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 新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新高考历史题型分类突破选择题解题指导选择题解题指导 自从 2007 年进入新课程下高考以来,选择题的难度呈现出较难 很难 容 易的发展演变过程,陕西省 2010 年进入新课程下的高考,选择题的难度 刚好赶上了由较难到很难的转变,而且大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考生为此叫 苦连天,老师们也一筹莫展,同行中许多人都认为教高三是有风险的。面 对此情此景,大家都在努力尝试着从旧高考到新高考的转变,都在努力的 研究适应新高考的方法思路。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通过大量刷题、研 究试题和命制试题后,及十年的反复打磨,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 有规律的、科学的方法思路。凡是听过的、用
2、过的同学和老师,对我研究 推出的这套方法思路,反响都比较好。许多同行在认可与接受后,开始在 自己的教学中推广运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学年度,本公众号在 2018 年推出方法思路 1.0 版的基础上,开始推送升 级版,尽量多增加一些近年来的新试题,以更好的和近年的过渡性高考(从 2003 年课标版向 2017 年新课标版过度)实现无缝对接。纵观新课程下的高 考选择题,我们不难发现选择题题干材料主要有四种方式呈现:文字型、图 片型、表格型和图文混合型四种呈现方式。不论题干材料以何种方式呈现, 提供给受众的只是一种历史表象,简单明了易懂的,就是具象,看了半天都 不知所云的就是抽象。不管是具象还
3、是抽象,冷冰冰地摆在考生的面前,考 生唯一能做的就是依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材料阅读能力认真的解读材料,弄清 楚题干意思,然后带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题干意思,再去判定选项。分析 选项时,必须对每一个选项认真甄别判定,做出正确选择,最终完成对试题 的解答。我们经常有听人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意思就是说文综选择题做 好了,文综的成绩一定会好。历史学科更是如此。那怎样才能做好选择题? 根据我多年高考试题研究,总结出以下方法规律:(1)解读选择题题干材 料的五大基本要素;(2)判定选项正误的六种基本方式;(3)解答选择题 须遵循的六大基本原则;(4)解答选择题的两大重要步骤。关于解答选择 题的方法思路共计
4、24 讲,从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在“历史试题研究史老师” 公众号上推出,欢迎全国师生学习围观、批评指正。今天推出第 1 讲,重点 讲述的是选择题的题型结构及试题类型。新课程下的高考选择题,不论其以 何种方式呈现,提供给考生的都是新材料,创设的是新情景,让考生对此进 行准确的解读。根据考查的指向,一般来说主要考查了四种问题:(1)考 查历史表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2)考查促使历史表象产生的原因、背景、 条件和目的。(3)考查历史表象引发的结果、影响、意义和作用。(4)考 查历史表象的推理、推断。用图所示如下: 注:本结构图最初版本是 2011 年我应岳麓出版社邀请到山西省长治、晋城 做关于新高考讲座
5、,在太原机场等候接机时翻阅新高考试题集总结出来的。 了解选择题的题型结构有什么用处?首先,分析选项的针对性更明确。即知 道选择题所属类型,在借助所学知识及方法思路分析选项时,针对性、指向 性更明确,如下边的例 1,属于考查本质类试题,即考查透过唐朝科举制下 考取进士的出身比例这一历史表象所反映的本质,所以针对选项中凡解释这 一历史表象产生的原因背景、影响评价的,都属于错误项。其次,提高与基 础知识的精准定位时间。如考查原因背景题,联系基础知识时,可直奔与题 干材料相关事件的原因背景,题干材料设计的历史史实的经过、影响意义等 内容就不需要考虑。例 3 属于考查秦汉时期创立的朝议制度的影响,联系秦
6、 汉创立朝议制度的基础知识时,可直奔主题朝议制度的影响加强君 主专制,秒杀,搞定。总之一句话,知道试题类型,可大大缩短解答时间, 对提高解答选择题的正确率很有帮助。2017-2020 年全国新课标卷历史试题 类型统计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选择题的选项类型主要有原因背景类、本质实质类、影 响评价和具体史实陈述类等四种。原因背景类选项措辞主要有:为了、旨 在、意在、促使(属于将来时)等;影响评价类选项措辞主要有:了, 如促进了、推动了、阻碍了等(属于完成时)、有利于等;本质实质类选项 措辞主要有:反映了、反映出、体现、表明、说明等。 【真题例举】【真题例举】 例例 1 1:(:(20112011
7、年江苏卷年江苏卷2 2)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 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 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解析】【解析】D 首先,判断题型考查透过历史表象看其所反映的本质。其次, 解读题干信息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但进士绝大多数来源于占人口总数 比例很小的士族子弟,故存在一定弊端。第三,解读选项,结合所学,做出 正确选择。A 项为目的类选项;图片信息显示科举制录取的进士来源于士族 子弟、寒素子弟和小姓子弟三个阶层,A 项不符合题意;B 项属于评价类选 项;科举制是在废除九品中正制基础上创立的,且九品中正制
