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章 第2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举例说出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环境的适应。2. 学会收集、分析图文资料,通过模拟探究活动提高学生分析和推理能力。3. 确立“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认同坚持合理规划、确保生物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2. 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对环境的适应。三、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引入学生汇报收集到的资料。课前合作:生物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时刻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生物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
2、过程中,形成了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请同学们提前收集有关动物保护色的资料。2新课教学 (1)生生合作:模拟小鸟捕食活动准备:每组一张A4纸,10粒米、10粒绿豆、10粒红豆、10粒花生米。学生扮演小鸟,不同种子代表不同体色的昆虫。活动要求:学生两人为一个小组,一位学生先闭上眼睛,等另一位学生将种子撒在纸上,并随意地混合好之后,另一位学生睁开眼睛捡种子。要将种子放进指定的容器里,每次只能捡1粒种子,看看大家在10s内能捡多少种子。算一算不同颜色的种子在所捡种子的总数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分析哪种种子容易被捡到,哪种种子不容易被捡到。然后两位学生互换角色,重复上述活动。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分
3、析为什么花生米会被优先捡起来?白米则相反?(花生米体积大,与白纸颜色不一致)师生总结保护色的意义: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一致,有利于动物捕食和躲避敌害。在活动中,白米所代表的昆虫与周围颜色一致,更能适应环境。(2) 师生合作观察教材第40页的图2-9,分析图中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推测柽柳生活环境,并解释原因。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为什么睡莲能生活在水中?猎豹是猛兽,它是怎样捕食的?北极熊为什么能生活在冰天雪地中?竹节虫的身体与树枝相似,是保护色吗?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柽柳能生活在干旱的环境中,因为它的叶表皮有较厚的角质层,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它的根系发达,能吸收土壤深处的水分。睡莲适应水中生活,是
4、因为它有长长的叶柄,能使叶漂浮在水面,叶柄中空,能将叶吸收的空气输送到根部。猎豹有锐利的牙齿和尖锐的爪,奔跑迅速。北极熊皮毛厚实,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能够抵御寒冷,其体色与冰雪一致,便于捕食。竹节虫的身体与树枝相似是拟态,它的身体不仅颜色和树枝相似,而且形状也相似。教师展示拟态和警戒色有关图片,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通过分析虫媒花和风媒花、水中生物和空中生物、生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不同表现等实例,让学生理解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而改变自身形态结构,进而改变生理机能和运动行为。拓展合作:收集动物度过寒冷的冬季的案例。学生讨论:收集鸟类的迁徙,动物的冬眠等资料,作为课后作业。动物能通过那么多方式来保护自己,是不是就不会遭遇不测了呢?不是,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有影响,这叫适应的相对性。3. 小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适者生存,不适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