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

上传人(卖家):mrliu 文档编号:80308 上传时间:2018-10-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 河北武邑中学 2017-2018 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 I 卷 (阅读题 )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分 ) 一、现代文阅读( 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 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

2、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 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

3、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 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 .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

4、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 2 - 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 发扬蹈 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

5、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 种异乎寻常说话的 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 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 分)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

6、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 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 ,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

7、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 3 -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 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 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

8、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 6 题。 荒 芜 刘平 儿子一家都进城了,就冬爷一个人守着老院子。儿子最早进城打工,五年前就去了。三年前,又把媳妇带去了,说打工比在家强。去年,干脆把孙子也带走了,在城里上学。“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冬爷心里很不得劲儿。 老院子有六间 砖瓦房,空空荡荡的。冬爷喜欢儿子一家在家时的日子,一家子人在院子里进进出出,干活的干活,上学的上学,每天都踏踏实实的。现在,院坝里长出了草,儿子媳妇和孙子的睡房,都开始结蜘蛛网。 冬爷努力让老院子有些生机,他养了八只鸡、三只鸭、两只鹅、一头猪,还种菜。但冬爷对家里的

9、四亩地却束手无策,地都荒了,冬爷努力多种一些,也只种了一亩。还有三亩,都荒着。地里杂草疯长,丝茅草、芭地草、打破碗,啥都有,把地都铺满了。冬爷把鸡鸭鹅赶到地里啄草,可几天后又长出来了。冬爷感觉心里像有几只毛毛虫在爬,农民的地里不种庄稼,放鸡鸭鹅, 他觉得是笑话。 村里很多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守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大片大片的地,都荒了,望去,满眼乱草。 冬爷打算今年过年和儿子好好谈谈。三个月前儿子打电话回来说春节要回来过年。他要和儿子谈谈那三亩地的事,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一定要想个啥办法,让地里种上东西。在冬爷的意识里,农民让土地荒着就是犯罪。 为了让那三亩地不荒 着,冬爷想过很多法子。

10、去年开春前,他专门去找过蔫瓜,让他来- 4 - 种,种出的东西都归蔫瓜,只要地不荒着就行。蔫瓜今年四十二岁,有一身蛮力,但脑子不好使,没女人肯嫁给他,一个人在家守着病恹恹的 老娘,是村里唯一没出去打工的壮劳力。蔫瓜很勤快,捡了一些别人丢弃的地种。蔫瓜说:“冬爷!我已经捡了三亩多地种了,再多就不行了。”冬爷又找过几个看上去身体还不错的人,可人家都说,自家的地都种不完。 夜里躺在床上,冬爷常常想,要是老伴还在就好了。可老伴八年前就走了。 这个冬天很冷,村里有几个老人先后走了。蔫瓜的老娘也在刚要进腊月的时候走了,没赶上过年。 圈里的猪肥了,就要过年了。一大早,冬爷就雇了人来杀猪,又去请蔫瓜来帮忙。杀

11、猪、烧水烫毛、开膛破肚,长案板上,就堆满了红红白白的肉。晚上喝了酒,蔫瓜走的时候,冬爷 送了一刀宝肋给他。 肉腌七天就熏上了。灶台前的梁上,挂得满满当当的。冬爷每天 烧谷草熏肉,心里也盼着儿子一家回来过年。 冬爷熏着腊肉等儿子他们回来。除了一家人好好团聚团聚,冬爷还要认真和儿子谈谈土地的事。他觉得那么好的地不能就那么荒着。 可冬爷没想到的是,腊月十五,儿子突然打电话回来说,今年春节不能回来过年了,领导安排他值班,挣三倍的 工钱。 “狗东西!不回来,老子那么多肉拿来喂狗。”冬爷很愤怒。 第二天,冬爷决定再找蔫瓜商量商量,让他别捡别人家的地种,把冬爷自家的那三亩地种了。年后开春地里就有活了,季节误

12、 不得,要早做打算。冬爷去的时候拎了一个腊猪头,他下了决心,付出一些代价也要说服蔫瓜把那三亩荒着的地种了。 那天是蔫瓜老娘的“五七”,冬爷去的时候,蔫瓜刚给老娘烧了“五七”回来。冬爷把腊猪头递给蔫瓜,蔫瓜说:“冬爷!咋还给我猪头?” 冬爷说 :“再商量商量。” 蔫瓜说 :“商量啥?” 冬爷说 :“种地的事。” 商量来商量去,可蔫瓜咋也不答应。冬爷急了,说 :“蔫瓜 !你一身力气,多种三亩地要死?只要你应下来,种出的东西都归你,我还每亩地倒贴你两百块钱!咋样 ?”冬爷豁出去了。 蔫瓜怔怔地看着冬爷,不说话。 冬爷说 :“种不 种?蔫瓜你给个准话!” 蔫瓜笑笑,无可奈何的样子,说 :“冬爷!不是我

13、不帮,我老娘走了,明年我也打算出去- 5 - 找活路做了。原来捡的那些地,明年也都不种了。” 离开蔫瓜家 ,冬爷不知道咋就来到了自家地边。 看着那一片长满荒草的地,冬爷心里也一片荒芜 。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2017 年第 3 期 ,有删改 )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冬爷在儿子一家离开农村去城市生活后非常生气,“狗东西!都去当城里人了”表达了冬爷对儿子一家去城市生活的愤慨和无奈。 B 城乡经济发展不 均 衡,很多农村的年轻人认为“打工比在家强”,纷纷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丧失,造成了农村部分土地的荒芜。 C “蔫瓜”是 小说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他一方面推动着情节的发展,一方面反衬着主人公冬爷,让冬爷的形象在其面前显得高大、积极。 D 小说充满乡土气息,采用朴实的语言、简洁流畅的叙事风格,反映了新时期农村的新问题,切口小但 主旨深远,发人深思。 5为了不让土地荒芜,冬爷前前后后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5 分) 答: 6 请结合文本分析画线句反映了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mrliu)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