8、主要面向士族, B 项不符合图片呈现的信息;C 项属于影响类选项;科举制面向多个阶层, 是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C 项说的不符合题意。D 属于本质类选项;准确反 映了图片信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 项。 例例 2 2:(:(20142014 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6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 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 数起”。这表明交子 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 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提高了富 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解析】A 首先,判断题型考查本质类试题,即考查交子的本质或实质。 其次,解读题干信息交子发展简史
9、,交子在民间扮演了一般等价物即扮 演了货币的角色。第三,解读选项,结合所学,作出正确选择。A 项揭示了 交子的本质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即交子具有交易凭证功能。B 项属于原 因类选项;题干并未说明因商业纠纷产生了交子。C 项属于影响类选项;题 干没有富商因使用交子使其社会地位上升的意思。D 项属于影响类选项;题 干没有呈现交子的短暂历史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且经济重心南移是指经 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江南地区,而题干涉及的地区是蜀地。故本题正确选项 为 A 项。 例例 3 3:(:(20152015 年天津卷年天津卷2 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 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
10、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 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反映 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有利于皇帝决策 时集思广益 【解析】【解析】D D 首先,判断题型,题干属于“材料+高度概括的代称”模式, 这类试题绝大多数是考查本质的,少部分考查影响结果。其次,解读题干信 息朝议制度的运作:皇帝将军国大政“下其议”群臣商议宰相上奏 议定结果皇帝裁决,可以看出朝议制度有助于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第三,解读选项,结合所学,作出正确选择。A、B 两项属于本质类选项,材 料最后一句说的是朝臣讨论军国大政的结果由皇帝最终裁决,故 A 项错误, 材
11、料没有体现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故 B 项错误。群臣的议政并不能起到限 制皇权的作用,况且题干材料也没有这个意思,故 C 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 选项 D 项。 例 4:(20182018 年全国卷年全国卷30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 “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 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 关 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解析】【解析】C 本题属于本质类试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现在的 高考选择题有个主
12、要特点是“小切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将这样的“小切 口”置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下,具体分析解读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结论。再 结合我以前讲过的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法则:国情(主要包括社会性质和社 会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方针政策措施。我们知道制定方针政策措施的主 要依据是国情,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性质相对不变,而社会主 要矛盾经常变化,故方针政策措施制定的主要依据往往就是依据社会主要矛 盾。如全面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有矛盾有摩擦,但国共两党关系始终没 有破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日民族矛盾是此 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中关键词:j1956 年;k
13、中 共八大;l制定法律,健全法制。据此我们来分析本题,1956 年,三大改造 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建立,社会主要矛盾即将变化,中国即将迎来社会 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及时制定出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就成 为中共的迫切任务。中共八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要依据社会性质、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所以,刘少奇 提出要制定法律健全法制,就是与当时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密切 相关,目的就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法律保障。故 C 项为正确答案。 A 项:一是“开始”太绝对;二是题干中说“健全”,说明法制建设的制度化 正在进行中;三是根据所学基础知识,1954
