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凝铸时光年级:七年级 单元:第三单元学习领域:综合探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新教材)湘美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涉及综合探索领域,本课主要以公共雕塑作品为主,从作品的形式语言和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方面来尝试分析公共雕塑和环境的关系,本课将指导学生通过参考示例公共雕塑作品,让学生建立设计公共雕塑作品的意识,在了解公共雕塑和文化、自然关系的基础上发挥创新意识,提高综合探索能力。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综合探索和欣赏评述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建立起对美术与生活的思考,能够通过学习充分认识自我、表达自我,构建与周围的联系。本节课将从欣赏公共雕塑
2、作品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能从多个角度叙述、阐释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创新或独特之处。教学目标:1、 审美感知:学生通过欣赏公共雕塑作品,体会公共艺术与生活结合之美。2、艺术表现:具体分析公共艺术雕塑作品材质、造型、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意义。3、创意实践:设计一个校园雕塑,画出草图,写出说明,注意与周围环境的互动。4、文化理解:学生能够体会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雕塑的关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教学重点: 分析公共雕塑作品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设计一个校园雕塑,体现出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教具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公共雕塑作
3、品图片。学具准备:设计图纸、铅笔、彩笔、课本。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提问法、讲解法。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 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老师:漫步街头巷尾,时常可看见公共雕塑作品,它们如同老朋友一样同你打招呼。欣赏以下作品,分析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播放图片)学生:都是雕塑作品。老师:没错,这些作品都是雕塑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的。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本节课凝铸时光。(二) 环节二:欣赏分析,探索新知活动一:黄河母亲雕塑作品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老师:公共雕塑美化生活环境,协调公共空间,传递文化理念和艺术使命,既满足人们审美需求,也有助于个人与社群、环境的联系。P4老师:让我们
4、看向大屏幕中展现的雕塑作品,这个雕塑作品是现立于甘肃兰州黄河南岸,1986年何鄂的黄河母亲。同学们,看到这个作品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学生畅所欲言,表明自己的看法。老师: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欣赏黄河母亲这一雕塑作品。老师:黄河母亲是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一尊雕塑艺术品。 雕塑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基座和雕像组成,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老师:那么,黄河母亲雕塑作品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学生:相互呼应。P7老师:没错,雕塑坐落于黄河岸边,连绵的群山环抱是它的天然背景,可见这件雕塑的灵感来源于自然。老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黄河母亲的材质和造型特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作品,说一
5、说作品的材质和造型特点分别是什么?学生:材质是花岗岩。老师:老师再来补充一点,公共雕塑作品的创作需要考虑材料持久性。花岗岩能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那造型特点谁来说一说?学生:黄河母亲雕刻了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形象。P9老师: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黄河母亲敞开博大的胸襟哺乳着孩子,母亲的形象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孩子的形象代表了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活动二:公共雕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老师:公共雕塑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雕塑受环境的影响,雕塑作品与环境
6、协调统一,从中体现人文精神,展现人文力量。老师:让我们共同欣赏以下几个雕塑作品进行体会。老师:1986年钱绍武的闻一多像现立于清华大学校园,是花岗岩的材质,属于校园公共雕塑。校园公共雕塑是校园文化和精神风貌的标志,见证和承载着师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美好经历与记忆。老师:请大家欣赏雕塑作品闻一多像,和同学讨论作品与周围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讨论回答。老师:首先是环境的改造方面,雕塑作品能够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其次是精神的表达,丰富着师生的精神生活,反映校园的精神文化。这也是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意义。老师:雕塑在公共空间中的存在意义我们可以概括成三个方面,第一是环境的改造,
7、能够美化环境,提升城市的艺术氛围。第二是精神的传达,能够丰富精神生活,反映精神文化。第三是社会互动,雕塑能够激发互动和交流,引导公众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活动三:与雕塑对话。老师:让公众介人艺术,让艺术融人生活。打破界限,拉近距离,引导公众更主动参与艺术活动,是和谐社会的生活追求。老师:提问:公共雕塑是如何打破艺术与观赏者之间的界限?学生:回答。老师:例如2001年尹刚的雕塑作品,即现立于北京东城区皇城根遗址公园的时空对话,材质为青铜、不锈钢,这个雕塑中的人物跨越不同的时空进行“对话”,长椅的空余位置能供游人参与这场互动。老师:艺术家制作雕塑的材料多种多样,有浑厚凝重的石材、沉稳大气的青铜、轻盈
8、光洁的不锈钢与活泼时尚的彩色饰面等等。老师: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现立于甘肃酒泉瓜州县红山坡戈壁滩,现代董书兵的雕塑作品大地之子。请各个小组进行讨论,自主赏析。这些雕塑是用什么材质的?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回答,红砂岩。老师:红砂岩抗压性和崩解特性适宜沙漠环境,且粗颗粒质感与醒目颜色使作品呈观震撼张力,表达了生命活力及对生命的尊重。老师:现立于英国佩里格林的亨利摩尔工作室故址的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倚卧的人体,亨利摩尔的雕塑作品与周围空旷的草坪、广国的蓝天,缥缈的白云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及深层意义上的探求和思考。老师: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献给深圳特区 34.5cm99cm24cm的铜铸雕塑作品开荒牛。
9、2010年闫松岭的同学,现立于清华大学校园。1913年丹麦埃里克森的青铜雕塑美人鱼。1985年程允贤、潘鹤、王克庆、郭其祥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和平少女。1999年耿铁群的不锈钢作品龙。P23老师:艺术家制作雕塑的材料应该从哪方面进行考虑?学生:回答。老师:材料选择应从雕塑体量、色彩、置放环境、维护等方面考虑,使作品与观者形成审美互动和精神碰撞。例如黄河母亲是以花岗岩代表黄河的颜色。老师:为迎接杭州2023年亚运会,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了一组作品(右图为其中之一)置于校园中。仔细观察,说出这座雕塑的主要材料。学生:观察作品,回答。活动四:雕塑的设计。老师:在设计雕塑作品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作品,第
10、一个作品腾飞,飞鸟从书中飞腾而出顺着一个概念化的数字“1”一跃而出代表着莘莘学子在教师们的带领下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个作品奔流不息,从书中跃起的河流代表着川流不息的西江水,水流中的飞鸟寓意着学校中的同学们,江水也代表着无私奉献的老师用一丝不苟的教学拖起学生们的未来。(三) 环节三:动手实践设计一个校园雕塑,画出草图,写出说明,注意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四) 环节四:欣赏评述请各小组展示自己所设计的校园雕塑,谈一谈你的设计理念。(五) 环节五: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对公共雕塑作品的欣赏,同学们体会到了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雕塑的关系,雕塑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 雕塑促进了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公共雕塑设计可以培育同学们的审美能力,提高其人文素质,使同学们走向一种更高的精神境界,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板书设计:凝铸时光一、 公共雕塑 二、自然环境 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三、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