深思熟虑的判断和洞察力。逻辑规则和定义体
4、现出人们为追求无可置疑结论而对推论施加的严苛条件。推理链条的环环相扣反映出人们对思维编织的精细严密的要求。从公理出发,一些简单的定理立刻就能得到证明,这些定理进而成为那些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这样一座精美的大厦就严密地建立起来。可以想象,如果一个理论将其中所有的论证一一抽出,那么这一理论就会因只剩下一堆 描述性语句而坍塌,理论的结构性力量和活2 力由此丧失净尽。而一个确立了逻辑有效性的理论意味着它获得了一种逻辑的品行。它因逻辑而变得简洁、精美、严格、强大,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 逻辑能力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这种能力是通过对世界的领悟内化
5、而成的潜在逻辑,因此它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但它同时也具有模糊性、直觉性和不确定性,要使这种潜在的逻辑发展成为一种具有深刻性、确定性、批判性和反思性,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清晰性、规范性、一致性和相干性 的显逻辑,就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强化逻辑训练。 (节选自光明日报 2016 年 11 月 30 日第 14 版,作者朱建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逻辑既是一门独特的科学,又是一门奇异的艺术,科学和艺术分别能够从知与行的角度使理性臻于完善。 B. 逻辑的目的可以成为艺术的目的,但前提是逻辑是艺术同时也是科学,否则这一目的是不能达到的。 C.
6、 人类自在的理性存在一种先天的不确定性,需要用逻辑的力量克服这种弊端,从而使理性的德行臻于完善。 D. 人类理性的活 动是生产性的或构造性的,常常会做出错误的定义或区分,推理会出现瑕疵,思想会产生混乱。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人们要么认为逻辑神秘、深奥、抽象,敬而远之,要么认为逻辑虚无、刻板、缺乏活力,将其轻蔑对待。 B. 理性的核心成分是逻辑,但人们对逻辑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这使人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和提升现代生活的人文精神。 C. 一种理论想要内部和谐、外部精巧、经久耐用,具有结构性力量和活力,就需确立其自身逻辑的有效性,获得一种逻辑的品行。 D.
7、 逻辑能力存在人的大脑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某种“自然习得”甚至“与生俱来”的性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没有受过基本的逻辑训练,很多人的行动常常会在外部刺激指导下进行,但对于人类历史发3 展真正起作用的人来说,观念的力量尤为重要。 B. 逻辑作为一种理性精神,能够促使人们将人类的思维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并确立知识,探求其最深刻和最完美的内涵。 C. 公理化的逻辑体系包括逻辑公理、逻辑规则和定义等,可以表达出人类对臻至完美的理论所应当具有的形态的认识和向往。 D. 在证明 定理的过程中,可以从公理出发,先证明一些简单的定理,再以这些简单的
8、定理作为更深奥的定理的基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魅力外交家 人生好榜样 2008 年 4 月底,外交学院院长,学校的师生自发送给他一本荣誉证书。上面写的是:魅力外交家,人生好榜样,我们的好院长。 对于“魅力”一词,吴建民的通俗理解是:老百姓对你有好感。“我搞了一辈子外交,跟很多人打过交道,有的人长相并不怎么样,但讲出的话有意思,有思想,值得你思考,你就会对这样的人有好感。” 吴建民觉得人活在世界上 总要跟人打交道,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已经过去,如何跟人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在任外交学院院长期间,他开的一门课就是交流学。于右任说过两句话
9、:“造物所忌者巧,万类相感以诚。”吴建民非常欣赏,并以之为“交流”准则。 “我们要讲真话,讲假话的人是不会有魅力的啊!”吴建民坐在外交公寓的办公室里对本刊记者说。他不喜欢外交官的“面纱”,他更愿意大家看到“真面目”。早在 2003 年 7 月,他在结束中国驻法国大使任职的报告上就提出一条建议:要揭开蒙在中国外交上的神秘面纱。在已经卸任的驻外大使中,很难找出像他这么活跃的 人,在许多媒体和公共场合出现,发出自己的声音。 吴建民的外交经历让许多有外交官梦想的人羡慕。 自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毕业后,从 1965 年到 1971 年,吴建民给周恩来总理做法语翻译,这给他的外交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总
10、理给我的影响很大。在这段时间,我看到他很多做法,比如大小国一律平等,无论多小的国家,都很尊重,一丝不苟。这种尊重让别人感觉是真心的,不是做出来的。” 1970 年,周恩来总理会见刚果的外宾,从晚上 11 点一直谈到早上 5 点,吴建民连续翻译了 6 个小时,连厕所都没上。这让他的印象非常深刻。 年轻时就给周恩 来总理当过翻译的吴建民,深得周总理的言传身教。过去周总理常说“外交无小事”,每每在大节和细节上都尽善尽美,以君子之风、大国之风、政治家之风卓然立世,在国际上4 享有极为崇高的声望。吴建民以周总理为楷模,几十年如一日地锻造着自己,如今钢铁早已炼成,他早已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家行列。通过儒雅
11、的个人魅力,他在各国政要间交了许多朋友,利用这些优势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他最耀眼的外交经历是 9 年的驻外大使生涯。他做过中国驻荷兰大使、驻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及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驻法国大使。“ 9年驻外大使的经历让我逐渐学会如何做 一个高级外交官。” 卸任驻法大使之后,他在外交学院做了 5 年院长。他对学生培养很重视,注重强化外交学院的教学质量,提高国际声誉。在担任院长期间,他亲自参与教学案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用书的制定,培养出了一代中国外交人,许多都已经进入外交部并担任了关键职位。 吴建民还身兼两个政要级别的职务:连任两届的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3 年,刚
12、卸任的国展局前主席诺盖斯说:吴建民是一位“有智慧、有远见、知识渊博的优秀外交官”,他接掌主席职位后,将会给国展事业带来新的推动力。吴建民当选国展局主席,创了 国展局的三个第一,这是第一位中国人、第一位亚洲人、第一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人士担任这一重要职务。 2007 年年末,吴建民两届国际展览局主席任期已满,在国展局第 148 次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国展局名誉主席。 坐在记者面前的他一身运动打扮,比电视上的西装革履更让人觉得有亲和力。事实上,他温润如玉的形象已深入人心。直到 68 岁的时候,爱好运动的吴建民才停止了每天倒立 3 分钟的习惯。“年轻时觉得运动就是要打破一种常态,每天倒一倒,蛮有好处的,
13、年龄大了,大夫反对,老婆也反对,只好听从他们的意见。”他笑着说。 吴建民给人的印象是: 脾气好得出奇。他说人是逐渐形成的。几十年过去了,每个时间段中的吴建民是不一样的。因为,“世界变了,中国变了,自己也变了。” (选自南方人物周刊,有删改) 【相关链接】 外交学院的校训是由周恩来总理向我国外交人员提出的“站稳立场、掌握政策、熟悉业务、严守纪律”的“十六字方针”构成的。很多同学说,看到吴院长就想起了校训。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吴建民在外交学院开设了一门交流学的课程,他认为与人打 交道是一门学问,而人与人“交流”的准则不是投机取巧,而是以诚相感。 B. 即使卸任驻外大使, 吴建民仍然在许多媒体和公共场合出现,他想揭开蒙在中国外交上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外交官和中国外交。 5 C. 在为周恩来总理做法语翻译期间,吴建民不仅深刻地领会到了外交上尊重对方的重要性, 更深受总理言传身教,不断锻造自己,跻身中国最优秀的外交家行列。 D. 吴建民一生奉献于外交事业,为祖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这不仅体现在他作为外交官时本人的贡献, 也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