1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就已经开始了法制建设的制度化,姑且不说 共同纲领的制定。故 A 项错误。B 项:一方面新政权早就随着全国的解 放很快建立,即法制工作是在新政权建立后而展开的。另一方面题干材料并 未体现出法制工作和组建新政权同步进行,即 B 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 B 项 错误。D 项:一是“政治体制改革”、“依法治国”是专有名词,前者是上 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而开始的,后者是九十年代提出的, 1999 年“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二是“全面”太绝对,三是选项叙述不符 合题干意思。故 D 项错误。 例例 5 5:(:(20192019 年全国卷年
15、全国卷27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 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 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解析解析】本题属于原因背景类试题,考查的是明朝商业发展特点。题干材料 说的意思是,北方所产棉花被贩运到江南,加工成布匹后,再返销到北方。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江南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超越 北方;元朝时,棉纺织专家黄道婆的发明和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使江南 棉纺织业迅速发展;明朝时期,地区经济差异造成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综上可以推知,北方种植棉花
16、,但棉纺织技术比较落后,棉花被贩运到,为 江南发达的棉纺织业提供了原料;江南利用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将北方贩运 而来的棉花加工布匹,再返销北方。简言之,造成这种区域分工的主要原因, 就是南北方经济差异造成的。故 D 项为正确答案。A 项:不符合史实,明朝 时期,交通方式没有什么大的变革,此时的交通方式还是传统的牛马拉车和 船运;不符合逻辑推理,交通方式变革与棉花南运、棉布返销北方没有必然 的因果关系。故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推理,明中后期,土地制度 没有什么调整,还是君主、地主和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三种形式,地主土地私 有制居支配地位也没有能改变;即使调整,与题干所述现象也没有逻辑关系。 故
17、错误。C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货币制度改变与因地区差异造成题干所述 现象没有必然的逻辑因果关系,故错误。 例例 6 6:(:(20202020 年全国卷年全国卷2828)1876 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 编设有“互相问答”栏目,其中大多问题是从读者的兴趣、关注点出发的。 各类问题所占比例如表 1 所示。 据此可知,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受到了抑制 B中外交汇促进维新 思想深入发展 C西学传播适应了兴办实业的需求 D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 的主流思潮 【解析】【解析】C 本题属于推理推断类试题,以西学对晚清社会的影响为切入点, 考查的是晚清民众兴趣与关注点背后所反映的本质西学传播适应了
18、社会 上兴办实业的需求。解题关键是利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对历史 表象反映的本质的分析。题干材料呈现的是当时人们感兴趣的问题绝大 多数关注和感兴趣的是科学、技术、自然常识和基础科学,这些内容都是西 学传播到中国的;结合“1876 年”时间可知,当时的中国洋务运动已经如火 如荼地进行着,民族工业在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下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已 经艰难的产生了。所以,这一时期的时代热点主题之一就是兴办实业。因此, 透过表象就看到的本质,兴办实业的潮流,使得人们关注并感兴趣的是西学 传播。简言之就是,西学的传播适应了当时社会上兴办实业的需求。故符合 题意的正确答案就是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
19、,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举办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此时洋务运动正在进行中,不可能受到抑制。不符合 逻辑,当时社会上民众感兴趣和关注的问题与西学传播密切相关,这无法推 导出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抑制的结论。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19 世 纪 70 年代,早期维新思想才刚刚产生;80 年代后期 90 年代的时候,在康有 为梁启超的努力下才有了深入发展。不符合逻辑,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中 外交汇”“促进”“维新思想深入发展”这一逻辑因果关系。故 B 项错误。 D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把“崇尚科学思潮”与别的思潮做对比, 何来“崇尚科学成为了社会的主流思潮”?不符合史实,新文化运动时期提 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崇尚科学的思潮才逐渐发展起来。故 D 项错误。